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分肥肉

字數:4416   加入書籤

A+A-


    知行書院的效率曆來都是大明之冠,參加入學考試的學生們第二天在城門口得到了結果。小說

    五十人,書院說了,還要麵試,是教授當麵問你話,成了才能進書院,不成第五十一名遞補。

    一個自家兒子榜有名的男子得意的解釋著,邊有人不服氣的道:哪有那麽麻煩的,他知行書院真當自己是國子監嗎

    男子一聽不樂意了,辯駁道:昨日說了,書院還得考察諸生向學之心,偷奸耍滑的,想攀附的,都會被拒之門外。

    正說著,一隊人馬出城,馬的朱瞻基聽到這話,不禁笑道:總算是趕在書院開學前到了,不然少不得要被興和伯埋怨。

    先期到北平的賈全說道:殿下,目前書院興和伯管的少了,差不多都放手給了解先生和馬蘇,也不知道是什麽意思。

    朱瞻基打馬出城,若有所思的道:書院本是種子,這樣也好。

    到了方家,方醒抱著平安來見,看到朱瞻基笑道:都變成黑臉了,可見這一路辛苦。

    朱瞻基看著沉睡的平安,豔羨的道:德華兄倒是有了一對佳兒,讓人羨煞。

    方醒得意的道:咱這說生兒子生兒子,滿朝武誰有這本事。

    朱瞻基把帶來的禮物交給辛老七,然後和方醒去了書房。

    鈴鐺一路尾隨著,到了書房也不進去,隻是在門外臥著。

    自從平安長大些後,鈴鐺的注意力轉移到了他的身,整日都護著。

    金陵的勳戚有些失落是必然的,這般下去,以後肯定會萎靡不振,所以小弟拒絕了質子,覺著還是讓他們家自己養著較好,不用靡費國庫。

    朱瞻基的表情有些輕蔑,一路行來,各地的百姓大多麻木,提及大明,多是感恩戴德,原因小弟倒是想到了,無非是避免了戰亂,還不餓死罷了,想來可悲

    兼並土地已經開始了,小弟做了個調查,被兼並的土地大多去了人或是官員家,其以致仕的官員最為貪婪,手段更隱蔽,但更凶狠

    方醒招招手,門外等著的秦嬤嬤進來抱走了平安。

    等人走了之後,方醒才說道:勳戚頹廢是必然的,所謂的與國同休,其實是勳戚攀附在大明的肌體瘋狂的吸血。至於百姓麻木,這事很麻煩,所以我才不賺錢刊印了那麽多的教科書,是想讓百姓知道算計生活,知道些許外麵的世界。

    土地兼並其實沒什麽了不起的,我更擔心的是農戶變成那些豪紳的奴隸。

    整個明朝的興衰,一路都伴隨著土地兼並。

    從豪紳,到皇族的封地,一步步的把農民逼的走投無路。

    算是沒有天災,大明的內部矛盾也遲早會爆發出來。

    那是大明的百姓,不是豪紳的奴隸瞻基,這一點不解決掉,什麽革新都是扯淡

    自由民才是革新的骨幹力量,而奴隸隻能麻木的任由主人擺布。

    看到朱瞻基陷入了沉思,方醒說道:隻要百姓是自由的,那麽土地兼並不算事。

    朱瞻基點頭道:是了,如今奴兒幹都司交趾朝鮮倭國都在大明的手,算是原的土地少了,隨便往那些地方遷徙都不是問題。

    方醒起身道:你且去書院給那些麵試的學生們訓話吧,人口的問題不能急,陛下一時間都無法下手,你可以慢慢的想。

    朱瞻基赧然道:德華兄,委屈你了。

    方醒笑罵道:我沒那麽多的幽怨,滾蛋吧

    馬蘇出頭,方醒半隱退,而這一切隻是方醒的妥協。

    為的是讓朱瞻基能在這些學生擁有更大的影響力。

    朱瞻基的到來自然讓學生們激動不已,可即便如此,最後解縉和馬蘇還是刷掉了兩人。

    書院準備緒,方醒卻過了半隱居的生活,每日隻是逗弄兩個兒子,還有是在書房鼓搗著。

    朝近期不斷有人提議建造外城,然後從各地移民,充實京城的人口。

    可朱棣卻一直沒有表態,隻有夏元吉和這些人在對噴。

    氣死本官了

    夏元吉來到了方家,一見麵氣呼呼的開噴。

    那些人看到了戶部進賬幾百萬兩金銀,可卻看不到金銀不能亂花,否則物價必然漲的弊端,真是腐儒

    方醒悠閑的在擺弄著手的一塊玉佩,淡淡的道:不是用不得,錢是拿來花銷的,還能活躍市場,隻是大明目前商業萎靡,不然這點兒金銀真不是事,戶部可以多發許多寶鈔也不會貶值。

    你的意思是讓寶鈔可以換取金銀

    夏元吉搖搖頭,若是開了此端,那些百姓第一件事是把寶鈔換了金銀收在家。

    華夏百姓的習慣是收藏,收藏一切能讓他們感到安心的物資,然後一家老小過著熱炕頭的生活。

    方醒正想撒手不管,可夏元吉起身道:你在家歇息了好幾日,起來,跟本官進宮,到陛下的跟前論論這錢幣之術。

    方醒被夏元吉一路拉著進了宮,等見到朱棣時,夏元吉得意的道:陛下,興和伯善於理財,臣請陛下問之。

    楊榮苦笑,楊士無奈,金幼孜憤怒

    這幾人都屬於皇帝的幕僚,也可稱為內閣,官品不高,可地位超然。

    你夏元吉這是認為我等不如方醒嗎

    朱棣看到方醒的模樣,知道是夏元吉在尋找幫手,強行拉來了方醒這個盟友。

    方醒,幾百萬兩金銀,有人說要建造外城,有人說要放在庫房,用於寶鈔的發放,你以為如何

    方醒感受到了金幼孜的惱怒,不過這讓他覺得很舒爽。

    陛下,臣以為盡數花光也沒問題。

    夏元吉愕然,說道:興和伯可別胡說,全用了大明的物價非亂不可。

    方醒笑道:大明目前不是以寶鈔為主嗎,有了這批金銀自然可以多發寶鈔,隻是有個問題,發出去之後,這筆錢會用在何處

    這筆寶鈔必然會用於采買,不管是百姓還是有錢人,家必然會多了些寶鈔。

    方醒微笑道:物以稀為貴,然後自然是物價升騰,百姓嘛,自然是勉力為生,豪奢之家不會在意,那麽有個問題,朝在這個過程得到了什麽好處

    金幼孜皺眉道:朝必然會用這筆寶鈔換取大批的糧食等物,倉稟實,可從容應對災年。

    寶鈔是白紙,換取大批物資的過程是空手套白狼,而後必然是物價漲,吃虧的還是百姓。

    朱棣賞賜人也喜歡用寶鈔,惠而不費。

    方醒點頭道:倒是不錯,隻是苦了百姓。

    金幼孜冷冷的道:那興和伯以為該如何

    大明發放寶鈔曆來都很沒有節操,幾次弄的差點成了廢紙。

    方醒打個哈哈,眯眼道:臣以為應當在瀛洲交趾朝鮮試用寶鈔,並可兌換白銀

    轟

    方醒這話恍如雷霆,震得在場的人目瞪口呆。

    383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