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孫家事發

字數:5601   加入書籤

A+A-


    想到上一世鄭皇後借著這次奉皇太後往佑安寺祈福, 頗是威風了一把。可這一世,她有韓礪暗中相幫,鄭皇後還想和上一世那般得意,怕是再不能了。

    這般想著,謝元姝轉身便回了禪房。

    鳳陽大長公主想來也聞著了消息,謝元姝一進門,便覺屋裏的氣氛異常的凝重。

    見她回來,鳳陽大長公主沉聲道“今個兒朝堂上有人彈、劾督察院監察禦史孫呈, 說他借著出巡鹽務中飽私囊。皇上大怒, 派人徹查此事。”

    謝元姝聽了, 裝作疑惑道“都察院監察禦史孫家,若姝兒沒記錯,往日裏太子殿下頗為賞識孫家兩位公子。”

    聞言,鳳陽大長公主暗暗歎息一聲“是啊,這些年無人不知太子殿下和孫家親近,這個時候, 孫大人被彈劾, 免不得挖出些肮髒事。皇上就太子這麽一個嫡子, 大皇子又不爭氣,外頭那些人可不想趁機得了太子殿下的眼,等到太子登基, 少不得會封妻蔭子。可皇上最見不得下頭這些人結、黨、營、私, 這些年, 孫家到底孝敬了東宮多少銀子, 事到如今,皇後怕是騎虎難下了。”

    一旁,紀氏緩聲道“母親的意思,是皇後娘娘還有心思保下孫家”

    鳳陽大長公主冷冷笑著“近些日子,哪一件事情和東宮脫得了關係,再加上鄭閔之事,皇上難免會遷怒。皇後就是有心想保孫家,這回也該掂量掂量,自己該不該出這個頭了。”

    紀氏聽了,不由一陣唏噓“自從皇後娘娘入主中宮,後宮無人能與之抗衡,更因為有太後娘娘在,她在後宮更是隻手遮天。許也因著這個,皇後娘娘沒了潛邸那會兒的謹慎,這會兒,想來很是頭痛呢。”

    鳳陽大長公主點頭道“孫家這事兒一出,皇後這次奉太後往佑安寺祈福,沒能揚威,反倒是鬧了笑話。要說這真的是聰明反被聰明誤。”

    說完,鳳陽大長公主也不繼續這個話題,瞧著謝元姝道“聽流朱說,方才你和穆家二姑娘對弈,還賞了她一本棋書”

    謝元姝笑著偎依在母親身邊,撒嬌道“女兒就是無聊了,加之不知什麽時候聽了那麽一耳朵,說是穆家二姑娘棋藝精湛,所以才一時興起,邀穆姑娘下了一局。”

    鳳陽大長公主倒也沒多想,隻也忍不住感慨道“恭妃當年還未避居長春宮前,穆家姑娘也常往宮裏去,我也曾見過,記憶中倒是頗為規矩的孩子。”

    “隻可惜,後來陽陵侯府沒落,穆家姑娘也到了婚嫁的年齡,可誰又願意趟這渾水。”

    謝元姝忍不住道“這誰又說得準呢要我說,穆家二姑娘是難得的女子,瞧著恭順規矩,福氣許還在後頭呢。”

    紀氏聽了,笑著道“郡主這話倒也奇了,這京城別說有門第的人家了,便是普通人家,也不可能不忌憚皇後娘娘和太子殿下。便是為了子孫後代,也絕對不可能和穆家結親。郡主怎麽會覺得穆家姑娘有福呢”

    謝元姝微微勾勾唇角“穆氏自從避居長春宮,可這些年吃的用的,哪一樣會比坤寧宮差了,雖是有太後娘娘護著,可誰又敢說,這不是皇上的意思。”

    “穆氏畢竟是當年先帝爺賜婚,皇上早些年寵著鄭皇後,可這些年,心頭能沒點計較。”

    幾句話說的紀氏怔了怔,喃喃道“郡主說的,倒也頗有幾分道理。”

    卻說鄭皇後這邊

    聞著消息,鄭皇後隻覺腦袋轟的一聲,險些沒暈過去。

    原先在屋裏侍奉的妃嬪和過來請安的夫人們見狀,都斂神退了出去。一時間,屋裏靜的可怕。

    見眾人離開,鄭皇後突地打了個寒顫,按說已經是盛夏了,可鄭皇後卻感覺後背一陣涼颼颼的。外頭傳來的鍾鼓聲,更擾的她心神不寧。

    這些年,東宮很大部分都仰仗孫家的孝敬,偏偏這個時候,孫家被弄得風頭浪尖上,鄭皇後如何能不急。

    “不可以,孫家不能就這麽折進去,我這就回宮,往禦書房去求情。”

    郭太後端坐在檀木雕花椅子上,手執佛珠,聞言,低聲訓斥道“糊塗東西外頭那些人巴不得這事兒和東宮脫不了幹係,你呢,卻急的往上撞,你以為你還如當年那般聖眷優渥,在皇帝耳邊吹吹枕邊風,就能把此事平息下來。”

    郭太後的訓斥讓鄭皇後臉上頓時青一陣白一陣的,

    屋裏侍奉的宮女皆屏氣凝神,她們侍奉鄭皇後身邊多年,何曾見過鄭皇後這般失態過。

    鄭皇後無助的看著郭太後,難掩哽咽道“姨母,這定是有人存心和我過不去,懇請姨母提點。姨母也知,東宮這些年若隻靠著宮裏的份例,誰還肯替太子賣命。若沒了孫家的孝敬,可怎生是好。”

    看她神色慌亂,郭太後又是生氣,又是歎息,“你呀,目光怎麽如此短淺。這些年心心念念的就是幫著太子積勢,可你別忘了,皇帝身子康健,你當皇上瞎了你這般急切,莫不是盼著皇帝早死”

    一句話說的鄭皇後猛的僵在了那裏,聲音顫顫道“姨母,我萬萬不敢有這樣的心思。若姨母疑心我,那我還不如一頭撞死在這裏。”

    郭太後暗暗歎息一聲,先帝爺在世時,她雖貴為中宮皇後,膝下卻無子嗣。所以,承平帝其實是宮女所出,可惜這宮女福薄,生產時血崩,當場就去了。

    這孩子就這樣養在了郭太後身邊,更記在了玉蝶上當做嫡子,之後又被立為太子,最後郭太後更是費盡心機的把他送上了皇位。

    幸運的是,當年那個宮女,是南邊逃難來的,祖籍家眷什麽的都已查不清,也礙著這個,這些年,她才能安心坐穩這太後的位子。

    可她又如何不知,這些年,承平帝從未停止去找自己的母家,所以,她才會這般護著鄭皇後。

    回憶起這些往事,郭太後的神情愈發凝重,半晌,她才開口道“罷了,哀家也隻是隨口一說,諒你也沒這樣的膽子。”

    說罷,郭太後又道“今個兒不管發生多大的事,也不可這樣匆匆回宮去,沒得讓人看了笑話。至於孫家,就看皇帝怎麽做了若是滿門獲罪,那也是孫家的命數。”

    郭太後的這話,算是讓鄭皇後做最壞的打算了,鄭皇後如何能聽不出,可心中到底是有些不甘心,“姨母,這到底是哪個吃裏扒外的東西敢使這樣的手段,難道是大皇子”

    不待郭太後開口,鄭皇後就搖了搖頭,“不會的,大皇子沒這樣的膽子,也沒這樣的頭腦。”

    可除了大皇子,誰又視東宮為眼中釘肉中刺呢

    皇上膝下子嗣單薄,做這樣的事情,完全沒有必要的。

    思來想去,鄭皇後心中更是一陣懼怕,這,難道是皇上授意的

    見她眼中的驚懼,郭太後臉色也很不好看,“好了,就別胡思亂想了。不管是不是皇帝授意,此事,你莫要插手。你隻需好好當好這個皇後,旁的,別那麽多彎彎繞繞的心思。”

    “皇帝膝下就這麽兩個皇子,大皇子又不堪用,你即便不使這些手段,還怕別人攔了太子的路不成”

    鄭皇後哽咽道“若皇上是姨母親生的,我又何須這般費盡心機。何況,如今還有了皇長孫,這史書上,也不乏”

    話還未說完,郭太後就狠狠瞪了她一眼。

    鄭皇後也知自己方才失言了,拿帕子擦了擦眼角的淚水,低聲道“姨母,方才是我失言了。”

    郭太後當然也不會真的怪罪她,安撫她道“你呀,就是太多心了。皇長孫才多大點,還能爭得過太子不成便是皇帝真有這樣的心思,你以為皇帝就敢這樣冒險,把江山交給一個乳臭未幹的孩子。”

    “且不說西、北的鎮北王,就單單說西、南的靖南王,如何能眼睜睜的看著這麽一個小孩子坐上皇位。隻怕旨意一下,靖南王就反、了。”

    “這個道理,哀家懂,皇帝更知其中的厲害。所以,眼下誰能比得過太子,誰能比得過他正統嫡出”

    幾句話,多少是讓鄭皇後安心了些。

    是啊,眼下誰又能比得過太子。

    而此時,韓礪和其他幾位侍衛正在巡邏。

    韓礪雖初來乍到,可大家都知,就仗著鎮北王手中數十萬精銳,皇上也不敢輕易把這位鎮北王府世子爺怎麽樣。

    加之這些日子相處下來,這位世子爺性子直爽,絲毫不見倨傲,比起那鄭閔的囂張跋扈,算是極其好相與的人了。

    所以,聞著孫家事發的消息,幾人不免嘀咕道“世子爺,我看東宮這些日子是不是有什麽不幹淨啊,這接二連三的,皇後娘娘不得頭痛死。”

    韓礪聽了,意味深長的笑了笑,“這虧得鄭公子不在,否則這些話若被他聽了去,定是要治了你的罪。”

    那侍衛聽了,冷哼一聲“他,他這會兒還躺在床上,下不得地吧。何況,出了這樣的事,皇上定會找人補他這個缺的,怎麽可能在給他這樣的體麵。”

    韓礪點點頭“今個兒皇後奉太後娘娘往佑安寺祈福,明個兒才啟程回宮去,一會兒,可得細細巡邏,若出了什麽意外,我們可是難逃其咎。”

    說完,韓礪便說自己往忠國公府歇腳那邊去巡邏。

    眾人也沒在意,笑著就散開了。

    謝元姝才從母親那裏回來,小憩一會兒之後,便差了芷東她們備好筆墨紙硯,準備抄一卷經書。

    今個兒皇後奉太後往佑安寺來,欽天監選了吉時,要明個兒巳時才會啟程回宮。

    想到要打發這麽長的時間,謝元姝想了想,覺得既然來了寺院,那便抄一卷經書供奉在佛祖麵前好了。

    這才剛動筆沒寫幾個字,卻見丫鬟進來回稟,“郡主,韓家世子爺來了。”

    聞言,謝元姝的手猛的一顫。(m.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