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沉浮
字數:3233 加入書籤
柳承誌正和這鱷魚糾纏,突然他手肘探到水底一個尖銳物,那是被它咬成兩段的火銃的殘端!他頓時有了主意,趁鱷魚不備,騰出右手摸到了那段尖銳物,左手臂卻被鱷魚咬住了!他顧不上痛,將那殘端往鱷魚腹部一刺,正中那火銃的槍傷,再往上奮力一提,這畜生被開膛破腹了。
“《水滸傳》裏有武鬆打虎,小爺今天也效仿武鬆,打了一條鱷魚!”
柳承誌見這畜生動彈不得了,才鬆開手,爬上岸邊,看了看左手臂的傷勢,皮開肉綻了,不過還好沒傷到骨頭。他喘著粗氣,和岸邊的何水木相視一笑,何水木衝他豎起了一個大拇指,又抱了一拳:“柳公子,大恩不言謝。何某就是一介舟子,以後若有用得著的地方,當效犬馬之勞!”。剛啟航的時候隻道他是嬌生慣養的小少爺,沒想到竟是個勇武的真漢子!
附近路過的村民聽到打鬥之聲,循聲趕來,見到是一個大明後生打死了一條鱷魚,直呼不得了,便抬了鱷魚,接了他們二人進了舊港城。
這舊港城位於蘇門達剌(蘇門答臘)島的東邊,幾百年前乃是三佛齊國的王城,後有東邊爪哇島上來了滿者伯夷人,滅了三佛齊國,王族和百姓便逃到了隔海相望的滿剌加立國,後來滿剌加被葡國人所滅,一部分王公貴族逃到了柔佛,一部分人逃到了三佛齊毗鄰的亞齊。自宋朝以後,便不斷有漢人來此經商和定居,到永樂年間已達到上千人。三寶太監鄭和第一次下西洋就曾經在舊港停靠,此處與柔佛隔海相望,如今已是大明往來南洋的必經之地。
鄭和以後,大明曾在此地建立舊港宣慰司,所轄範圍遠達滿剌加、柔佛、蘇門達剌等地。第一任宣慰司為漢人施進卿,此後施家傳了三代,到了施進卿女兒施二姐的時候,正是大明正德年間,西有葡國人占領滿剌加,東有滿者伯夷人進攻舊港,大明忙於在近海與葡國人作戰,無暇顧及舊港,施二姐隻得向滿者伯夷人投降,宣慰司改稱番舶長。嘉靖年間,廣東饒平有個叫張璉的縣吏起兵造反,自稱“飛龍國”國王,被名將俞大猷追擊,渡海來了舊港,將三佛齊複國,自稱番舶長,又有大量廣東、福建等地的漢人來投靠。如今的舊港城,已有數千漢人和其後代聚居,相對於西邊和葡國人對立的亞齊國,相對比較太平,又不斷有往來南洋的客商,所以商鋪和船塢鱗次櫛比,異常繁榮。
當地人打聽到柳承誌是大明舉人,又有這樣的本事,紛紛叫好,圍觀的人把街道圍得水泄不通。舊港的華人首領出錢買下了那條鱷魚,又見柳承誌和何水木都受了傷,給他們找了一處可靠的人家安頓好,付了藥錢和飯費。養了一個多月,柳承誌左臂上的傷好得差不多了,但是何水木傷了骨頭,依然走不得路。正好有一艘去柔佛的船想請柳承誌當保鏢,他急著趕去柔佛,便留了些盤纏給何水木,托付給那戶人家,自己跟著商船渡海去了。
萬曆二十年七月二十二,京師紫禁城文淵閣。
已經入了秋季,京師的天氣一天比一天涼起來,首輔趙誌皋和禮部尚書張位站在院子裏,看著房簷的影子逐漸變短。
“此時已近午時,這太陽的影子約有七八分長吧。”張位指著那房簷的影子說。
“以我看應該還有一尺,不信拿尺子來量。”趙誌皋答道。
張位便拿了尺子來量,果然有一尺:“還是大人英明,哈哈哈哈……”
皇帝對所有的奏章都留中不發,如今無事可做,他們隻有數著這太陽的影子來打發時間。
趙誌皋想起來自己暫時接任首輔已經一年,這一年來,朝中依然的門閥相軋,皇上依然不上朝,皇太子依然未冊封。內閣裏接連走了申時行、許國、王家屏三位閣老,和他們同時入閣的王錫爵以母親病故為由,除官守孝,至今未歸。麵對朝政散亂,邊備廢弛的局麵,自己有些力不從心了。去年閏三月,有彗星臨空經天,被認為不祥之兆,果然今年春天寧夏韃靼人哱拜就反了。寧夏未定,朝廷讓遼東副總兵祖承訓帶了三千騎兵去征討進犯朝鮮的倭人,至今沒有消息。天下不太平啊……
趙誌皋看著信報,神態自若的臉上慢慢沒了血色:“快取票批來!馬上麵呈聖上!”
這遼東信報中講,本以為倭兵隻有幾千人,那祖承訓領了三千兵馬奔赴平壤,因天雨路滑,馬匹腳爪多有破裂損壞,行軍緩慢。在七月十五這天,他們終於到了平壤宿營,第二天淩晨遭到倭人突襲,那倭兵多戴著獅頭鬼麵,嚇得馬匹受驚,明軍落馬後被砍殺、炮擊而死的不計其數。又因為天降大雨,火銃打不燃火石,明軍在平壤巷戰中損失慘重。遊擊史史儒部全軍覆沒,隻有祖承訓等幾十人殺出重圍……
這倭國此時正是後陽成天皇文祿年間,有個叫豐臣秀吉的人統一了日本國,挾天子以令諸侯,當上了“關白”,也就是宰相。這豐臣秀吉本是美濃地方一個粗使奴婢的私生子,他母親夢見太陽落入懷中,便生下了他,以為異象。秀吉年輕時爬樹遇見了一個路過的大名,叫織田信長,收了他做家臣。信長此人是一位雄才,當他正欲統一日本之時被部將明智光秀所殺。後來豐臣秀吉在群雄逐鹿中勝出,做了實際上的日本王。但日本地狹,秀吉覬覦隔海相望的大明,他便於萬曆二十年春天開始集結兵力三十餘萬人,欲借道朝鮮攻明。李氏朝鮮本為大明藩屬國,不肯就範,秀吉便因此為借口進犯。萬曆二十年五月朝鮮王京陷落,朝鮮派使臣來大明求援,大明才派了祖承訓等人前往,哪知道……
此消息一傳出,朝野震動。兵部尚書石星提出寧夏叛亂未定,如今遼東鬧了倭亂,鞭長莫及,腹馬過江並非完策,倭人將領之一小西平長本是商人沈惟敬的舊相識,石星便奏請朝廷封了沈惟敬一個特使的官職去倭營唱封貢議,想要拖延時間。 萬曆二十年十月初十,彰德鎮國將軍府。
李儀月正在院子裏讓家仆把落葉掃起來,拿到院外焚燒了,便看著趙全帶了一個穿著儒生衣服的沒胡子中年男子進來,後麵跟著兩個錦衣衛,神色匆匆往演武場去。
“火銃點燃後要立刻瞄準,氣息要穩健,不可慌張。”朱翊鋼正和兒子常沐在練習火銃,一邊有師傅在教。
“什麽事?”見到是趙全帶了人來,朱翊鋼停下來看了一眼那個沒胡子的中年男子。
“大人,這位是司禮監的陳公公。”
“哦?”這朝廷宣旨一向是在門外宣旨,並有兵馬開道,為何這陳公公便衣輕騎就來了。
“大人,請借一步說話,我有皇上口諭。”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