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戴上麵具是神
字數:4662 加入書籤
儺舞曆史悠久,成型於大周王朝建立初期的宮廷“大儺”之禮,保留了“以樂通神”、“擊鼓逐疫”、“以樂送神”的古禮文化,有起儺、演儺、驅儺、圓儺等基本過程,一般要持續三日。
主跳儺舞是在演儺階段,也叫跳魈或跳鬼,李跡要參與的便是這一步,這也是最容易出錯的步驟,萬萬不能跳錯。後麵的驅儺就不容易犯錯了,隻要求方相氏戴著猙獰麵具,拿著武器,在火把照耀下沿門驅疫,就可將危害人們的邪魅瘟神趕走。
方相氏佩戴的麵具,可以是神話人物的形象,也可以是世俗人物或曆史名人,這要取決與當地的曆史文化,在民眾心中,儺麵具是神的載體,所以選擇的麵具也往往都是當地傳說的神或聖人。洛州城在大周王朝建立初期被建造,至今也是有七百年曆史,經曆過整個春秋的古城了,其中出過的聖人傳說不計其數。
李跡要扮演方相氏,自然要佩戴麵具,下午的時候,他就去了刑事府祭禮館,為了挑選他的麵具。
祭禮官把他迎入後,將所有可選擇的方相氏麵具展現在了他的麵前,那些麵具都掛在牆上,各種各樣五花繚亂,看得李跡目眩不已。
這些麵具有神鬼人獸,造型各異,他看到一個以上古魔神蚩尤為原型的麵具,麵目人獸合一,猙獰凶悍,犄角獠牙、火眉金目,充滿了洪荒古老的可怕氣息,還有黥麵劍鬢、手持青銅鏡的神將麵具,金發龍角、長須獨目的龍王麵具等等。不過這些麵具他都不怎麽喜歡,因為這些神話人物他都沒怎麽聽說過。
他想了想,對祭禮官說道:“有沒有麵具名單給我看看,我不想戴這些神神鬼鬼的。”
“有的。”祭禮官很快找出了一卷竹簡來,看上麵名字的數量,就知道這裏到底有多少麵具了。
李跡拿著名單細細看著,上麵寫的都是每一個麵具的來源和它們象征的人物形象。相比於大周京城儺麵的古樸渾厚,楚國巫地的誇張奇異,樂舞之地趙國的色彩亮麗,洛州城的儺麵文化與眾不同,什麽種類都有,這也說明洛州文化的交匯程度,它作為天下之中,繁華名氣僅次於大周鎬京城,匯聚各國文化,它的誕生本就是一件奇事。
據說當初周朝建立時,由於國都鎬京城偏西,周武王姬發擔心難以控製殷商舊族廣泛分布的東方地區,曾為此夜不能寐。為鞏固新政權確保周朝國運昌盛,他想把靠近天室山周邊殷人曾經聚居之地的殷商頑固勢力清除,並在那“定天保”重建都城,以此確保西方的安定。
他把這個決定告訴了當時任闡院副院長的周公,誰料周公沒有同意,說闡院是為守護大周王朝而立,若要遷都闡院必要跟著搬遷,他以薑太公登天後上天賜給人間闡教的氣運已定在鎬京城外的闡院裏無法挪動為由,否定了武王建立新都的想法。
武王當然很不高興,對周公說:“商朝建立時曾經任用有名之士三百六十人,才使殷朝存續至今。如今殷商政亂已六十餘載,周人才得以定鼎中原,我若不能使天下百姓安穩,免受殷人禍亂,死後有什麽顏麵去見葬於畢原之下的父王!”
他不顧周公的反對親自動身天室山附近,南望三塗,北望嶽北,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區,最終認定從洛水灣直到伊水灣,地勢平坦沒有險阻,是從前夏朝定居的地方,並且離天室山不遠,是建都的好地方。
他將修建新都的規劃交給了自己的弟弟召公,可是當洛州城建成即將遷都時,武王卻突然駕崩了,之後引起的三監叛亂更是為大周雪上加霜,周公平定叛亂後告訴繼位的成王,這是上天對大周擅動闡院氣運降下了神罰,武王乃是受天誅而死,成王相信了周公說的,最終放棄了遷都的打算。由於這件事並未流傳到宮外,成王也並未封禁這座新城,隻是宣稱武王因病駕崩,後來好多人便都慕名往這差點成了大周第二座都城的地方而來,想沾沾天子之氣,因此洛州越來越繁華,經常成為流商和各王公貴族的府商往來之地,到了如今已經是天下第二的大城。
所以在那長長的名單中,他很快就發現了周武王的名字。
“既然有周武王,肯定也有周文王姬昌吧?”李跡心想道。
在洛州城,周文王留下的曆史足印並不必他的兒子武王差,他當年被商紂王囚禁在羑裏的時候,得到了天皇伏羲離開人間前留下的“先天八卦”,演繹出了“後天八卦”,寫成千年奇書《易經》。後來,周朝建立,闡教眾仙離開,薑子牙冊封封神榜後,為繼續闡教在人間的傳道而在京城外建立了一所闡院,任周公姬旦為副院長,然後登天而去。姬昌則傳位於姬發,潛心研究《易經》。
姬昌死後,周公完善《易經》,將其奉為闡院最高典籍,天下人才為學得《易經》,紛紛入院,周公以有教無類的思想廣收門徒,自此開啟了諸子百家齊爭鳴的盛世。
巧的是,當年伏羲還是人類的時候,某日在河洛一帶行走,正好遇到有龍馬從黃河出現,背負“河圖”,有神龜從洛水出現,背負“洛書”,“河圖洛書”就這樣誕生了,伏羲根據他們畫成了八卦,這就是先天八卦。
河圖洛書是當今天下文化的源頭,洛州城是產生這源頭的地方,這是令所有洛州人永遠自豪的地方。
即便是李跡這樣的外來者,都十分沉溺於洛州的文化,僅僅隻花了兩年時間,他就把自己定義為了洛州人,而非曾經的京城人。
他津津有味地照著名單看了下去。
接下來,他看到了伏羲氏的女兒,被稱為洛水女神的宓妃,曲原的《楚辭?天問》中描寫了她和大夏後羿氏的愛情故事。
他看到了第一任闡院副院長周公,看到了春秋時儒家的大聖人孔子。
最後他看到了一個稍顯意外的名字:商鞅。
商鞅此人,對於洛州城而言的確是一位足夠驚人世俗的人物。刑事府如今實行的洛州法,便是根據他的商法而改,城內更是有專門研究他商法的商學派,他曾是闡院法家大教授,他在離開闡院前往秦國之前,感歎過:“洛州法地,高於周京。”
商鞅認為闡院經典《易經》的前源是出自洛水的河圖洛書,大周不以洛州為都,反被所謂的闡教氣運所縛,自困於鎬那一西蠻之地,放棄天下之中,便是庇佑不了天下子民,遲早會失了天下。所以他毅然離開,去了洛州,想要在此實行一身抱負,但周王聽到他這言論,又對其進行驅逐,大周沒有了商鞅容身之地,他幹脆就去了離洛州最近的魏國,後來又去了秦國,實行變法。
商鞅變法雖成功,但他卻提倡將新法同樣用在修行者身上,這遭到了許多人的反對,再加上他執法過嚴曾得罪過秦國太子,在那位太子成為新君後,商鞅被判車裂之刑,行刑前,秦王曾問他是否為入秦後悔,商鞅大笑,說道:“鞅此一生,為法而活,隻盼能用新法改變天下,周王不願我將新法行至洛州,認為我有背周禮,我便入魏,魏國不重視我的法,我便入你秦,讓秦國哪怕荒郊野店,都奉行我商鞅之法!秦地雖蠻,卻能庇得天下寒士俱歡顏;商鞅雖死,其法延續萬世不滅!又有何憾?總有一天,周朝會禮崩樂壞,商法遍及之地,才是真正的王朝之都!”
當代的儒家大教授孟子先生,一直提倡民貴君輕,主仁政無貴賤之分,很肯定商鞅的依法治國、大仁不讓、天子和修行者犯法罪同庶民的思想。聽聞他被秦王處死後,他不顧儒家所有學士的反對,親自請求周天子,要將他的名字刻在闡院曆代聖人才能登名的春秋碑上,周天子當然不同意,怒言商鞅觸周禮,犯王朝臉麵,死有餘辜,大周一日尚存,永不會認同他的商法。孟子勸其不成,心灰意冷,回到闡院後,終日閉門不見客,甚至要請辭闡院大教授。
周天子氣消後聽聞此事,為了安撫他,才勉強同意,之後孟子親自為商鞅提筆,落名在春秋碑上,並留批語:聖人不留世,其法應永存。
孟子還要求周天子允許洛州城實行商鞅之法,以此彰顯商鞅的聖人之才。周天子想來想去,後來折中了他的提議,提高洛州城的法家地位,允許洛州城行法製無王權,但不得用商法的名義,這才讓孟子滿意。
在李跡心中,商鞅也的確配得上聖人之名,這方相氏麵具的名單上出現他的名字,也說明洛州人民對他的認可。
他思前想後,最終對祭官說道:“就這個了。”
祭禮官看到他選的麵具是商鞅,也不多說什麽,點了點頭,到牆上取下了這張麵具。
不過是一張普通的臉譜麵具,比起那些神鬼奇特的麵具,它顯然沒有什麽特點,甚至還算不上好看,因為臉譜是根據商鞅的臉描畫的,商鞅年輕時又不是個美男子,甚至可以說醜陋,他的麵具自然也好看不到哪裏去。
然而,當李跡戴上這麵具的時候,他卻感覺自己仿佛也成為了聖人。
洛州文化,人文化,神文化。
法家那種以酷刑主宰人生死痛苦的感覺,就像老君在《道德經》中所說:“聖人不仁,以百姓而芻狗。”
李跡細細體會其中。
法家聖人商鞅。
摘下麵具是人,戴上麵具是神。(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