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12|9.10
字數:7765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穿成潘金蓮怎麽破。 !
《穿成潘金蓮怎麽破》,作者南方赤火,首發晉`江`文`學`城,一切轉載均為盜版
《穿成潘金蓮怎麽破》,作者南方赤火,首發晉`江`文`學`城,一切轉載均為盜版
潘小園心中一顫。這台詞,怎麽這麽耳熟呢?原著故事裏,潘金蓮風流嬌俏,又喜歡喬模喬樣的立在屋簷底下拋頭露麵,引來一幹浮浪子弟天天騷擾,說的不就是這麽一句話嗎?
趕緊回頭,隻見五六個年輕閑漢正哄笑著往自己身上指。領頭的那個歪戴一頂新盔的玄羅帽兒,身上穿一件半新不舊的天青夾縐紗褶子,雙手攏在袖裏,眯著一雙眼,正肆無忌憚地朝自己身上打量。街上的行人見了,也放慢了腳步,笑眯眯的看熱鬧。
武大臉色青白,拽著她袖子,一個勁兒的往屋裏拉,“娘子,快回去吧!
《女戒》七篇
《七戒》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本是用來教導班家女兒的私家教課書,不料京城世家卻爭相傳抄,不久之後便風行全國各地。
在“卑弱”篇中,班昭引用《詩經·小雅》中的說法:“生男曰弄璋,生女曰弄瓦。”以為女性生來就不能與男性相提並論,必須“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和事,不辭劇易。”才能克盡本分。
在“夫婦”篇中,認為丈夫比天還大,還須敬謹服侍,“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婦不事夫則義理墜廢,若要維持義理之不墜,必須使女性明析義理。”
在“敬慎”篇中,主張“男子以剛強為貴,女子以柔弱為美,無論是非曲直,女子應當無條件地順從丈夫。”一剛一柔,才能並濟,也才能永保夫婦之義。
在“婦行”篇中,訂定了婦女四種行為標準:“貞靜清閑,行己有恥:是為婦德;不瞎說霸道,擇辭而言,適時而止,是為婦言;穿戴齊整,身不垢辱,是為婦容;專心紡織,不苟言笑,烹調美食,款待嘉賓,是為婦工。”婦女備此德、言、容、工四行,方不致失禮。
在“專心”篇中,強調“貞女不嫁二夫”,丈夫可以再娶,妻子卻絕對不可以再嫁,在她的心目中下堂求去,簡直是不可思議的悖理行為,事夫要“專心正色,耳無淫聲,目不斜視。”
在“曲從”篇中,教導婦女要善事男方的父母,逆來順受,一切以謙順為主,凡事應多加忍耐,以至於曲意順從的地步。
在“叔妹”篇中,說明與丈夫兄弟姐妹相處之道,端在事事識人體、明大義,即是受氣蒙冤也是天經地義的事情,萬萬不可一意孤行,而失去彼此之間的和睦氣氛。《女誡》是東漢班昭寫作的一篇教導班家女性做人道理的私書,包括卑弱、夫婦、敬慎、婦行、專心、曲從和叔妹七章。由於班昭行止莊正,文采飛揚。此文後來被爭相傳抄而風行當時。
原文
鄙人愚暗,受性不敏,蒙先君之餘寵,賴母師之典訓(母,傅母也。師,女師也。左傳魯襄公三十年曰:宋伯姬卒,待姆也。毛詩周南葛覃曰:言告師氏,言告言歸),年十有四,執箕帚於曹氏(曹壽,即曹世叔,班昭之丈夫),於今四十餘載矣。戰戰兢兢,常懼絀辱,以增父母之羞(七去或七出),以益中外之累。夙夜劬心,勤不告勞,而今而後,乃知免耳。吾性疏頑,教道無素,恒恐子穀(曹成,字子穀,班昭之子),負辱清朝。聖恩橫加,猥賜金紫,實非鄙人庶幾所望也。男能自謀矣,吾不複以為憂也。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它門,取恥宗族。吾今疾在沈滯,性命無常,念汝曹如此,每用惆悵。間作《女誡》七章,願諸女各寫一通,庶有補益,裨助汝身。去矣,其勖勉之!
卑弱第一。古者生女三日,臥之床下,弄之瓦磚,而齋告焉(詩小雅斯幹曰: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弄之瓦。毛萇注雲:瓦,紡塼也。鄭玄箋雲:臥之於地,卑之也。紡塼,習其所有事也)。臥之床下,明其卑弱,主下人也。弄之瓦磚,明其習勞,主執勤也。齋告先君,明當主繼祭祀也(即婆家的生辰、忌日之類,需要謹記)。三者蓋女人之常道,禮法之典教矣。謙讓恭敬,先人後己,有善莫名,有惡莫辭,忍辱含垢,常若畏懼,是謂卑弱下人也。晚寢早作,勿憚夙夜,執務私事,不辭劇易,所作必成,手跡整理,是謂執勤也。正色端操,以事夫主,清靜自守,無好戲笑,潔齊酒食(齊音齋),以供祖宗,是謂繼祭祀也。三者苟備,而患名稱之不聞,黜辱之在身,未之見也。三者苟失之,何名稱之可聞,黜辱之可遠哉!
夫婦第二。夫婦之道,參配陰陽,通達神明,信天地之弘義,人倫之大節也。是以《禮》貴男女之際,《詩》著《關雎》之義。由斯言之,不可不重也。夫不賢,則無以禦婦;婦不賢,則無以事夫。夫不禦婦,則威儀廢缺;婦不事夫,則義理墮闕。方斯二事,其用一也。察今之君子,徒知妻婦之不可不禦,威儀之不可不整,故訓其男,檢以書傳。殊不知夫主之不可不事,禮義之不可不存也。但教男而不教女,不亦蔽於彼此之數乎(數,道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聖者法天,賢者法聖,此其大數也。得大數而治,失大數而亂,此治亂之分也)!《禮》,八歲始教之書,十五而至於學矣。獨不可依此以為則哉!
敬慎第三。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故鄙諺有雲:“生男如狼,猶恐其尪(音汪,矮小,或今之腦癱或小兒麻痹之類);生女如鼠,猶恐其虎”。然則修身莫若敬,避強莫若順。故曰:敬順之道,婦人之大禮也。夫敬非它,持久之謂也;夫順非它,寬裕之謂也。持久者,知止足也;寬裕者,尚恭下也。夫婦之好,終身不離。房室周旋,遂生媟黷(音褻瀆)。媟黷既生,語言過矣。語言既過,縱恣必作。縱恣既作,則侮夫之心生矣。此由於不知止足者也。夫事有曲直,言有是非。直者不能不爭,曲者不能不訟。訟爭既施,則有忿怒之事矣。此由於不尚恭下者也。侮夫不節,譴嗬從之;忿怒不止,楚撻從之(楚,荊棘也,鞭打之用)。夫為夫婦者,義以和親,恩以好合,楚撻既行,何義之存?譴嗬既宣,何恩之有?恩義俱廢,夫婦離矣(心離也)。
婦行第四。女有四行,一曰婦德,二曰婦言,三曰婦容,四曰婦功。夫雲婦德,不必才明絕異也;婦言,不必辯口利辭也;婦容,不必顏色美麗也;婦功,不必工巧過人也。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擇辭而說,不道惡語,時然後言,不厭於人,是謂婦言。盥浣塵穢,服飾鮮潔,沐浴以時,身不垢辱,是謂婦容。專心紡績,不好戲笑,潔齊酒食(齊音齋),以奉賓客,是謂婦功。此四者,女人之大德,而不可乏之者也。然為之甚易,唯在存心耳。古人有言:“仁遠乎哉?我欲仁,而仁斯至矣”(論語述而第七)。此之謂也。
專心第五。《禮》,夫有再娶之義,婦無二適之文,故曰:夫者,天也。天固不可逃,夫固不可離也。行違神祇,天則罰之;禮義有愆,夫則薄之。故《女憲》曰:“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一人,是謂永訖”。由斯言之,夫不可不求其心。然所求者,亦非謂佞媚苟親也,固莫若專心正色。禮義居潔,耳無塗聽(塗音塗),目無邪視,出無冶容(周易係辭雲:冶容誨淫,慢藏誨盜),入無廢飾,無聚會群輩,無看視門戶(俗語“倚門子”,即倚靠在門旁,向外張望),此則謂專心正色矣。若夫動靜輕脫,視聽陝輸,入則亂發壞形,出則窈窕作態,說所不當道,觀所不當視,此謂不能專心正色矣。
曲從第六。夫“得意一人,是謂永畢;失意一人,是謂永訖”,欲人定誌專心之言也。舅姑之心,豈當可失哉?物有以恩自離者,亦有以義自破者也。夫雖雲愛,舅姑雲非,此所謂以義自破者也。然則舅姑之心奈何?固莫尚於曲從矣。姑雲不爾而是,固宜從令;姑雲爾而非,猶宜順命。勿得違戾是非,爭分曲直。此則所謂曲從矣。故《女憲》曰:“婦如影響,焉不可賞!”
叔妹第七。婦人之得意於夫主,由舅姑之愛已也;舅姑之愛已,由叔妹之譽已也。由此言之,我臧否譽毀,一由叔妹,叔妹之心,複不可失也。皆莫知叔妹之不可失,而不能和之以求親,其蔽也哉!自非聖人,鮮能無過!故顏子貴於能改,仲尼嘉其不貳,而況婦人者也!雖以賢女之行,聰哲之性,其能備乎!是故室人和則謗掩,外內離則惡揚。此必然之勢也。《易》曰:“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此之謂也。夫嫂妹者,體敵而尊,恩疏而義親。若淑媛謙順之人,則能依義以篤好,崇恩以結援,使徽美顯章,而瑕過隱塞,舅姑矜善,而夫主嘉美,聲譽曜於邑鄰,休光延於父母。若夫蠢愚之人,於嫂則托名以自高,於妹則因寵以驕盈。驕盈既施,何和之有!恩義既乖,何譽之臻!是以美隱而過宣,姑忿而夫慍,毀訾布於中外,恥辱集於厥身,進增父母之羞,退益君子之累。斯乃榮辱之本,而顯否之基也。可不慎哉!然則求叔妹之心,固莫尚於謙順矣。謙則德之柄,順則婦之行。凡斯二者,足以和矣。《詩》雲:“在彼無惡,在此無射。”其斯之謂也。
女論語
第一立身
凡為女子,先學立身,立身之法,惟務清貞。清則身潔,貞則身榮。行莫回頭,語莫掀唇。坐莫動膝,立莫搖裙。喜莫大笑,怒莫高聲。內外各處,男女異群。莫窺外壁,莫出外庭。男非眷屬,莫與通名。女非善淑,莫與相親。立身端正,方可為人。
第二學作
凡為女子,須學女工。紉麻緝苧,粗細不同。車機紡織,切勿匆匆。看蠶煮繭,曉夜相從。采桑摘拓,看雨占風。滓濕即替,寒冷須烘。取葉飼食,必得其中。取絲經緯,丈疋成工。輕紗下軸,細布人筒。綢絹苧葛,織造重重。亦可貨賣,亦可自縫。刺鞋作襪,引線繡絨。縫聯補綴,百事皆通。能依此語,寒冷從容。衣不愁破,家不愁窮。莫學懶婦,積小癡慵。不貪女務,不計春秋。針線粗率,為人所攻。嫁為人婦,恥辱門庭。衣裳破損,牽西遮東。遭人指點,恥笑鄉中。奉勸女子,聽取言中。
第三學禮
凡為女子,當知禮數。女客相過,安排坐具。整頓衣裳,輕行緩步。斂手低聲,請過庭戶。問候通時,從頭稱敘。答問殷勤,輕言細語。備辦茶湯,迎來遞去。莫學他人,抬身不顧。接見依稀,有相欺侮。如到人家,當知女務。相見傳茶,即通事故。說罷起身,再三辭去。主人相留,相筵待遇。酒略沾唇,食無義箸。退盞辭壺,過承推拒。莫學他人,呼湯呷醋。醉後顛狂,招人怨惡。當在家庭,少遊道路。生麵相逢,低頭看顧。莫學他人,不知朝暮。走遍鄉村,說三道四。引惹惡聲,多招罵怒。辱賤門風,連累父母。損破自身,供他笑具。如此之人,有如犬鼠。
第四早起
凡為女子,習以為常。五更雞唱,起著衣裳。盥漱已了,隨意梳妝。揀柴燒火,早下廚房。摩鍋洗鑊,煮水煎湯。隨家豐儉,蒸煮食嚐。安排蔬菜,炮豉舂薑。隨時下料,甜淡馨香。整齊碗碟,鋪設分張。三餐飽食,朝暮相當,莫學懶婦,不解思量。日高三丈,猶未離床。起來已宴,卻是慚惶。未曾梳洗,突入廚房。容顏齷齪,手腳慌忙。煎茶煮飯,不及時常。又有一等,哺綴爭嚐,未曾炮饌,先已偷藏。醜呈鄉裏,辱及爺娘。被人傳說,豈不羞惶。
第五事父母
女子在堂,敬重爹娘。每朝早起,先問安康。寒則烘火,熱則扇涼。饑則進食,渴則進湯。父母檢責,不得慌忙。近前聽取,早夜思量。若有不是,改過從長。父母言語,莫作尋常。遵依教訓,不可強梁。若有不諳,細問無妨。父母年老,朝夕憂惶,補聯鞋襪,做造衣裳。四時八節,孝養相當。父母有疾,身莫離床。衣不解帶,湯藥親嚐。禱告神祇,保佑安康,設有不幸,大數身亡,痛入骨髓,哭斷肝腸,劬勞罔極,恩德難忘。衣裳裝殮,持服居喪。安理設祭,禮拜家堂。逢周遇忌,血淚汪汪。莫學忤道,不敬爹娘。絕出一語,使氣昂昂,需索陪送,爭競衣裝。父母不幸,說短論長。搜求財帛,不顧哀喪。如此婦人,狗彘豺狼。
第六事舅姑
阿翁阿姑,夫家之主。既入他門,合稱新婦。供承看養,如同父母。敬事阿翁,形容不睹,不敢隨行,不敢對語。如有使令,聽其囑咐。姑坐則立,使令便去。早起開門,莫令驚忤。灑掃庭堂,洗濯巾布。齒藥肥皂,溫涼得所,退步階前,待其浣洗。萬福一聲,即時退步。整辦茶盤,安排匙箸。香潔茶湯,小心敬遞。飯則軟蒸,肉則熟煮。自古老人,齒牙疏蛀。茶水羹湯,莫教虛度。夜晚更深,將歸睡處。安置相辭,方回房戶,日日一般,朝朝相似。傳教庭幃。人稱賢婦,莫學他人,跳梁可惡。咆哮尊長,說辛道苦,呼喚不來,饑寒不顧。如此之人,號為惡婦。天地不容,雷霆震怒。責罰加身,悔之無路。
第七事夫
女子出嫁,夫主為親。前生緣分,今世婚姻。將夫比天,其義匪輕,夫剛妻柔,恩愛相因。居家相待,敬重如賓。夫有言語,側耳詳聽,夫有惡事,勸諫諄諄。莫學愚婦,惹禍臨身。夫若外出,須記途程。黃昏未返,瞻望相尋,停燈溫飯,等候敲門,莫學懶婦,先自安身。夫如有病,終日勞心。多方問藥,遍處求神。百般治療,願得長生。莫學蠢婦,全不憂心。夫若發怒,不可生嗔。退身相讓,忍氣低聲。莫學潑婦,鬥鬧頻頻。粗線細葛,熨貼縫紉。莫教寒冷,凍損夫身。家常茶飯,供待殷勤。莫教饑渴,瘦瘠苦辛,同甘同苦,同富同貧。死同葬穴,生共衣衾。能依此語,和樂琴瑟。如此之女,賢德聲聞。
第八訓男女
大抵人家,皆有男女。年已長成,教之有序,訓誨之權,亦在於母。男人書堂,請延師傅。習學禮義,吟詩作賦,尊敬師儒,束修酒脯。女處閨門,少令出戶。喚來便來,喚去便去。稍有不從,當加叱怒。朝暮訓誨,各勤事務。掃地燒香,紉麻緝苧。若在人前,教他禮數。莫縱嬌癡,恐他啼怒。莫從跳梁,恐他輕侮。莫縱歌詞,恐他淫汙,莫縱□□,恐他惡事。堪笑今人,不能為主。男不知書,聽其弄齒,鬥鬧貪杯,謳歌習舞。官府不憂,家鄉不顧。女不知禮,強梁言語。不識尊卑,不能針指。辱及尊親,有沾父母,如此之人,養豬養鼠。
第九營家
營家之女,惟儉惟勤。勤則家起,懶則家傾,儉則家富,奢則家貧。凡為女子,不可因循。一生之計,惟在於勤。一年之計,惟在於春。一日之計,惟在於寅。奉箕擁帚,灑掃穢塵。撮除邋遢,潔靜幽清。眼前爽利,家宅光明。莫教穢汙,有玷門庭。耕田下種,莫怨辛勤。炊羹造飯,饋送頻頻。莫教遲慢,有誤工程,積糠聚屑,喂養孳牲。呼歸放去,檢點搜尋。莫教失落,擾亂四鄰。夫有錢米,收拾經營。夫有酒物,存積留停。迎賓待客,不可偷侵。大富由命,小富由勤。禾麻菽麥,成棧成囷。油鹽椒鼓,盎雍裝盛。豬雞鵝鴨,成隊成群。四時八節,免得營營。酒漿食撰,各有餘盈。夫婦享福,歡笑欣欣。
第十待客
大抵人家,皆有賓主。滾滌壺瓶,抹光橐子。準備人來,點湯遞水。退立堂後,聽夫言語。細語商量,殺雞為黍。五味調和,菜蔬齊楚。茶酒清香,有光門戶。紅日含山,晚留居住。點燭擎燈,安排臥具。欽敬相承,溫涼得理,次曉相看,客如辭去。酒飯殷勤,一切周至。夫喜能家,客稱曉事,莫學他人,不持家務。客來無湯,慌忙失措。夫若留人,妻懷嗔怒。有箸無匙,有鹽無醋。打男罵女,爭啜爭哺。夫受慚惶,客懷羞懼。有客到門,無人在戶,須遣家童,問其來處。當見則見,不見則避。敬待茶湯。莫缺禮數。記其姓名,詢其事務。等到夫歸。即當說訴。奉勸後人,切依規度。
第十一和柔
處家之法,婦女須能,以和為貴。孝順為尊。翁姑嗔責,曾如不曾。上房下戶。子侄宜親。是非休習,長短休爭。從來家醜,不可外聞。東鄰西舍,禮數周全。往來動問,款曲盤旋。一茶一水,笑語忻然。當說則說,當行則行。閑是閑非。不入我門。莫學愚婦,不間根源。穢言汙語,觸突尊賢。奉勸女子,量後思前。
第十二守節
古來賢婦,九烈三貞。名標青史,傳到如今。後生宜學,勿曰難行。第一貞節。神鬼皆欽。有女在室,莫出閑庭。有客在戶,莫露聲音。不談私語,不聽淫音。黃昏來往,秉燭掌燈,暗中出入,非女之經。一行有失,百行無成。夫妻結發,義重千金。若有不幸,中路先傾。三年重服。守誌堅心。保持家業,整頓墳塋。殷勤訓子,存歿光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