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緣由
字數:3712 加入書籤
就在獲得傳承石的時候,係統也公布了上古部落的等級,共分為三等,最高等級的為超級部落,共有八個,分別是九黎部落、軒轅部落、神農氏、女媧氏、伏羲氏、共工氏、祝融氏和燧人氏。
第二等級的有二十二個,包含了長臂驚人,擅長捕魚的長臂氏;擅長偵查、視野開闊的三首氏。
能夠占卜吉凶的三苗氏,擅長弓箭的臷民氏、擅長製作器械的奇肱氏……
至於第三等級的小部落,數量就更多了,足有一百個,之前所說的交脛氏就在裏麵。
整個算下來,所有的部落加起來剛好一百三十個。
之所以要這麽留意,還是因為這關係到軒轅部落的升級。
能夠有幸獲得如此令人豔羨的傳承,如果再不好好利用,那就太暴殄天物了。
畢竟零階的傳承石作用不大,隻能召喚出十名九黎兵,這在前期還可以,越往後期發展,這傳承石的作用也就越小。
如果想要充分地發揮出它的威力,就必須快速地晉級,越快越好,也隻有如此,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壯大自己。
但晉級之路可不簡單,在係統提供的兩個方法中,也隻有第一個具備可能性,至於去獲得皇帝、諸侯的屍首,目前來看還是有些扯淡了。
努力回想著此次事件的前因後果,一個個看似雜亂,甚至有些巧合的線索也被剝離出來。
其一,九黎部落的圖騰為何會出現在巴蜀地區,又為何會來到鳳山鎮。
其二,它的目的是什麽?
不論此事多麽的蹊蹺,但歸根結底還是這兩個問題。
對於第一個問題,這裏麵有太多的信息沒有被掌握,但若是猜測的話,也能得出一些線索。
眾所周知,蚩尤曾與皇帝在逐鹿大戰,後被其斬殺。
關於這段敘述,古籍中多有提及,應該有一定的真實性。
但戰敗以後的九黎部落倒底去了哪裏,卻很難做出準確的判斷。
有人說蚩尤被斬殺後,大部分族人融於炎、黃集團,從而成為了華夏先民的組成部分。
甚至一些漢族姓氏可能也和蚩尤有關,比如鄒、屠、黎、蚩等。
但也有人卻不這麽想,認為蚩尤在敗於黃帝之後,大部分族人選擇了南遷。
這兩種說法都有支持者,甚至都有可能是真的。
在戰敗之後,的確有一部分人融入了炎黃集團,但肯定也有人選擇了南遷,如今唯一的爭論點就是多少的問題,是前者多還是後者多。
此時的李子木並不需要知道的多麽準確,他隻需要明白一點就行,後世的苗族真有可能是蚩尤的後裔!
也隻有如此,才能解釋為何九黎部落的圖騰會出現在巴蜀,因為巴蜀地區正是苗族先民的發源地,位於今天雅磐江、岷江、巴江、嘉陵江四水的上中流域。
換句話說,當初的九黎部落在戰敗之後,最終選擇了在巴蜀地區定居!
這應該就是其出現在巴蜀地區的原因了,至於為什麽會出現在鳳山鎮,則有可能是沿著嘉陵江一路下來的,然後“碰巧”被趙家看到了。
而它各地溜達的目的是什麽?在李子木來看,這倒有點像是在“尋找”繼承人。
而且這個繼承人隻能是秘境開啟者,也隻有這些人才可以看見掉落物品,並且可以使用它。
李子木甚至懷疑,這九黎部落的圖騰是故意讓趙家看見的,你有本事殺了我,傳承就是你的,沒本事或者不在意、不敢,那“我”就去尋找下一個。
總而言之,必須要讓九黎部落重見天日,並且要落在一個相對有能力的人手裏。
從這點來看,自己算是搶了趙家的機緣!
當然,這一切都是各種巧合的匯集,如果他沒有選擇來巴蜀,好奇心沒有這麽重,這份傳承就不可能落在他的手裏。
時也命也,這種事情誰也說不清!
……
於此同時,在遠離巴蜀數百公裏的一處草屋裏,一名身穿麻衣的老者正端坐在蒲團上打坐。
老者須發皆白,僅從這點看,應有古稀之年了,但若是看其麵色,卻是異常紅潤,鮮有斑紋,竟隻有四十來歲的樣子。
也許是遇到了什麽心事,老者的眉頭一直緊鎖著,許久,才長歎了一口氣。
“我大漢真是多災啊,一朝之中竟降臨了四位帝王,先有高祖、文帝,後又有武帝、宣帝,導致英才無法共事一主,著實可惜!”
“另外,高祖初期大封異性王,趙王張敖、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楚王韓信、梁王彭越,韓王信、長沙王吳芮,這些諸侯王可都是手持丹書鐵券,一旦降臨,必將劃分大漢的國運,讓原本就分散的力量更加撕裂,長此以往,如何與其他朝代抗爭?”
“我生於此,命運早已和大漢相連,如若四位帝王遭遇不測,普通百姓尚可存活,但我等人物就隻能等死,即便得天之幸,獲得了重活之機,卻也不過是提線木偶罷了,非我所願。”
自語了一陣之後,老者仿佛下定了決心一般,猛然間從蒲團上站起,揮手將仆從招來,開口說道“準備馬車前往明縣,我要助宣帝一臂之力,誅殺燕王臧荼!”
如今,整個華夏正處於極度混亂的時期,隨著大量的王朝陸續降臨,各個朝代的人傑也會麵臨到與老者同樣的問題。
那就是如何選擇。
尤其是西漢、明、清三朝,都有不止一位帝王降臨,這也從一定程度上削弱了王朝的凝聚力。
誰都想掌握大權,就算不至於兵戎相見,但心底的隔閡總是有的。
最是無情帝王家,在曆史上,手足相殘、父子相殘的例子並不少見,不論他們是出於野心也好,還是出於自保也罷,總歸是親情淡薄的一群人。
這種事情越往後,權利的爭奪就會變得越發血腥。
這也是之前的老者為何會投靠劉病已的主要原因。
劉病已坐過牢,深知民間疾苦,再加上待人寬厚,輩分又是最低的,投靠他幾乎沒有任何政治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