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不合適
字數:3348 加入書籤
小小的會議室中,雖然人數不少,但氣氛卻是極為和睦。
在年洪莊和彭誌達等人的眼中,此刻的方健就是一個香饃饃,若是能夠逮住了,那就是妥妥地一大政績啊。
彭誌達微笑著道:“方健同學,還有一年不到的時間,你就要畢業了。想好以後的去處了麽?”
方健想了想,道:“我現在二院實習,如果沒有什麽意外的話,我以後會留在二院的。”
年洪莊和彭誌達對望了一眼,從彼此的眼神中都看出了一件事情,那就是決不能讓他留在實習單位。
輕輕地咳嗽了一下,彭誌達道:“方健同學,據我說知,市級三甲醫院裏已經有了嚴格的規定,新來的醫生想要入職,最起碼都要碩士畢業啊。除非你想要在醫院裏再待上三年,否則沒啥希望的。”
n市也算是一個經濟強市,在省內的地位僅次於省府,而且還有著港口城市的天生優勢,所以在整個華國也算是排得上號的。
二院,在這座城市中算是最頂尖的醫療單位了,每年想要進入其中的醫生不知凡幾。但最終能夠進入的,卻也是寥寥幾人而已。至於實習生嘛…這種事情想想就好了,但白日夢終會有醒來的一天。
方健輕輕一笑,道:“多謝彭校長關心,不過,我有一點把握的。”他頓了頓,道:“我在神經內科實習的時候,章飛逸大主任已經有意通過特殊渠道給我編製了。”
“神經內科?”年洪莊的臉色微變,道:“你在神經內科實習過了?”
“是啊,我進入二院之後,第一個實習科室就是神經內科。”
“哦,那你在《自然》上發表的那篇論文…是在神經內科醫生指導寫的麽?”彭誌達脫口問了出來,不過,他立即搖頭,自言自語地道:“不對,不可能。”
這可是《自然》上發表的論文啊,如果真有人指導方健的話,怎麽可能自己不署名,而將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的名字讓給他。
更何況,二院神經內科那隻是臨床治療單位,要說他們在治療過程中發現了什麽特殊情況,倒是有可能的。但是逆向研究根治藥物,發現新的靶點化合物,那就是天方夜譚了。
如果臨床醫生都擁有這樣的研究能力,那還需要遍布世界的高校和各大實驗室幹什麽?
果然,方健搖頭道:“彭校長,我在神經內科隻是收集病人的資料,並且對這些加以整理,然後再在其中尋找靈感。至於實驗,全部都是在薑教授的實驗室中完成的。”說到這兒,他向薑雄兵點了一下頭,道:“薑教授,多謝您提供實驗室給我。”
薑雄兵哈哈一笑,連連擺手,道:“沒關係,這是應該的。”
年洪莊大笑道:“千裏馬年年有,但伯樂可不多啊。薑教授,如果不是你慧眼識英雄,小方就算能夠成功,怕是也要遲了幾年了。嗬嗬,做得好,做得好,你的實驗室,我看要加大投資啊。”
薑雄兵一怔,幹笑了幾聲,也不知道是應該高興呢,還是惶恐啊。
對於教授而言,任何無條件給自己實驗室投資的錢,都是彌足珍貴的。但是,唯有他本人才知道,這個實驗室雖然名義上是自己的,但實際上奧利弗已經通過了隱秘手段將之收購,而且還留下了證據。
也就是說,隻要奧利弗願意,立即就可以將這件事情宣揚出去。雖說他一個外國人未必就能如願以償地將實驗室從學校中奪走,可是想要把他弄得聲名狼藉,卻不是什麽難事。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對於實驗室已經沒有太大的追求了。
給實驗室投資,還不如把這筆錢給自己呢。
年洪莊瞥了眼薑雄兵,對他的態度頗為奇怪。不過,這已經不是他所關心的事情了,轉頭道:“方健同學,你的論文既然能夠在《自然》上發表,那就證明你的能力已經獲得了世界性的認可。說實話,我覺得你留在醫院裏,完全就是浪費啊。”
“啊?”方健一怔,訝然問道:“為什麽?”
雖說他進入科研界的時間並不長,但是對年校長的話卻也明白。
在《自然》上發表的論文肯定是經過了嚴謹的審核,而負責審核的人,絕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在這個方向有著傑出研究的科學家。
所以,任何在《自然》上成功發表的論文,都可以說是得到了世界性的認可。
可是,留在醫院裏救死扶傷,怎麽就是浪費呢?
年洪莊笑得極為和睦,像是生怕嚇到了方健,道:“我看過你的論文,寫得真好啊。”
彭誌達和文良材對望一眼,都是下意識的轉過頭去,並且在心中腹誹,你看過了?看得懂麽?
年洪莊在十餘年前,或許能夠稱得上一位學者。可是,自從走向行政崗位之後,那些技術性的東西,基本上就已經被他還給了老師。
拿著最新論文,他或許可以看得懂上麵的每一個英文字母。但是,當這些字母組合起來之後,他就要抓瞎了。
不過,這絲毫不影響他的地位。
“方健啊,你是一個研究方麵的天才,你這樣的人,應該在實驗室中發揮你的長處和熱情,而不是將有限的時間投入到為單個病人的服務上。”年洪莊越說越是激動:“你想想,如果你弄出來的那個帕金森綜合症特效藥真的能夠成功,那麽全世界會有多少人因此受惠?而在醫院裏,就算你醫術通神,一個人又能照顧多少張病床?六個,八個,十個…還是二十個?”
一個醫生的精力始終都是有限的,無論內外科,手裏掌握的病床數都不可能是無上限的。
一般而言,十個以內的病人,醫生隻要加加班什麽的,還是可以熬得過去。但若是病人數量達到了二十個…好吧,那麽負責病床的醫生就不是加班,而是要硬肝了。
至於三十個什麽的,就算醫生說可以,醫院也是不敢這樣做的。
所有,相比之下,在實驗室裏的教授們雖然沒有自接麵對許多病人,但他們救的人,或許才是最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