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君子之約

字數:2947   加入書籤

A+A-




    劉璋、荀彧互相拍了一通文雅的馬屁後,劉璋立即進入主題,道:“文若先生,我大漢經黃巾之禍,又逢災害連年,廟堂之上更有外戚與宦官把持朝政、內鬥不絕,可說是日薄西山。如今又逢皇上崩沮,新帝年幼,自古以來主弱而臣強乃是大亂之象。以吾觀之,先帝駕崩後,十常侍失了依憑,按說其已非大將軍敵手,然大將軍進乃屠豬宰狗出身,好小利而無疇略,又有何後與十常侍交厚,當年何後正是得了十常侍相助才登上後位,何後必不忍大將軍誅殺十常侍。然十常侍與大將軍進早已勢同水火、難以共存,雙方必有一戰。大將軍進為免何後發怒,隻能另求他法。以我之見,他定召諸侯入京誅賊勤王,以免觸怒何後。”劉璋一股腦兒將自己知道的故事、史事說了出來,心中暗道:“就不信震不住你!”

    荀彧卻沒有表示震驚,點了點頭,淡淡的道:“公子高見,在下佩服。未知依公子之見,何進會命何人入京?”

    劉璋:“如若所料不差,必是西涼董卓,此二人舊時相識,平定黃巾之亂又有情誼,而且董卓此人手下西涼鐵騎勇冠三軍,本人卻長於掩飾,一直以赳赳武夫示人,這種人沒有什麽心機,易於掌握。大將軍進如若命外軍入京,其為首選,其餘或路途太遠,或兵力不足以應對,或者為大將軍進所不信者,或為大將軍自覺難以掌控者!”

    荀彧道:“吾聞昔日董卓討伐黃巾之時,殺俘擾民之事不勝枚舉,此等柴狼之軍如若入京,見了京中繁華,又如何肯離開?以何進之能,恐怕反而被諸侯鳩占鵲巢,引來殺身之禍。”

    劉璋道:“不錯,外軍進入中樞,臨範京闕,必生禍亂!不過恐怕大將軍進等不到諸侯大軍入京了,十常侍個個都是心狠手辣之輩,一旦十常侍知曉大將軍進有誅殺自己之意,必定孤注一擲,起兵討伐大將軍何進,大將軍無所準備,恐反為十常侍所害。”

    荀彧似要考校劉璋般,道:“何進掌握天下兵馬,十常侍不過閹豎之輩,未有帝王支持,便如浮萍一般,如何是何進之敵?”

    “此事何難,假何後一書,傳喚大將軍進,大將軍進絕難料想得到,一入宮闕必無生還之機!”劉璋不禁好笑,漢代怎麽這麽多人被這樣一招拿下了?一代戰神韓信不就是中此計命喪婦人之手嗎?漢高祖劉邦、武聖關二爺兩個也因此計,一險些命絕楚王、一幾被魯肅所殺。“看來宴無好宴這句話還是有些道理的,以後誰請我赴宴,能不去最好別去,非得要去也得帶足了保鏢!”他暗中笑道。

    荀彧又道:“一旦如此,進京諸侯豈不名正言順的平定十常侍,而後挾持幼帝,把持朝政。公子身為大漢宗室,官拜奉車都尉,既知大漢逢此風雨飄蕩之際,何故擅離中樞?”

    “知易行難啊——”劉璋長歎一聲,道:“吾亦有同樣的認知,亦覺吾身為大漢宗親應以身報國。吾之生死殊非重要,如果能夠還天下安定,吾一死又有足昔?然而在下人微言輕,於京中無兵無權,即便留在京中,能護佑陛下安危、鎮朝堂穩固嗎?不過是人案上魚肉罷了,於國、於民又有何用?在下不惜被世人唾罵、擅離京闕,為的不是苟活於世,而是希望能呼籲天下忠貞愛國之士協手同心,聚義兵、以戡戰亂罷了!”

    荀彧拜道:“公子一腔為國之誌,在下佩服,有公子在,大漢複興有望矣!”

    劉璋再歎:“唉,隻可惜在下學識淺薄,難以當此大任。在下遠在京中之時,便聽聞先生有王佐之才,在下懇請先生為了大漢百姓,請出山助在下一臂之力,如得先生相助,大漢複興始非奢望矣!”

    荀彧沒有答應,而是問道:“未知公子離京多時,可曾有哪路諸侯願共襄義舉?”

    劉璋搖了搖頭:“吾人微言輕,且京中暫時保持表麵安穩,故而暫不曾遊說諸侯,否則恐被人視人叛逆之人!但是在下有公達、公明等人相助,於武安更有義士數千相投。家父身為益州牧,掌一州之地,手中兵馬數萬,在下正欲返益州,說服家父,一旦京中有亂,便舉一州之兵號召天下諸侯勤王護駕!”

    荀彧道:“劉益州老持守成,益州又有山嶺之險,交通蔽塞、政令難達,恐怕劉益輕易不會出兵!”他這話可是說的有些直白了,幾乎挑明了劉焉想要在益州做他的土皇帝了。當然了,曆史上劉焉確實這樣做的,甫一入主益州,他便著軍士扮作匪人占據要隘,阻斷益州與外的聯係,當起了益州王。

    劉璋也明白劉焉的性情,但是他也沒有期望劉焉會率兵勤王,他更願意說服劉焉,給自己一些兵馬,由自己統領著聚會諸侯保駕勤王,這樣才能增加自己的政治資本不是?何況他也打定注意了,即使劉焉不給自己兵馬,他也在十八路諸侯討董之時分上一杯羹,反正自己還有周倉那和路兵馬,雖然不多,但勉強也能算作一路諸侯嗎?至於戰功什麽的,去他的吧!隻要自己出兵了,便是一份名望,有這個大義的名份,以後求賢、征兵也更容易不是?眼見荀彧仍有疑慮,不願立即投效,他當既改變主意:“既然如此,吾便與先生賭上一賭,如何?”

    荀彧道:“未知賭何事?賭彩又為何?”

    劉璋道:“便賭家父會否勤王,如果京中亂起,家父出兵勤王,先生便屈身在下;如果家父不允,亦表明在下非明主,自然便不會強迫先生,先生可自尋明主以投,如何?”

    荀彧思考了一會兒,道:“公子既然有此信心,在下便與公子賭上一賭,如果益州軍臨洛陽,在下便投效公子,與公子一道為大漢複興努力!”

    劉璋大笑道:“好,好……得先生一諾,吾心喜難耐,君子一言……”他是真心的高興,這一回荀彧可跑不了了,他是個至誠之人,重諾輕生。他回到益州死纏亂打,總能帶出點益州兵馬來,反正賭約中又沒有規定自己要帶多少兵馬,帶來幾萬個是益州兵,幾千、幾百也是不是?

    荀彧道:“駟馬難追!”

    “先生便在此稍待些時日,一年之內,吾必統大軍,拜請先生!”

    “在下隨時於寒舍恭侯先生大駕!”(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