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哭祭(一更)
字數:3706 加入書籤
“哎,你們說像嗎?”吳敬璉拿著一副葡國人通緝上次夜襲法莫沙堡壘又鑿沉葡國戰船的人的告示,對著畫像衝柳承誌比劃著。
“不像!不像!”大家都說不像。
“這告示上怎麽說?”柳承誌一覺醒來,發現自己和吳家人都成了葡國人通緝的對象。
“這告示上說,懸賞捉拿夜襲葡國軍營和殺死方濟各隊長等一幹人等的要犯。”吳敬璉對著告示念道:“殺死方濟各的亞齊武士,身高兩丈,眼似銅鈴,通體有紅毛……”
“身高兩丈,眼似銅鈴,通體有紅毛,怕不是要找正月裏舞的獅子吧。”
“哈哈哈哈!”
還好吳敬璉有先見之明,讓大家不要留下活口,這樣死無對證,一切隻能憑葡國人自己想象了。
柳承誌選了個日子,又請了一位錫蘭來的行腳僧給柳承恩的屍骨超度,然後就把屍骨火化了,封在一隻青花瓶裏。
一切安定下來以後,柳承誌還不打算回家。他想起了父親和哥哥未了的心願,他要在南洋把“德祥升”的分號開起來。蘇丹給的那些財物,分完後他還剩下一筆錢,買下兩條舊船綽綽有餘,但是光有船還不行,他還需要船把式。
舊港處於水陸要衝,元代的時候為下南洋必經之地,當年滿者伯夷國進攻三佛齊,商人們紛紛逃散,等到回到此地時,已經不見當年的繁華,所以取名“舊港”。如今葡國人占了滿剌加港,對往來客商肆意盤剝,從孟加拉來的貨物征稅百分之六,從中國來的貨物征稅百分之十,又有葡國人的對頭紅毛人常年對港口封鎖。所以從天竺、錫蘭和阿拉伯等處來的客商多停留在亞齊的港口。如果能在舊港和亞齊建立商號,對貨物進行分銷,應該比他大哥柳承恩當年計劃的在滿剌加設立分號更加合理可行。
南洋人多用金、銀、錫器,所以販賣瓷器到此地分銷不會有市場,但那紅毛荷蘭人和英國人,主要是為瓷器和香料而來,但他們在此地沒有根基,土人對他們懷有敵意,如果德祥升能把中國的瓷器和土人的香料賣給他們,豈不是兩全其美。如果能把滿剌加和亞齊的錫礦石運到爪哇,把爪哇的胡椒和金洲的紅木運回大明,再把大明的糧食、絲綢和瓷器運來南洋,這樣不就盤活了南洋各國的貿易,自己也能從中牟利嗎?
他把開設分號的計劃告訴了何水木和吳家兄弟,他們表示願意幫忙,還拿出自己分得的那一份來入股。
於是,南洋的“德祥升”分號,就從單純分銷瓷器,變成了溝通南洋各國的轉運商號。柳承誌請吳敬堂做了舊港“德祥升”分號的掌櫃,生意越做越大後,在亞齊蘇丹的幫助下,他又在亞齊波散港開設了一家分號,雇了一個可靠的荅荅人當掌櫃。他往來與舊港和亞齊隻見,經常與幕達王子品茶聊天,所以對南洋各國的局勢也了如指掌。
就這樣過了三四年,柳承誌已經在南洋賺得盆滿缽盈,不僅把兩家“德祥升”分號經營得生意興隆,客如雲來,還把隻有兩條船的船隊,擴展到了十條船,又包下了爪哇幾處小島的香料和木材生意。算算離家的日子,如今已過去近五年了,雖然寫過一封家書,但沒有回信,不知道家中一切還安好嗎?然後還有她……算來她快二十三歲了,應該不會等著什麽人,已經嫁為人婦了吧……
中國人,無論離家多遠,終歸是故土難離的。
在萬曆二十四年夏天,柳承誌把南洋的事物全權交給吳敬堂打理,帶了滿滿兩大船各種金銀和南洋珍玩,跟何水木踏上了回家的路。
萬曆二十四年七月,京師紫禁城慈慶宮。
今天是陳太後崩逝後的頭回哭祭,不僅皇後帶著後宮嬪妃都來了,萬曆也帶頭前來伏跪哭祭。
李太後站在殿門外,看著這跪著的一片,在那塊“孝安貞懿恭純溫惠佐天弘聖皇後”牌位下哭得最厲害的就是她的兒子萬曆皇帝。這仁聖皇太後陳氏,本來是穆宗繼室的皇後,她膝下無子,十分疼愛萬曆。李太後生性嚴明,小時候每每責罰萬曆的時候,他都會跑去跟這個嫡母哭訴,所以他也和這個嫡母最親近。如今嫡母崩了,他小時候唯一能帶給他溫暖的人也沒有了,自然是哭得傷心些。
李太後想到皇帝年幼登位,五歲能讀書,十歲就知道籠絡人心,二十四歲那年為了百姓祈雨,也曾步行四十裏……原以為他會成為一代明君……如今荒怠朝政多年,每日除了沉溺於酒色,就是誦經念佛,今世不修,隻求來世,如今依然沒有冊立皇太子,要是哪天她撒手人寰,要怎麽去麵對九泉之下的穆宗隆慶皇帝。今年也各種流年不利,先是三月間宮裏走水,然後京師地震,接著陳太後就這麽走了,這又有江淮鬧水災饑荒……
鄭貴妃正跪著假哭,突然有個宮女看見太後來了,偷偷跑到前麵去跟她耳語了幾句,她這才放開嗓門哭了起來:“母後,你怎麽就這麽走了!”
萬曆十八年,群臣上疏要求冊立太子,皇帝把他們壓了下去,萬曆十九年又是群臣上疏,一連走了四個閣老。陛下曾經說過,等到皇長子常洛滿十五歲,他會考慮冊立太子,常洛是萬曆十年生的,那不就是明年!所以她不能犯錯,她必須把常洛拉下來,讓自己的兒子常洵當上太子,這是她最後的機會了!不過……鄭氏嘴角一勾,露出一點笑意,她還有個“殺手鐧”沒有使出來,那就是陛下自己手書的密詔,她偷偷藏在了佛龕後麵,不到關鍵時刻不會拿出來,所以她還沒有輸!
萬曆二十四年九月十七,杭州柳宅。
“瑞兒,柳啟瑞,我警告你,再不出來娘親可要走了哦!”如意這時正在園子裏尋著兒子,這小不點一進了園子就不知道跑到哪裏去了。
今天是馮氏的“除服”之祭,也就是守孝的最後一天,大明律例:凡父母亡,皆守孝三年。所謂三年,其實隻有兩年又三個月。
如意聽到丁香樹叢下有沙沙響的聲音,便輕手輕腳走近:“今天是奶奶的大日子,不要耽誤了,聽話啊。”
這孩子雖然才四歲半,但是異常頑劣,遛貓逗狗,上樹爬牆,沒有一刻停得下來,上個月他還趴到井邊去玩,差點掉下去,嚇得如意連忙讓家仆做了個井蓋蓋上。這會兒進了園子,非說要和娘親玩捉迷藏,一跑到假山下就不見了。
周媽說這孩子和他父親小時候一個樣,如意仔細端詳了一下,那眉眼神態,真的和柳承誌越來越像了……
“不聽話的話,奶奶晚上可要變成鬼來找你……”如意看到了樹叢下一角孝服,伸手一提,白色的小團子就被捉出來了。
“哇!你看不見我,你看不見我。”小團子雙手捂著臉,念念有詞:“我念了咒了,娘親看不見我。”
“好了,長輩們都在等呢,不然奶奶真要來找你了。”如意抱起小團子,讓他把手放下來。
“奶奶才不會來找我呢。”瑞兒嘟著嘴。
“為什麽?”
“奶奶找菩薩去了,忙得很。”
“……”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