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 捷報傳來

字數:4484   加入書籤

A+A-


    秦王不在,顧清漪獨自撐起偌大的府邸,不敢閉目塞聽,每一日都會讓暗衛報上京城最新的動靜,於是理所當然地知道郊外的宅子昨晚發生了動亂,廢太子和廢太子妃被人趁亂劫走,不知所蹤。
    昭明帝大怒,責令全城戒嚴,全力搜查太子,另外下了一道聖旨,以皇後教管不嚴、殘害後宮妃嬪為名,廢除其鳳位,廢後楊氏被打入冷宮,淑妃重新執掌宮權。
    京城的水再一次被攪亂,各種猜測層出不窮,顧清漪整理著暗衛傳回來的消息,垂目沉思,皇上終於有了動作,就等廢太子出手了。至於動手的契機……她的手指在曆書上一點,落在聖壽節上,再也沒有動彈。
    以往皇上的聖壽節都沒有大辦,隻是下邊的皇子大臣送一些孝敬也就罷了,但是今年不一樣,宮中傳來消息,要大辦。
    今年以來,皇上的身體就不大好,連大朝會都不怎麽上了,以前秦王在的時候,幹的就是協理政事的活兒,百官的奏表都要經過他的手才能呈到禦前,自從他去了邊關,皇上另設內閣,讓大學士協理政事,即便他不出麵也出不了大亂子,也正是因為他這番設計,讓廢太子一直相信他體內餘毒未消,被圈禁後依舊與匈奴人交易,最後被反將了一軍,一敗塗地。
    匈奴人潰敗已經鐵釘釘的事實,不足為慮,但廢太子的勢力卻是一個問題,他當了二十多年的太子,根基牢固,派係牽扯甚廣,朝中勢力遍布,即便被廢掉還有不少人對他忠心耿耿,暗中奔走。
    這些人不除,朝局一日不得安寧,但若沒有名正言順的理由,是很難把他們連根拔起,所以在匈奴人不足為懼後,昭明帝沒有直接賜死廢太子,而是給他提供了一個機會,讓他從禁衛軍的重重監守中逃出去。
    廢太子會怎麽利用這個機會呢?
    顧清漪也在思考這個問題,暗衛看她在沉思,大膽地揣測道,“王妃娘娘,最近京城不安靜,屬下根據主子得到的廢太子門人名單,派人緊緊盯著,發現他們都被人暗中聯絡過,以奴才猜測,廢太子會有大動作。”
    廢太子會有什麽大動作呢?他如今已經窮途末路,除了改天換地外,再無別的選擇了。
    改天換地?對!逼宮!皇上這一場壽宴,是特地為廢太子準備的,即便知道是刀山火海,他也隻能硬著闖進去,如此才能換得一線生機。
    成王敗寇,隻剩下這一搏了。
    顧清漪一下子就站起來,不自覺地在房間內轉動,如果廢太子要逼宮,那麽聖壽節就是最好的時機,到時候百官齊聚,廢太子趁機混進宮,用他自以為有用的“解藥”逼迫皇上,那就說得通了。
    這麽一來,聖壽節當日會十分危險,她原本還想帶小團子進宮給皇上賀壽,現在看來是不明智之選。隻是到時候宮中會出變故,宮外的府邸也不見得安全到哪裏去,到時候她和阿娘都要進宮,即便有侍衛保護,她也不放心讓小團子和小豆子留在府內。
    難道要把他們帶進宮?
    皇上故意設下這個局,宮裏的安全應該不會有問題的,怕就怕到時候大亂,出現一些小變故波及到孩子身上,事關孩子的安全,她是一點風險也不想賭。
    暗衛見王妃轉得越來越急,神色越來越焦躁,試探地問一句,“娘娘可是在擔心兩位小主子的安危?”
    顧清漪停住腳步,抬眼看她,“你有什麽辦法?”
    “娘娘難道忘了武安侯府?”暗衛說道,“皇上聖壽,百官需要進宮慶賀,但也不是非得所有人都要去的,武安侯府的老太君有心疾,不能勞動,到時候讓太醫記上一筆,便可以不用進宮。武安侯府乃將門,即便守門的家丁也是懂拳腳功夫的,守衛絲毫不必王府差,到時候您隻需把兩位小主子送過去,屬下們在暗中保護,便可確保安全無憂了。”
    是啊,她還有武安侯府。
    顧清漪長長地鬆了口氣,臉上終於露出笑影兒,“我這就去武安侯府一趟。”
    顧清漪一刻不停地趕去武安侯府,待了一下午,第二日,侯府的老太君身體就不舒服,請了太醫,說是身體不好,老太君立馬寫了乞休折子遞上去,昭明帝看到折子,問了旁邊太監一句,“老太君的身體又不好了?”
    他對武安侯府總是多幾分關注的。
    “奴才問了太醫,說是老太君昨兒個夜裏著了涼,需要靜養。”太監頓了頓,又提了一句,“秦王妃昨兒個去了一趟武安侯府。”
    昭明帝挑了挑眉頭,眼底閃過一抹了然,“她倒是聰慧。”倒也不再多說什麽,在老太君的折子上批了個“準”字。
    過會兒內閣大學士齊聚禦書房,開始匯報今日的奏折,首先被拿出來討論的,是邊關的戰事。
    兵部尚書匯報道,“陛下,涼月城大捷,讓人快馬加鞭傳回戰報,匈奴人損失慘重,已經開始退兵,秦王乘勝追擊,直搗匈奴王廷,匈奴人潰散逃竄,怕是一百年都恢複不了元氣。”
    這樣的結果可是比和談好多了。
    “好!好!好!”昭明帝撫掌大笑,激動地站起來,紅光滿麵,“匈奴人不比中原團結,他們是一個個部落的結合,尊強者為單於。此戰匈奴人損失慘重,青年壯丁死傷無數,各個部落的力量被削弱,王庭再難建立,此後不過是一盤散沙,根本不足為懼。”
    座下的大學士舌燦蓮花地拍起馬屁,昭明帝聽得容光煥發,甚至開始想著,“折子上說秦王已經在戰後清點,也不知他能不能在朕的聖壽節趕回來。”
    在座的都是昭明帝的心腹,自然知道聖壽節會發生的事,一時間互相飛著眉眼官司,不知道該怎麽接話才安全。
    昭明帝隻是隨口一提,也沒讓他們搭話,隻是囑咐了一句,“此事暫且保密,不宜宣揚。”
    在座的人連連點頭,他們正在策劃一場甕中捉鱉的好戲,自然不願意打草驚蛇,若是廢太子那裏出了什麽意外,那就瞎忙活一場了。
    此時此刻,秦王府。
    顧清漪也收到和捷報一同寄回來的家書,才匆匆地掃了一眼,立馬就激動地站起來——匈奴潰敗了!
    “娘娘,屬下回京時,王爺已經在收尾了,說不定很快就能回來。”
    說話的是封鳴,捷報是他親自送回來的,折子遞進宮後他就帶著秦王的家書回秦王府,才有了方才的一幕。他在邊關轉了一圈,人變得又黑又瘦,這些日子急著趕回京城的緣故,一路上都不怎麽休息,風塵仆仆,眼袋青黑,憔悴得仿佛隨時都能倒下去。
    顧清漪勉強從秦王即將回京的驚喜中回神,注意到封鳴的情況,連忙道,“這一路辛苦你了,快回去休息,你的房間我讓下人每日清掃,直接回去休息也是使得的。”
    封鳴實在是撐不下去了,行禮作揖,最後還是被小廝攙扶著下去,一回到房間就直接睡死過去,一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過來。
    第二日,他暢快地梳洗一番,又吃了早膳,十分上道地去正院請安,王妃昨日體貼他勞累,並沒有久留他,這會兒肯定是要細問主子的情況的。
    他猜得沒錯,顧清漪聽到下人匯報封鳴醒了,正想讓人去叫他呢,他立馬就來了,不愧是秦王身邊的第一侍衛,這體察上意的本事簡直是沒話說的。
    顧清漪讓人準備了茶點,迫不及待地開始細問,因為他之前是住在父親那兒,連父親的近況也一起問了,封鳴到沒有隱瞞,一一說了,其中不乏凶險,聽得她一驚一乍的,心口怦怦直跳,半晌沒能緩過神來。
    “你是說王爺受傷了?怎麽會受傷的?”
    封鳴連忙說道,“隻是手臂上的輕傷,並不礙事,屬下回京時主子的傷就好了。傷主子的人娘娘也認識,正是之前來和親的呼延華公主,她偽裝潛伏接近主子,趁主子不備上了她,如今已經被扣押起來,到時候是要當作戰俘押解進京的。”
    居然是呼延華。
    顧清漪皺了皺眉頭,沒想到這女人這麽陰魂不散,想到秦王因她受傷,更是對她恨得牙癢癢的,等到她被押解回京,說什麽也要親自報仇不可。
    接下來的日子便是在等待中度過,顧清漪數著日子等待秦王回來,然而一直沒有消息,倒是聖壽節的日子漸漸逼近,她隻好把心思費在準備壽辰禮上,心中不知是遺憾還是慶幸,聖壽節是個麻煩,秦王沒趕回來也是件好事,省得到時候受到牽連。
    京城一日比一日熱鬧,天南地北的珍寶匯聚京城,商人多不勝數,更是給某些活動提供了隱匿蹤跡的便利,但無知的百姓和大部分官員,都沉浸在大節慶的喜悅中,自發地張燈結彩,歡樂的氣氛比過年還要熱鬧。
    聖壽節,就在這麽一個氣氛中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