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密旨
字數:3575 加入書籤
萬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紫禁城乾清門。
朱翊鋼接到皇帝口諭,讓他馬上入宮麵聖,便快馬加鞭地連日進了京,未來得及休整便換了朝服入宮。正走到乾清門前,便有一個小內官在此等候了。
“大人可是一品鎮國將軍朱翊鋼朱大人?雜家有禮了,請隨雜家來。”
跨過這乾清門,走過橫街,便算是進了內宮了。但朱翊鋼見這小內官不往皇帝的寢宮乾清宮走,卻把他往西六宮帶,心裏難免疑惑,但想到是皇帝安排的人,不便多問,便隻好跟著往前走。
剛到翊坤宮門前,便聽得一個聲音道:“朱大人,雜家恭候多時!”
朱翊鋼抬頭一看,竟然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淮。
這司禮監是掌草擬詔書和宣讀聖旨的地方,所以掌印太監都是皇帝的親信。內閣有輔政大臣負責將奏折貼上票貼,加上備注,再由司禮監呈給皇帝,皇帝可以自己禦筆朱批,也可由掌印太監代筆,所以內閣有“票批”之權,司禮監有“朱批”之權。司禮監秉筆太監往往權力極大,有和內閣分庭抗禮之勢,也往往有機可趁,專擅朝政。正德年間就出了個劉瑾,擾亂朝綱,作威作福。
朱翊鋼記得這翊坤宮,應該住的是皇貴妃鄭氏。他早就聽說皇帝不事朝政,每日和這鄭氏在翊坤宮飲酒作樂,夜夜笙歌。這鄭氏本是大興的一個破落戶,十四歲時萬曆在民間選妃,她因容姿出眾而被選為淑嬪,而後得到聖寵而升淑妃,萬曆十四年生下皇三子常洵後晉封皇貴妃。
走進內殿,便看見幾個宮女婆子簇擁著一個穿大紅宮裝,頭戴金簪花紅寶石寶髻的少婦走來,真是媚而不俗,豔而不妖,稱得上是“花容月貌”了。
高淮向她行了一禮道:“娘娘,這是鎮國將軍朱大人。”
朱翊鋼正欲向她行禮,卻見鄭氏到了一記萬福:“堂兄,妾身有禮了。”
“微臣不敢,娘娘有禮了。”朱翊鋼趕忙回禮。
“陛下在內殿呢。”鄭氏迅速捕捉到了朱翊鋼眼中那一絲不安和詫異,微微一笑。
這是朱翊鋼第二次見鄭氏,第一次是在萬曆十四年李太後四十歲的生辰宴上,隻是遠遠行了一禮,彼此沒有太多印象,而他往年來每次進宮,基本都是禮貌性地去跟皇帝問安,然後便陪著李儀月去了慈寧宮。皇貴妃是正一品,鄭氏又是皇三子常洵的生母,本不該向他這個同品秩的鎮國將軍行禮。她又稱他為“堂兄”,隻因他和皇帝是宗室的堂兄弟,又都是“翊”字輩的。但本不該有什麽交集的人,突然這麽熟稔起來,著實讓人費解。不過朱翊鋼聽人說這鄭氏雖然貌美,但這後宮佳麗三千,能得到皇帝獨寵,確實有一番心智和手段的。
鄭氏行了禮,從奶娘懷中接過半歲大的壽寧公主朱軒媁,恰好公主這時醒了,睜著大眼睛看著朱翊鋼。這孩子生得粉雕玉琢,十分可愛,倒是和鄭氏有幾分相似。看著這膚白如雪,眉目秀麗的娃娃,朱翊鋼有那麽一瞬間,想到自己和陸還真的女兒,是否和她娘親一樣美貌。他接到那條錢莊的線報,又讓趙全跑了一趟杭州,可依然一無所獲,仿佛是陸還真的在天之靈在有意為難他,給了他一個方向,走過去卻發現是條死路。
鄭氏哄著壽寧公主,一邊走進了偏殿的暖閣。她本是貧家女子,十三歲那年父親因家貧差點把她賣給一個舉人做妾,要她認命。但那舉人見她哭得傷心,便動了惻隱之心放了她。從此以後,她便不再認命。
第二年,命運之神眷顧了她,她入宮做了皇帝的女人。隻因她的美貌,隻因她唱了皇帝最喜歡的《西廂記》,便得到皇帝的青睞。但她隻是獨寵,不是專寵,後宮佳麗三千,她依然不能獨占皇帝的枕席。
和從正門抬進來的皇後不一樣,她隻是皇帝的一個妾。皇帝的一生可以有無數個妾,但是皇後隻有一個。好在皇後王氏膝下無子,她自己生的皇次子雖然胎死腹中,但是好在她還有常洵。
皇上多喜歡常洵啊,他和他父皇越來越像了。隻要那個宮女生的皇長子常洛不在威脅常洵就好了,常洵做了太子就好了。就算她當不了皇後,等到皇帝百年以後,她依然可以和李太後一樣一步登天。
朝臣們說皇帝一直立不了太子,就是因為有她這個紅顏禍水。是呢,她就是禍水,隻因她不認命做一個妾,不願意自己的兒子永遠做一個藩王。這朱翊鋼既是皇帝的族兄,又是李太後的侄女婿,現在密詔入宮,看來皇帝要對他高看一眼了,她要拉攏所有能夠拉攏的人,為她和兒子搏一個未來。
高淮領著朱翊鋼來到內殿,迎麵而來是一股淡淡的煙火氣,空氣中彌漫著一種讓人迷醉的異香。朱翊鋼是聞過這種味道的,這個味道名叫“阿芙蓉”,到了萬曆朝改稱“福壽膏”,是由暹羅和占城等地進貢來的。早年和遼王世子還有那些紈絝子弟一起廝混,在遼王府曾見他們吸過這個,據說吸了以後讓人飄飄欲仙,可以壯陽怡情。他覺得這東西能亂人心誌,邪祟得很,便不願沾染。他早知道萬曆皇帝近幾年不上朝,常常說頭暈目眩,行走無力,以為他是縱欲過度,酒色傷身,沒想到是吸上了這個。
宮女拉開簾帳,朱翊鋼便看見萬曆斜躺在軟榻上,手持煙槍,把煙鬥慢慢靠近鎏金小油燈熏烤煙膏,待那煙膏上冒氣煙來,緩緩吸上一口,不時有一個宮女過來,用鎏金簽子捅一下煙鬥另一側的小孔,防止煙膏堵塞。
“臣朱翊鋼,參見陛下!”
“哦……”高淮上前,將萬曆緩緩扶起,他伸手往空中抓了一把,落了一個空,他才抽過大煙,此時出現了短暫的幻覺,又眼神迷離地對朱翊鋼道:“起來吧,朕有件差事要交給你去辦。”
“微臣願聞其詳。”
“上個月朕已經下了諭旨,指派李如鬆為遼東主將,征伐倭人。”
“微臣知道。”
“你不是一直上疏想要戍邊嗎?身為皇族,過過太平日子不好嗎?朕念在你一片忠心,準備這次給你個差事,你去遼東督軍吧。”
“臣領旨謝恩。”朱翊鋼又是一拜。
這李如鬆何許人也?他乃是去年被罷了官的李成梁的長子,李成梁有四個兄弟,九個兒子,個個驍勇,這李氏一門鎮守遼東幾十年,戰功彪炳,皇帝不得不防。今年寧夏鬧哱拜,李成梁本想因戰起複,被朝廷駁回,後來讓他長子李如鬆任寧夏總兵,征討哱拜。這李如鬆善用奇兵,寧夏城久攻不下,他便命人扒開黃河河堤,水淹寧夏,反賊內部出現火並,哱拜自殺,這才於九月平息了叛亂。因朝鮮戰事吃緊,又馬上讓李如鬆任防海禦倭總兵官,他的兩個弟弟任副總兵,集結了四萬餘兵力,來不及休息便奔赴遼東。
戍邊是朱翊鋼長久以來的心願,但此次去遼東隻是督軍並不是參戰,明擺了是皇帝覺得他煩了要給他一個差事安撫一下,又加上皇帝貶了李成梁,不信任李如鬆,所以才派了宗室前去督軍,想要鉗製他。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