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悟劍

字數:9193   加入書籤

A+A-


    曦月坐在梨樹下,托著腮望著樹,兩眼無神。

    獨孤竹也給了她一門功課,但就兩字:種樹。

    她的手裏有一枚種子,是這棵梨樹的,獨孤竹從竹林回來後,就將這棵種子給了她,讓她去種樹,說是有助於她參悟北冥族的輪回之道。

    但是曦月想了半天,也沒明白種樹和參悟輪回之道有何關聯。

    “你光在這裏發呆有什麽用,前輩讓你種樹,你就動手幹唄。”龍卿言走來,對她說道。

    “可我沒種過樹啊……”曦月答道。

    龍卿言想了想,說道:“不就是挖個坑把種子埋進去麽?有什麽難的?”

    曦月歎息道:“前輩說種樹可以幫我參悟輪回之道,你說這能那麽簡單麽?還挖個坑埋了就行,你真是……”

    龍卿言翻著白眼說:“本來種樹就很簡單嘛,是你想多了。”

    曦月懷疑道:“真的?”

    龍卿言非常肯定地說道:“真的,你沒聽過一句話麽,大道至簡!”

    曦月盯著他,看了半晌,看得龍卿言有點懷疑自己臉上是不是有東西,可是伸手擦了擦,並沒有。

    結果曦月來了一句:“看不出來你挺聰明的嘛。”

    龍卿言:“……”

    曦月去種樹了,而蘇辰在竹林中悟劍,留下龍卿言一個人,便換成他看著梨樹百無聊賴了。

    獨孤竹來到他邊上,問道:“想什麽呢?”

    龍卿言一驚,連忙站起來,答道:“沒有,就是一個人有點無聊。”

    獨孤竹笑了笑,對他道:“跟我來吧。”

    龍卿言聞言,頓時精神抖擻,這位前輩高手看來也是準備指點他一二,要知道,獨孤竹早已踏足“仙境”,他的修道經驗對於龍卿言三人這樣的小小修士來說是無比寶貴的,因為獨孤竹走過了他們未來將走的一段路,有他指點,能少走很多彎路。

    “我所修功法與龍族截然不同,無法給你什麽幫助,但我隱居居庸山三百年,發現有個地方,可能對你有用。”獨孤竹解釋道。

    “呃,前輩如此費心,晚輩受寵若驚。”龍卿言道了謝。

    “沒什麽,不過是看在故人的麵子上。”獨孤竹淡然道。

    “對了,前輩和白王長孫究竟是什麽關係?”龍卿言問道。

    獨孤竹一邊帶路,一邊悠悠說道:“三百年前,我還沒隱居之時,曾與白非漣有過一些交集,當時還有從北冥而來的雲月和清月,以及道武宮的蘇星風、李淳罡和蕭無畏,也有些其他人,不過當時交情最深的幾人,就是我、白非漣、蘇星風、雲月和白菁。”

    龍卿言好奇地問道:“你們當初相聚,是不是發生了什麽大事?”

    也難怪龍卿言如此一問,光是獨孤竹說出了名字的這些人,各自都代表了一方大勢力,道武宮、北冥冰凰、東荒龍族,任意一方都是跺跺腳、天地都要顫三顫的存在,來自這些龐然大物的傑出傳人齊聚一堂,想來是當時的神州發生了什麽驚天動地的大事。

    獨孤竹一聲長歎,答道:“沒錯,是發生了一些大事,而有一件則是讓我們這些人都要聯手才能解決的事。”

    龍卿言小心翼翼地問道:“是什麽事?”

    獨孤竹沉默了一會兒,隻說了兩字:“誅魔!”

    說話間,他們已經到了地方,這裏仍然在竹劍穀內,龍卿言不禁咋舌,肉眼所看到的山穀並不大,但實際走過之後才發現,竹劍穀內其實很廣闊。而他們如今所在之地,仍然未到山穀的邊緣。

    這裏距離竹屋院落有大約五裏路的樣子,在龍卿言麵前的是一個地坑,寬約六尺,往下看去,深度難測,隻能看見坑底一抹豔紅。

    “這裏是?”龍卿言隱約有所猜測。

    “居庸山所處之地,是冀州祖脈的一條分支,又是構成二龍戲珠地勢的其中一龍,本身便是一座靈山,其山中孕育了不少靈穴。”獨孤竹道,“這裏就是我發現的其中一處,名為太陽坑,應該對你有用。”

    龍卿言大喜,躬身施禮道:“多謝前輩成全!”

    依獨孤竹所言,這處靈穴就是古籍中所記載的“太陽坑”,它隻會出現在一些特殊地勢中,就比如“二龍戲珠”,比如純陽之地。而這些特殊地帶要形成太陽坑,還要滿足一些條件,其一,地勢之中須有適量的太陽之力匯聚;其二,太陽之力匯聚之地必是天坑,也就是天外隕星落在地麵砸出的坑;其三,坑中需要有吸引太陽之力匯聚之物,而這種神物則是由隕星攜帶而來,經太陽之力澆灌而不毀,反而成為了承載之物,被稱之為“太陽礦”,這是世間少有的神材;最後,要形成太陽坑,需要的就是時間,形成一個稍具雛形的太陽坑,也至少需要一萬年的時間,而大成的太陽坑甚至需要百萬年的時間。

    東荒自古便被稱作太陽升起之地,那是世間最大的至陽之地,但東荒內卻沒能形成太陽坑,其最大的原因就是那裏的太陽之力太過濃鬱,一旦匯聚,沒有任何東西能夠承受住東荒的太陽之力的澆灌。

    獨孤竹發現的太陽坑雖然不大,卻是實實在在的太陽坑,也就是說這裏麵不僅有精純的太陽之力匯聚,裏麵還蘊藏了“太陽礦”,於龍卿言而言,是一樁大大的機緣。

    若得到太陽礦,他便可煉製出最適合自己的“道器”。

    獨孤竹送給他的,真的是一份大禮!

    曦月帶上鋤頭來到了院子外麵,找了個平坦的地方,刨出一個坑來,將梨樹種子埋進了土中。

    然後,她就在土坑旁盤坐了下來,一雙美目盯著土坑動也不動。

    獨孤竹自太陽坑返回,看到曦月這樣子,想開口說點什麽,最後還是搖了搖頭,沒有去幹涉。

    曦月在土坑旁坐到了夕陽西下,然而土坑裏一點動靜都沒有。

    這時有人來到她身後,語氣非常地無奈,對她說道:“你這樣是悟不出什麽東西來的。”

    曦月回頭一看,是蘇辰,便問:“你不是在竹林裏麽?”

    蘇辰道:“修行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我不用整天泡在竹林裏。”

    曦月又問道:“那你剛剛說的是什麽意思?”

    蘇辰笑道:“你今天才把種子種下去,難道指望它現在就能長成麽?”

    曦月蹙著眉道:“那它什麽時候能長成?”

    蘇辰道:“慢慢等吧,而且,你不能幹看著,你還要給它澆水施肥,有時候還要翻翻土,這樣更有利於種子成長。”

    曦月頓時苦著臉抱怨起來:“怎麽這麽麻煩啊?龍卿言跟我說挖個坑埋進去就行了,原來還有這麽多事要做。”

    蘇辰偷偷笑了起來,曦月一直自詡博學,結果這麽點常識都不知道,不過想來也不奇怪,她所看的書都是各種修道界的珍貴典籍,其中還真沒有介紹這些凡間常識的書。

    之後,蘇辰從院落裏尋來了木桶和水瓢,帶曦月去山穀附近的溪流中打來溪水,又教她灌溉、翻土,還告訴她可以去山穀外收集一些落葉、枯草來給樹種作為肥料。

    獨孤竹給曦月的種子隻是一枚普通的樹種,借助竹劍穀內的靈氣可以大大縮短生長周期,但想化成靈物,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了。

    “你懂得很多啊,真都是從哪兒學來的?”曦月問蘇辰。

    “我剛學會走路的時候,就幫著村子裏的叔叔伯伯們幹農活了,這些都是我小時候學來的。”蘇辰說道。

    “誒,你多跟我講講你小時候的事嘛。”曦月推了推蘇辰,“比如你們平常都做些什麽、怎麽過日子的、幹些什麽農活之類的事情。”

    蘇辰失笑道:“你了解這些幹嘛?”

    曦月道:“哎呀,你就要跟我講講嘛,我這是在學習呢!”

    蘇辰笑著答應了,兩人就在埋下樹種的土堆邊坐了下來,聊起了蘇辰入修道界前的事情。

    明明是很平凡的農家生活,曦月卻聽得津津有味,那是不同於修道界的另一種生活,在很多人看來,平凡到讓人覺得乏味,但這就是神州大地上,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沒有神通法寶,也沒有仙丹靈藥,就是那麽的平凡和純粹。

    至少,蘇辰所經曆過的,就是這麽單純。

    夜色降臨,草地上散發出了淡淡的熒光,原來竹劍穀中也有熒光草。抬頭看去,滿天繁星,而一條銀帶橫亙天穹,不知從何處起,也不知在何處終,那是由無數星辰匯聚而成的天河,而凡間也將天河稱作“銀河”。

    “我聽說關於天河有個淒美的傳說,”曦月望著銀河輕聲道,“傳說有個仙女愛上了一個凡人,兩人私定了終身,還在凡間成了親,但是她的母親反對她們在一起,就把仙女帶走了,她的凡人丈夫想要去找妻子,卻聽說仙女的母親把他的妻子關在了星空中的某個地方,那個凡人曆經千難萬險闖入星空,可是還沒能見到自己的妻子就死了,後來那位仙女傷心欲絕,日日以淚洗麵,她流下的淚水化成了一條河,在天空中流淌,到了晚上就能看見,據說這條河就是天河。”

    蘇辰奇道:“你們家的古書中還記載了這種民間故事?”

    曦月翻了個白眼,說道:“你說這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

    蘇辰搖了搖頭:“應該不是,天河是由星辰匯聚而成,如果真的如故事中所說,是一個女子的眼淚化成,那豈不是說那名女子的眼淚堪比星辰?那個女子該是怎麽樣的存在?想想都覺得不可思議。”

    曦月扶額,感覺蘇辰完全沒理解到她的意思,於是她隻能以白眼對蘇辰,哼了一聲,起身回了她的小屋。

    蘇辰很是不解,撓著後腦勺,自言自語道:“我很認真地在回答她的問題,怎麽好像惹她不高興了?”

    有關天河的傳說,是在大概一千萬年前開始在人間流傳的,那個時代,神州大地上似乎還真的有那種通天徹地的人物,傳說那是修道者所追求的終極境界,號稱“人道極境”,能夠登臨這等境界的生靈,被尊奉為“皇”。

    若故事中的那位仙女是處於“人道極境”的修士,也就是一位“皇者”,她的眼淚會化成星辰也不是不可能。

    不過……那樣的人物,真的會對凡人動情?

    蘇辰不知道,也懶得去細想,又看了一會兒夜景,也回房間去休息了。

    第二天一早,蘇辰就來到了竹林中,手中任然拿著竹枝。

    “以竹為劍,學習凡人的練劍之法,這樣能讓我參悟到劍修的真諦麽?”蘇辰有些不解,但還是依照獨孤竹的吩咐,開始練劍。

    他如持劍一般持著竹枝,從劍術的基本動作開始練習起來。他無法施展星隱迷蹤步,但在劍祖手劄中記載了配合施展劍術的各種身法,既然是從基礎開始,他也選擇了最簡單的步法。

    他的身法依然靈動,竹枝舞動如風,忽而劈、刺、點;忽而撩、崩、截;時挑時抹,時提時絞;或穿或抱、或斬或架……

    他不斷重複著這些劍術中最基本的動作,同時也在思考獨孤竹問他的兩個問題:何為劍修?何為劍?

    劍修,禦武分支,一代劍祖開創此道前,就是凡間一位劍術高超的劍客,他一生醉心劍道,一生與他的劍為伴,從未使用過其他的兵器,一口三尺青鋒,便成就了他萬古的威名!而這也是成為劍修所應抱持的信念:以一生鑄一劍,此劍即此生,此生唯此劍!

    一劍可破萬法,一劍可擊蒼天!

    劍修的道,劍修的法,都是以自己的劍為基礎,任你術法通玄,我自一劍破之;任你法寶萬千,我自一劍擊之。

    劍修是一個流派,更是一種信仰,舍棄一切神通法寶,將全部心神貫注在自己的三尺青鋒之上,將劍這一世間隨處可見的兵器,鍛造成無上道器,將天之道、將人之道銘刻於一劍之上,成就自身的無上道果。

    這就是劍修!或者說,這就是——劍者!

    “是的,前輩說的沒錯,我的劍修之道在起步之時便走偏了,劍修需要專心於劍,所學太雜,反而亂了劍道。”蘇辰在心中感悟,“但我無需拋棄已學的一切,隻是要將自己的路修正,從現在起,我需要全身心地鑄劍,鑄我自己的劍,修我自己的劍道!”

    蘇辰有劍祖手劄在,又有獨孤竹從旁指點,要做到這一點很容易,其實在早些時候,他重新找回自己的修為時,就有所警覺,如今得到獨孤竹的幫助,他能更好的正視自己的問題,並且得到解決。

    那麽,何為劍?蘇辰在問自己,心裏有很多答案,但總覺得不是自己想要的答案。

    劍,是世間最為常見的兵器之一,有“百兵之君”的美譽,輕快敏捷、瀟灑飄逸。

    劍有雙刃,為殺伐之器,武者禦之,一刃染血腥,一刃造亡魂。

    劍亦有鞘,藏雙刃,隱鋒芒,可為禮器,常人配之,助己身之勢;將領配之,顯三軍之威;君王配之,彰國之威儀。

    然而,於修者而言,劍並非最合適的成道之器,其形製普通,不似鍾、塔、鼎等暗合大道,劍器難以承載三千大道,故而真正有誌於人道極境的修士,基本上不會將劍器作為自己的成道之器來鍛造。

    但是,真的是這樣麽?

    所謂三千大道,真的就沒有與劍相合之道麽?

    或者說,劍道就不能成為“三千大道”之一麽?

    劍祖英年早逝,沒能走到劍道的盡頭,但他開創了劍修之道,這無疑是一種前無古人的壯舉,他對劍執著一生,對劍修之路有著推演,對劍修的未來有無限的憧憬,但蘇辰相信,他也有遺憾,因為在他之後,甚至沒有劍修能超越他已經達到的境界,而他或許更難以相信,在他逝世之後,劍修卻幾乎消失在了曆史的洪流中。

    蘇辰一邊舞劍,一邊想了很多。他忘記了自己在那裏,忘卻了自己在做什麽,甚至忘記了時間。

    日升月落,鬥轉星移。

    他重新認識了劍修,但卻在“何為劍”的問題上,陷入了迷茫,他所想到的皆是世間已有的對劍的定義和認識,但他覺得,這都不是他的答案。

    所以,蘇辰要思考的是,於他而言,何為劍?

    他忽然就迷茫了,他的思維總是跳不出那些已有的論調,腦子翻來覆去都是那些固有的對劍的認知。

    蘇辰驀然停下,雙腳不丁不八,右手竹枝向前平指,左手負於身後。

    由動而靜的刹那,罡風吹過,卷起層層氣浪,將竹葉吹得滿天都是,但在他身前一尺之內,卻不見任何竹葉,亦無風浪。

    蘇辰閉上了眼,強迫自己摒棄一切雜念,靜心去聆聽周遭的聲音。

    有風聲,有樹葉的沙沙聲,有塵土揚起又墜地的聲音,然而,他並沒有聽到所謂的“劍聲”。

    一切都靜謐了下來,蘇辰緩緩睜開雙眼,神色很落寞,他看了眼手中的“竹劍”,長歎了一聲。

    獨孤竹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他身邊,見他這樣,便上前說道:“你的人生還很長,不必急於一時,明日再來吧。”

    蘇辰點了點頭,這才發現已經到了晚上,便問道:“我在竹林中……呆了一整天麽?”

    獨孤竹淡然道:“兩天了。”

    蘇辰“哦”了一聲,並未多說,獨孤竹也沒有問他進展如何,似乎一切皆在他的預料之中。

    曦月這兩天的生活很規律,早起之後,自己弄點早餐吃了,然後進行晨間的修行,之後就去看梨樹種子的生長情況,澆澆水、施施肥,有雜草就把雜草拔了,看情況再鬆鬆土,中午就弄點午餐,下午繼續看著種子,到了晚上,吃過晚飯就坐在院中的梨樹下修行,子時之後,回房休息。

    獨孤竹這些日子一直在觀察三個年輕人,龍卿言和蘇辰的情況,他心中多少有數,隻是對曦月的這些舉動有點看不透。

    “這丫頭,像是過起了凡人的生活。”

    最後,獨孤竹隻做了這樣一句評價。(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