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順的起點——靖海級裝甲巡洋艦

字數:4213   加入書籤

A+A-


    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參數:

    排水量:9800噸

    動力:兩部立式三漲蒸汽機,雙軸輸出功率20000匹馬力,最大載煤量800噸

    尺寸:137x7.4m(長x寬x吃水)

    艦炮:六門八寸主炮三座雙連裝炮塔,艦首兩座,背負式炮塔,艦尾一座,三座炮塔沿戰艦中軸線布置。

    八門76mm格魯森式速射炮沿艦體兩側布置

    航速:21.5節,強壓通風時極限航速可以達到23節(此種狀態隻有在戰爭中才會使用,因為會引起鍋爐水管爆裂等隱患,不到萬不得已不得強壓通風極限航行)

    裝甲:克虜伯裝甲,

    裝甲帶:寬度(最大)長度(平均)高度(平均)

    主要:200毫米82.80米2.81米

    艏艉:20毫米46.19米2.81米

    上部:127毫米73.80米2.44米

    火炮裝甲:正麵(最大)其他炮室(平均)炮塔座/地井改速射炮

    主炮組:180毫米127毫米180毫米

    裝甲甲板:60毫米,指揮塔:305毫米

    為了降低裝甲對航速的影響,也是因為克虜伯摻碳鋼的重量比哈維鎳鋼要大,所以在裝甲帶布設上,采用戰列艦的重點防禦設計方案,主裝甲帶比預先設計要縮短三米,上部裝甲帶縮短十二米。

    炮塔采用電動/液壓傳動,加強了彈藥倉防護,運送彈藥至炮塔之間采取了互鎖隔離措施——彈藥一離開彈藥倉,艙門鎖住,炮塔門開啟彈藥繼續上升,彈藥裝填完畢炮塔門關閉彈藥倉開啟,防止上部炮塔因為開炮火星引燃彈藥倉內彈藥。

    水密艙:全艦共分三十二個水密區,164個水密艙,雙重船底結構。

    人員:630人

    造價:在建造前原本預算為一百四十萬兩一艘,不過在實際建造過程中建造費用超支,最終為一百六十萬兩,譚延闓為其第一批兩艘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墊付了四十萬兩,第二批兩艘在原有基礎上進行改進,主要在動力係統、彈藥運輸裝填係統等方麵進行改進,其中的一艘做為南洋水師旗艦為張之洞所購買,還加裝了四個水上魚雷發射管,最終成交價在一百九十萬兩,以彌補第二批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虧空。(感謝中國低廉的人力,不然我真的不知道該怎麽辦)

    說明: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各項指標除了在二級火炮的問題上之外,總體來說在當時的世界海軍巡洋艦中應該是極為優秀的,它盡可能的集中德國造艦思想上的防禦策略,更接納了英國的高速強火力的主張。如果不是考慮到它的噸位和主炮口徑,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完全可以看作是微縮版的無畏級戰列艦,不過在當時還沒有射擊指揮儀的情況下,全艦火力自然會打折扣,但全艦六門主炮可以統一齊射,在命中率上可以達到那個時代同級巡洋艦的一個比較理想的水平上。

    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在設計上很多方麵借鑒了曆史上的日本淺間級巡洋艦,兩者噸位差不多,同為八寸主炮,但是靖海級為六門,淺間級為四門,不過靖海級卻取消了十四門六寸炮,改用76mm格魯森速射炮來對付抵近的魚雷艇。

    靖海級裝甲巡洋艦最大的詬病應該是在航速上,為了開此金手指,戒念在淺間級巡洋艦的水平上除了減少十四門六寸炮之外,還縮減了六百噸儲煤量。根據ginyun兄的設計方案,戒念在裝甲防護上也進行了處理,比這位仁兄提供的數據減少了許多,這個處理是源自於瓦茨爵士設計的“出雲”級巡洋艦的手法。

    因為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的主要目標是除去日本兩艘戰列艦之外的所有日本戰艦,還有用於破交戰,所以這樣不帶二級主炮的設計也是戒念認為六寸炮在實際海戰中沒有多少必要,並非是戰列艦的狂熱粉絲,而是出於作戰效率的考量,同時也是在為戰列艦設計作準備。

    在實際使用上,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在數據上可以對富士、八島兩艘戰列艦形成威脅,在當時的海軍戰艦上,還沒有出現260mm以上的速射炮,所以富士、八島的十二寸主炮在射速上不會有任何優勢。靖海級裝甲巡洋艦采用法國最新的高爆彈藥為火炮彈藥,這樣的彈藥所產生的作戰效率將會對前無畏級戰列艦構成威脅,至於這筆交易將會在後文中有介紹。至於法國的新式高爆彈藥資料,戒念手中沒有相關資料,隻是從資料中偶爾得知英國出於擔心法國高爆彈藥的威脅,而加強了裝甲防護能力,推動其造艦水平加速向無畏級靠攏。

    如果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必須對陣富士和八島,除了在火力上依賴新式高爆彈藥之外,便是速度和裝甲。在與gunyin兄交流時,戒念開出的設計指標便是六門八寸主炮,航速高於21節,為此老兄絞盡腦汁出力多多,在此特別致謝。

    由於采用克虜伯裝甲,其防護能力要高於哈維鎳鋼百分之五十,不過這個數據可能不太可靠,也有資料說高於百分之二十的,姑且采用百分之五十。這樣的防護力可以支撐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對陣富士八島的勝算,最重要的還是在航速上,沒有航速的保證,這種對決是不可能的。有了航速上保證才可以使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在海上戰術上有更多的選擇,在采取破交戰上也有利於己方。

    毫無疑問,靖海級裝甲巡洋艦在當時的海軍水平看來,應該算是非常優秀的,如果將君權級戰列艦看作是無畏級的話,那靖海級可以視作戰列巡洋艦,在使用中也更加靠攏戰列巡洋艦。這完全是針對日本海軍和當時的俄國遠東海軍而來。

    在此,戒念在靖海級裝甲巡洋艦上開了巨大的金手指,不要說各項技術指標的問題,就是戰艦造價上也是如此。戒念並非是“彪悍的人生無須解釋”的流派,如果非要解釋的話,可以說在當時的軍事技術保密程度還沒有發展到壁壘森嚴的程度上,譚延闓可以靠自己的財力為北洋的造艦工業購買各種先進的技術,事實上在小說中也是這麽做的。

    漢陽鋼鐵廠的克虜伯裝甲;隆盛機器廠以福建船政的技術力量外加購買英國的原型機,美國和英國的機械設備——在整個北洋造艦係統中,隆盛機器廠是譚延闓的私人產業,它掛靠在伍氏家族名下,專門從世界收購可以買得到的各種先進的機械加工設備,旅順造船所的動力係統研究人員可以以隆盛機器廠聯手,使用其最先進的加工設備來仿造世界上最先進的蒸汽機和鍋爐;大口徑主炮還是由上海江南製造局來承擔,有漢陽鋼鐵廠提供鋼鐵材料,在九十年代初上海江南製造局就已經擁有仿造十二寸克虜伯火炮的能力,在得到譚延闓的支持大力發展下,對八寸火炮完成速射炮攻關的可能性是非常高的。

    在建造周期上,戒念也開了一定的金手指——船體建設是在江南船塢中完成,然後秘密拖運到旅順造船所。按照當時的造艦周期,像靖海級裝甲巡洋艦這樣的戰艦一般來說需要十六個月以上的建造周期,戒念將其分開,這樣靖海級在旅順造船所的建造周期將會大為縮短。

    要重點說明的是做為同噸位戰艦,日本的淺間級和出雲級巡洋艦排水量都在9700噸,它們的裝甲厚度、尺寸也和靖海級非常接近,隻是在主炮上靖海級多出一座背負式雙連裝八寸炮,但是卻取消了十四門六寸二級火炮。淺間級和出雲級的航速都達到了20.5節以上,而靖海級的航速在21.5節,在設計過程中征求了gunyin兄的建議,認為靖海級是無法達到21節以上的航速。

    當然對於戰艦設計戒念可以說是一竅不通,不過靖海級的航速必須要達到21節以上,為此戒念削減了裝甲帶的長度,降低了六百噸的儲煤量,去除了所有的二級火炮,換上了對航速和艦體結構影響不大的76mm格魯森速射炮,加大了對動力係統的金手指,使其蒸汽機輸出功率達到了兩萬匹馬力,而相應的淺間級與出雲級的動力輸出不過是18000和14500匹馬力……應該說,這些改動省出了大量的空間和噸位。戒念不知道這些節省下來的噸位和空間能否讓戰艦的航速再提高一節,畢竟我們不是搞海軍的,姑且就這麽看吧。

    靖海級裝甲巡洋艦算是這麽被戒念“捏造”出來了,我馬上就會寫到相關內容,估計是不會更改了。本文將會發在“相關資料”中,接受大家的“批判”,戒念在此受教,不過我還是需要為自己辯解一聲:以一個軍盲的水平,戒念也就這意思了,所謂金手指不要亂開,我已經盡我所能,希望大家諒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