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九百五十四章戰爭

字數:3907   加入書籤

A+A-


    打仗也是隨著時代的不同而不同的,一開始是軍事貴族,打仗是貴族的事情。貴族學習六藝:禮、樂、射、禦、書、數,其中射和禦就是戰鬥需要的射箭和駕車,就是戰鬥技術。
    而且軍事貴族還有尚武精神,是戰爭的主力。
    但到了戰國時代,軍事貴族的戰爭就不行了,魏國啟用吳起變法,建立魏武卒,采用募兵製。募兵,就是招募士兵,士兵要自帶武器裝備。
    魏武卒的選拔非常嚴格,選出身體素質和武器裝備都很優秀的國人當做士兵。魏國依靠魏武卒成為戰國時代第一個大國,魏武卒就是公民兵。
    然後到了商鞅變法,就是征兵製度,每個秦國人的義務就是種田和當兵,不管你身體如何,隻要不缺胳膊少腿都要參軍打仗。沒有武器?朝廷發給你,拿了武器就去戰場砍人頭,砍了人頭就可以累積軍功,就可能上升。
    軍事貴族、募兵、征兵,戰爭的規模是越來越大,所以到了秦漢時代,貴族都不搞什麽尚武精神了,而是要學兵法。比如項羽力大無窮,但他說不要學百人敵,要學萬人敵。比如韓信,韓信點兵多多益善。
    不管是項羽這種大貴族,還是韓信這種落魄貴族,楚漢戰爭兩個最能打的將領都是學兵法,而不是什麽尚武精神,因為戰爭已經完全不一樣了。麵對烏泱泱的大頭兵,軍事貴族也隻是身穿盔甲的凡人,擋不住數倍於自己的敵人。
    後來的屯田和府兵製基本就是耕戰一體,當然一些士兵需要自己帶武器。在戰國時代,隻有國人才有錢準備武器,種田的野人隻能依靠朝廷分配武器。到了隋唐,府兵製度下的農民也可以準備一套裝備。
    裝備是朝廷準備,還是自己花錢,這也是征兵和募兵的一個差別。
    募兵就是招聘,招聘自然需要選拔,隻招標準線以上的。
    征兵則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隻要能打仗的人都要,可是很多人沒武器怎麽辦?那就需要朝廷安排。有時候甚至直接抓壯丁。
    當然募兵和征兵並不固定,通常是交替出現。一開始肯定是先募兵,畢竟征兵需要總動員,代價很大。如果募兵能打贏,不必要動員更多人。
    當然征兵也不見得一定打贏,因為征兵也是有範圍的。比如一開始讓貴族全部參軍卻算當兵,讓國人全部當兵也是征兵,讓所有壯丁都當兵也是征兵。征兵範圍也是有大有小的。
    募兵是把當兵當做一種職業,征兵是把當兵當做一種義務。
    西方也是這樣的,一開始是軍事貴族,然後公民兵,然後大頭兵。羅馬一開始對公民的要求就是義務當兵,羅馬公民的福利是麵包、澡堂、角鬥。
    後來公民征兵也打不贏了,就開始募兵。參加軍隊服役一段時間就可以成為羅馬公民,於是自由民可以參加軍隊。自由民通常就是從外地來到羅馬的人,他們不是當地人,但可以通過當兵轉化為羅馬人。
    至於選擇募兵還是征兵,不同情況不同分析。但不管是招募國人戰鬥,還是征兵公民戰鬥,都要向他們傾斜資源。
    隨著戰爭規模的擴大,就必須進行變革。一戰、二戰之後之所以殖民體係解體、之所以公民權下放,很大原因就是戰爭規模越來越大,老牌列強需要從殖民地招募士兵,也需要從國內征兵。
    戰爭使得資源傾斜,老牌列強對殖民地的控製就無法維持,國內公民的訴求也越來越多,不停增加福利。
    就和羅馬一樣,公民兵需要權利才盡義務,同時蠻夷通過當兵轉化為羅馬人。最後羅馬就分裂了,西羅馬直接被蠻夷取代,不再自稱羅馬人。
    所以戰爭帶來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打仗對於公民、自由民而言正是向貴族討要權利的機會。
    隻靠貴族打不贏,就需要公民、自由民,甚至是蠻夷。公民肯定需要更多福利,自由民和蠻夷也需要公民的身份。
    貴族不給,那就等著被其他國家的貴族砍頭吧。但給了,錢哪裏來?隻能帶兵去搶,不停擴張,這就陷入了羅馬的困境。
    到了一戰二戰,戰爭規模完全超越了貴族的承受範圍,於是更多以前不被當做人的人參與戰爭中。比如黑人大兵,婦女進廠,他們都為了戰爭貢獻力量。
    大型戰爭帶來了二戰秩序,也就是公民權下放。大家都是公民了,那麽就用金錢區分。
    不過隨著科技的發展,武器越來越強大,軍事衛星、小型核彈,戰爭武器越來越厲害,似乎又可以回到少量士兵決定戰爭格局的時代,不再需要那麽多的大頭兵了。
    軍事貴族也可以通過改造身體獲得強大的戰鬥力,或許又可以回到尚武精神的時代,幾個強化的貴族就能對抗一支軍隊。大頭兵再多,也打不過一支高科技的機甲特種部隊。
    這就是武器變化對戰爭的影響。
    古時候的青銅戰車,貴族依靠戰車維持優勢。但軍隊的陣法越來越多,戰車的速度太慢,慢慢就被淘汰了。
    然後是騎兵,少數貴族依靠騎兵壓製軍隊。然後大家就想辦法對付騎兵,等到火器出現,騎兵的優勢也沒有了。
    以後要是有鋼鐵部隊,也肯定是少數貴族的特權。
    矛與盾的對抗一直在持續,而且槍杆子裏麵出政權。誰掌握高端武器,誰就能占據優勢。從戰車、盔甲到騎兵,掌握尖端武器,就能形成貴族政權。
    因為盾越來越厲害,矛才會需要召集更多的人。就好像羅馬,一開始羅馬公民兵戰無不勝,最後打不贏了,隻能從自由民裏招人,才打贏。
    還有東羅馬,在戰爭中舉起了一神教的大旗,凝聚了更多的力量,也提升了戰鬥力。
    武器、人數、鬥誌都是增強戰鬥力的辦法,大家都想要握住矛,但反過來他也被矛控製了。
    對貴族來說,武器是最重要的。如果少數武器就能打贏敵人,就不需要人數和誌氣,要維持軍隊的人數和誌氣是需要付出不可控的代價。
    人數和誌氣都是和一個個人息息相關,很難控製。麵包、澡堂、角鬥這都是真金白銀,白花花的銀子給了這個大頭兵,簡直是造孽。
    而軍隊的鬥誌更是要壓製貴族欲望,比如東羅馬高舉一神教的旗幟,確實讓大家戰鬥力變強,但貴族也要接受一神教的限製,也要進入禁欲時代。
    還是武器對貴族最為有利,不考慮人和人的關係,隻要武器強大能打死人就行了。
    不過曆史的教訓就是武器永遠不可能隻掌握在自己手裏,敵人也會很快掌握武器,到時候他們還是得動員一個個的人。
    就算如此,還是要開發武器,因為武器是貴族掌握尚武精神、維持優勢的好辦法。如果武器優勢消失,就要用向公民和自由民借力量,到時候就會出現不小的麻煩,貴族的錢也不是大風刮來的。
    要是沒錢,就得去搶,一搶就要更多的士兵。要更多的士兵就需要更多的錢,可以說這就是惡性循環。
    所以貴族也停不下來,一旦開戰就停不下來。拿破侖、元首都是如此,因為他們動員了人,這些人就需要更多的權利。
    美帝也是如此,讓黑人和女人也變成了公民,不過貴族也有辦法,大家都是公民,就用古希臘的方法繼續分工。
    可以說這就是西方曆史的周期律,先創造武器優勢,武器優勢消失就動員公民,就吸納自由民。最後如果能贏,就繼續循環。如果贏不了,就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