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宮廷劇變

字數:4455   加入書籤

A+A-


    聖壽節,鞭炮齊鳴,普天同慶。
    顧清漪早早就收拾妥當,和周夫人一起把小團子和小豆子送去武安侯府,小團子知道今日母妃要進宮給皇祖父慶祝生辰,也想跟著去,隻因為源源不斷的玩具從皇宮送入秦王府,她都知道這是皇祖父特地賞賜給她的,這會兒也想跟著進去見皇祖父。
    小孩子有孝心,原本不該攔著,但今日說什麽都不行的,她沒有直接拒絕,而是指了指搖籃裏的小豆子,“你忘了答應父王什麽了嗎?你得幫母妃好好看著弟弟,若是帶上你進宮,隻剩下弟弟一個人,母妃怎麽放心呢?”
    小團子非常有身為姐姐的自覺,在顧清漪搬出秦王和小豆子後,就被說服了,再加上老太君疼她,去了武安侯府後就被下人侍候得周周到到,在顧清漪和周夫人離開後,也沒哭喊著纏人,可算是讓人鬆了口氣。
    路上盡是文武百官的馬車,但是掛著秦王府牌匾的馬車才剛出現,立馬就被讓出空間,一路通行,惹得其餘堵在路上的人家羨慕不已,這皇城腳跟下,也就秦王府能夠獨享這一份尊榮了。
    皇上的壽宴設在清泰殿,宮女太監來來往往熱鬧非凡,已經有不少官員入席,正在三三兩兩地說著話,顧清漪的位置靠前,就在禦座邊上,執掌宮權的淑妃已經提前到了,把宮人指揮得團團轉,她的身邊站著邵慧宛,不錯眼地朝顧清漪看來,神色頗為企盼。
    邵慧宛和岐王已經完婚了,當時顧清漪正懷著孩子,便沒有到場,隻是讓門人代為去了一趟。當初因為冊立太子一事,岐王和秦王府起了間隙,邵慧宛也漸漸和她斷了憐惜,以前還可以用她未出閣不得自由為借口,現在她成為岐王妃,能夠當家做主了,也沒見和她重新有聯係,那就很值得說明問題了。
    顧清漪猜不透邵慧宛的想法,不知道她企盼個什麽勁兒,隻是衝她點了點頭,並沒有過去敘話的意思。誰知她反而朝她走過來,暗示她走到僻靜角落,左右看了看,確定無人才小聲說道,“清漪,等會兒宴會上警醒些,莫出了差錯。”
    這番話說得隱晦,若是顧清漪不知內情還真不知道她是什麽意思,邵慧宛分明是在提醒她。
    顧清漪愣了愣,複雜地看著她,“為什麽要提醒我?”
    她也知道了?邵慧宛先是鬆了口氣,繼而便無奈起來,她苦澀一笑,“你我立場不同,但是我心裏還是把你當做朋友的,也不怕說給你聽,前些日子廢太子找上我們王爺,也不知道說了些什麽,大約是什麽大逆不道的話,嚇得我們家王爺直接病了,連母妃都不敢說,隻是病中說了幾句胡話被我聽到了,我才知道今日壽宴不太平,想著提醒你一句的。”
    這個緊要關頭,沒人敢和廢太子有牽扯,邵慧宛如此坦誠,說明對顧清漪是極為信任的,隻是她又在明麵上斷了聯係,想來是在岐王府過得不順心,不願意落人口舌。
    顧清漪忍不住一歎,一時不知道該說些什麽,“我知道了,你自己也要警醒些,盡量離皇上近一些。”
    皇上已經知道廢太子的計謀,身邊的防禦是肯定是最嚴的,也是最安全的。邵慧宛知道的不多,但也不妨礙她相信顧清漪,連連點頭,顧清漪看她這樣子,想了想,終是提了一句,“匈奴戰敗,公主呼延華會被當做戰俘押送回京,你且注意一些。”
    注意什麽?自然是注意不要讓餘情未了的岐王再次與呼延華勾搭上了。
    邵慧宛臉色微變,“我知道了,多謝你的提醒。”
    兩人離開也有一段時間了,不敢多待,一前一後地離開了,待顧清漪重新回去清泰殿,邵慧宛已經重新站在淑妃身邊伺候,連大病初愈的岐王都出現在宴席上,一副魂不守舍的模樣。
    但若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宴會上神思不屬的絕對不止岐王一個,許多人雖然在說著話,但眉眼間隱約露出焦慮之色,看似和諧的宴會中,隱約間硝煙未起,暗流湧動。
    宴席上的位置都坐滿了,昭明帝才姍姍來遲,所有人都離座跪迎,重新回到座位時,不少人都是臉色一變,亂了分寸。
    前麵已經說過,昭明帝許久沒有上朝,即便召見大臣也是內閣的大學士,因此大部分的文武百官已經很久沒有見過他了,又因皇上一直對外宣稱在養病,大家都以為他病得很重,滿以為今天會看到一個病體沉屙的帝王,結果呢,皇上臉色雖然有些蒼白,但絕對是和生病不沾邊的。
    這到底是怎麽回事?
    不少人都在心裏嘀咕,廢太子卻是立馬反應過來——他們中計了!皇上身上的毒早就解了!這一次的壽宴,說不定也是計謀!
    但為時已晚,他們踏到這一步,已經沒有了退路。
    昭明帝坐在高高在上的龍椅上,把所有人的表情收入眼底,他隱晦地打量了殿中某個角落,眼中閃過一抹冷意,麵上卻絲毫不顯,大笑道,“朕前陣子大病,勞諸位愛卿記掛,正好趁著朕五十大壽之日,與諸卿同慶,莫要拘束,來,朕敬你們一杯。”
    他舉著酒杯站起來,一飲而盡,座下百官豈敢讓皇上敬酒,也齊齊站起來喝幹酒杯的酒,齊齊拍著馬屁,“陛下龍體康泰,萬壽無疆,乃臣等之福。”
    昭明帝非常高興,又喝了幾杯酒,還點了幾位老臣的名字,互敘君臣之情,說到艱難時,還會倏然淚下,在場百官俱是感動不已,連稱皇上納賢選能,君臣相得,是千古明君。
    顧清漪安安靜靜地坐在席上,並沒有動席麵上的酒水飲食,就算是皇上敬酒,她也以長袖遮掩,把酒水倒進袖口中,並沒有喝下去,不怪她謹慎,以廢太子用毒的性子,小心些才出不來大錯。
    也正是因為警惕,她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尤其注意被皇上點名的幾位大臣,發現他們神態都有些不對勁,眼底藏著緊張和焦慮,她便有了猜測,這些人大概是太子的人,皇上故意提起君臣相得的舊事,是為了後事造勢呢。
    正在沉思間,忽而有杯盞破碎的聲音驟然響起,顧清漪大驚,連忙尋聲看去,然而比她驚訝的大有人在,差不多有小半部分的官員倏地站起來,驚惶地看著座上的皇上,臉色並不怎麽好看。
    昭明帝眯了眯眼,笑道,“諸位愛卿是怎麽了?朕隻是不小心打破杯盞罷了,你們怎麽有如此大的反應?”
    是啊,太奇怪了,一驚一乍的,好像有什麽要發生似的。
    才這麽想著,顧清漪就見寒光一閃,竟是昭明帝身邊一個小太監,從袖子中拔出一把匕首,惡狠狠地朝著皇帝刺去!
    “父皇,小心!”
    顧清漪急得心口直跳,連忙拿起席上的碟子朝刺客丟去,隻是侍衛的動作比她還要快,在匕首還沒靠近皇上時就把小太監牽製住,伴隨著碟子落下破碎的聲音,一場危機消弭於無形。
    然而昭明帝像是被嚇住了,捂著胸口呼吸急促起來,看起來像是不大好,座下眾人頓時大急,紛紛大喊著陛下,還讓人宣太醫,然而他們所有的動作都被攔了下來,攔住他們的不是別人,正是方才聽了被子破碎聲音站起來的那群人。
    事情到這個地步,就是再遲鈍的人都發現不對勁了,這是……這是有人要逼宮啊!擲酒杯,就是發動的信號!
    這個人會是誰呢?
    眾人不約而同地朝岐王看去,廢太子和秦王都不在,淑妃執掌宮權,岐王趁此機會謀逆,也是說得通的。
    淑妃早就嚇得癱軟在地上,岐王更是臉色煞白,冷汗直冒,大聲叫道,“不是我!父皇,不是我!是大哥,是大哥要逼宮!”
    廢太子?
    一陣大笑在極致的寂靜中響起,一個穿著太監服的男人走出來,目光得意地掃視了一圈,最後落在昭明帝的身上,“不錯,正是本宮!父皇,你也猜想到了吧,但是你有所防備又有什麽用呢?舊毒清除了又有什麽用呢?你剛喝下的酒水裏麵有本宮新下的毒,如果你不想死,就乖乖地下旨傳位給本宮,安安分分地做一個太上皇,本宮可以給你解藥,讓你安享晚年。”
    “孽子!孽子!”昭明帝氣得臉色通紅,他似是失望之極,不願再看他,目光略過太子的同夥,問道,“你們當真不顧多年的君臣之情,要與這孽障反了朕嗎?”
    有人避開視線不敢看他,但也有人說道,“微臣永遠銘記陛下的知遇之恩,但太子乃名正言順的嫡長子,陛下不該聽信讒言廢了太子,理應重新冊立太子,退位讓賢才是。”
    昭明帝眼神越來越冷,最後竟是放下在胸口的手,在廢太子等人驚疑不定的目光中站起來,冷笑道,“好,你們既然想要再立太子,那朕便給你們一個太子。”他頓了頓,在廢太子期待又得意的目光中開了口,“朕之二子秦王,乃副後所出,血脈尊貴,戰功赫赫,深得民心,特此冊封為太子,待朕百年之後,繼承大統,欽此!”
    一言落下,滿堂大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