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諧音

字數:2868   加入書籤

A+A-


    去完獅城鎮的山頭,我心裏已經對整個周寧的來龍去水有了個大概的了解。”望“字訣上,我雖然不敢妄言舍我其誰,但是因為有了先祖風水手劄的助力。這許多天星堪輿裏的不傳之秘我都有了個大概的涉獵,古文雖然羞澀難懂,但是因為研讀了大半年之久,也算是摸通了門檻,略懂一二。說是高手也不誇大。如果沒錯,我們要找的龍穴,應該就在周寧深山裏的三大奇峰之一。不過為了確實陵址在哪一個具體位置,我們還事先得找到北宋左衛將軍”烏都拉“的故居,確定一些細節。

    還沒來福建之前,北京的老於曾經交給我的文獻資料提到過。烏都拉,雲南苗族人,徽宗時任從二品左衛上將軍,麾下掌管皇城皇騎軍一萬眾。戰時率部失聯前一個月,剛迎娶了徽宗第九女“寶釵公主“。這句話上,九爺爺讓我做了標注,“一個上將軍,戰前一個月皇帝何故下嫁公主,晉升他為駙馬。其麾下掌管皇城重兵一萬,官署從二品。這上萬人哪能說失聯就失聯?”

    有了野史的佐證,九爺爺又和老於聯係了密詔的線索後揣測。當年烏都拉應該是奉徽宗密詔率部前往周寧。而“陵”這一關鍵字,應該就是說當時徽宗內定了烏都拉為”建陵大臣“。因為正史記載裏,北宋徽宗仍被金兵所俘虜。克死在”五國城“。而最後,曆史上也僅記載了南宋為先帝徽宗後期建造的衣冠塚。

    有點閱曆的人都知道,實際在皇帝當政時。就得開始選址建陵。徽宗自然不能例外。可是曆史上並沒有記錄徽宗為自己選定的皇陵位置。所以根據種種可能。九爺爺和老於斷定徽宗的真實陵址有可能就在周寧。而作為建陵大臣,那可得做足常年的準備。所以在周寧定居,是烏都拉不可避免的。

    周寧縣城不大。古往今來的名人也不多,形成規模的古民居不過幾處。烏都拉身為北宋駙馬,那官邸家廟建得不能小。即使曆朝曆代都有戰亂,可是這裏山遠偏僻,戰火很難波及。因此,在當地的古民居保存也比較完整。根據淑芬的描述,我們側重的來到了一個叫浦源鎮浦源村的地方。這個村裏有條溪流,淵源綿長,源於官山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而下,峰回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銳減,四彎八曲穿村緩流而過。就在這長裏許、寬丈餘的小小溪流中,遨遊著數不清的鯉魚,“聞人聲而來,見人影而聚”。也就是這,之前在來周寧的路上淑芬就提到過。

    “鯉魚溪”——九爺爺看不見,可我和大寶可眼清著。這一路沿著溪畔過來。那紅鯉魚,黑鯉魚的個數肯定得論噸來計。一大群一大群的,逆水而上。你說這要多大的,那裏頭就能給你逮多大的。半路上,我們遇著了一個在溪畔邊拿著一種叫“光餅”喂食鯉魚的老鄉。大寶最擅長搭話,走邊上,給老鄉遞了一包“大前門”。指著我們幾個,說是外地慕名過來山裏踏青的。看著大寶熱情,更多看在那包煙的份情上。老鄉才嚼了舌根子。

    “在浦源村溪畔這個地方,大姓”吳“,溪裏的鯉魚,傳說是古代的時候曾經救過吳姓老祖宗的命。裏頭的魚,大多都是有”仙根“的。所以吳姓老祖宗定了規矩,凡是吳姓子孫,皆不能吃食溪裏的鯉魚,要加以防護。打吳姓人記事開始,就這麽聽長輩說,一代一代傳下來。吳姓人都供神明一樣供著溪裏的鯉魚、也因此,溪裏的鯉魚得到了很好的保護。塊頭大不說,還和人群產生了一種微妙的聯係。那也不是沒有外村人來偷過。隻是被抓到的。不打死都得打殘。”聽這老鄉這麽一說,那大寶可是背心涼了一陣。

    就剛才,我記得大寶好像和我說過,“說是一會回去的時候,他光腚子下去撈兩條,晚上給我和九爺爺做糖醋魚來著。”

    老鄉帶著我們一路往下走,最後到了那鯉魚溪的盡頭。這盡頭位置,由人工開鑿了一個大水池子。水池岸上的右邊一處。我看到了一株千年柳杉,樹高十丈,幹粗六圍,樹腹中空而枝葉茂盛,那樹蔭之下,又有一處石碑墓葬。走近了看,那碑文因為年月風霜的洗刷已經有些模糊。好在也能看得清碑文上的兩個篆體大字“魚塚”。老鄉說這是吳姓老祖宗當年為了報答救命之恩,為鯉魚溪裏的鯉魚建的一個大墓。凡是溪裏的鯉魚生老病死了,吳姓人就得把他們從溪裏撈出來,然後從墓葬封土堆側端特意建造的一個黑洞裏將魚屍丟進去。以示安葬。這七八百年下來,不知道扔了多少溪裏的鯉魚屍身。可就從沒見過這魚塚滿上來過。就聽有的人說過,他們把魚屍扔下去的時候。耳朵俯在墓磚上聽了半天,一點到底的回聲都沒有。

    而水池的左邊上,便坐落著吳姓村的祖祠。因為是祖祠,所以我們這些外地人也不方便進去。隻是大概的在外圍逛了幾圈。正門處,除了四字豎幅的懸掛著“吳氏宗祠“四個大字,還有幾座旗杆拴馬樁。因為正大門沒關,遠遠看著,可以看到宗祠裏供奉著很多龍頭,鳳頭祖牌,懸梁上,還有諸多匾額楹聯。

    “吳——烏”我私下和一旁的大寶和九爺爺交流了看法,認為這吳家村,肯定就是我們要找的烏都拉駙馬故居。在古代,使用豎幅字,三進式殿堂建築,配有戲台子。又供有龍頭牌,鳳頭牌。那再大的官也不敢這麽造次。且正門口的“旗杆拴馬樁“,也不是普通鄉紳官員可以濫用的。那是為了讓文官插旗,武官拴馬,進行朝拜供奉所設立的。非皇親國戚不得享用。

    不過可能是出於其他原因,烏都拉不得已用諧音更改了自己的苗姓,淡化了自己駙馬爺的身份。

    再說這宗祠造型,采用的建造風格也是非常獨特,前窄後寬,大形狀下,就像一條古船。而往後在走一段,很多還保存著的古民居也建得如同舟形一樣,四麵擁護烘托著祖祠這艘大船。

    大寶見進不去宗祠,在一旁急得幹瞪眼。支開了淑芬後,不悅道:“我說六子,這進不去,我們在外圍瞎逛,怎麽找你要的線索“

    我看九爺爺在一旁也沒說話,想必也已經知道我找到了想要的東西。當然,這些更多的,都是出於他對先祖風水論述的信心。

    淑芬在不遠處,我聲音也沒敢太大,指著吳姓宗祠的大門正對麵,不知道多遠卻高聳入雲的一座大山,說:“呐,我們要找的,便在那裏。“

    (本章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