第165章 柳暗花明

字數:6194   加入書籤

A+A-


    秦王這些天的心情不太好,在體察上意的功夫上,秦王府下人的敏銳度堪比自然界的小動物,及時觀察到自家主子的陰晴變化,一個個都噤若寒蟬,極盡所能地收斂自個兒的存在感,生怕哪裏惹了主子的眼,成為無辜的出氣筒。
    然而秦王府還有一個不懂得看眼色的存在,那邊是顧文茵。
    顧文茵一直對舉辦宴會這件事耿耿於懷,自個兒琢磨了好幾天後,終於在秦王下衙後鼓起勇氣與他提起這件事,“姐姐一直遺憾不能與各家夫人小姐交際,覺得失禮,我便提議舉辦一場宴會招待,如此也能盡了禮數,這個提議姐姐是同意了的,不知姐夫您意下如何?”
    她說這話還是有幾分把握的,據她這陣子的觀察,秦王說是對顧清漪百依百順也不為過,此時搬出顧清漪,秦王肯定會同意。
    顧文茵自以為勝券在握,卻不知周圍人看她的眼神就像看個傻子。
    顧清漪忍不住扼腕歎息,雖然顧文茵已經有所長進,但是腦子不好,實在是硬傷。她也不想想,隻要舉辦宴會,女主人就沒有不招待的道理,如今她即將臨盆,怎麽會攬上這種苦差事?交際什麽時候都不晚,何必上趕著在這個時候為難自己呢。
    她前幾日不過是故意那麽一說,熟料顧文茵還真上當了,她真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秦王對顧清漪了解至深,知道她現在斷然不會拿孩子開玩笑,便覺得顧文茵自作主張,圖謀不軌,頓時怒了,“送顧二小姐回去,以後本王不想在王府看到她。”
    顧文茵萬萬沒想到會是這個結果,頓時呆住了,焦急地解釋道,“姐夫,您別生氣,我隻是好心……”
    她的話無疑是火上澆油,秦王臉色更冷,“帶下去。”
    徐嬤嬤和其他婆子領命,上前靈巧地鉗製住她的雙手,半扶半拖著帶她離開,顧文茵心道不妙,連忙向顧清漪求救,“姐姐,是我錯了,您別趕我走。”
    顧清漪微微一笑,“最近王府忙亂,一時顧不上照顧妹妹,你先回府住上些日子也好,等下次有機會了,再接你過來小住。”
    至於下次是什麽時候,就說不準了。
    顧文茵明白了顧清漪的意思,心中大恨,終於放棄了掙紮,就這麽被徐嬤嬤她們拖下去了。
    解決了顧文茵這個麻煩,顧清漪把注意力放在秦王身上,頓時憂心忡忡,她想詢問上幾句,但是阿娘和丫鬟們都在,倒是不適合,隻好說道,“王爺,先用膳吧。”
    人一餓脾氣就更加不好,有什麽事等吃飽了再說。
    秦王沒有反對,隻是用膳時心不在焉,好幾次給顧清漪夾菜都夾錯了,這是以前都未曾發生過的。周夫人朝顧清漪使了個眼色,讓她不要操心,顧清漪表麵應下來,心裏卻是不同的想法。
    等到晚膳散後,兩人回了房,顧清漪終於問出了心中的疑惑,“王爺,您這幾天是怎麽了?可是有什麽煩心事?”
    秦王如今已經習慣與顧清漪聊天,即便是外頭的事也沒避諱她,一時沒有多想,順口道,“父皇這幾日感染了風寒,怕是不能主持新年大祭了。”
    新年大祭需要在太廟告祭先皇祖宗,這也是昭告正統地位的一個象征,一般都是皇帝親自主持,若是皇帝有恙不能堅持,朝中大臣一般會提議讓皇子替代,如今已立太子,再也沒有比他更加名正言順的人了。
    她心中有了猜測,連忙問道,“王爺是擔心太子主持新年大祭,乘機起複?”
    前陣子太子勢力被削,顧清漪是知道的,應該就是秦王動的手腳,算是為她報仇了,隻是對方畢竟是太子,在沒有犯下滔天大錯的情況下,他地位十分難以撼動,能做的也隻有讓他傷筋動骨而已。
    顧清漪以為秦王擔心太子卷土重來,誰知秦王另有憂慮,“先前父皇是答應讓你不去參加大祭的,本王擔心換作太子主持大祭,會出現什麽變故。”
    原來是在擔心她。
    顧清漪心中一暖,主動伸手抱住他的腰,靠在他的懷裏,輕聲說道,“父皇都已經答應我不用去參加了,他即便是太子,也不能忤逆父皇的意思吧?”
    話雖如此,但皇帝又沒有發明旨免去顧清漪的祭拜,太子完全可以當做不知道再趁機發難,在祖宗家廟和文武百官的麵前給顧清漪定了個不敬祖宗的罪名,到時候她的名聲就毀了。即便說出皇帝的旨意也沒什麽用,她在旁人心目中早已落下下層,這樣殺人不見血的手段,才是最膈應人的。
    秦王輕撫著顧清漪的腦袋,不願意讓她因此憂心,道,“不用擔心,本王會安排好的。”
    東宮已經與秦王府水火不容,若是當真讓太子主持祭祀,對方說什麽也不會放過秦王府的。顧清漪歎了口氣,不想讓秦王為難,猶豫了許久,還是咬著牙說道,“聽聞有一種催產的藥……”
    “不行!”
    她的話還未說完就被秦王厲聲打斷,他扶著她肩膀盯著她,臉色是前所未有的嚴肅,“催產藥對孕婦和孩子都不利,你不許做傻事!”
    可是若不及時催產,到時候新年大祭跪了一天下來,怕是更加危險。
    顧清漪衡量著得失,繼續說道,“周大夫的醫術這麽厲害,一定能解決好這個問題的,王爺,就用催產藥吧。”
    “不行,本王不願讓你和孩子冒險。”秦王說什麽也不肯,板著一張臉道,“距離新年還有幾天,說不定你就生了呢,此事不用再提,本王是不會同意的。”
    他擔心顧清漪趁他不在偷偷用藥,特地把周大夫叫過來耳提麵命了一番,直言王妃和孩子出了什麽意外,他也不用活著浪費糧食了,當場就把周大夫嚇得冷汗直冒,連連保證誓死保衛王妃和小世子,這才被秦王放過去。
    秦王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顧清漪即便有滿腹的心思也不能施展,隻能暗暗焦急,每日都數著日子,隻可惜寶寶並沒有體諒她的心思,依舊在肚子裏好好地待著,絲毫沒有出來的意思。
    皇帝的風寒越來越嚴重,拖到年三十那天,終於下旨讓太子主持新年祭祀,太子立馬就下了令,凡朝廷文武百官和宗婦命婦所屬,大祭當日都不許缺席,應誠心祭祀,告慰先祖庇佑天下,替陛下祈福。
    此令一出,百官皆稱讚太子純孝,據聞昭明帝也龍心大悅,留他用了晚膳,如此一番,太子重獲聖寵,已經有起複之勢。
    外頭因為新年載歌載舞,秦王府的人卻盯著顧清漪的肚子發愁。
    早先皇帝開恩的消息已經被顧清漪告知周夫人,她也歡喜了一段時間,如今聽到太子新令,頓時憂心忡忡,“太子是存了心要刁難人了,這可怎麽辦才好。”
    顧清漪這會兒也難以露出笑臉來,隻能往好處想,“阿娘您的品級高,彼時應該站在我附近,有您看著,應該沒事的。”
    有她看著又有什麽用?又不能代替顧清漪跪著,這漫長的祭文聽下來,身體肯定吃不消的。
    周夫人急得團團轉,有心讓顧清漪不去了,但這話怎麽也說不出口,若是背上不孝不敬的名聲,活著還有什麽奔頭?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的。
    就在母女倆憂心不已的時候,秦王終於回來了。
    昭明帝已經封筆不再辦公,朝廷不需要上衙,秦王這些天卻依舊像往常那般早出晚歸,也不知道在忙些什麽,今日回來,他的臉上有了久違的輕鬆之色。
    他扶著顧清漪在軟塌上坐下,聲音平穩有力,帶著讓人信服的力度,“別擔心,本王已經解決好了,明日王妃盡管進宮便是,到時候自會有人安排。”
    顧清漪和周夫人頓時驚訝不已,問道,“王爺有什麽安排?”
    秦王看了顧清漪一眼,眼神流動著異樣的情緒,“本王托了武安侯府的老太君幫忙。”
    武安侯府老太君!
    周夫人立馬就興奮起來,“是極,再也沒有比老太君更合適的人了。武安侯府世代忠良,陛下每年大祭時都會體恤老太君不易,開恩讓她免跪侯禮,太子妃又是武安侯嫡女,太子隻有愈發厚待的份兒,若是老太君能夠伸以援手,漪兒就不必受苦了。”
    阿娘的這番話,顧清漪卻沒有聽進一個字,整個人怔愣在原地,腦海不停地重複著秦王的話,心裏隻剩下老太君三個字。
    昔日祖母在桃花庵的絕情之言猶響在耳,她以為祖母這一輩子都不會原諒她,結果秦王說,祖母願意幫她。
    她覺得自己幻聽了,急切地朝著秦王看去,小心翼翼地問道,“王爺沒有說錯嗎?祖……老太君當真願意幫我?”
    秦王被她忐忑不安的模樣刺得眼睛一痛,心中既是酸澀又是憐惜,伸手把她攬入懷中,低聲道,“沒錯,你也算是在老太君眼皮底下長大,她性子雖然執拗,但還是顧念著你的。本王提了請求,她就答應了。”
    顧清漪把臉埋在秦王胸口,早已經淚流滿麵,她不知道自己在哭什麽,隻覺得難過,所有的委屈和抑鬱都從眼淚中傾瀉而出,她漸漸控製不住情緒,抽噎出了聲音。
    周夫人察覺到不對勁,頓時擔心地看過來,秦王搖頭製止了她,“她心裏不舒服,讓她哭會兒吧。”
    周夫人並不知顧清漪與武安侯府的恩怨,隻當是孕婦的情緒失常,想想也是,受了這麽多天的壓力,這會兒困擾得到解決,難免要發泄一番的。
    於是她不再多問,讓人準備了梳洗的溫水,便與丫鬟婆子門悄無聲息地離開了。
    也不知過了多久,顧清漪漸漸止住了哭聲,眼睛腫得像個核桃,秦王的衣襟更是濕得不成樣子,她不好意思地別過頭,甕聲甕氣地說道,“妾身失禮,讓王爺見笑了。”
    秦王搖了搖頭,用帕子沾了溫水擰幹,一點也不嫌棄地替她清理著臉上的痕跡,“武安侯府世代忠良,老太君也不是貪圖富貴之人,當初她選擇裝聾作啞,對顏舜英的偷梁換柱視而不見,隻是不願意讓武安侯府上百年的犧牲白費罷了,她維護武安侯府,並非狠心不管你。”
    滿門上下用鮮血澆灌出來的侯府,和一個外侄女,孰輕孰重,自然一目了然。
    顧清漪困囿多時的心結驟然解開,她恍然大悟,終於明白了祖母當初的做法,也怪她被顏舜英誘導了,還以為祖母是舍不得武安侯府的榮華富貴和前程遠大,但是仔細一想,哪裏是這番道理,祖母為了不讓武安侯府的子孫再上戰場,她老人家連父親不娶都容得下,又豈會在意所謂的榮華富貴?
    也怪當初她義憤填膺,不顧後果地在法事上揭穿顏舜英的麵目,祖母擔心她到外邊胡說也是有可能的。她若是私下裏與祖母說明真相,說不定是另一番結果……
    顧清漪追悔莫及,但時光不可逆轉,過去的已經過去,現在她還有機會與祖母修補關係。
    看到她已經想通,秦王不由露出一抹笑,“親人之間沒有隔夜仇,更別說隻是一樁誤會罷了,本王知道你敬愛老太君,別擔心,她老人家活了這麽多歲月,是個明白人,很快就能放下心結的。”
    顧清漪知道祖母的脾氣,這會兒願意幫她,證明已經鬆動了,隻要她繼續努力,修複關係不過是時間的問題。
    她心中既是期待又是歡喜,忍不住抱住了秦王,發自內心地感謝他,“王爺,謝謝你。”
    雖然秦王未曾提及他如何說動祖母的,但顧清漪也明白他這些天必定是為此事奔波,祖母有多固執她是知道的,秦王不知付出多少努力才換來這番結果。
    近日來的辛苦和疲憊驟然全消,秦王覺得,隻要懷中人能夠露出笑容,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更別說她還能看在眼裏,記在心裏,又是一番意外之喜了。
    蹭著她毛茸茸的腦袋,秦王一臉滿足,“你我夫妻之間,不必言謝。”
    執子之手,與子偕老,豈不是像現在這般麽,不分你我,彼此扶持,才能過好這漫長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