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兩百四十一章 武功之戰25

字數:4469   加入書籤

A+A-




    無怪劉璋升帳議事,第一道命令便是將這幾支部隊換下來休整。

    看著眾人愁眉不展的樣子,劉璋也感到一陣無力,雖然董卓連遭兩場失利,損失慘重,可是尤有一戰之力,扳著指頭算算自家的兵力,人數倒還不少,有四萬八九千人,可是這裏麵有一半帶著傷,沒經過半個月以上的修養,難以恢複,就算那些輕傷員勉強可以出戰,但也會嚴重降低戰鬥力。顯然,董卓不會等到劉璋休養好生息再來進攻!

    看著一言不發的賈詡,雖然他的表情沒有半點波動,但是不知道為什麽,劉璋總感覺他有辦法一樣,於是便開口問道:“文和,眼下我軍處境艱難,你可有辦法為孤分憂?”

    賈詡起身拜道:“稟主公,詡有一挘技,隻是不知主公是否能用!”

    劉璋不禁暗暗吐嘈,又來這一套,臉上卻笑著道:“太好了,文和有何妙計快些說來!”

    “主公,屬下以為,主公尚有一支兵不曾動用!”

    劉璋聞言仔細想了想,卻沒發覺還有那支兵馬在打漁,不解的道:“文和請明言!”

    “主公,您忘了,我軍營地裏還有兩萬數千俘虜……”

    “即俘即補?”劉璋頓時一喜,不禁想到了後世解放戰爭時的一條重要法則。

    單福沉思片刻,道:“屬下以文和此計太過冒險,西涼軍之殘暴天下皆知,這種人多桀驁不馴之輩,不經過長時間潛移默化的感化,極難馴服。他們被俘不過數日,就算口頭答應加入我軍,可是心裏如何想法誰也不可能預料到,如果冒然征用,一旦在戰場上反戈一擊,我軍將限滅頂之災!別忘了,兩天前他們和我們還是不死不休的仇敵,西涼軍才是他們的袍澤,短短兩天就要他們加入我軍陣營,去殺死兩天前還是袍澤兄弟的西涼軍,這個轉變太大了,沒有人能夠適應,屬下以為這是不可能的事情!”

    戲誌才也道:“此計確實太過大膽,如果成功,可平添兩萬生力軍,可一招不慎,結局難以預料啊!”

    郭嘉道:“嘉以為自己已經夠大膽了,不想文和用兵更是天馬行空,令人歎為觀止啊!”他不是嘲諷賈詡,他實在是被賈詡的大膽給震住了,起碼他就不敢做這樣的事情。

    荀攸、滿寵等都勸劉璋三思而行,劉璋頓時也冷靜下來了,是啊,解放軍當年敢用“即俘、即補、即戰”的戰術,那是因為解放軍是一支真正為窮人著想的部隊,是靠著解放軍強大的政治宣傳攻勢,廣泛在俘虜中開展述苦大會等等活動,並且在解放區開展土地改革,將階級仇恨深種在那些窮苦的被俘士兵心中,從而心甘情願加入解放軍為自己和親人的將來而戰鬥。劉璋自認沒有那麽偉大,也沒有那麽強大的政治手腕……

    將心比心的想一想,劉璋如果是俘虜中一份子也不會向西涼軍發動攻擊,這個辦法變數太大,他不敢輕易點這個頭。

    賈詡見眾人對這條計策都不抱支持的態度,又道:“主公,屬下這兩日到戰俘營看過,俘虜的兩萬三千多俘虜之中,有一萬人左右十餘日前還是農夫,他們是被董卓用刀槍逼迫著放下鋤頭拿起戰刀,他們久居關中,身份卑微,屢屢遭受董卓壓迫,可以說深受其害,無不對董卓及其統治集團深惡痛絕,隻因能力弱小,難以反抗,不得不曲身從賊。這些人裏麵有許多從行商聽說了益州各種新政,對益州向往久也,被俘後非非但不感到恐懼,反倒慶幸不已。屬下在走訪中不時聽到他們暗暗議論,都在盼望著主公早日率仁義之師蕩平關中,解救他們多災多難的家人……屬下提議征用俘虜,並不是想征用那些西涼老兵,而是這些新兵,他們對董卓無半點歸屬心,反而心仰主公久矣,隻要主公一句話,必能盡收其心,為主公所用!”

    好是好,可是劉璋又想到一件事,道:“這些人確實可用,可是文和你也說了,他們十幾天前還是農夫,是董卓趕鴨子上架強征為兵卒,他們沒有經過訓練,戰鬥力幾乎為零,就算他們加入我軍,又能夠為我軍提供多少實質的幫助?讓孤和董卓一樣讓他們白白犧牲,孤做不到!”

    賈詡又道:“主公仁義,實乃萬民之福,可是得天下者應不拘小節,昔日高祖與楚項爭霸,連妻兒老父也可舍棄,終得天下。反觀楚項,實力冠蓋群雄,為諸王之首,卻因婦人之仁錯失天下,終有垓下大敗、烏江之刎,主公身為劉氏子孫,當以萬民為念,仿效高祖,犧牲小我,成就大我!”

    賈詡這話說的可是有些不客氣,劉邦那檔子事頗不光彩,雖記錄於史,但有漢一朝,無人敢議,他竟然公然在劉璋這個劉氏子孫麵前義正辭嚴的說出來,如果換一個人,恐怕賈詡不被殺頭,也得在牢裏度過一生了,幸好劉璋不是一般人,而且來自後氏的他從來就不對劉邦有多少尊敬,一個地痞無賴罷了,既然你能做,難道還不讓別人說了?而且他很清楚,賈詡的想法其實代表了這個時代大多數人的想法,如果換了漢末任何一位諸侯,處於同樣的情形,恐怕都會毫不猶豫的把那一萬多新兵當成炮灰犧牲。但是劉璋不是別人,他是生在紅旗下、長在春風裏的二十一世紀新青年,要讓他把一萬多人白白拿去犧牲,即使是他自認為已經融入了這個時代,依然過不了自己心中那一關……

    “文和,舍此之外,尚有他法?”劉璋道。

    賈詡搖了搖頭,嘴裏卻道:“那麽就隻有從敵人入手解決問題了!”

    荀攸頓時眼前一亮:“文和的意思是李樂……”

    賈詡微微頷首,道:“正是,眼下我軍連戰連捷,西涼軍覆滅在即,李樂應該要為自己考慮了吧!”

    “妙計,隻要李樂投靠我軍,決戰之時李樂率軍反戈一擊,董卓必敗無疑!”郭嘉也道。

    劉璋見眾人皆讚許此計,唯張繡、胡車兒滿臉不愉之色,心中已然明白何故,道:“李樂此人罪惡滔滔,早為世人所不容,且此等騎牆之士若加入我軍,日後隻怕會為我軍帶來禍害啊!”

    單福笑道:“主公多慮了,以屬下之見,主公大可許李樂以厚利,待解決了董卓,區區李樂還不是任憑主公處置!”

    劉璋道:“古人不惜千金買馬骨,孤日後若除李樂豈非反其道而行?隻怕士人誤解,不肯為孤所用啊!”

    單福再笑:“無妨,主公饒李樂乃信也,然有一句話叫做‘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李樂助紂為虐多年,血債累累,就算主公有心饒他一命,奈何聖上不允,主公身為臣子,豈能抗旨不遵?”

    劉璋不禁失笑,單福這基本上就是耍無賴了,獻帝現在就是個傀儡,就算他把董卓一並接納了,獻帝也是無可奈何,隻能選擇無視吧!不過借獻帝之名除掉李樂倒是可行,有了獻帝這塊遮羞布別人也就無話可說了嘛!至於納李樂為臣,劉璋從來沒有想過,倒不是因為他對張繡等如何看重,而李樂又和張繡結下深仇,為了平撫張繡等人而拒李樂,實是因為李樂此人實在是罪不容誅。不說別的,單是最近這些日子,李樂在武功犯下的罪行就是十惡不赦,來自後世的劉璋在心中給李樂的定罪是*!陣斬胡才之日,李樂縱容部將奸淫虜掠,武功百姓被殺七千餘人,三千多名女子被奸淫;兩日前為了取樂董卓,李樂再次在城中劫百姓以為軍資,掠少女以供淫樂……

    滿寵卻道:“寵以為大可不必,元直之計雖可名正言順除去李樂,然仍難免有損主公之名,若日後被敵利用,恐不利主公招降納叛。寵以為,西涼軍如今已是日薄西山,覆亡就在眼前,李樂之流位高權重,自知罪孽深重、不被世人所容,恐怕會做困獸之鬥。既然如此,我們何不聯絡李樂部將,這些人身份較低,罪行相對來說較小,且自古有法不責重之說,他們應該很明白,他們隻是小人物,天底下沒幾個人知道他們,殺或者不殺根本無關大局,想必他們的顧慮不會如李樂多,隻要向他們講明願主動投降、改過從善,可既往不咎,若頑抗到底,結局就是給董卓陪葬,想必他們會做出正確選擇的!”

    劉璋想了想,認為滿寵的辦法更加合理一些,不過他還是想先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結果大多數人都同意滿寵的計策,這其中尤以張繡、胡車兒最為積極,劉璋當即拍板,派能言善辯之人潛入武功,說降西涼軍。

    離開劉璋帥帳時,高順笑著對張繡、胡車兒道:“張將軍、胡將軍,你們這次可以放心了吧!主公從來不會讓自己人受委屈的!”

    張繡、胡車兒知道高順說的是劉璋如何對待李樂一事,張繡微微有些窘迫的道:“回將軍,末將……”張繡其實知道李樂身為西涼重臣,直接招降影響巨大,更打擊西涼士氣,可是當日之事後讓他和李樂同朝為臣,他實在無法做到,雖然沒有直言反對劉璋招降李樂,但心裏卻是這樣想的,這讓他感覺自己似乎是因私廢公,此時想想頗有些慚愧。

    高順笑道:“張將軍不必掛懷,我輩身為七尺男兒,自當恩怨分明,張將軍等險遭李樂毒手,憎惡其乃人之常情,且李樂之流人格卑劣,若是加入我軍必有害無益……”

    “末將真是慚愧,末將身為益州之臣,卻小怨難平,險誤主公……”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