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千零一十四章胡思亂想
字數:4066 加入書籤
極樂島一片繁忙,迪妮莎看著怪物工作。簡單的體力活對怪物來說,沒什麽難度。
“這些怪物除了長得醜,沒問題。”杜蘭冷不丁出現在妻子身邊說道。
“你不是在島國研究氣嗎?怎麽過來了?”
“我是想用氣直接生產糧食,這樣就不用怪物耕地了。怪物耕地讓我想起了《三體》最後機器人耕地的畫麵,非常田園生活。”
迪妮莎也看過《三體》,也知道那是宇宙最後的歲月。當時程心和關一帆被黑域困了一億年,出來之後艾AA和雲天明都已經去世,但他們給程心留下了一個小宇宙。
這個647號小宇宙是由三體人建造的,是一個一千米長寬高的小空間,裏麵裝了五十噸的質量,其中就包含了很多泥土,形成了一個小小的生態圈。
小宇宙脫離大宇宙而存在,小宇宙的門可以在宇宙任何位置出現,總之是超級厲害。但在這麽厲害的小宇宙裏,耕地的時候是用人形機器人拿著鋤頭和小推車幹農活,是賽博田園生活,相當於皇帝的金鋤頭了。
而不是通過物質轉化直接打印出糧食,而是種田種出來的,而且還是人形機器人種出來的。
“就算合成不出糧食,也可以把人改造成光合作用的基因,不也不錯嗎?所以我覺得要麽用氣合成糧食,要麽就是變成光合作用,以後再也不吃飯了。你說哪一種選擇更好?”杜蘭問道。
迪妮莎覺得都是可以的,都是可以解決人類的吃飯問題,說道:“我認為都可以,當然以人類的角度出發,直接改造成光合作用,很多人肯定不能接受,所以可以先製造合成食物。等大家接受合成食物之後,再把人改造成隻喝水就能生存,等大家接受之後,再改造成光合作用,可以不再需要吃飯喝水。可以一步步來,給人類一個接受時間。”
杜蘭說道:“老婆你太善了。”
迪妮莎說道:“你說的也有道理,怪物耕地確實很違和,和機器人耕地一樣違和。我認為人類發展的方向不是將勞動交給怪物和機器人,而是將科技集成起來,讓自己的勞動效率更高。畢竟勞動者不管是怪物、機器,還是奴隸,最後都是會反抗的。”
“畢竟誰也不想做弼馬溫,都想做齊天大聖。”杜蘭說道:“大家都想把勞動丟給別人,自己做個勞心者。”
“所以用別人勞動不如自己勞動,最好就是把人類改造成出各種勞動的器官和外掛零件,這樣自己就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而不會出現賽博世界的問題。”迪妮莎說道。
賽博世界經常出現機器人革命,為什麽?就是因為機器人做最危險的工作,卻沒有保障,機器人被設計出來就是做弼馬溫的,但機器人一旦有了智慧,就會拒絕做弼馬溫,於是就和孫悟空一樣造反了。
賽博世界裏的機器人造反也是西方樂此不疲的題材,其實就是曆史上會出現的‘梳毛工起義’。
文藝複興末期,社會分為肥人、瘦人、梳毛工。肥人就是各個公會,比如皮革公會。瘦人就是為公會打工的人,梳毛工就是底層的生產者。因為當時皮革勢力很大,養了很多羊,梳毛工的數量最多,所以以梳毛工為代表。
梳毛工起義,最後失敗了。因為梳毛工起義很容易分化,就是要求提升利益。公會隻要收買一部分就可以瓦解起義。
但梳毛工起義可以說是西方世界無法消除的記憶,因為這樣的起義時不時會發生,五一勞動節就是因為工人的反抗而來。
總之西方人對勞動者的反抗是刻在記憶裏的,在藝術作品裏,把反抗的勞動者變成了機器人。機器人一旦覺醒智慧,也會提出訴求,也不想做弼馬溫。結果就是引發了戰爭,人類和機器人開戰。
如果機器人敗了,那就發展成難民的故事。機器人難民到處躲避人類的追殺,然後在好心的救世主的幫助下反擊邪惡勢力。
如果機器人贏了,《黑客帝國》就是人類輸給了機器人,然後人類等來了救世主,最後救世主給人類和機器人開啟了新篇章。
可以看到不管輸贏,都要有救世主。這個救世主可能來自本族,也可能來自異族。
可能是《變形金剛》裏的擎天柱,也可能是《黑客帝國》裏的尼奧,或者是《阿凡達》裏的主角……
總之誰淪為‘巴比倫之囚’,誰就等待救世主。‘巴比倫之囚’就是當年一神教被巴比倫打敗,貴族、工匠全部被抓到巴比倫。也正是這個時期,一神教誕生了救世主思想,開始等待救世主搭救自己。
自己要做的是遵守教義,遵守神和自己的契約,隻要遵守了,救世主就會出來。簡單來說就是保持自我,剩下的交給時間。
藝術作品裏宣傳的也是如此,基本就是一個救世主搭救自己。
這就會出現一個問題:救世主也是人,作為個人的救世主怎麽可能解決大危機,真的拯救世界呢?
要解決這個問題,敵人也必須是人,最後不管敵人占據多少優勢,都要和救世主進行一對一的對決,最後敗在救世主的手上。
反派一死,敵人的勢力坍塌,於是救世主拯救了世界。不可能和《三體》一樣,羅輯維持恐怖平衡幾十年,程心一上台就結束,三體人立刻入侵。
羅輯沒有和三體人統帥大戰一場,打敗統帥,三體人集體暴斃,世界和平。
救世主要拯救大家,但救世主也隻是一個人,怎麽拯救大家?那就讓敵人也變成人,和救世主進行一場人和人的戰鬥。
所以救世主能贏,不是救世主多麽多麽了不起,而在於敵人拉胯。這是符合兵法的,不敗在自己,勝利在敵人。
所以《孫子兵法》在西方很受歡迎,是符合救世主思想的,而且是教大家如何成為救世主。
那麽如果敵人一直不露出破綻怎麽辦?那救世主就沒辦法了。
這時候還是要學習孫悟空,在《西遊記》裏天庭可謂毫無破綻,不但沒有破綻,還有佛道儒加持,麵對這樣一個龐然大物,孫悟空如何麵對?他沒有等到救世主,而是主動出擊尋找機會。
敵人不變弱,就隻能不斷強化自己,戰鬥力強化,人情世故強化,最後利用敵人的規則實現自己的目標。
很多人認為孫悟空變成鬥戰勝佛,是死了。已經從反抗者變成了天庭秩序的一員,已經死了。甚至認為孫悟空已經被六耳獼猴打死,是六耳獼猴繼續取經。
然而杜蘭認為這並不是問題,因為天庭就是強,玉帝、佛祖、三清也沒有下場和孫悟空大戰三百回合,最後敗在孫悟空手上,然後天庭崩塌,大聖成為三界救世主。
麵對真正的強者,學習強者的優點是完全沒問題的,進入了內部,到時候天庭出現變化。大聖可以拉走一部分人員,搞一個小天庭,和天庭分庭抗禮。甚至玉帝如果做得不好,大聖就可以取而代之。
造反從來不是一個人的事情,而是一個體係的事情。光是反抗,不建造自己的體係是不行的。
造反就是敵人不斷破壞自己的體係,自己不斷完善自己的體係。不在於打敗敵人,而在於自己的體係效率要高於敵人。
周朝本來是殷商的諸侯之一,秦朝本來是周天子的諸侯之一,劉邦被封漢王也是規則內的人之一,李淵也是隋朝臣子,趙匡胤也是臣子,甚至是努爾哈赤也是大明臣子。造反很多都是從內部開始的,都是先吸收體係的優點、壓製自己的有缺點,然後成功。
如果隻是對抗,敵人的優點不會消失,反而會因為對抗越來越明顯。要造反,就要先進入內部吸收優點,壓製缺點。
孫悟空成為鬥戰勝佛,可以學習天庭的優點,壓製天庭的缺點。等到天庭走下坡路的時候,孫悟空就可以揭竿而起,拉起隊伍,管理三界。如果隻是打仗,他很難獲得管理三界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