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五 周紀五(1)
字數:7015 加入書籤
四十三年。楚國以左徒黃歇陪侍太子完在秦國為質。秦國置南陽郡。
秦魏楚共同伐燕。
燕惠王薨。子武成王立。
四十四年。趙國的藺相如伐齊,至平邑。
趙國的田部吏趙奢收租稅,平原君家不肯出。趙奢依法嚴治,殺平原君用事者九人。平原君大怒,將要殺他。趙奢說:”君侯在趙國為貴公子,如今縱容家人不守法,那麽法的作用就會削弱。沒有了法度,國力就會削弱。國家弱了,諸侯就會加兵於趙。這樣就不會有趙國。沒有趙國,君侯怎麽有此富貴呢?以君侯之貴,如果奉公守法,則可以做到上下齊同,這樣,國家就可以強盛,國家強盛了,趙國的社稷才能穩固,社稷穩固了,君侯才能永為貴戚。名重天下。“
平原君以為他有賢才,就向趙王推薦。趙王使他治國賦,國賦大平。百姓富足而府庫充實。
四十五年。秦伐趙,圍於於。
趙王召廉頗,樂乘問計,說:”可以去救嗎?“
兩人都說:”道遠險狹難救。“問趙奢。趙奢說:”道遠險狹,就如兩隻老鼠在洞穴中相鬥,將勇者勝。“
趙王就令趙奢將兵馳救。趙奢領軍,才出邯鄲三十裏就駐紮下來了。下令軍中說:”有敢以軍事進諫的,斬首。“
秦國的大軍駐紮在武安西,鼓噪勒兵,武安城中屋瓦都被震動。軍中有一小校大聲說應該趕快救武安。趙奢立即將他斬首。堅壁二十八天不行。又重新增加壁壘,秦國的間諜進入趙營,趙奢好酒好菜招待,然後放他出營。間諜回報秦將。秦將大喜說:”離開國都三十裏就不走了,而且深壁高壘,於於非趙所有了。“
趙奢既已打發了秦國的間諜,就命令部隊卷甲而行,一日一夜急行軍,至於於五十裏下寨。
軍壘成。秦軍才發覺。於是盡起大軍前來堵截。趙國軍士許曆請求以軍事進諫,趙奢請進。許曆說秦人沒想到趙軍突然而至,將軍應該趁初來的銳氣,結重陣以待秦軍。”
趙奢說:“請說說你的看法。”
許曆請受刑。趙奢說:“先前的命令隻適合在邯鄲執行。”
於是許曆又請諫說;“先占據北山者勝。後至者必敗。”
趙奢點頭同意。就使偏將帶萬人搶上山頭。隨後秦兵至,爭山頭不得。趙奢縱兵擊秦軍,秦軍大敗。解於於圍而還。趙王封趙奢為馬服君。與廉頗同位。以許曆為國尉。穰侯向秦王推薦客卿,使他伐齊取剛壽,以增加他的封地陶的麵積。
起初,魏國人範雎,從中大夫須賈出使於齊,齊襄王仰慕他的口辯,私下裏賜給他金子和牛酒,須賈知道了,以為他一定是因為將魏國的秘密告訴了齊王才會得到賞賜,回國後就告訴了當時的相國魏齊。魏齊大怒。使人鞭擊範雎,折肋斷齒,範雎裝死,於是魏齊使人用破席卷著放進廁所。讓那些喝醉了的門客用小便溺他。以便懲戒使後來的人不要亂說話。
範雎對守著他的人說:“你能把我救出去,我一定好好報答你。”
看守的人就請求將廁中的死人扔掉算了。魏齊正在醉中,就隨口答道:“好吧。“範雎得以逃出。魏齊醒酒後又後悔,又使人搜求不得。魏國人鄭安平,帶著範雎逃走藏匿,改名叫張祿。秦國的王稽出使魏國,範雎夜見王稽。王稽悄悄將他裝在車上一道歸秦。並向秦王推薦。秦王與他相約在離宮相見。範雎假裝不知永巷,直入其中。秦王到了,見永巷有人從行的宦者大怒,追趕著他說:”大王來了,還不讓開?“範雎假裝說:”秦國哪裏有大王?隻聽說有太後和穰侯。秦王隱隱約約的聽到了他說的話,就屏退左右,跪著向他請教說:“先生有什麽話要指教寡人嗎?”
範雎隻是唯唯而應,並不發一言。一連三次,範雎都是唯唯不答。
秦王說:“先生難道不願意指教寡人嗎?”
範雎說:“怎麽敢呢?臣是羈旅之臣,同大王又沒有深交。而我所要說的,都是匡君之事,處在人的骨肉之間,願效愚忠,但不知大王心裏是怎樣想的。這就是大王三問而臣不敢答的原因。臣知道今日說了,明日就可能伏誅。但臣還是不敢回避。死是為人所不能免的,假如可以對秦國稍有補益而死,是為臣的最大願望。隻是害怕臣死之後,天下鉗口,再沒人敢進忠言了。“
秦王跪著說:”先生是什麽話。今日寡人得見先生,是天叫先生來幫寡人,以存先王之宗廟。事無大小,上至太後,下至大臣,願先生直言無諱。不要對寡人存疑。“
範雎拜,秦王對拜。
範雎說:”以秦國之大,士卒之勇,整治諸侯,就如獵狗撲兔,雄鷹捉雞。但卻閉關十五年,不敢出兵山東,是因為穰侯為秦國計謀不忠的緣故,而大王也有失計的地方。“
秦王跪著說:”請問那方麵失計?“
但是當時左右多有竊聽的人,範雎不敢說以內事,就先說外事,順便觀察一下秦王的打算。因此說:”穰侯越過韓魏而攻齊國的剛壽,就是失計。齊涽王南向攻楚,破軍殺將,再辟地千裏,但卻尺寸土地也沒得到。這豈是他不願得地?是因為形勢所迫不能有地。諸侯見齊國疲敝,起兵伐齊,齊國幾近滅亡。這是因為由於他伐楚,而使韓魏得了魚翁之利的緣故。如今大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地是大王的寸地,得尺土是大王的尺土。韓魏對於中國來說,是天下的樞紐之地。大王若想稱霸,就一定要占領這個樞紐之地。以威服楚趙。楚強則先威服趙國,趙強則先威服楚國。楚趙皆服,則齊國一定恐懼來服。齊國已服,韓魏就可成虜了。“
秦王說:”很好。“就用他為客卿,參與軍事。”
四十六年。秦國的中更胡傷攻趙國的於於,但未能攻克。
四十七年。秦王用範雎之謀,使五大夫綰伐魏,拔懷城。
四十八年。秦悼太子在魏國為質時卒。
四十九年。秦拔魏國的邢丘。範雎日益親用事。因乘機對秦王說:“臣在山東的時候,隻聽說齊國有孟嚐君,不見人說有齊王。隻聽說秦國有太後穰侯,不見人說有秦王。能獨掌國家大權稱為王,掌握殺生大權稱為王,今天太後擅行不顧,穰侯出使不報,華陽,涇陽擊斷不諱,高陵進退不請。四貴橫行而想使國家不會傾危,那是不可能的。因為有這四貴在,下邊的百姓都以為秦國沒有王在。穰侯的使者憑著手中的大權,決製於諸侯。剖符於天下。征敵伐國,誰敢不聽?戰勝攻取,則利歸於穰侯。戰敗,則結怨於百姓。歸禍於社稷。臣又聽說,想要使木質結實,就得砍去多餘的枝椏。砍去枝椏就會傷及木心。都市大了就會危及國家安全,臣下過於尊崇了,就會顯示國主的卑微。淖齒接管齊國,射王股,抽王筋,將其懸於廟梁之上經宿而死。李兌管趙,囚主父於沙丘,百日而餓死。在臣看來,四貴用事,情形和淖齒,李兌之流相仿。三代之所以亡國,是因為將國政交給大臣,自己縱酒遊獵。他所托付的人,又是妒賢嫉能的人,他欺下瞞上,以成其私心,不為國家大計著想,而人主卻不知覺悟,因此才失去了國家。今天,自有品秩以上的官吏直到朝中大員,下及大王的左右,無不都是相國之人,我見大王獨立於朝,從心裏為大王感到害怕。萬世之後,有秦國者,我怕不是大王的子孫了,”
秦王以為確如他所說,於是廢太後,逐穰侯,高陵,華陽,涇陽君於關外。以範雎為丞相。封為應侯。
魏王使須賈去秦國禮聘。應侯換上破舊的衣服前去見他,須賈吃驚的說:“範叔原來沒死啊。”見他寒酸,留坐飲食,找出一件新衣給他換上。於是為須賈駕車至相府。說:“我先進去為你向相國通報。”
須賈見他許久不出感到奇怪,就問守門人。守門人說:“府中沒有叫範叔的。剛才那位是我們的相國張君。”
須賈知道受騙,隻好膝行入內謝罪。應侯坐在那裏責讓他,並說:‘你所以得不死的原因,是因為你曾經贈袍留飯,還有一點故人之情。“
於是大設供具,招待諸侯賓客。使須賈在堂下角落坐。將喂馬的苴豆放在他麵前,使他像馬一樣食用。並使他回去告訴魏王,速斬魏齊頭來,不然的話,將要進兵屠大梁。須賈回國後將經過告訴魏齊,魏齊奔趙,藏在平原君家。
趙惠文王薨。子孝成王立,以平原君為相。
五十年。秦宣太後薨。九月,穰侯出就封地陶。
司馬光說:穰侯援立昭王,為其除災去害,薦白起為將,南取鄢郢,東辟地至齊,使天下諸侯稽首事秦,秦國之所以日益強大,都是穰侯的功勞。雖然他處世驕恣貪穢,足以致禍,但也未必盡如範雎之言,像範雎這樣的人,也並不是處處為秦國盡忠,隻是為了得到穰侯的位置而毀短他罷了。但因此使秦王絕母子之義,失甥舅之恩。如此說來,範雎才是真正的傾危之士呢。
秦王以子安國君為太子。
秦伐趙。取三城。
趙王新立,太後用事。向齊國求救。齊人說:“必須以長安君為質,才可出兵。”
太後不同意,齊國就不發兵。大臣強諫。太後就明著對左右說:“誰再敢說要長安君出國為質的,老夫一定以唾液唾其麵。”
左師觸龍願見太後。
太後滿麵怒氣使人請他進來。左師公不慌不忙的進來坐下,自己向太後致謝說:“老臣因為足疾,好久未和太後見麵了,雖然私下裏原諒了自己,但是恐怕太後身體有什麽不適,所以想來看看太後。”
太後說:“老身平日裏都是靠著車子出行。”
觸龍說:“平時的飯量還沒有減吧?”
太後說:“主要是吃粥。”說著,太後的麵色逐漸轉為溫和。
觸龍說:“老臣的少子舒祺,年齡最小又最不肖。但是老臣年老了,很是憐愛他。願使他得以補為官缺,為國家盡力。老臣冒死上聞。”
太後說:“好吧,多大年齡了?”
觸龍說:“十五歲了。老臣願在有生之年托付他,一旦離了這個世界,就顧不了他了。“
太後說:”男子漢大丈夫也偏愛你的少子?“
觸龍說;”其實比婦人更甚。“
太後笑著說:”你不知道,婦人比你們男人愛子之心要深。“
觸龍說:”老臣以為太後愛燕後過於長安君。“
太後說:”你錯了。不如愛長安君深。“
左師公說:”父母愛其子,就應該為他做長遠的打算。當初太後送別燕後的時候,執其手而哭。是擔心她遠行離家,因此憂傷。等她走了,不是不想她,但在祭祀的時候,總是祝告她不要回來。這不就是為她們長久之計,好使子孫世世為王嗎?“
太後說:”是啊。“
左師公說:”如今三世以上,至於趙王子孫為侯的,還有人見在嗎?“
太後說:”沒有。“
左師公說:”這豈是因為人主的子孫為侯都不善呢?隻是因為他們位尊而無功,奉厚而無勞,但卻挾國家重器過多的緣故。長此以往,近者禍及其身,遠者禍及子孫。今太後尊崇長安君之位,將天下肥沃之地分封給他,但卻沒想到要他為功於國。一旦山陵崩,長安君憑什麽自托於趙國?“
太後說:”真是這樣。任憑先生驅使他吧。“
於是為長安君約車百乘,去齊國為質。
齊師這才出動。秦師退去。
齊國的安平君田單將趙師伐燕,取中陽。又伐韓,取注人。
齊襄王薨。子建立。國事皆決於君王後。
五十一年。秦武安君伐韓。取南陽。攻絕太行道。
楚頃襄王疾病,黃歇對應侯說:”今日楚王有病。恐怕不起。秦國不如歸其太子,太子得立,一定會加倍親事秦。並會記住相國的無上功德。如果不歸太子,那他就是鹹陽市上一布衣。楚國更立他君,一定不會臣事秦。是失去值得交往的國家,是不劃算的。“
應侯將這事告訴了秦王,秦王說:”先令太子的師父回國問疾。回來再做打算。“
黃歇與太子計謀說:”秦國留太子,是為了求利。今太子的力量不足以利秦,而諸公子在國中,一旦君王晏駕,將立他公子為後,這樣太子就不能奉宗廟社稷了。太子不如與使者一道逃出秦國,臣請隻身留在秦國擔當這件事。“
太子因變服為楚國的使者駕車而出關。黃歇留在秦國,時常去為太子謝病。估計太子已出關了,就前去對秦王說:”太子已歸國,如今已出關很遠了,黃歇願大王賜死。“
秦王大怒,將要聽他的賜死他。應侯說:”黃歇為人臣,出身以徇其主。太子立,一定會重用黃歇。不如赦他無罪,使他歸國以親楚。“
秦王從應侯之請。黃歇回楚三個月,頃襄王薨。考烈王即位。以黃歇為相,將淮北之地封給他,號為春申君。(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