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南崇武當
字數:7944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武當莫聲穀 !
ps:想聽到更多你們的聲音,想收到更多你們的建議,現在就搜索微信公眾號“dd”並加關注,給《武當莫聲穀》更多支持!
第五章南崇武當
當一切都安頓好了的時候,已經是傍晚了。張三豐帶著莫聲穀從主峰回到後山。路上張三豐突然說道:“聲穀,你想好一定要破碎虛空嗎?”
莫聲穀說道:“是。”
張三豐也沒有說什麽,長歎一聲道:“你明天開始修煉吧。”張三豐雖然知道莫聲穀選這一條路,艱險重重,說不定,那一天就會走火入魔而死。但是張三豐從來都是秉承因材施教。莫聲穀天縱之才,小小年紀,就能將醫術修行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說是一個天才。有資格有能力這樣做,張三豐有什麽理由去阻止啊。
轉瞬之間好幾年過去了。
莫聲穀也長成大孩子,莫聲穀勤練《柔雲心經》。而《柔雲心經》就是張三豐為莫聲穀量身打造的功法,集道門煉氣術,與武當一脈的內功為一體,其中有很多神秘的地方,張三豐也不是很明白。
這數年以來,莫聲穀隻修煉三門武功《柔雲心經》《柔雲劍法》和《武當綿掌》。而《柔雲心經》之所以叫《柔雲心經》也是因為莫聲穀在練《柔雲劍法》時候,忽然陷入頓悟之中。將《柔雲心經》徹底完善。當然莫聲穀的完善,隻不過是臨門一腳,而在此之前,有張三豐千百次的推敲。
《柔雲心經》與其他武功最大的不同是,入門艱難。其他武功即便是資質魯鈍,隻要勤加修煉,也能修煉出內氣。而《柔雲心經》有感應一關,這一關這一關不是普通人能修煉的。即便是莫聲穀被張三豐稱為天縱之才,也是用了一個月才感應到。而讓其他修煉,根本感應不到。
張三豐推測這是道門煉氣術與現在的武功決然不同的地方,現在武功所謂的真氣都是源於人體,隻要打開天地之橋才能感應天地靈氣,而《道門煉氣術》的第一關就是感應天地靈氣。這一點不同,就導致了《道門煉氣術》萬人之中恐怕沒有一個能修煉。而莫聲穀恰恰是其中之一。
《柔雲心經》出於張三豐之手,自然減少了不少弊端,對於《道門煉氣術》前期手無縛雞之力的局麵有了很大的改善。自然能讓莫聲穀有了和武當弟子一般的武力,但是《柔雲心經》在後麵有什麽變化,即便是張三豐也搞不清楚。
莫聲穀與殷梨亭的修煉上了正軌之後,張三豐再次在後山閉關了。殷梨亭繼續由宋遠橋教導,而莫聲穀自己在後山居住,自己修行。
這一日,莫聲穀正在後山練功,隻見他兩掌相合,手中仿佛有一團雲霧,莫聲穀忽然一掌擊出,雲霧在莫聲穀的手上纏繞不絕。
“小師弟。”一個聲音傳來。莫聲穀心中一動就知道是俞岱岩的聲音。
莫聲穀推門而出,看見俞岱岩就站在門外,手提寶劍,背後輩著一個包裹。一副要出門的樣子。
莫聲穀知道,這幾年,除了宋遠橋坐鎮武當山以外,俞蓮舟,俞岱岩,張鬆溪,三人一直在山下行走,師兄弟幾個離多聚少。前幾日,俞岱岩回山,莫聲穀才見過,沒有想到這才幾日,俞岱岩就要離山了。
莫聲穀說道:“師兄,你要走啊。”
俞岱岩說道:“我是來和你告別,江南傳來消息,一家道觀有數人被殺。掌門來我武當求救,我武當不能不管。我要下山走一趟。大約在師傅九十大壽的時候就會回來。”
莫聲穀一聽九十大壽,心中忽然一動,九十大壽不就是俞岱岩被打斷四肢的時候嗎?莫聲穀不由的說道:“師兄,你不能不去嗎?”
俞岱岩說道:“我武當現在是道門領袖之一,怎麽能不去啊?”
莫聲穀連忙說道:“不是,我的意思是說這幾年我門師兄弟,一直聚多離少,二師兄,三師兄,四師兄,一直在江湖上奔波勞碌。我們道家本就是是清淨無為,怎麽弄的這樣來去匆匆啊。”
俞岱岩沉吟了一會說道:“你也長大了,雖然你一心在山上清修,但是一些事情也該讓你知道了。”
莫聲穀聽到“一心清修”這四個字,有些不好意思。自己確實對武當山的事務關心太少了。
俞岱岩說道:“江湖上道‘北尊少林南崇武當’你覺得少林與武當相比如何?”
莫聲穀說道:“真要比,師傅一人就可以比過少林。”
俞岱岩說道:“你說的對,其實這句話裏的武當,就是指師傅。在天下人的眼裏麵武當就是師傅,師傅就是武當。而現在師傅年事已高,江湖上的事情本就不願多管,但是江湖的事情不斷,我們師兄弟幾個不管,武當威名至於何地。”
“再者‘北尊少林南崇武當’這一句話裏麵還有一些隱意。”
莫聲穀有些好奇的問道:“什麽意思?”
俞岱岩說道:“往前翻幾十年,天下第一大門派是誰?”
莫聲穀心中一動說道:“全真。”
俞岱岩說道:“對。但是現在啊?”
莫聲穀說道:“少林。”
不用俞岱岩說,莫聲穀就知道其中有故事。果不其然,俞岱岩說道:“全真教之亡,就是因為佛道之爭,當年藏地第一個高手,八思巴。橫行天下,為朝廷效力,在大都與全真教賭鬥,他若勝,全真教全部加入佛門。而全真若勝,他入全真門下。那一戰事師傅親曆,打的十分慘烈。
八思巴是當時天下第一高手,全真教沒有能匹敵的對手。但全真教弟子,前仆後繼,悍不畏死。與八思巴以命搏命。全真教的精英弟子幾乎損失殆盡,除郝大通身負重傷不知道所蹤外,其他全真教的知名高手,全部死在這一役。據師傅說八思巴當時也身負重傷,不過硬挺著。後麵天下再也沒有八思巴的消息。而這一役好處最大的是誰,你知道嗎?”
莫聲穀結合俞岱岩說的話,試探的問道:“少林。”
俞岱岩說道:“正是如此。全真教在北地的實力大部分都歸了少林,,再者北方自遼金以來全都信佛,朝廷也是如此。道門在北方的實力很薄弱。而前宋一直以道教為國教,即便是亡國了,天下都同情,所以道門的實力大多在南方。這才是‘北尊少林南崇武當’的來曆。”
莫聲穀全然沒有想到這簡簡單單的八個字有這麽複雜的來由。聽了這麽多話,莫聲穀心中一動說道:“這句話是怎麽傳出來的。”
俞岱岩說道:“我不知道,不過據師傅說,一開始沒有這一句話。不過他被譽為天下第一的時間長了就有了。”
莫聲穀結合倚天屠龍記上麵寫的,哪裏還不知道其中的蹊蹺。說不得這又是元廷的手筆。
這八個字一出,不禁準備捧殺武當,也將武當與少林放在對立的位置。一個事天下第一高手,一個事天下第一門派,不需要兩方相鬥,隻要兩邊不和。江湖上就不可能全力與元廷作對。而且元廷不需要多做什麽,隻要把原來的矛盾挑開就是。即便是俞岱岩這樣的高手也不能理智對待,莫聲穀分明從俞岱岩的聲音中聽出了一絲對少林的敵意。
佛道之間怎麽會沒有矛盾啊,而將這矛盾放在少林與武當之間,讓少林與武當即便是想同仇敵愾也不大可能。
好心機,好手段,比起趙敏可要強多了。
俞岱岩繼續說道:“我們武當有多少力量,你也知道,江湖上的人已經將我們當做與少林相提並論的大門派,很多事情都求道武當上,你不能不應。武當弟子稀少,也就我們幾個已經出師的弟子,到處奔波了。對了這一次回山,大師兄收了一大批外門弟子,你有空也多去看看,別讓大師兄一個人教導他們那麽多人。”
莫聲穀說道:“我,師兄我還沒有出師,我去教導他們不是誤人子弟嗎?”
俞岱岩說道:“我還不知道你?師傅說過,你是師兄弟裏麵資質最好的,將來的成就也許是師兄弟裏麵最大的。而且我不是沒有見過你的綿掌,已經到了柔能生剛,剛柔並濟的地步,武當山上單輪綿掌這一門功夫,也隻有師傅能和你一比了。”
的確如此,雖然《柔雲心經》因為《柔雲劍法》的原因起了名字,但是莫聲穀覺得這《柔雲心經》與武當綿掌更為契合。他在練綿掌的時候將對《柔雲心經》的一些感悟給融了進去,張三豐見了也大加讚賞,認為莫聲穀已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莫聲穀的綿掌已經脫出武當綿掌的範圍了。
莫聲穀推脫不過,說道:“師兄,我會去。”
俞岱岩看看天色說道:“給你說了這麽多話,就要誤時辰了。我走了。”
莫聲穀說道:“師兄等等。”說著莫聲穀就拿出兩個瓷瓶,道:“師兄,這一瓶是解毒丹。能解百毒,即便是不能解也能壓製,另一瓶是雲南白藥,是上好的金創藥。”
俞岱岩也不客氣,說道:“多謝武當小神醫。”
武當小神醫這個名號就是莫聲穀的,莫聲穀那一次救治淩雪雁,讓山下的那個範郎中看到,範郎中簡直歎為觀止,一個勁向莫聲穀請教醫術,並以門下弟子的身份自居。大力宣揚莫聲穀的名聲。現在江湖上武當七俠的名聲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稱莫神醫。
莫聲穀道:“師兄,不要取笑我了。”
俞岱岩說道:“我走了。”
莫聲穀心中想留下俞岱岩,但是卻不能,他怎麽給俞岱岩說,難道說你此去將會四肢盡廢的回來嗎?
莫聲穀一直不敢透漏自己的靈魂來曆,他總覺自己說出來有莫大的危險。但是讓他看著自己師兄出事卻不提醒,也是做不到的,莫聲穀說道:“師兄,我聽說山下因為屠龍刀的事情,很多人都死了,對嗎?”
俞岱岩說道:“有這麽一回事,不過是愚夫愚婦的狂妄之言吧,難道拿了一把屠龍刀就能號令天下了,你讓他來號令武當山試試,哼。”
俞岱岩雖然沒有說完,但是莫聲穀怎麽不了解這位師兄的心思。如果真有人拿屠龍刀來號令武當山,這位師兄分分秒秒教他重新做人。
莫聲穀不敢將屠龍刀的秘密告訴俞岱岩,恐怕一說,俞岱岩自己就要去找屠龍刀了。莫聲穀說道:“我知道這些荒繆之言,但是偏偏有人信,師兄見了屠龍刀不要去管,犯不著為了一個莫名其妙的東西,與人拚命。”
俞岱岩有些莫名其妙,仿佛自己下山是去找屠龍刀的,不過自己師弟一番好意,也不好多說,道:“知道了,師弟我這次真的要走了,時間不早了。”
莫聲穀也知道挽留不住,大不了當師傅九十大壽的時候,自己早早下山去接應俞岱岩便是了。說道:“師兄早去早回,記得師傅的九十大壽。”
見俞岱岩走了,莫聲穀心中也有一些想法,他的武功已經到了一個瓶頸,現在全靠水磨功夫,一一打通經脈,沒有突飛猛進的可能。如果一心想突飛猛進,還有可能走火入魔,莫聲穀一直有一個想法現在可以做了。
莫聲穀看了古代的醫書之後,一直想將自己學過的一些醫書寫出來。讓更多的人得到醫治。
畢竟醫者父母心,即便是莫聲穀這一世,不打算當醫生了,莫聲穀也願意這個世界上的醫術能夠更好一些,這也是哪個範郎中來請教的時候,莫聲穀毫無保留的傳授的原因。莫聲穀並沒有什麽門戶之見,在武功上莫聲穀不願打破現有的規則,但在醫術上莫聲穀放的相當開,隻要有人請教,他就解答,甚至給予指點。
莫聲穀雖然沒有門戶之間,但是範郎中卻有,這也是範郎中為什麽以莫聲穀門下弟子自居的原因。
莫聲穀來到了主峰之上。
隻見宋遠橋正盯著幾百個外門弟子,這些外門弟子正在練武,練的五花八門什麽都有。這些外門弟子是近些年來宋遠橋為了彌補武當山人手不足的手段。
這些外門弟子上山之後,擔任武當山上的雜役,學習的武功不是武當絕學,允許帶藝從師。如果有資質特別好的,或者說學習上有突出表現的才能入內門。
如果一直在外門,五年之後就必須的下山了。
而這幾年,隻有一個靈虛的入了宋遠橋法眼,被收入門下,不過靈虛現在還是一個孩子。
宋遠橋見了莫聲穀說道:“師弟,你來了,怎麽出來了。”莫聲穀這幾年一直在後山,不是閉關,勝似閉關。幾乎上沒有事情不下後山。
莫聲穀說道:“三師兄,說大師兄一邊主持門派,還有一邊教授外門弟子,實在辛苦了,讓我來幫幫師兄。”
宋遠橋笑道:“我有什麽辛苦的,門派事物都是你師嫂主持的,隻不過教授外門弟子罷了。沒有什麽辛苦之處。”說完,宋遠橋問道:“你的武功進入瓶頸了吧。”
莫聲穀笑道:“瞞不過師兄。”
宋遠橋心中暗暗吃驚,他也是過來人了,對武功的進度自然十分清楚。修行武功先要蓄養內氣,當內氣蓄養到一定程度上,就要打通經脈了,否則不能繼續蓄養下去。人體十四正經,奇經八脈,需要一一打通,最後是任督二脈,進入先天。可以說隻有進入打通經脈的時候才能說得上瓶頸。自己需要真氣到達瓶頸,足足用了十年,但是莫聲穀隻用了五年,這已經是江湖上的三流高手程度了。不過也算不上太快,畢竟張翠山武功進度就遠遠的超過了莫聲穀與殷梨亭,已經是江湖上的一流高手,打通了好幾條經脈了。
宋遠橋說道:“師傅說過,當你什麽時候進入瓶頸了,什麽時候開始全麵修行武當武功了。作為武當山的親傳弟子隻會區區兩門武當功夫實在是太少了。”
莫聲穀還是堅持他一開始的想法說道:“師兄,天下武功在於專精,隻有功夫下的深,即便是一門武功也可以力敵天下群雄。我不想多學武功。一門掌法一門兵刃足夠了。”
宋遠橋說道:“師傅知道你還會這麽說,但是有兩門功夫,你必須學了。一門是梯雲縱,一門是震山鐵掌。在江湖行走沒有一門輕功是不行的。梯雲縱必須學。你的綿掌已經到了柔能生剛的地步,但是柔生出的剛與本來的剛猛武功有什麽區別?學習震山鐵掌有利於你的掌法進一步提高。”宋遠橋其實還有一句話,沒有說。張三豐當時說:“等莫聲穀吃了苦頭,就知道一味專精,到底對不對了。”
莫聲穀心中想宋遠橋說的話,有一定的道理,說道:“多謝師兄指點,我現在就去學了。”
宋遠橋說道:“去吧,去找你師嫂。武當秘籍都在那裏。”宋遠橋早就知道莫聲穀悟性奇佳,不需要宋遠橋的指點,直接打發莫聲穀去拿武功秘籍,自己去學習便是。(小說《武當莫聲穀》將在官方微信平台上有更多新鮮內容哦,同時還有100%抽獎大禮送給大家!現在就開啟微信,點擊右上方“+”號“添加朋友”,搜索公眾號“dd”並關注,速度抓緊啦!)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