簾卷西風——李清照生平

字數:10638   加入書籤

A+A-




    在大多數人的印象中,李清照是一個美麗而多愁善感的女人。

    有的學者(康震)曾用“多愁善感的,清麗娟秀的、端莊的一個女詞人”來解讀她:“李清照的詞和她的人一樣,也是永遠籠罩著一層淡淡的哀愁,永遠都是籠罩著一層美麗的輕輕的麵紗。”而有的學者(楊雨)則完全顛覆了人們心中那個“不食人間煙火”的李清照形象,聲稱這位女詞人“雖然漂亮又有才”,但也有很多“劣行”,比如好賭、好酒、好色。

    李清照曾寫過一篇《打馬圖序》,介紹了二十多種賭博方法。她說:“博者無他,爭先術耳,故專者能之”,李清照運氣不錯,賭場上是個常勝將軍,她自己開創了一種“命辭打馬”的遊戲方式,頗為得意,“使千萬世後,知命辭打馬,始自易安居士也。”

    她喜歡喝酒,而且喜歡喝烈酒,常常弄得酩酊大醉,“莫許杯深琥珀濃,未成沉醉意先融”(《浣溪沙》),“不如隨分尊前醉,莫負東籬菊蕊黃”(《鷓鴣天》),“年年雪裏,常插梅花醉”(《清平樂》)欣賞雪梅花,不能無酒。“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如夢令》),昨天刮了一夜的風,下了一晚的雨,昏昏沉沉地睡了一宿,一覺醒來,喝的酒還沒醒呢。

    少女時代的李清照活潑好動。春天來了,她和女伴們劃了條船,去湖上遊覽,一邊欣賞美景,一邊喝酒行令,不知不覺中醉了。醉醺醺地胡亂劃船,辨不清航向,不小心誤入了藕花叢中,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平靜被打碎。粉的花、綠的葉,少女們酡紅的臉,歡快的笑聲,大呼小叫,撲啦啦驚起一群一群的水鳥,從一望無際的荷葉當中飛起來。

    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字文叔,進士出身,“蘇門後四學士”之一,曾經做過山東鄆州縣教育局的局長,大學教授,是著名散文《洛陽名園記》的作者。母親王氏,亦通詩書。良好的家庭教育,除了在文化和個性的發展上對李清照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也為她創造了一個遠比一般女孩子寬鬆自由的成長環境。

    然而青春的腳步漸漸地把她變成了一位敏感多情的女子。

    繡幕芙蓉一笑開,斜偎寶鴨親香腮,眼波才動被人猜。

    一麵風情深有韻,半箋嬌恨寄幽懷,月移花影約重來。

    因出眾的才華和不錯的家境,李清照得到了一個官宦子弟的仰慕與追求。此人就是趙明誠。

    趙當時在太學裏讀書,他的父親趙挺之是山東人,跟李清照和她的父親李格非是同鄉,當朝吏部侍郎,從三品,精明幹練,政績突出,所以說趙明誠是正兒八經的**。他個人興趣高雅,喜歡收藏金石字畫和文物。而且在太學裏做到了上舍,不用參加科舉,經過學習和考試,可以直接做官,做的是京官,在政治上比較有前途。李清照沒有理由拒絕。

    於是二人相知、相識、相愛,結為百年之好(1101)。趙明誠21歲,李清照18歲,真正的一對金童玉女。

    婚後的李清照豐腴動人,儀態萬方。

    晚來一陣風兼雨,洗盡炎光。理罷笙簧,卻對菱花淡淡妝。

    絳綃縷薄冰肌瑩,雪膩酥香。笑語檀郎,今夜紗廚枕簟涼!

    汴京的夏日陰晴不定,傍晚時屋外忽來了一場風雨,把一天的炎熱都洗刷幹淨了,難得的一個涼爽的夜晚!閑坐無事,李清照彈了一會兒琴,又對著菱花鏡子細細描眉,輕輕點唇,上了一點薄薄的晚妝。趙明誠卻不解風情,還在那埋頭用功。她洗了澡,化了妝,再換上一件粉紅色的透明睡衣,雪白的肌膚若隱若現,滑膩欲融,幽香一陣一陣的散發出來。脈脈含情、笑著對夫君說:傻瓜,今夜的竹席應該很涼快哦!

    新婚燕爾的夫妻並不是整天耳鬢廝磨,卿卿我我,因為趙明誠還要讀書,考研,太學有規定,每個月隻有初一、十五的時候才能放假,準許回家。李清照嫁給趙明誠之後,對於丈夫的文物字畫收藏,很快也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但是選購、收集和鑒別文物,需要很多的錢,他們剛成家,經濟稍有盈餘,哪裏來那麽多的錢去購買呢?於是小兩口商量辦法:典當衣服。夫妻結伴去當鋪,把暫時用不著的衣物典當了,換回來五、六百錢,然後高高興興地揣上這點錢,到大相國寺去搜求金石字畫。大相國寺是東京汴梁最大的寺廟,也是一個經常舉行大型廟會的地方,每個月都有好幾次重要的廟會,賣什麽的都有,可以說是民間的文物市場。有一次,有個人拿來了一幅名畫,是南唐畫家徐熙的《牡丹圖》,開價二十萬美金,李清照後來回憶說,夫妻二人當時聽了心裏一哆嗦,二十萬?拿不出錢,心又放不下,把那幅《牡丹圖》帶到家連看了兩個晚上,越看越喜歡,越看越心有不甘、舍不得撒手——最後實在因為沒有錢,買不起,隻好在連連的歎息聲中將畫又還給人家。為了這件事,夫妻倆好長時間都不開心。

    宋徽宗在新黨的鼓動之下,推行變法,李清照的父親李格非在政治變故中失勢,削職還鄉。趙挺之擔任了宰相。不久之後也被迫辭官,憤然去世。趙挺之一死,權臣蔡京就著手抄家,把他的三個兒子都抓起來。後雖釋放,但仕途之路已斷,不許在京城汴梁居住,趙明誠兄弟三人,帶著他們的母親和家眷,回到了山東青州的老家。

    青州十年是趙明誠夫婦最安逸,最愉快的十年,隱居期間,夫妻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藏,撰寫整理學術著作《金石錄》一書,和諧美滿,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這十年,也是李清照本人一生當中生活得最快樂的十年,她的很多纏綿悱惻、幽怨哀愁的詞作,如《一剪梅》、《醉花陰》、《鳳凰台上憶吹簫》,大多都寫在青州十年,以及十年結束後的一段日子。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趙明誠再度離家,擔任山東的萊州郡守。這一年,趙明誠已經41歲,李清照38歲。

    趙明誠將妻子從青州接出,到任所團聚。李清照風塵仆仆地從家鄉一路趕到萊州,探望丈夫,然而萊州的一切好像遠沒有想像中的美好: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窗戶破敗,桌椅陳舊,房子年久失修,既沒有書籍,也沒有字畫,在青州所熟悉所熱愛的一切,在這兒都沒有!敏感多愁的李易安覺得,她已經變得如三國時袁術(公路)兵敗如山倒時的那種慘狀,甚至更慘。榮華富貴、美酒佳肴,天下人人求之。我一個人冷冷清清百無聊賴,沒辦法,隻好自己把門關起來,清高一下,寫兩首詩聊以消遣孤寂的情懷。可是我不孤單,不寂寞,我有好朋友呢,一個叫子虛,一個叫烏有,烏有先生子虛子,都是我的最好的朋友!

    沒有團聚的歡樂、沒有重逢的喜悅,反倒充滿了抱怨和傷感,讓人察覺出一絲絲難言的苦味。

    李清照和趙明誠之間的感情,似乎發生了某些微妙的變化。

    究竟發生了什麽事情呢——

    難道是月亮惹的禍?

    經過青州的十多年日月,白雲蒼狗、歲月催人,李清照已近40歲,而趙明誠的官則越做越大,地位越來越高,萊州郡守,黨政軍一把手。有錢有勢了,周圍年輕、漂亮的女同誌自然也就比較多了。這會兒回頭再打量自家的黃臉婆,青春不再,嫌棄不一定,吸引力肯定是不如當初了?而像李清照這樣聰明、敏感的女人,又不可能不從日常生活中體會到丈夫對她的那種無時不在的細微的變化;這種深切的孤獨和落寞感受,對於一個38歲的中年婦人,來得極其強烈!

    除了趙明誠主觀上的“審美疲勞”,還有另一個問題,這問題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憂慮,對感情豐富、細膩,創作上激情澎湃的李清照,打擊尤為致命。

    李清照不能生育。結婚二十年,她和趙明誠一直沒有孩子,沒有後代。南宋時有一個翟耆年,撰寫了一部金石碑刻的專著,叫《籀史》。在這本書裏,他說趙明誠收藏文物非常的豐富,但“無子能保其遺餘,每為之歎息也。”收藏雖然豐厚,但是卻沒有子女繼承他的這筆遺產,每每想到這件事就歎息不止。稍晚一點,洪適寫了一本研討隸屬的書《隸釋》,談到趙明誠的身後事時,也說了一句話“趙君無嗣”。不是沒有兒子,是沒有孩子,沒有後代。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如果不能給丈夫生兒子,那麽她在丈夫的心目中在整個家族的地位,就會大大地下降,價值也會打折扣。因為子嗣會直接牽扯到宗祧的傳接和家庭遺產的繼承。趙明誠有許多年輕、美貌的小妾,依然沒有孩子,看來毛病也許並不在李清照的身上,但是在大多時候,隻要沒有孩子,人們一般還是把罪名加在女人的頭上。

    宋欽宗靖康元年(1126),北部的金國長驅直入,攻占了北宋的都城汴京,將宋徽宗、宋欽宗父子俘獲,押往金國為奴。遊兵散勇不斷地竄入山東、淄州境內,戰爭的氣味越來越濃。

    高宗建炎三年(1129)3月,趙明誠的母親郭氏在江寧去世,趙明誠守丁憂,前去奔喪。鑒於當時的危急形勢,李清照與趙明誠商議決定趁奔喪之際,將數年來積聚的大批文物、金石、字畫轉移到江寧。但也不可能全運過去,因為太多,車拉船載,必須有所取舍。“既長物不能盡載,乃先去書之重大印本者,又去畫之多幅者,又去古器之無款識者。後又去書之監本者,畫之平常者,器之重大者。”笨重、巨大,不方便裝運,多幅的字畫,古器皿沒有落款、標記,非珍稀的書籍,均在排除之列,這樣忍痛割愛篩選完,“尚載書十五車。”

    一行輾轉趕到了江寧,江寧又名建康,當時與金**隔江對峙,戰略位置十分重要。南宋朝廷任命趙明誠擔任江寧知府。李清照在江寧的時候心情頗不愉快。國破家毀,顛沛流離,安定富足的生活被打破,反認他鄉是故鄉,她的內心永遠充斥著矛盾和痛苦。“明誠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頂笠披蓑,循城遠覽以尋詩。得句,必邀其夫賡和,明誠每苦之也。”每次下大雪,她都要戴上鬥笠、披上蓑衣,衝風冒雪,踩著泥濘登到城樓上去尋覓詩句。寫了詩之後,偶有佳詞妙語,還要念給丈夫聽,邀他一起來唱和。

    生當作人傑,

    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

    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在奮筆疾書,抒寫著蕩氣回腸的英雄詩句時,卻沒有想到,在她自己的身邊竟出現了一個貪生怕死、醜陋、甚至讓人覺得有點惡心的典型。建炎三年,江寧禦營統製官王亦縱兵叛亂,江東轉運副使李謨得到了這個消息,他趕緊就報告了知府趙明誠。不想趙明誠堂堂一州的長官,竟然置家人生死、百姓的安危於不顧,非但不予以彈壓,反而和另外兩個江寧府的高官,趁著夜色黑暗、無人察覺的時候,偷偷地從城牆上懸下繩索逃走了。

    罷免後,夫妻決定遠離塵世,尋一個偏僻的地方住下,繼續金石考究。當他們乘船經過蕪湖,來到安徽池陽的時候,趙明誠又接到朝廷詔書,被任命為湖州知守。

    按宋代的官製規定,新官員上任之前,先要到皇帝那裏去覲見,趙明誠趕赴建康(江寧)去見宋高宗趙構。李清照暫時在池陽住下。到了7月底,她忽然接到了丈夫的來信,說自己由於一路縱馬疾馳,加上江南地區天氣炎熱,中暑得了瘧疾,病倒在建康城。李清照連忙乘舟啟程,坐船走水路,從池州往江寧一晚上就走了三百裏,趕到建康城。由於趙明誠性子急,誤吃了柴胡、黃芩等降溫散熱的寒性之藥,病情不但沒有減輕,反而轉成了痢疾,腹泄不止,到了8月18日這一天,趙明誠一病不起,對家中的瑣事沒有做什麽交代,就此撒手而去。

    這一年兩人結婚第二十八年,趙明誠49歲,李清照46歲。

    趙明誠雖然去世了,但是他留下了一筆數量很大的文物,兩萬多件古籍圖書,和二千多卷的碑刻金石的拓本摹本。如何保護,不讓它落到金國人的手裏,更不能毀於戰火,是一個令人頭痛的難題。李清照托人將文物轉送到洪州,交給一個擔任國防部副部長的親戚保護。不久金兵大舉壓境,攻下了湖北的黃州、大冶,然後進兵直逼洪州,12月,洪州失陷,宋兵逃散,運去的兩萬多卷珍貴圖書在浩劫中頃刻化為烏有。

    經過劫難,李清照手裏剩下的文物就不多了。

    這時一個可怕的謠言忽然冒出來,沸沸揚揚,不脛而走,幾乎把她嚇個半死,不敢辯白:“大惶怖,不敢言,亦不敢遂已。”傳言說:趙明誠生前,曾將一把珍貴的玉壺獻給了金國人!謠言很惡毒。罪名很大。趙明誠生前可能犯過這樣那樣的錯誤,棄城而逃,玩忽職守,**受賄,騷擾女青年,這都不是要命的毛病。誰一生還不犯點錯誤呢?犯了就改,改完再犯。你把玉壺上繳給金國、呈獻金人,性質可就變了,這是什麽呢,這是通敵叛國罪。特別是當時金、宋兩國正處於嚴酷的戰爭狀態。兩口子收集了二十多年文物,到了一盆子髒水潑到頭上,變成了漢奸、賣國賊,人不人鬼不鬼。誰受得了?

    怎麽辦?李清照思忖一番,憑著文人的善良和老實,想出了一個傻辦法:你不是說我獻了玉壺給金國人,說我們叛國、賣國嗎?好,一不做二不休,我跟著皇帝走,把我們全部的家當都呈上去,交給朝廷,看看你還說什麽?她自己雇船、求人、投親靠友,帶著沉重的家用物件書籍文物,眼巴巴地追尋著國君逃亡的路線,開始了艱難而危險的跋涉之旅。從建康出發,經鎮江、越州(紹興)、明州(寧波),從明州上舟山島,乘船到台州,漂泊入海,走海路又逃到了溫州。一會兒走海路,一會兒走陸路,倉皇漂泊,心力交瘁。

    “今年海角天涯,蕭蕭兩鬢生華”,一年多的逃亡生活,使李清照飽嚐了戰亂流離之苦,呈交給朝廷的名家抄本古器字畫在剡州兵變中去向不明,溫州客棧,她的五箱文物又被賊破壁偷走。李清照一個人肩負著沉甸甸的擔子,流落他鄉,孤苦伶仃。“挼盡梅花無好意,贏得滿衣清淚”,她摘下了一朵梅花,卻沒有勇氣把它插到雲鬢裏邊,隻有用手無意識的輕輕地搓動著花瓣,看它在風中慢慢地飄落,飄落到衣襟上,就象孤單人的眼淚一樣。令人心碎的梅花!

    孤寂中一個叫張汝舟的男人踏入了李清照的生活。

    張汝舟擔任右奉郎監諸軍審計司,官品並不大,七八品,負責軍隊裏邊的一些財務審計和審核,他帶著一副眼鏡,斯文白淨,鏡片後的目光閃爍不定。這個人很會說,非常具有表演才華,他主動地接近李清照,朗誦詩歌,暗送秋波,同她一起談文學、談寫作,談文物考訂,派媒人拿著文書向她求婚,噓寒問暖關心嗬護,這一切深深打動了身心疲憊、感情受傷、特別需要慰籍的李清照。

    幸福像花一樣懸掛在眼前,顫悠悠,似乎隻要一伸手,就能采到……

    待到結婚以後,李清照就發現張汝舟這個人,不但是學識修養方麵無法跟趙明誠相比,而且道德品行敗壞,或者說整個就是一徹頭徹尾的流氓。兩人很快便發生了分歧,爭執不休,張汝舟因為不能支配她的行為,不能占有李清照僅存的文物的監護權、所有權,不免惱羞成怒:哼,我還上當了呢。你不搞古董文物的嗎,你那兩萬多卷呢?那貴重的金石字畫呢?我他媽弄個老太太來,還寫詩!最後更是完全撕破臉,拳腳相加,大打出手。

    結婚僅僅三個月,李清照便向法庭提出了離婚的請求。

    “忍以桑榆之晚節,配茲駔儈之下才”。

    “駔”是販賣牲口的牽客和經紀人,“儈”是市儈。

    李清照說,我真後悔,自己到了晚年,竟然嫁給了這麽一個肮髒低劣的市儈。“身既懷臭之可嫌,惟求脫去,彼素抱壁之將往,決欲殺之。”我再也不願意跟這個臭烘烘的家夥在一塊了,就想快點離開他,我再不走,他整天老盯著我這些寶貝文物,說不定哪天就一拳打死我。趙明城再不濟,起碼他不搞家庭暴力?

    但是當時的法律並不支持個人離婚,況且,如果走正常的程序離異,家產包括趙明城遺留下的部分文物將作為共同財產由夫妻雙方支配。這顯然不是李清照所希望得到的。於是她轉念一想、想到了另一個辦法:向官府投訴,狀告張汝舟。罪名是:“妄舉增官之數”。就是他為了升遷刻意隱瞞,謊報了自己的政治履曆。比方說一個人在基層幹了幾年,又作了3年科員,7年正科,20年黨齡,現在提拔上來,是副局級。而在張汝舟則是3年他說8年,明明是6,填報表時大筆一揮,給刷了個9?

    這場官司驚動了高宗皇帝。趙構特意派出了一個調查小組,南下北上,內查外調,翻閱了大量的檔案,采訪當事人,最終裁定:原告所控訴的一切證據確鑿,理由充分,罪名成立。張汝舟被撤銷一切職務,開除黨籍,發配廣西柳州。李清照雖然達成心願,離婚並保住了文物,可依照宋朝的律例,妻子狀告丈夫,即使最後能證明男方有罪,作妻子的仍然要坐牢二年!李清照鋃鐺入獄。由於親友們的疏通、打點,她隻被囚禁了九天,便放出來。但這場惡劣的婚姻在心中所烙下的創痕,到何年何月才能夠平複?

    風住塵香花已盡,

    日晚倦梳頭。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語淚先流。

    聞說雙溪春尚好,

    也擬泛輕舟。

    隻恐雙溪舴艋舟,

    載不動、許多愁!

    曆來有一種說法,越是生活波折,越是經曆了苦難,體驗才深刻、感悟才入骨,詩人才能吟唱出激情磅礴,名揚千古的鴻篇巨製。“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趙翼)可是,要說已進入暮年的李清照所經曆的一切挫折、磨難,及一連串的打擊是一筆財富一筆收獲,不但不應悲傷,反而要高興,慶幸“因禍得福”!這樣才對創作上有利,成全她成為一個重量級的世界文豪,確實不得勁。寫作也不是找對象,有困難要上,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都願好人一生平安,這世上哪有甘心找罪受的?

    高宗紹興四年(1134)九月,在無恥偽軍頭目劉豫的慫恿下,金兵分兩路大舉南下。翹然北望,狼煙四起。百姓陷入了極度地驚慌失措。李清照大病初愈,倉皇中不得不棄家逃走,溯流而上,過富陽(浙江)子陵灘,來到金華,借住於一個姓陳的家中。大約一年後,兵燹平息,她得以返回臨安。

    紹興二十年(1150),李清照67歲。

    人到晚年喜歡回憶,李清照也不例外,在磕磕絆絆的紛繁世事中,她孤身一人,守著孤清的小院,看著趙明成遺留下來的《金石錄》,回顧與丈夫的種種往事。回憶中不斷閃現的,是她和趙明誠年輕時共同度過的美好時光。可是如今一切不再,心愛的人,已經不在,沒有人,永遠都不會有人,在乎李清照這一聲孤獨寂寞的哀歎,重新點燃愛情的燭光?

    李清照懷揣著書畫大家米芾的真跡去拜訪“小米”——米芾的兒子米友仁。米友仁又名尹仁,善行書,早年即已書畫知名,南渡後,任兵部侍郎、敷文閣直學士,此時業已是一個75歲高齡的老人。“小米”撫摸著父親米芾的字跡,百感交集,提筆戲題款識:這確是我父老米的手書,一字值千金!兩個古稀的老人麵對陳年舊物,遙想故人“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的風光和京都汴梁的十裏繁華,不由得恍然入夢,感慨叢生!

    落日熔金,暮雲合璧,人在何處?

    染柳煙濃,吹梅笛怨,春意知幾許?

    元宵佳節,融和天氣,次第豈無風雨?

    來相召,香車寶馬,謝他酒朋詩侶。

    中州盛日,閨門多暇,記得偏重三五。

    鋪翠冠兒、撚金雪柳,簇帶爭濟楚。

    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

    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人生最歎老來悲。晚年的李清照是孤獨的,痛苦的,孤身一人,沒有親人,沒有子女,不得不在回憶當中來打發每一天。一方麵她又是個感情脆弱、充滿著熱情的人,她希望自己能夠衝出這個圈子,去接觸更多的事物,去感受生活,這種矛盾的心境,情感上的尷尬,無時無刻地不交織在她的內心,交織在創作中,“如今憔悴,風鬟霧鬢,怕見夜間出去。”我已經是老婆子了,滿臉皺紋,頭發花白蓬亂,這個樣子還能出去見人嗎?“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人比黃花瘦”已一去不複返。元宵佳節,酒酣耳熱,熱鬧之後仍不免複歸於淒涼,所以朋友們越熱情,聚會越歡快,越熱鬧,內心裏邊就感覺越沉痛越悲涼!算了,罷了,不說了:“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

    作為女人,李清照不能像嶽飛那樣馳騁疆場,也不能像辛棄疾那樣上朝議事,甚至不能使酒罵座,痛拍欄杆。國事已難問,家事怕再提,門前惟有秋風卷著落葉在生滿苔痕的階石上盤旋。她能說什麽呢?李清照有一個孫姓鄰居,女兒隻有10歲,聰穎靈秀。一天小孩子來玩時,李清照就對她說,你該學點東西,我老了,願將平生所學相授?不想這孩子脫口說道:“才藻非女子事也。”她不由得倒吸了一口涼氣,一陣眩暈,手扶門框,才使自己沒有摔倒。原來在這個社會上女子有才有情是多餘的啊!什麽傳道授業、著書立說,什麽收集文物、汗牛充棟,名動京華,到頭來卻落得一場空,情無所托,學無所用?可怕的孤獨向她襲來。李清照感到自己像是落在了不著邊際的深淵裏,她茫然前行,走在臨安深秋的黃花落葉中,尋尋覓覓,吟出了濃縮全身心痛楚、也確立了她在中國文學史上地位的《聲聲慢》。(未完待續。)(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