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都城長安

字數:3468   加入書籤

A+A-


    不管蘇旭喜不喜歡在漢武帝的治下生活,他都不改變不了這一事實,所以他需要做的是怎麽才能在這位雄才偉略的大帝手底下活的更好,而除非蘇軒想要做個普通的古代人,否則他就必須要麵對漢武帝。

    而且既然上天將他扔在了這八百裏秦川,處在這個世界的中心,怎麽能夠不去長安城看看呢。

    長安是大漢的都城,自西周建立豐鎬二京與此,開啟了長安十三朝古都的命運,自漢高祖五年遷都至此已有六十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長安毫無疑問是大漢的中心。

    蘇軒所在的南陵乃是孝文帝太宗皇帝生母薄太後陵邑,乃是應在太宗陵墓霸陵南側得名南陵,而霸陵的得名則是因靠近灞河而得名,離這裏不遠的地方就是《鴻門宴》中“沛公軍霸上”的霸上,也就是後世白鹿原,蘇軒前往長安的時候還去看了一下,劉邦的十萬大軍已經不在了,現在那裏駐紮著大漢的棘門軍,遠遠看了一眼蘇軒就離開了。

    長安城的平麵圖是一個不規則的長方形,東城牆平直,西、南、北三麵城牆多曲折,尤其是南、北城牆更為突出。看上去,南、北城牆的平麵,與天上的南鬥星和北鬥星很相似,因此後代有人稱長安城為“鬥城”。

    這是因為長安城是在秦朝廢墟上新建的城市,高祖五年在秦興樂宮基礎上修治長樂宮,由櫟陽遷都於此處理朝政;七年又修建了未央宮,所以一開始西漢的皇帝是在長樂宮辦公的。

    如果我們去看未央宮和長樂宮就會發現長樂宮是要比未央宮大的,那麽為什麽現在皇帝住在未央宮呢?這就和呂後有關係了,劉邦死後呂後臨朝執政,呂後自己搬到長樂宮中不走了,皇帝沒辦法隻能搬到未央宮中居住,於是自此未央宮成了皇帝辦公居住場所,而長樂宮就成了太後皇後居住的地方了。

    劉邦死後到了漢惠帝元年才開始修建長安城的城牆,到了惠帝五年才完工,因城牆建於長樂宮和未央宮建成之後,西南兩處凸出的地方,正當二宮之地,隻能避開。

    未央宮和長樂宮均建於龍首山頂部,居高臨下,雄偉壯麗。展現天子的權力和威嚴宮殿必須要居高臨下,所以長樂宮和未央宮的位置是必須修建在那裏的,所以隻能是城牆避開長樂宮和未央宮,龍首山在長安城南部呈西南—東北走向,因此未央宮和長樂宮便一個偏南,一個偏北,由此相應地造成了南城牆西段要偏南於東段。

    而在長安城的北麵就是渭河,當初長安城的建造者們便考慮到渭河河患和城牆地基的穩固問題。為了避免城市遭受渭河河水泛濫侵襲,城市北牆距離渭河距離較遠,北城牆距離渭河在1200米開外,另外,城區範圍也不能越過渭河南岸一級階地與河漫灘的界限,如若越過,建築物地基恐有不穩而導致坍塌。所以北城牆基本與渭河南岸一級階地與河漫灘分界線一致,也成了最曲折的一麵城牆。

    為遷就二宮的位置和城北渭河的流向,把城牆建成了不規則的正方形,缺西北角,西牆南部和南牆西部向外折曲,造成了長安城南為南鬥形,北為北鬥形的形狀。

    所以說至少是現在中華民族還沒有那種方方正正的強迫症,這是因為漢初是黃老當政,儒家還沒有起來,更別提後來的宋明理學了,對於這種禮製方麵還沒有強製的要求。

    長安城一共有12個城門,每門3個門道。東麵自北而南為宣平門、清明門、霸城門,南麵自東而西為覆盎門、安門、西安門,北麵自西而東為橫門、廚城門、洛城門,西麵自北而南為雍門、直城門、章城門。

    蘇軒這一次就是從東麵的宣平門進入,長安城中的百姓也稱之為東都門,之所以走宣平門是因為從南陵過來剛好麵對的是長安城的東麵,而古代素有南麵稱孤,北麵稱臣的傳統,所謂坐北朝南北麵為尊,長樂宮和未央宮就坐落在長安城北麵的東西兩邊,而長安城中的百姓和一些大臣都住在城北,故而蘇軒從東城牆最北邊的宣平門進去。

    穿過宣平門就進入了尚冠後街,然後沿著尚冠後街直走和杜門大道交叉口乃是長安東市,長安的集市一共有九個,東漢班固《西都賦》有言:“九市開場,貨別隧列,人不得顧,車不得旋,闔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長安九市分別為東市、西市、南市、北市、柳市、直市、交門市、孝裏市、交道亭市。

    其中東市就位於尚冠後街和杜門大道交叉口的西側,西市位於長安城北,橫門之外,北市位於洛城門外,南市則位於城南的安門附近,柳市位於長安城以西,直市和交門市位於長安北麵渭河之上的渭橋以北,孝裏市在長安城西北的雍門之東,蠻夷邸之西,靠近西北城牆處,所謂蠻夷邸就是供來朝鄰族﹑鄰國的使者所住的館舍,和後世大使館差不過的地方,交道亭市在長安城西麵渭水以東。

    杜門大道往北直走就是洛城門,而蘇軒他們家的酒肆就位於杜門大道外洛城門處的北市,長安九市各有各有所營,店鋪在市內按照商品種類排列,《木蘭辭》中有“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的說法,長安九市各有分工,長安九市以東市為主,這裏聚集著長安城中巨大多數的巨商富豪,東市最著名的行業就是典當業,也就是高利貸。

    據《史記》記載,當初漢景帝時發生吳楚七國之亂,周亞夫奉命平亂,居住在長安城中的“列侯封君”為了表明自己忠於中央政權,紛紛請求領兵出征。

    這些“列侯封君”的領地多數在關東(函穀關以東地區),而長安卻在關中(函穀關以西地區),他們一時難以備齊足夠的車馬、武器,急需籌錢去購買。為此,他們隻好向長安城中的高利貸商借債。沒想到,許多高利貸商都推說自己手中沒有現錢。因為當時漢景帝正準備派兵平定叛亂,戰局如何,一時尚難判斷。他們擔心關東地區一旦失守,“列侯封君”的領地就會化為烏有,到時候自己收不回貸款。

    而這其中有一個子錢家(高利貸商人)名為無鹽氏,他清楚的認識到漢朝建立已有50多年了,建國初期雖發生過異姓王的叛亂,但很快就被鎮壓了下去。因為經過秦末的長期戰爭後,人心思定,叛亂不得人心。

    這次同姓王的叛亂肯定與異姓王的叛亂有著同樣的下場,自己應該抓住這個難得的機會大賺一筆。但是表麵上,他卻裝作對戰爭前景很不樂觀,一再向要求借款的人表明,戰爭何時結束尚難預料,因此他不能像和平時期那樣出借自己的錢,除非借款人肯出高利息,否則絕不出借分文。

    他出千金借貸,利息十倍,由於“列侯封君”急需領兵出征平定叛亂,以表明自己的立場和態度,所以隻得出高利息借款,中央政權僅用了三個月就平定了吳楚七國之亂,那些領兵出征的“列侯封君”紛紛還款,無鹽氏獲得了巨額的利息。

    而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這些放高利貸的一個個都是家財萬貫,勢力龐大,而在西麵的西市因為靠近蠻夷邸有胡商和各種行店,在不久的將來將會超過東市成為最繁榮的集市,在絲綢之路開辟以後胡商匯聚。

    而南市則是以手工業為主,是長安遊俠的主要聚集地,北市以餐營娛樂業為主,是長安城中權貴子弟的聚集地。(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