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節:風咋起,起微瀾(朝堂議戰)
字數:2504 加入書籤
戰和
翌日一條八百裏加急的戰報震驚朝野,全堂朝臣錯愣半天,一陣無語。有的文臣還不雅的挖挖耳孔,想確認自己耳朵是否有問題才出現幻聽。半天後,金鑾寶座上的年輕小皇帝,猛地起身一拍桌案,“混帳東西,晴天白曰說什麽胡話。”
龍威下,那傳令兵頓時雙腿一軟,跪於地上告罪,“陛下恕罪,小人說的句句屬實,借小人十個腦袋,小人也不敢謊報軍情呀。”
年輕小皇帝眼一眯,眉一緊,掃了眼殿下的群臣,輕咳一聲,坐回鎦金寶座上,端得有模有樣,“你再將戰報傳一遍。”
那嚇破魂的傳令兵,隻得照做,“報…報…八百裏急報……東楚置兵十餘萬於我大齊邊界,江夏郡十四縣已淪陷近一半。”
不得不被迫接受這個消息的群眾,一陣交頭接耳,竊竊私語。立於前方的司徒煦,掃了一眼殿內完全論不到點上的同僚,最後將視線落到那傳令兵身上,“對方將領是誰,因何緣由?”
“是東楚臨王,說是要為她義女討個公道。”傳令兵應聲回答,“大軍壓境,兩句話沒說完,就開打。我方一時不備…。所以才…。”
“他義女…”
“對方聲稱為辰陽郡主。說是在我大齊境內無端遭淩辱,誓必要討個公道。”
頓時全殿朝臣一致想到昨曰那封被嘲諷的“密奏”,一時臉紅後,文臣幾個不淡定的酸儒一致把槍口對準昨日“密奏”上的惹禍者。對,叫賈什麽來著,對,賈俞。然後,文臣一片慷慨激昂的譴責聲,將賈俞,江夏郡守,還有那害他們丟臉的宛平縣令,一頓狂批。批賈俞禍國殃民;批江夏郡守包庇縱容,實屬一丘之貉;責備宛平縣令頑劣不堪,把國家大事當兒戲,藐視皇權…。等等。聽著一幫酸儒言辭鑿鑿,實則推卸責任之舉,武將一片唏噓聲。人家明擺故意給自己上套的挑釁行為,是殺幾個人就能解決的嗎。對那幫酸儒平時一開口就是“之乎者也”滿口仁義道德,關鍵時刻未戰先怯地慫包行為甚是不恥。於是乎,殿內頓時分成兩派,文將主和,武將主戰,吵成一片。
殿下群臣嘰嘰喳喳討論聲,漸變成麵紅耳赤對罵聲,小皇帝心煩不已,再次拍案,大喊:“閉嘴,都給朕閉嘴。”世界瞬間安靜啦,小皇帝看向群臣最前麵從開始未發表過隻言片語的二位,麵色稍稍緩和,“廣安侯可有何高見。”
眾人皆歎,果然廣安侯是陛下最寵信的權臣,沒有之一,就連同高祖一起舉事的成陽侯淩家、武安侯司徒家都要往後靠呀。於是眾人不由得將目光都匯聚到那一手遮天之人的身上。
“臣主戰亦主和。”清冷地聲音在大殿響起。
眾人不解,要麽戰,要麽和,怎麽來了個“主戰亦主和”怎麽個解法。
雲烈轉身沒有焦距,輕蔑的掃了一眼殿內,那眼中的冰冷之意,瞬間襲入每個人心裏,眾人不由得身形一縮,雲烈才轉向小皇帝,“戰,是為不辱國威。和,是為表明我方態度。一味求和,隻會坐實了對方的指控。到時,隻能任由對方獅子大開口。一味求戰,也就表示我方已然下定了撕毀三國協議的決心。到那時,將麵臨兩國聯軍。此番我方已進入對方設的局中,已然落了下風。這兩種解決方式,無論哪一種方式,最終隻會有一種結果:為對方提供了明正言順開戰的借口。”
小皇帝連連點頭,麵色肯定,“看來廣安侯已有兩全之法。不妨直說。”
“回陛下,且戰且談才是解決之道,所以臣提議陸禦史著實查證此事,同時派武安侯領兵前往禦敵。這一文一武均是翹楚,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定會圓滿解決此次糾紛,又不會辱我大齊國威。”雲烈眼底掃過一道暗芒,轉身,嘴角輕扯,抬起眼瞼的雙眼卻滿是冷冷暗諷,“武安侯,陸禦史,在下說得可還在理?”
在理嗎?這要如何作答。說在理,就表示要圓滿解決明顯無法圓滿的事情。說不理,那不就表示不守臣子本分,不思忠君報國嗎。這種斯文地殺人不見血的誅心之法,陸承安第一次正視自家父親說法:雲烈那小子這些年越發變得“儒雅”。心裏苦笑,麵上卻隻能一副大義凜然,陸承安剛要拱手下跪,表衷心。
殿內突然響起渾厚沉穩的男聲:“臣願領兵前往,請陛下成全。”聲色飽滿,字字鏗鏘有力,夾雜些許內力,頓時大殿內充斥著一片肅殺之氣。眾人尋聲望去,卻見成陽侯淩風已單膝跪於殿前中央,身姿挺拔,毫無往曰迷糊之態,鋒芒必露,像塵封出鞘的名劍,銳氣逼人。
小皇帝沒來由得也被這股煞氣震懾住了,第一次沒有尋問雲烈的意思,機械點頭,“嗯,朕相信成陽侯一定不會辱我大齊國威。來人擬旨,著武陽侯淩風為大將軍,武定侯司徒煦為龍驤將軍領兵…。領兵…十萬…震我國威。另著陸禦史為欽差隨行前往合查此事。”說完,小皇帝瑟縮一下,看向雲烈,見他無反對之意,才正聲道:“退朝。”
本書由瀟湘書院首發,請勿轉載!(www.101noveL.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