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倒計時》
字數:18809 加入書籤
林景同張三麵談的時候, 焦宏文終於找到了韓沐風。
他一見到自家新藝人,就忍不住說:“可算是見著你人了, 一聲不吭跑個沒影兒, 回來發現廟塌了一半, 滋味如何?”
韓沐風瞥他一眼,波瀾不驚地說:“我屬於在你這兒掛靠雲遊, 想走隨時可以走。你確定追究這件事?”
焦宏文:“……”
韓沐風指的是他一聲不吭離開一個月的事。
一個月前,本來還關注著林景事件的韓沐風, 突然說收到家中長輩召喚, 留個信就離開了北京。焦宏文本來還指著他能幫個忙出份力,可是等他回來,一切早都結束了。
焦宏文不知道, 其實韓沐風也感到萬分詫異。因為他走前以錢代蓍又算了一次林景的氣運,用的還是剛得到的一套大五帝錢。結果一如從前,算不出半分。不攜氣運的林景,怎麽可能幹得過被他改過風水的星藤?
然而,林景就是贏了。
這是韓沐風第一次手段失靈, 他反複推測,最後覺得林景那邊肯定也有厲害的玄學大師, 破了星藤的風水局。
焦宏文這廂已經問起:“那你打算走嗎?你演技不俗,又有超凡的能力, 一定可以在這條路上走很遠。說實話, 星藤已經留不住你了。”
韓沐風說:“不, 你不是和那個林景比賽拍電影嗎, 讓我加入這個項目。”
焦宏文看著他,“你真打算留下?”
“我自有我的用意。”
其實是韓沐風算到,焦宏文這部電影上映後,必定一夜爆紅,口碑票房雙豐收,是他出道作品的最佳選擇。
“而且不光是我,我還能給你帶來一個演員,一個你絕對意想不到的人。”他又說。
焦宏文詫異道:“誰?”
“韓鐸。”
*
張三覺得林景簡直就是個怪物,因為他說出那兩個字的時候,臉上沒有一絲開玩笑的成分。
他太認真了。他是真的想讓張三——這個著名的催淚劇情片大導——去拍一部喜劇。
張三不可思議地說:“你到底是出於什麽心理做這種決定的?”
“張導,”林景笑了笑,“不妨先看看我為你準備的故事。”
他把劇本往前推了推。
說是劇本,實際上不過是個大綱而已,但已足夠了。
《倒計時》這個故事,原本講的是主角身患絕症,在最後的時間裏,完成自己未竟的心願。
從立意到構思各種平庸,會被星藤看上也不過是因為便宜。
不過現在,經過林景的一番魔改,它已經變成了一個非常特別的故事。
張導拿起劇本看了一眼,首先看到的是體裁形式。
一見之下,倒來了幾分興致,他抬起頭問:“整個故事都是按照時間分割的?倒挺符合這戲的名字。”
林景抿了口茶,但笑不語。
正如張三所言,《倒計時》的劇情結構,有點類似於《失戀33天》那種形式,全片被分成細碎的十幾幕,每一幕,都以一個日曆牌作為開篇。
張三是真的欣賞這種劇情結構。將故事發生的時間直接告訴觀眾,讓他們直觀了解到全片的時間概念。
隨著時間推移,觀眾會對此越來越敏感,產生逐步加重的心理緊迫感。
從片名上也能看出,這是個跟時間有關的戲,選這種架構方法,再合適不過。
他從頭開始,仔細地看去。
劇本並不完善,隻用寥寥數語勾勒了一個大概,台詞也隻暫時填充了一兩句,但足夠讓他看懂劇情了。
*
1、5月5日
阿京安靜地躺在...醫院裏,麵色憔悴、形容枯槁。床頭放著他的病曆,已然病入膏肓。
畫麵一閃即黑。
2、6月3日
一直修長枯瘦的手,在《臨床實驗協議》上簽下“阿京”的名字,他抬起頭來,對麵前穿著白大褂的人說:“別告訴我哥哥。”
主任醫師看著他歎了口氣。於是,阿京跟著一群白大褂,開始進行各種實驗,他本人有時狀態不好在一旁看著,有時也親自操作。
白大褂們會抽取他的血液、毛發等物,往他身上打莫名其妙的針,定期給他做檢查。
日曆牌以看不清的速度翻閱著,實驗也在慢慢推進著。
3、8月3日
蒼白寂靜的醫院走廊中,阿京走過轉角,偷聽到兩個白大褂的講話聲。
“實在是缺錢,經費所剩無幾,快要做不下去了。”
“如果繼續這樣,那就隻能讓阿京……”
阿京衝出去對他們說:“我可以繼續做實驗,讓我繼續參加吧。”
兩人對視一眼,衝他搖頭:“主任不會同意的。”
阿京來到主任的辦公室,剛剛進去,就被趕了出來。然而他鍥而不舍地扒在門框上,死不撒手。
4、8月4日
阿京在病房裏拿著一個本子勾勾畫畫,哥哥在旁邊同他說話。
“人家主任都把你趕出來了,而且那個實驗經費緊缺,又那麽危險,就算參加了也……聽哥的話,別再固執了。”
阿京充耳不聞,繼續在本子上塗塗畫畫,鏡頭下移,他的本子上寫著“阿京的願望清單”,上麵列著一溜兒奇葩的願望,例如“和老媽一起參加lol比賽”、“暴打一頓熊孩子”,“參加的研究項目獲獎”……
但是,心願單最下麵的一項被塗黑了。
哥哥說你別想七想八,好好治病才是正理。阿京說,這些願望我能完成。
哥哥說你怎麽完成。
阿京說:“幻想。”
5、8月7日
阿京躺在床上,進入夢鄉。他再次睜開眼時,竟然麵色紅潤身體健康,精神狀態也異常地好。
在這幕劇情裏,他帶領一個研究項目大獲成功,得了諾貝爾生物學獎。
6、9月1日
……
張三看前麵四幕的時候,根本不明白為什麽這是部喜劇,但看完第五幕,他就懂了。
阿京是一名癌症患者,同時也是個醫學碩士,跟著導師研究一種新的抗癌藥物。阿京對這項研究異常熱情,把它看做自己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主動提出試驗藥物。
但項目組經費緊缺,臨床實驗進行沒兩天,被迫中止了。阿京去找導師,結果被趕出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就這麽斷了。
阿京有一個願望清單,是他死前想要做的一些事。實驗中止後,他認為自己活不下去,心如死灰,每天躺在病床上什麽也不幹,隻是幻想。幻想自己實現願望的過程。
這些幻想,就是這部喜劇的真正主線。
就如同穿越一般,在幻想裏。
他有時是奇葩的研究員,憑借各種奇奇怪怪的姿勢完成實驗,最後竟摘得諾貝爾獎;
有時是媽寶電競男,帶著老媽一起參加比賽,騷操作頻出,竟然得了世界冠軍;
有時竟然還變成十來歲的年紀,牛逼哄哄,把同齡熊孩子暴揍一頓……
總之,他幻想的,都是一些很奇葩很騷氣,誰都很向往,但誰都不敢做、也做不到的事。
這是非常典型的喜劇片表達,讓故事主角做一些觀眾想做又做不到的事,滿足他們的欲望。
比如在上麵三個幻想裏:學生們滿足了“不用努力就能當學霸”的欲望...;遊戲玩家滿足了“不被父母阻止、甚至反向操作帶著父母一起打遊戲”的欲望;而大部分人都滿足了“不被道德綁架、想揍熊孩子就暴揍一頓”的欲望。
而且,不僅僅隻是滿足,甚至還有溢出——學霸得了諾貝爾獎,遊戲玩家得了世界冠軍。觀眾看到一半,已經達成心理預期,看到結尾,會感覺超乎意料地爽。
張三也看得極為爽快,他甚至已經開始思索,可以往故事裏加進什麽樣的包袱,把它變得笑料百出。
每一個幻想故事都相對獨立,會給觀眾帶來截然不同的觀影體驗、不同的開心和爽感。
最重要的是,這種形式很適合這部電影的體裁,每一個日曆牌,都會開啟一段現實 一段幻想。
幻想和現實雙線並行,前者相對割裂,後者卻很連貫。
在幻想中,阿京的心願得以實現。
在現實中,他的心情變得越來越好,健康狀態竟然突飛猛進。
讓張三覺得高明的是,這一切並不是直接告訴觀眾的,而是借由日曆牌、隨時出現的病曆、阿京的外在表現……在鏡頭中展現出來,讓觀眾自行領悟的。
不直接點明劇情,而是用鏡頭展現片段,讓觀眾自行領悟。
這種表達方式成熟而有逼格,不像商業電影的表達手法,反倒在文藝片裏非常流行。但凡有點能力的文藝片導演,都會這麽表達。
舉個例子來講,許多大導的電影裏,會出現這樣的鏡頭銜接:
第一幕,角色麵臨一個選擇,是開車去上班,還是坐公交車。鏡頭會展現一些細節,(比如他拿出公交卡又放下,打開手機搜索路況),但絕不直接點明他做了哪個選擇。
到了第二幕,他直奔地下停車場,觀眾們才知道:他選擇開車去上班。
《倒計時》整個戲,都采用這種銜接、這種表達。
雖然失去商業片應有的直白簡明,但和它本身的段落式結構很搭,細細讀來別有韻味。
繼續說回劇情。
在幻想中實現願望,讓阿京心情變好,病情有了起色。這時他突發奇想:別人能不能也用這種方式治病呢?
於是,他開始閱讀心理學書籍,自學催眠、心理暗示……最後,總結出了一套“幻想療法”。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催眠的方式,讓病人幻想實現願望、幻想病情好轉……在幻想中舒展心情,進而影響健康狀態。
劇情最後一段,阿京的幻想療法大獲成功,在病人中推廣開來。
他賺到了一大筆錢,把這筆錢全部投入了導師的項目。最終,抗癌藥物研製成功。
這個故事的結局是這樣的——
倒數第二個日曆牌:阿京再次做了檢查,病曆顯示的症狀,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輕。
倒數第一個日曆牌:他看起來和健康人沒什麽兩樣,並且已經不住病房。他來到導師的實驗室,看到自己的心願清單,往上麵寫了最後一條願望。
*
張三把劇本放下,沉吟片刻。
隨即,他抬起頭對林景說:“不可否認,這是個好本子。雖然現在還沒加入喜劇元素,但看出來是個絕對的喜劇故事,完全可以笑料百出,包袱不斷。”
“幻想故事不光有主角的,也有其他病人的,幻想內容是我們平時想都不敢想的事,很豐富,很刺激。”
“我最欣賞的,就是這部戲的整體構架。它采用了斷章式的手法,一個日子一個故事,雖然幻想顯得相對割裂,但它和現實雙線並行。現實線非常完整、圓滿,最後反倒讓這個割裂的故事,變得很有意思。”
“說實話,過去十年,沒有人這樣拍喜劇,我們的觀眾也從來沒看過這樣的喜劇。我不敢妄言它會否成功,...但至少,成功的可能性,比失敗的可能性要大。”
“雖然‘靠幻想治病’顯得荒謬不現實,但它是一部喜劇,越荒謬越出彩,甚至帶有一種特殊的……浪漫主義色彩。說實話,作為我本人,真的很喜歡‘靠幻想治病’這個命題。”
“最後,這部戲的表達手法也很先進,通過鏡頭銜接,讓觀眾自己把劇情連貫起來。隻要導演的表達能力強,劇情就可以承接得很自然,給觀眾帶來一種真實、直觀的觀影體驗,這是我愛用的表達手法之一。”
他先把這部戲誇了一頓。
而林景聽著,全程隻是微笑,一言不發。
“但是,”張三終於話鋒一轉,“抱歉,請恕我還是不能接下這個項目。”
“為什麽呢?”林景問。
“成也幻想,敗也幻想。”張三說,“這部戲全是由幻想填充起來的,就連現實線,也是一種荒謬的幻想。幻想治病不可能存在,新的抗癌藥物更不存在……”
他歎了口氣,“算了我直說吧。其實還是因為,這是部喜劇。”
張三有很多拒絕這部戲的原因,比如雖然梗概還算有意思,但劇本根本就不完整;比如這麽扯淡的劇情,硬寫的話會有很多硬傷;比如這種形式的喜劇前所未有,從來沒人拍過,不知道能不能成功……
但他隻說了最根本的原因:他不想拍喜劇。
作為國內最厲害的文藝片導演之一,他雖然慣用浪漫主義手法,但拍出來的故事,內核無一不悲,無一不立足現實、關注現實主義問題。
他最愛的,是摔碎虛假的浪漫,暴露現實的無奈。
所以他拍的戲,幾乎全是悲劇。
而這部戲,從頭到尾由幻想充塞,太理想化,太圓滿。
林景安靜地聽完他的理由。
他微笑了一下,對張三說:“不是的。”
張三皺了皺眉,“不是什麽?”
“這部戲不隻是幻想。它既是幻想,又是現實。”
林景說:“全部都是幻想。全部都是現實。”
*
張三很無奈。
他根本搞不懂對方在打什麽啞謎,也不想搞懂。
他正要再次推拒,卻聽林景又道:“張導,您還沒把劇本看完呢。”
“什麽?”張三一愣。
他低頭去看,果然劇本還沒看完,後麵還有一頁,他沒翻開。
但這一頁已經寫了“尾聲”的字樣,後頭還能有什麽劇情?
他把最後一頁翻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堆奇怪的圖案。
其次,才是上方那隻有兩行的劇情。
難道僅僅兩行劇情,還能出現什麽反轉不成?
他無奈地往下看。
第一行是:阿京在心願清單上,寫下了最後一個願望,“希望能有一種‘幻想療法’,讓人們靠想象力就可以治愈病症。”
張三瞳孔驟縮。
這是什麽意思?
難道會是他現在想的那種可能嗎??
難道——
僅剩的兩行劇情,真的另有玄機?
他再往下看,幾乎屏住了呼吸。
下一秒,他倒吸一口冷氣,寒毛直豎,雞皮疙瘩渾身遍起,駭得坐都坐不住。
那剩餘的最後一行字是——
阿京發現桌上的日曆牌放反了,於是隨手一擺,將它擺正了過來。
*
焦宏文詫異地看著韓沐風。
“什麽意思,你能把韓鐸請來?”他說,“就算你開掛了,我特麽也不信啊!”
“信不信由你,我自請我的便是了。”韓沐風聳肩,“何止韓鐸,就連劇本我也給你找來了...。”
“???”焦宏文非常焦慮,“你別胡鬧啊,這部戲對我們來說可是萬分重要的。”
“你覺得我在胡鬧?”
韓沐風把一遝劇本甩在他麵前,後者看到上麵的名字,瞬間就呆滯了。
“雲鬆露?”他驚愕地跳起來,“這他媽是雲鬆露的劇本?真的假的?你從哪裏搞來的??”
“我曾經幫過她一個小忙,現在可不就是討回來的時候?”韓沐風說得很輕鬆。
焦宏文知道他們這些大師厲害,沒想到厲害到這個份兒上。
雲鬆露是誰?著名喜劇導演,華國首屈一指的電影大師、喜劇之王!
她今年已經六十多歲,早已不執導筒,但卻每年出一部劇本,無一不是精品,無一不口碑爆棚!
焦宏文顫抖著說:“難道,這就是她今年的作品?”
韓沐風不以為意地笑,“沒錯,而且連導演都找好了,你知道是誰嗎?”他吐出一個讓焦宏文瞪掉眼珠子的名字。
韓沐風說:“雲鬆露編劇,王漢奇執導,他們倆不隻強強聯合,還都試圖在今年,有所突破。”
“什麽?!!”
“雲鬆露說,她以前寫的喜劇,雖也表達人間百味,但總好像不那麽深刻。而今年這部,以喜劇形式包裝,實際的內核是個悲劇。”
焦宏文看了眼扉頁上的劇情梗概,不知是不是出於粉絲心態,他隻看了一眼,就覺得媽呀怎麽這麽厲害這麽牛逼。
這還沒完,韓沐風繼續說道:“王導會帶他慣用的團隊,但他的團隊一向是小而精,免不了我們這邊出力。現在劇組沒開始籌備,缺投資方製作方出品方,演員也沒找。所以,雖然導演自帶團隊,但這部戲就是星藤的。用它跟林景對抗,絕對沒有問題。”
焦宏文快激動死了,“啊?演員也沒找?一個都沒找?”
“也不是。”韓沐風想了想,說,“這部戲是雙男主,兩人之間的對抗很精彩。這兩個男主,我已經單方麵決定了。一個我,一個韓鐸。”
焦宏文真給他跪了,“祖宗,你真能請來韓鐸啊?”
“當然,我是那種說大話的人嗎。”
韓沐風揚起一個勢在必得的笑。
“我們有頂尖的劇本,頂尖的導演,頂尖的團隊,頂尖的演員。我還可以給劇組布下風水陣,用法術改動整個劇組的運勢。坐擁這麽多優勢,我真就不信,我們贏不了一個小小的林景。”
他說:“說實話,我可從沒想過踩他上位,然而命該如此,這次,他注定要被我踩下去,光明正大地踩下去。再出不了什麽差錯了。”
焦宏文想了想,總覺得有點打抖,“萬一他的戲也很好……”
“好?能好到什麽程度?我們拍出一部神作,他也能嗎?”
韓沐風看了他一眼,不屑地笑道:“就算他真的拍出一部神作,也不一定能贏我們。”
“除非,他能創造奇跡。”
*
張三顫抖地捧起最後一頁劇本。
除了看最後兩行劇情,還看那些奇怪的圖案。
剛才沒來得及留意,現在,他終於認清楚了,這些圖案究竟是什麽。
數字。阿拉伯數字。
他反反複複地看,上下左右、顛倒著看……最終得出結論時,尤帶不敢置信。
“這是特殊設計過的?……鏡像的?還是怎麽描述來著……”
這些圖案,是經過了精心設計的,可以倒著看或對稱看的數字。正看是一個數,反看也是一個數。
它們之間,能形成精致的捉對關係——
如果上下顛倒,1=1,2=7,3=4,5=5,6=9,8=8
...如果鏡像對稱,1=1,2=5,4=9,8=8
沒錯,它們可以通過顛倒或對稱,變成另外的數字。
雖然“2倒著看是7,3倒著看是4”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它真的能行。7的下麵稍微一彎,就是一個倒著的2,3的中間畫個圈圈,就是尾巴長鉤的4。
張三明白之後,再也抑製不住內心的震撼。他把劇本猛地一轉,發現所有的日期——劇本中出現過的、日曆牌上的每一個日期——都有蹊蹺。
例如開頭六幕,在劇本中分別是5月5日,6月3日,8月3日,8月4日,8月7日,9月1日。
然而,它們實際上卻是——5月5日,4月9日,4月8日,3月8日,2月8日,1月6日。
這個劇本,根本就不是按正確順序敘述的!
它是一個倒敘的故事!
張三深深地吸了口氣。
他強壓下心中那股莫名震撼,首先想到的是——
這可能嗎?
這樣的電影,正敘也能成立,倒序也能成立,真的有可能拍出來嗎?
張三仔細地、用力地、絞盡腦汁地去想。最後他駭然發現——真的能。
有四點原因。
第一,整個劇本的結構是段落式的,敘述順序不影響幻想線,隻影響現實線。而現實線裏,掐頭去尾,便沒有重量級劇情,正敘倒敘都能連貫,無非是表達主角的身體從好到不好,還是從不好到好。
第二,現實線的結尾部分,有個重要劇情,就是主角用“幻想療法”致富,資助抗癌藥項目。然而,倒數第二行劇情揭示,主角把這個願望寫在了心願單上,這根本就是他幻想出來的!
第三,現實線的開頭部分,主角參加臨床實驗卻被趕出來,也算重要劇情之一,然而這個劇情竟然是可逆的!按照倒敘順序看,是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第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上麵說過的表達方式。它不像普通商業片一樣,把主角的每個動向清清楚楚講明白,而是通過鏡頭的銜接轉換,讓觀眾自己去猜、自己去看。
竟然如此恐怖!
那麽這部倒敘電影的真正故事,究竟是什麽樣的?
張三好不容易把思路捋清,把每一個日期都換算出來,按照正確的順序,重讀了一遍劇本。
如果按劇本順序讀,故事是這樣的:主角是一個命不久矣的醫學研究生,被臨床實驗拒絕後,自以為活不長久,於是天天幻想。他在幻想中實現了一個又一個願望,心理狀態好轉,病情也跟隨好轉。他突發奇想,發明“幻想療法”,利用心理催眠幫人們抵禦絕症,賺了一大筆錢投資醫療研究,最後服用研究成功的抗癌藥,治愈了自己。
荒謬,但圓滿。
然而,按照正確順序,張三讀到了一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作為醫學研究生的主角,某日查出身患絕症。
他在兩個選擇中搖擺不定——繼續研究,還是利用最後的時間來實現心願?最終,他的選擇是繼續投入研究。
然而,病情在一步步加重,死亡在掠奪著他……
他隻能一邊幻想自己的心願,一邊堅持做研究,並在心願清單中寫下——如果人能依靠想象力治病,該有多好?
隨著時間推移,導師宣布研究經費告罄,研究遇到了瓶頸。主角毅然決定,捐身於臨床實驗,把自己當成實驗對象,讓導師測試藥物效果。
最終,他沒能等到新藥的問世,撒手人寰。
*
張三放下劇本,怔忪半天,久久說不出話來。
林景也沒說話,一言不發地等待著他。
過了半天,他再次拿起劇本。他什麽都不打算說,隻想再讀第三遍...,好好把思路理順。
然而,讓他渾身起雞皮疙瘩的是,第三遍閱讀劇本,他竟然又讀到了不同的故事!!!
很久之後,他才終於放下劇本,不敢置信地問道:“幻想?幻想??”
那劇本實在太簡略,太缺乏細節,以至於到現在他才想到這個問題:“幻想真的隻是幻想嗎?願望隻是願望嗎??”
不是因為別的,而是第三遍重讀時,從後往前,竟然能把主角的每一個幻想連貫起來!
從十歲到二十歲!
是一個人活在世上的十年路程!
最開始,張三真的沒注意那幾個幻想故事,即使知道是倒敘,他也覺得,那些不被敘述順序影響。
然而細細一想,這幾個幻想故事出現得何其蹊蹺?!
如果按正確方式閱讀,這根本就是一出悲劇!那麽,喜劇的幻想和悲劇的現實,畫風何其不搭?!
這些幻想出來的故事,也絕不僅僅是幻想、是喜劇而已。
張三看向林景,難以置信地說:“那是……”
“不是幻想,是遺憾。”林景說。
“在那些幻想裏,主角並不是憑空穿越成遊戲玩家、中學生、小男孩……他們不是角色扮演遊戲,他們就是他。”
“那是他的人生,他的過去。”
“是他這輩子……未能實現的遺憾。”
張三真的明白了,徹底明白了。
“所以幻想內容也不是喜劇,甚至於,跟現實比起來更加悲劇。因為那隻是想象。”
“隻是一個人在生命的倒計時裏,回憶起短暫的二十年生命,數出那些貫徹一生的遺憾……”
“並且,徒勞無力地,試圖用想象,去彌補它們……”
“……而已。”林景說。
張三早已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然而林景每說一句話,都帶給他更大的震撼。
林景繼續說:“這個真相,觀眾第一次觀影時不會發現,因為他們專注於笑料百出的劇情。但等到結尾,當觀眾發現劇情順序竟然不對,就會在第二遍看的時候,格外留意細節。”
“而幻想的內容裏,會添加一些細節,用以表明主角身份。觀眾第一遍時不會發現,第二遍看才恍然大悟,原來主角幻想的故事,不是毫無來由的願望,而是他的人生。是過去人生中,未曾圓滿的遺憾。”
“當觀眾察覺到這個層麵,他們就會開始關注幻想裏的現實成分,並且自己腦補出完整情節。”
“而且,由於第一遍觀看時看夠了圓滿,第二遍就會去看不圓滿。在喜劇悲劇的震撼對比下、劇情的強大張力下,他們會發現,那些台詞看似幽默,實則句句心酸。他們會格外關注遺憾和悲傷,對故事裏的‘不圓滿’格外敏感。”
“就這樣,把他們自己腦補的劇情,打造得無比悲劇、無比殘忍。”
林景說完,安靜地喝了口茶水。
張三腦中有了畫麵,不由倒吸一口冷氣,深感坐在對麵的這個男人,究竟有多麽恐怖。
他何其專業,一下子就想到了:“這部電影不能隻看一次。它第二次播放時,完成了一個啟發觀眾的過程。”
“第一次看,按劇本順序,不論現實還是幻想,都是一個圓滿的喜劇。”
“第二次看,按真正順序,現實是主角無法抗爭命運,逐漸病死;幻想是主角十年人生的種種遺憾,再也沒有機會彌補。”
“倒敘是喜劇,正敘是悲劇。”
他不敢置信地喃喃道:“一部電影,兩種敘述,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何其天才,何其驚豔!
當他閱讀第一遍劇本時,認為這是個挺新穎的故事;閱讀第二遍劇本時,認為這是...部絕對的傑作。
然而,當他明白了劇情的內在邏輯,明白了那一段段幻想所表達的是什麽,他不由再次感到震撼——這部戲已經超出了傑作的範疇。
它是一部無與倫比的天才之作,是一部徹頭徹尾的神作。
然而——還沒完。
林景又開口了,他竟然還沒有說完!!
他說:“不是的。”
“這部電影不能隻看兩次,它也不是隻有兩個層麵。”
“現在,我要告訴你,這部電影的第三個層麵,是什麽。”
張三是真的坐不住了。
在林景繼續說下去之前,他激動地從椅子上離開,在房間裏轉來轉去。
他絞盡腦汁地思考著,發揮出了自己全部的想象力——
——如果這部電影還能有第三個層麵,它能是什麽?
張三想象不到。
無論如何都想象不到。
這時,林景開口說:
“它是真實的。”
*
“這部電影裏的每一個故事,都是真實的。”
“不論是主角的幻想,還是其他病人的幻想,在現實之中,確有其事。”
“這部電影的主創團隊,是一群幾乎沒有經驗的半吊子,但他們有一個共同特點——”
“全部都是病人,或病人家屬。”
張三驚呆在那裏。
林景繼續說著,“從主角到病人,每一個人在現實中都有原型。每一個幻想,都是他們的真實願望。甚至連裏麵的抗癌藥研究,都真實存在。”
“這部電影,至少應該觀看三遍。”
“第一遍,它是部大團圓喜劇。”
“第二遍,它是部徹頭徹尾的悲劇。”
“第三遍——”
林景沉默片刻,說:
“它是一群人的傾訴。”
“以及一個人的傳記。”(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