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新春入宮

字數:4748   加入書籤

A+A-


    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顧清漪並沒能堅持守年,早早就睡去,第二天醒來已經是新的一年。秦王穿著大禮服進來,見麵就給她遞了兩個大紅封,眉眼含笑,“新春吉祥。一個給你,另一個是寶寶的。”
    自從長大後,顧清漪就再也沒收過紅封了,沒想到秦王還給她準備了驚喜,她歡喜地手下,忍不住說道,“可惜我沒給王爺您準備。”
    收紅封這種事,自然是大家都有才覺得快樂。
    不料秦王又遞了一封紅封過來,“本王已經給你準備好了。”
    顧清漪一愣,很快就笑開了,接過紅封便借花獻佛,“王爺,新春快樂,願您新的一年平安康順,萬事勝意。”
    秦王接過紅封,珍而重之地掛在腰間,讓原本就莊重的大禮服多了幾分新春的喜慶。他扶著顧清漪起來,道,“梳洗用膳,就該進宮了。”
    冬天日短,雖然天色依舊昏暗,卻已經時辰不早了,顧清漪不敢耽擱,連忙讓丫鬟婆子們進來伺候她梳洗,等會兒要穿大禮服,秦王一個人是忙活不過來的。
    大禮服太過沉重,顧清漪在暖閣內用了早膳才開始裝扮,許多不必要的珠瑙配飾都被卸掉了,即便如此,一身的行頭下來也有十多斤,幾乎把人壓得喘不過氣來。
    秦王還想把她的禮冠解下來,被顧清漪阻止了,“已經去了不少配飾,若是禮冠再不戴,那就是失禮了。”
    “本王怕你累著。”
    顧清漪微微搖了搖頭,“沒事兒,等到休息的時候就好了。”
    她再看了一眼銅鏡,昨晚眼睛哭得紅腫,徐嬤嬤煮了雞蛋替她熱敷了好久,這會兒總算消下去了,臉上稍微上了妝,遮掩了因為懷孕而生出的斑痕,氣色看起來再好不過了。
    新的一年,就要精精神神地開始。
    顧清漪露出一抹笑,學著秦王的樣子把紅封掛在腰間,對著徐嬤嬤說道,“嬤嬤,今兒個新春,府上的丫鬟婆子都賞一貫錢,讓她們不必謝恩了。至於侍衛和長史們……”她歪了歪腦袋看向秦王,“王爺,這些大人是什麽例兒?”
    秦王道,“本王已經吩咐封鳴賞下了。”
    顧清漪這才點頭,對著徐嬤嬤道,“嬤嬤,你去安排吧。”
    徐嬤嬤應聲退下,屋子裏的丫鬟婆子俱是喜氣洋洋,齊齊福利謝恩,熱鬧快活的氣息渲染了起來。等到出了房間,看到張貼在四處的窗花福字,還有高高掛起的紅色燈籠,顧清漪才終於有了過年的實在感,這陣子她一直為大祭憂心,倒是沒注意下人何時操辦了這些。
    這些日子倒是辛苦徐嬤嬤了。
    顧清漪暗暗記在心裏,才問著含冬道,“阿娘可曾準備好了?”
    含冬道,“好了,老夫人差人稟告了,說是直接去馬車,就不來正院了。”
    穿著一身沉重的誥命服,確實難以活動,顧清漪理解的點了點頭,也在丫鬟們的攙扶下進了暖轎,直接去了門房。
    王府的車架緩緩駛出,隱約能聽到街坊鄰居燃放爆竹的聲音,十分熱鬧。秦王見顧清漪想要瞧熱鬧,偏偏禮冠擋著不方便,便做主替她摘了下來,道,“距離皇宮還有段時間,等會兒再戴上。”
    顧清漪動了動有些酸痛的脖子,沒再拒絕,而是掀開馬車的簾子往外邊看去,看到家家戶戶都張貼著簇新的桃符,一派喜氣,門口還有爆竹殘留的紅紙硝煙,有一群垂髫小兒在爆竹堆中翻找啞炮,臉上盡是純真可愛,看得她的心也跟著柔軟下來。
    秦王也看到這一幕,眼神也不自覺地柔和,“等咱們的兒子出生了,本王帶他玩炮竹。”
    顧清漪摸了摸肚子,問道,“若是女兒該怎麽辦?”
    秦王碰了碰她的肚子,笑道,“女兒又如何?秦王府的小郡主,同樣能騎馬玩爆竹,一點也不會輸於男兒。”
    肚子裏的孩子似乎聽到自家爹爹的承諾,興奮地活動起來,小拳頭小腳丫胡亂鼓搗一通,仿佛要告知爹娘,他也要當個威風凜凜的大將軍一般。
    顧清漪被踹得有些疼,卻還是忍著,撫摸著肚子說道,“這孩子也不知像了誰,當真是靜若處子,動若脫兔,性子沒個定性的。”
    秦王笑吟吟地看她,“可不就是像足了王妃麽。”
    顧清漪臉皮頓時一紅,立馬就想起自個兒的彪悍糗事來,“王爺又笑話我。”
    若不是被逼急了,她還是願意當一個溫柔持重的大家閨秀的。
    秦王知道她害羞,便不再逗她,而是對著還在活動手腳的寶寶說道,“寶寶不可以再調皮,都把你母妃踢疼了。”
    說著還輕拍了記下,似乎在懲罰不聽話的孩子,那幅認真慎重的模樣,讓顧清漪悄悄地紅了眼,她想著,秦王當真是喜歡孩子,每日與寶寶的交流絲毫不比她少,她無法想象,當初她若是任性地拿掉孩子,對秦王的傷害會有多深。
    還好,寶寶還在,成為他們之間永遠也割舍不斷的珍寶。
    也不知道是不是秦王的告誡有了效果,寶寶終於安靜下來,顧清漪也壓下突如其來的情緒,未免秦王發現異常,她連忙問道,“王爺可曾定下寶寶的名字?”
    秦王難得露出糾結為難的神色來,“本王翻遍了《說文》、《爾雅》,怎麽也找不到合適的字,王妃,不若你來取吧。”
    顧清漪立馬想起書房裏的兩本大部頭,她就說秦王怎麽突然研究起文字來,原來是在找名字。想到秦王糾結的樣子,她立馬敬謝不敏地搖了搖頭,“不了,寶寶的名字還是留給當爹的取吧。”
    即將當爹的秦王臉上盡是溫柔和慈愛,繼續承當起取名字這個甜蜜的煩惱,若不是因為在車上,怕是要立馬翻書了。
    時間就這麽過去,秦王府的車輛暢通無阻,再過不久便抵達皇宮,顧清漪重新戴上禮冠,剛下車就看到等在下方的周夫人。周夫人一見顧清漪就山前攙扶住她,對著秦王說道,“漪兒有我照顧,王爺先去忙吧。”
    命婦進宮要先去拜見皇後,過會兒再一齊前往太廟的。
    秦王隻好壓下心中的憂慮,把顧清漪交給周夫人,囑咐道,“若是不舒服也不要撐著,盡管差人告訴本王。”
    “知道了,有阿娘在呢,王爺盡管放心。”
    宮門口人來人往,路過的百官命婦總要往這兒瞅上一眼,實在不宜兒女情長,秦王這才收斂了擔憂之色,往另一個方向走了。
    顧清漪和周夫人的品級能夠坐肩輿代步,宮門口的太監一見她們就請她們上轎,笑眯眯地說著,“奴才給秦王妃娘娘請安,給定遠侯夫人請安,王爺早已吩咐下來了,讓奴才好好伺候王妃和夫人,還請您移駕。”
    原來是秦王的人。
    顧清漪稍微鬆了口氣,往肩輿上一坐,看到阿娘也穩妥了,才道,“走吧。”
    “得嘞,王妃娘娘您坐穩了。”
    太監笑眯眯地應了,讓扛著肩輿的太監們啟程,嘴上不停地叮囑著,“都走慢點兒,別顛著王妃娘娘。往幹的地兒走,別打滑了。”
    到底是秦王安排的人,一路上走得十分穩當,顧清漪絲毫察覺不到波折,等到肩輿成功地抵達承乾宮時,原本還擔心太子會在這上麵動手腳的顧清漪稍稍鬆了口氣,好歹成功地挨過一關了。
    朝覲的命婦差不多已經來齊了,顧清漪算是來得晚了,一進去正殿就看到不少或站或坐的命婦們,皇後還未出來,太子妃倒是已經坐在次席,一看到顧清漪就擠出一抹笑容,“原是秦王妃,我還以為你今日要告假不來了。”
    “太子妃說笑了,祭祀這等大事,我怎敢缺席。”顧清漪敷衍地笑了笑,沒有心思與她寒暄,全部的注意力都被許久未見的祖母給吸引了,她老人家穿著超品誥命服,腰板挺得筆直,從頭到腳都整整齊齊,衣服上更是看不出絲毫褶皺,她一貫是嚴於律己,總是讓人挑不出錯處來。
    最讓顧清漪感到心酸的是,祖母看起來蒼老了許多,滿頭鬢發悉數雪白,臉上更是多了好幾道皺紋,她靜靜地坐在那兒,目光清正平直,未曾向她瞧過一眼,若不是知道秦王不會騙人,她壓根就不相信祖母會幫她。
    顏舜英注意到顧清漪的目光,臉色微沉,突然沒有了說話的興致,隻是淡淡地說道,“秦王妃入座吧,母後就要出來了。”
    顧清漪收回目光,在宗婦席坐下,旁邊正是許多不見的端王妃,想起上次在端王府鬧的一出,她免不得又是一番道歉,她與玉安郡主在她府上出事,倒是把她好端端的選媳宴給攪和了。
    端王妃未曾芥蒂,反而熱情地與她交談,一會兒工夫下來,顧清漪便知道端王世子已經定好了世子妃,正是在宴會上出彩的勇毅侯府邵姑娘,前兒個都已經文定了。
    勇毅侯府與端王府結親,果然是門當戶對,顧清漪又是一番恭喜,才說了會兒話,皇後終於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