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小兒持金的象雄國
字數:3876 加入書籤
“玄策,我想讓你去象雄國走一趟,探查一下李迷夏這廝還有象雄國的虛實,如果有機會就……你明白的……”李路對王玄策說道。
自幼就對蘇秦張儀這樣發的縱橫家前輩佩服的不得了的王玄策自然是滿口答應,“請殿下放心,我一定把象雄國和李迷夏探查個清楚…….”
李路之所以讓王玄策出使象雄國,完全是象雄國重要的戰略位置還有上千年積攢的大量財富吸引了他,這個象雄國可不簡單,象雄,梵語裏指的是“大鵬鳥之地”,漢史裏被記載做“羊同”,是青藏高原最早的文明中心。據後世考古學研究和史籍記載,象雄在公元前10世紀就已在青藏高原崛起,且早於吐蕃與唐朝建立關係。在公元6~7世紀,象雄已是以牧為主,兼有農業了。古老的象雄產生過極高的文明,它不僅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象雄文,而且還是藏區傳統土著宗教——苯教的發源地,對後來的吐蕃以至整個西藏文化都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象雄王朝鼎盛之時,曾具有極強的軍事力量,其疆域包括了西藏高原的大部分地區和青海、四川的一部分,以及西部的克什米爾和拉達克。後來,吐蕃逐漸在西藏高原崛起,到公元8世紀初期,徹底征服了象雄。從那時起,象雄王國和文化就突然消失了,其文字文獻、宮殿遺址等好像一夜之間就沒了,所以也無從考證。
現在的象雄國正處於鼎盛時期,在李迷夏的統治下,象雄國不光發展出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在他的疆域內還擁有廣袤的牧場和農田。為了灌溉農田,象雄人修理了許多引水工程,有吃有穿,自然養活了許多人口,也正是因此,李迷夏的屬民就多達百萬之眾,擁兵十餘萬人,是吐蕃西部一個強大的國家。
由於李路統治下的堅昆雄霸西域,他派來的使者自然受到了李迷夏的熱情招待,他在自己都城瓊窿銀城為王玄策舉辦了盛大的歡迎儀式,小王同誌表麵上對李迷夏恭敬至極,隨便拍了兩個馬屁,就把李迷夏給拍暈了,但小王同誌可沒忘了自己肩負著李路交代他的秘密任務,他上下活動,很是結交了一些象雄國的上層人物,探查到了不少象雄國的虛實。
小王同誌從瓊窿銀城回到碎葉之後,立刻去見李路,把自己的所見所聞詳細的說給李路聽,另外他還帶來了一塊羊皮,這塊羊皮是一份地圖,李路仔細研究之後,發現象雄國不小啊,西端抵達大小勃律{即今克什米爾所為吉爾吉特}。從勃律向東南方向沿著喜馬拉雅山脈延伸,包括後世阿三和尼泊爾的一小部分領土。北鄰自己控製下的蔥嶺、和田等南疆地區。東麵與蘇毗接壤,包含那曲、安多區域的一部分。從象雄國的版圖可以看出,象雄西接薩珊波斯,北臨自己的堅昆國,南接天竺,尼婆羅,東連吐蕃,可以說象雄是處在幾大強國的十字路kou jiao匯處上。
“殿下,這象雄國和吐蕃聯係很緊密,長久以來,一直保持聯盟關係,並用互相聯姻的方式加以穩固。棄宗弄讚就娶了象雄公主李特曼為妃,棄宗弄讚的妹妹薩瑪噶則嫁給象雄王李迷夏。但是這個李迷夏,嗬嗬,不喜歡這個薩瑪噶,他喜歡的是另外三個妻子尤其是一個叫墟格的妃子,我聽說他們一年都可能見不了幾次……”王玄策說道,“據說薩瑪噶被趕到了麻雍湖畔,她對李迷夏很是不滿,搞不好啊,她要和棄宗弄讚裏應外合,搞掉李迷夏…..”
“薩瑪噶?哦,棄宗弄讚的妹妹啊…….”李路一笑,這個薩瑪噶很有名啊,曆史上有一個叫薩瑪噶的歌聲的傳說,主人公就是這個主兒。
傳說中,棄宗弄讚對象雄用兵是因為象雄王李迷夏寵愛別的嬪妃,而冷落了棄宗弄讚的妹妹薩瑪噶。導致薩瑪噶“不理內務、不養子女,另居於別室”。她的苦悶驚動了棄宗弄讚,他派遣使節去瓊窿銀城探望。結果,在麻雍湖旁找到了在外遊蕩的薩瑪噶。薩瑪噶將一包用頭巾包裹的綠鬆石交給使臣,讓他帶給哥哥並對使臣唱到:“上部北方的草原上,有一頭凶猛的野公牛,從山穀裏傳來呼喊聲,從穀口處傳回應答聲,這時從衛地射來一支箭,把野公牛殺死了;虎肉正掛在鐵鉤上,有窺伺者盯著了,如果不火速來取,過了明天後天,就落到魚鷹和水獺的嘴裏了;一條很大很大的魚啊,能抓就抓住吧,天上的銀河和地下的水相距雖遠也連在一起,沿著河水就可以越走越近,往上走就可以直達天際……”
據說,頭巾包裹綠鬆石的含義是,如果你是男人就佩戴者綠鬆石帶兵前來攻打象雄,如果不派兵前來,你就是女人包著頭巾來吧。早有滅掉象雄打算的棄宗弄讚最終起兵花了三年時間滅掉了象雄,俘虜了象雄王李迷夏,在囚禁了七年之後,才秘密處死。
但是李路認為這個傳說不可靠,如果認為棄宗弄讚因為妹妹不受寵而興兵伐象雄,這顯然是在侮辱有少年天驕名號的棄宗弄讚的智商,《孫子兵法》有雲:“主不可以怒而興師,將不可以慍而致戰。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雖然棄宗弄讚估計沒讀過孫子兵法,不過這個道理他一定明白。參考之前他的軍事征伐,哪次不都是是謀而後動,興雷霆之兵,成壓城之勢,兵鋒所指如沸湯潑雪,頃刻披靡,而對於國力幾與吐蕃比肩的象雄又如何能不仔細謀劃呢?
其實隻要翻開當時吐蕃地圖就能清楚的看到,在他滅象雄之前,吐蕃的疆域東部、北部接壤的是唐朝,自從文成公主入藏後,唐蕃之間關係友好,使節互訪連踵而來,更何況經鬆洲一戰,棄宗弄讚深知唐朝實力強橫,遠非一日可下,保持和唐朝的友好關係更符合吐蕃的利益。吐蕃向南翻越喜馬拉雅山和泥婆羅毗鄰,雖然泥婆羅國力孱弱,但是潮濕的氣候令吐蕃軍隊極不適應,所以每次對南方用兵皆是淺嚐則止。隻有吐蕃西方的象雄國地廣民多,適宜征伐,而且征服象雄後可以占據絲綢之路的中轉站,打開和中亞交流的管道,這才是最符合吐蕃利益的最佳選擇。
“殿下,象雄民眾,居帳篷和洞穴,以畜牧為業,以牛羊為食。他們的民謠裏都說自己有吃不完的麥子,捕不完的魚,說句實在話,我沒想到在這高原之上,還有六畜興旺,五穀豐登的好地兒……象雄人篤信苯教,重鬼神,喜卜巫,忌食野馬肉…….”王玄策跟李路說道象雄的富饒的時候,忍不住跟李路說道,“殿下,象雄之地不差於咱們的碎葉河穀啊…..”
“啥,你說象雄之地,不僅有豐饒的大草原,而且有森林存在?”李路驚訝的問道。
“是的,殿下,我不僅見到了不差於咱們的大草原,而且在獅泉河、象泉河、馬泉河、孔雀河沿岸,看見了不少的森林和農田…….”王玄策說道。
“象雄有多少部眾?能戰之士幾何?”李路問道。
“殿下,象雄國部眾,我看應在百萬左右,李迷夏曾經告訴我,整個象雄有三十二個部族,一十八萬戶,光在仁波山峰修法典的苯教米拉就有5225人,他們的首席就是平措嘉措..........每一戶出一人,那就是十八萬精兵啊。”王玄策說道。
“這麽多部眾?”李路皺起了眉頭,這不對啊,前世的時候,他去過象雄所在的阿裏地區,在21世紀整個阿裏地區不過七萬人口,怎麽在這時候有百萬之眾?這不科學啊。李路想了一下,覺得有可能是以下幾個原因造成的:第一,部落、王朝之間頻繁的戰爭;第二.因海拔升高,導致環境、氣候等方麵不斷惡化,就發生人口大遷移;第三當時的醫療條件非常差,人、畜患上瘟疫等病症,導致大批人員死亡;第四,藏傳佛教特別興盛,很多人成為喇嘛或尼姑,不能結婚與生育、繁育後代,久而久之導致或影響人口減少;第五.自然災害{如雪災、旱災、水災等}原因;第六.生產力低下,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能力薄弱;第七.殺牧祭神的陋習影響了農牧業的發展……但這些也隻是李路的個人猜測而已,至於象雄人口劇減的真正原因就是在後世的21世紀也還是個謎。
“不行,不能讓棄宗弄讚得手,要是他得手了,就對我們是一個巨大的威脅…….”李路把思緒放下,對王玄策說道。
“殿下,您說的不錯,棄宗弄讚,此人野心勃勃,不是良善之輩……要不,我們搶先下手?殿下,晚下手遭殃,先下手為強啊!”王玄策和李路果然合拍,兩人都是野心勃勃的擴張分子。
你棄宗弄讚看上了象雄不假,可是李路也看上了象雄這塊肥肉啊,可憐的象雄國,就跟三歲小兒持金過市一樣,被兩個強大的鄰居給盯上了,可自我感覺良好的李迷夏還自認實力強大,無人敢惹,隻能說丫自信過了頭啊。(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