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四節 與民爭利
字數:4356 加入書籤
第三卷揚帆於大明朝野
“秦督能否舉例說明一二?”
秦浩明的話言之有物,讓楊廷樞喜不自禁請求道。
眾人聽此,頓時紛紛肅然點頭:“大義所在,吾輩定當跟隨大人!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秦浩明見他們如此嚴肅,反倒是笑了起來說道:“赴湯蹈火太誇張,跟著本督做事,難道就沒點信心嗎?”
眾人頓時輕笑一片,皆感秦浩明言語風趣,更難得無絲毫官威架子,令人頗為親切。
其中一個士子開口說道:“如果剛才大人所言放在其他人身上,學生是決計不會信的。但既然是秦督大人說的,那無論是否能理解,學生都相信!”
眾人點頭讚同!
此話雖有拍馬匹的嫌疑,但無疑說明秦浩明在大明也漸漸開始有自己的粉絲。
想想也理解,不說他煊赫的軍功和文采,單是年齡上的優勢,便讓在場許多士子羨慕。
剛剛弱冠年齡,正是少年出英雄,便做出如此多成績。而場中士子基本上都比他大,如何不讓人敬佩?
秦浩明笑著說道:“那下麵本督便舉例說明,請諸位雅正。”
眾人連道不敢,當然,他們也明白秦督乃是謙虛而已!
“毋庸諱言,米、麥糧食等物對大明來說,乃是一切禍亂的根源之一。
諸位可曾有人注意,大明近幾十年來,旱災、水災、蝗災可謂不斷,大明百姓困頓不堪。在此情況下,大明朝廷首先需要做什麽?”
秦浩明背負雙手,望著眾人提出自己的問題。
“賑災!”
“興修水利。”
“開荒擴土,增加耕種麵積。”
“減免稅賦!”
……
一眾士子紛紛七嘴八舌的提出自己的意見。
“是啊,諸位提出來的都是最正確的意見,也是解決問題的最佳辦法。可是大家看到朝廷有做這些嗎?
為什麽連大家都知道應如何做,而我們的朝廷諸公就不知道呢?他們的選擇跟大家恰恰相反,他們難道是豬嗎?”
眾人皆露出沉思的表情,許多人更是若是所思。
秦浩明搖搖頭,一臉沉重的繼續說道:“他們不是豬,也明白他們的所作所為對民眾而言無異於火上加油。
但他們卻偏偏如此,究竟為那般?”
在眾人的沉思中,秦浩明瞪目咋舌大聲吼道:“無它,唯利益爾!
他們已經不是當年範仲淹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讀書人,他們是一群無恥的政客。
他們的道德良心早已喪失,死道友不死貧道是他們的信奉的金科玉律。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這個吾輩讀書人心中最崇高的使命,在他們眼裏就是一個笑話。他們的良心,尚不如秦淮河邊的娼妓。
同時,這是他們為什麽不讓朝廷向江南富商征收商稅的原因?
與民爭利,這是他們在偷換概念啊!
他們的民,不是指全天下的大明百姓。而是掌握著特殊利益的團體,是由世家、讀書人、勳貴、文臣武將等構成。
與民爭利?狗屁!這些肮髒的政客!”
士子們麵麵相覷,不明白溫文儒雅的秦督為何如此失態?更不明白他為何跑題,去責罵朝廷大臣?
隻有張溥和楊廷樞相對慘然一笑,心裏百味陳雜。
與民爭利?他們複社也不是成天把它掛在嘴邊嗎?
“對不起,本督難以自持,失態了,請諸位諒解!下麵跟大家舉例稅賦的作用。”
秦浩明稍稍平複心情,朝在場士子團團作輯賠罪,在他們的回禮不敢聲中,閉著眼睛沉穩說道:
“諸位想象一下,如果有可能,耕種在十畝以下的百姓不征收稅賦,而向大戶和商戶征收農業稅和商稅,情況會如何?”
“怎麽可能?”
張溥首先反駁,千百年來,農業稅一直是曆朝曆代的主要稅賦,隻有多收,哪裏有取消的道理?
“當然,乾度兄說得有道理,現階段不現實,隻是暢想一番。”
秦浩明睜開眼並不辯解,隻是微笑著朝他說得。
有些事情,在沒有達到的條件下,多說無益,隻會被人認為癡人說夢,好高騖遠。
“普通百姓得以存活,肯定不會有叛賊!”
楊廷樞倒是認真想了一番,方才緩緩說道。
“是啊!一句話,大明目前的稅賦是交得起不用交,交不起的死命交,諸位認為合理嗎?”
秦浩明嘴邊露出一絲譏諷,朝大家問道。
現場一片沉默,這是最真實的大明稅賦情況,眾人自然知曉。
“糧食乃百姓賴以生存之物,暫且不說它。
錦繡綢緞、客棧酒樓、手工物品,有些是高價高利,有些是薄利多銷。
但我大明統統都隻用三十稅一,如此荒謬死板的稅收,竟是到現在也未改變,何其荒唐!
隻要能稍微改動一下,與民爭利的稅收,將變成一項讓萬民得利的善政。”
秦浩明擲地有聲,對著摸不著頭腦的眾人說道。
“錦繡綢緞、客棧酒樓、手工物品,向來都是高官顯宦、富裕人家所用。若提高稅率,自然不會傷及百姓。
江南米稻,百姓每日都要吃用。若是我們提高稅率,大戶人家自然無所謂,但小民百姓每日生存就要艱難許多。
若針對不同物品征收不同的稅收以後,例如提高蘇繡蜀繡的稅率,就可以在不傷及百姓不動搖民生的情況下達到稅收的增加。
同時,對糧食產物減低稅率,讓百姓獲得實惠的目的。
隻要百姓負擔減輕了,自然不會有如此多的叛亂!
並且,征收商稅,才可以讓朝廷興修水利、國防建設、災年賑災等皆從此處出。
隻有這樣,大明才能國泰民安,四海升平。”
秦浩明現在所說的都是最基本的道理,在場的士子自然明白。
“吾等以為收稅擴稅,是惡人所為,總覺得有幾分對不住聖人教誨。今日聽大人所言,真是豁然開朗、茅塞頓開。”
其中一名士子起身羞愧地說道。
“正是!”
其他士子交頭接耳,紛紛出聲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