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7章 什麽是大明

字數:4392   加入書籤

A+A-


    浩浩蕩蕩的車隊一直在進城,兩邊的百姓已經從開始的震驚變成了麻木,隻是有一種情緒在胸醞釀著。 w w w  v  w

    這是大明啊

    一個儒衫年男子眼圈發紅的感慨道。

    邊一個穿著補丁衣服的年輕人興奮的道:可不是嗎,大明大明,啥叫大地盤大,人大,錢大,這才是大明

    一個抱著孩子來看熱鬧的婦人不屑的道:看你們說的,那是軍隊厲害,咱大明的軍隊把異族都打怕了,這才是大明不然你看看前宋,那些讀書人不是哼哼唧唧的說前宋如何的好,錢如何如何的多,可前宋在哪呢

    那儒衫年人不悅的道:你懂什麽此一時彼一時,那時的異族凶蠻,能扛那麽久,你可知是誰的功勞

    那婦人把孩子抱緊,嗤笑道:咱不知道什麽功勞,隻知道家裏的老人說了以前事,說蒙元人是當年滅了前宋的蠻族,可蒙元人現在在哪都被咱大明給打跑了咱們一,前宋和大明誰厲害

    那穿補丁衣服的年輕人點頭道:大嫂這話不假,聽祖輩說過,以前蒙元人在的時候,咱漢人是下等人,直到太祖高皇帝把他們打跑了才安生些,如今陛下又經常出塞去打,也算是為前宋報仇了吧。

    無知之輩

    儒衫年人拂袖準備離去,可一個老頭卻從他的身後擠了出來,差點把他撞了個踉蹌。

    正準備喝罵時,儒衫年人卻看到那老頭宛如瘋癲的推開前方擋路的人,衝到了車隊邊。

    想發財的癡人這下多半要倒黴了

    押送車隊的騎兵馬拔刀,可在他準備喝令時,那老頭卻噗通一聲跪在了地,高喊著。

    大人,倭寇可是滅了嗎

    那騎兵看到老頭並未有搶奪的意思,喝道:倭國都是大明的瀛洲了,還有什麽倭寇快快閃開,否則殺無赦

    果真

    老頭跪在地,突然仰頭,淚水從那雙老眼流淌下來,順著橘皮般的臉四處縱橫

    兒啊倭國沒了沒了倭寇也沒了你便回來吧

    儒衫年人正在拍打著身剛才和老頭接觸過的地方,聽到這聲蒼老的呼喊後,他的手一僵,歎息了一聲,搖搖頭擠進了人群。

    那老頭肯定是從南邊遷移過來的,那些年南邊可是遭難了。

    一直以來,倭寇猖獗到了什麽程度

    從元朝開始無可奈何,明初朱元璋派出使者,結果被斬殺,也不了了之。

    最後是禁海,遷移沿海諸島的百姓回來。

    而這一切依然沒能阻攔倭寇的入侵。

    陛下萬歲

    大明萬勝

    不知是誰喊了第一聲,然後那聲音漸漸的多了起來,也整齊了起來。

    喊聲漸漸向城延伸,一直傳到了皇城。

    朱棣正在批改奏折,審閱功勳,聞聲問道:外麵何事

    大太監使人出去問了問,回到答道:陛下,金銀進城,有老人感念其子亡於倭寇之手,引得百姓高呼萬歲。

    朱棣嗯了一聲,在大太監以為此事了了之時,朱棣突然吩咐道:去查了那人的來曆和底細,若是家不堪,給些銀錢讓他度日,交代裏甲看護好,莫要讓人欺了去

    大太監趕緊答應了,黃儼湊趣道:陛下仁慈,想那人必定會銘感五內。

    朱棣抬起頭,目光幽深的看著出去的大太監:方德華有些話倒是不錯,所謂的盛世,大多是腐儒為帝王捧臭腳,也為自己的臉貼金,何為盛世首要是吃飯穿衣,其次才是脊梁骨。

    不管是大明還是大明的百姓,腰板要挺得起來,這才是盛世。

    黃儼一怔,想捧幾句,可卻不敢說。

    陛下,太孫到了。

    好快

    朱棣把朱筆一擱,起身道:讓他進來。

    朱瞻基大步進來,下拜行禮。

    起來。

    朱棣看著風塵仆仆的孫子,心快慰:金陵如何

    朱瞻基的臉黑了不少,不過氣質卻越發的沉凝了,他說道:皇爺爺,金陵各衛所未見妄動,留守勳戚大概是察覺到了什麽,都說要把子孫送來北平,隻是被孫兒拒了。我大明何時需要臣子的兒孫當質子了那才是取禍之道

    孫兒未及請示擅自做主,請皇爺爺恕罪

    朱棣含笑道:你何罪之有,所謂的質子,不過是君王無能的外現,必不長久

    朱瞻基起身,雖然長途跋涉,可依然是神采飛揚。

    皇爺爺,這一路行來,孫兒看到的是農者有其田,可商者卻稀少,有些古時的雞犬不相聞之意。

    朱棣撫須道:你倒是知道了,不過萬般政事隻有一條,那是穩特別是關於百姓之事,一定要穩,切不可胡亂一氣。你記住了,高居廟堂者,施政當謹慎,必先查之,驗之。但政令一下,必要雷令風行,敢阻撓者當嚴懲之

    朱瞻基躬身應了,然後說道:皇爺爺,還有一項,是地方的豪紳開始吞並土地了。

    所謂的豪紳,不是有功名在身的人,是有人出任官員的家族。

    沒有這兩樣身份,你也敢去兼並土地弄死你

    所以為何陳默不願意呆在家,原因是這廝沒有功名,留在家是地方官吏的敲詐對象。

    朱棣嗯了一聲,然後沒了下。

    朱瞻基有些失望,說道:皇爺爺,孫兒告退。

    朱棣點點頭,等他走後,才歎道:天下之事,何其難也

    等回到後宮之,王貴妃已經準備了一杯藥茶。

    朱棣皺眉喝了下去,然後有宮女奉清水漱口,最後才是喝的茶。

    方醒教的好太孫,一眼看到了弊端所在,隻是急切了些。

    朱棣若有所思的道:農戶與世隔絕,商者可溝通,而兼並土地,那些佃戶更是如奴隸般的存活,這大明到底是誰的

    王貴妃聽了悚然而驚,她看看左右,眼神轉厲,那些宮女太監趕緊出去,恨不能把耳朵給封住。

    朱棣失笑道:你倒是謹慎,這又不是唐宋,朕的皇宮內還無需這般小心。

    王貴妃低聲道:陛下,君不密則失其臣,此言若是傳出去,天下將震怖了

    朱棣握緊拳頭道:是大亂方德華倒是說對了,曆代帝王,除去雄主之外,無一不是人的玩物。太子早被人給教成了那副德行,朕去之後多半是要被鉗製,瞻基,隻有瞻基

    共天下,前宋幹的好事

    朱棣脖子的青筋蹦跳,把桌子捶打的幾欲散架,一群小人,謀身倒是機變百出,謀國便成了君子。

    這般久了,隻有寥寥幾人給朕了奏折提及兼並之事,其他人呢朝的諸君子呢廟裏的菩薩,在裝傻

    3838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