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矛盾

字數:3299   加入書籤

A+A-


    雖然她覺得柳承誌這個姑爺太“俗”,完全沒有讀書人的樣子,他家裏那一男一女兩個仆人,一個話太少還是個瘸子,一個又話太多,不過誰讓他是主子呢?

    蔡姑姑自小在宮裏就懂得一條顛撲不破的道理——主子就是天,所以她安守本分,勤懇做事,才能走到今天。

    柳承誌才跟如意吃罷早飯,一碗黑漆漆的湯藥就端到了他麵前,聞了一下,他整個人從頭發絲到下巴頦都皺了起來。

    “拿走,拿走!什麽味兒啊?!”

    “什麽味兒?藥味兒啊!”如意見到他又開始好了傷疤忘了疼了,才好了幾天,就開始耍小性子了,便說道:“大夫說了,你是傷了筋骨,又在詔獄關了這麽久,需要去去身上的濕熱才能好得快。”

    柳承誌往她身邊一挪,嬉皮笑臉地說道:“有你在我就好得快,你就是我的藥啊……”

    如意看了一眼旁邊伺候著的宮女,拍了他一下說道:“大白天的,能不能正經一點……”

    人是不是個正經人不知道,不過話倒是很中聽的。

    這個“無賴”完全不管不顧,昨晚非纏著她要了那麽兩三回才消停了,害得她今早也起得遲了,等到蔡姑姑來請安時,這個男人還在床上賴著不肯起來,真是拿他沒有辦法。

    “哦,對了,這些日子我覺得腿腳比之前好多了,長途跋涉的話,如果是坐車或者行船倒是無妨,我們什麽時候回杭州呢?”柳承誌笑著說道。

    “這個嘛……我要問問爹爹……”如意記得父親跟她說過,他在為她的名分奔走,雖然她是不計較這些的,但是父親的堅持,讓她難以拒絕。

    午後,朱翊鋼從通政司遞了奏折回到王府,見如意帶了孩子們去午睡,隻有柳承誌一人閑坐在園子裏喝茶。

    “賢婿,你到我書房來一趟。”

    柳承誌也摸不著頭腦,不知道嶽父突然找他什麽事,便由兩個太監攙扶著,進了王爺的書房。

    這書房不大,但卻異常精致,整套的黃花梨家具,書架上的書不多,卻都是古文經史一類的大學問,書案上放著一尺多長的端硯,還有水晶筆山,潔白的宣紙已經鋪好,似乎主人家是有喜歡隨時舞文弄墨的習慣。

    宮女們在博山爐裏焚燒起了檀香,空氣中彌漫這一股奢華中帶著書卷氣的味道。

    這些日子,柳承誌從如意和王府其他人的口中,也多多少少知道了一些這位王爺嶽父的那些過往。

    他並不是那一類混吃等死靠朝廷供養的“寄生蟲”,他成年的時候隻蔭封了一個鎮國將軍,但他卻平過亂,打過仗,立過功,別的藩王幾年也進不了一次京師,而他卻經常在京師小住,今天他所擁有的一切,除了他祖上的庇佑,還有他自己的努力。

    “既然是一家人,我就不繞彎子了。”朱翊鋼示意端茶的宮女們退下,便開門見山地說道。

    “嶽父請講。”柳承誌畢恭畢敬地說道。

    “今天我又進了宮,太後說想要見見軒婉和孩子們。”軒婉是他給長女取的名字,雖然還沒有在宗人府的金冊玉牒上登記,但是他已經開始這麽叫她了。

    “承蒙太後厚愛啊,有勞嶽父四處奔走。”

    柳承誌對於這些虛名是不在乎的,他中了解元都不想去做官,也不想繼續考取進士了,就是對名利看得很淡,不過既然是老人家的心意,而且又對自己的妻子有利,他也就隨意了。

    “如果軒婉能夠正名,今後你們就是宗室了,連帶著我那兩個外孫,也都是和皇家沾親帶故的了。”朱翊鋼臉上沒有一點表情地說道:“你懂我的意思嗎?”

    “其實功名利祿,小婿是看得十分淡的……”柳承誌垂著雙眸,忍不住偷偷查看朱翊鋼的臉色。

    他依然麵無表情地說道:“你可以淡泊名利,但是我不能委屈自己的女兒。宗室不能以士、農、工、商為業,如果軒婉能夠正名,你是她的夫婿,自然是要懂得這些道理的。”

    王爺的口氣咄咄逼人,但是也不無道理,柳承誌想到他畢竟是嶽父大人,他以長輩的角度來訓斥自己似乎也是情理之中,便壓著火,想聽他把話說完。

    “還有你結交朋友,應該要更謹慎一些。”朱翊鋼見柳承誌也是麵無表情,聽了他有些強硬的言語也依然風平浪靜,暗暗驚歎這個年輕人的定力。

    “哦?嶽父大人所指的是……”

    “東林書院的那些人。”朱翊鋼喝了一口茶說道:“顧憲成此人確實有些才學,為人也算豁達清正,但是他聚集了一群文士,抨擊朝政,與皇上作對,實屬大逆不道啊!”

    朱翊鋼知道為了營救柳承誌,顧憲成和他熟識的葉向高也是出了不少力,但是恩情歸恩情,道義歸道義,這些人對朝政口誅筆伐,是早晚要出事的。

    “孟子曰:尊賢使能,俊傑在位,則天下之士皆悅而願立於其朝矣。朝廷不能任用這些憂國憂民的賢人,實屬朝廷的悲哀,我柳承誌隻想做一個尊賢禮讓的普通人,能夠結交到顧憲成這樣的賢士,實在是三生有幸,更何況他們有恩於我,怎麽能說斷就斷呢?”柳承誌眼中閃爍著光芒,對朱翊鋼說道。

    “更何況,人各有誌,我本可以將生意盤出去或者是假手他人打理,但是我自信自己能比別人做得更好,所以才凡事親力親為。”柳承誌繼續說道:“自隆慶年間開關以來,大明與四海通商,民生富足,百姓安樂,除了皇恩浩蕩,更是少不了商戶們的經營。就光我柳家的生意來說,就關係著上千人的生計,能夠為這上千人謀福祉,也算是我柳家的一種功德。”

    “你……”朱翊鋼沒想到柳承誌會如此反駁他,看來想要勸說他停止經商和結交顧憲成等人,是難上加難了。

    朱翊鋼正要發作,又轉念想到他和自己的女兒倒是伉儷情深,女兒也提到過他曾經救過她幾次,而她為了救他更是冒著生命危險到皇城門前伏闕上書。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