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刀劍爭鋒
字數:5162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武當莫聲穀 !
第十二章刀劍爭鋒
自投入佛門之後,圓行已經不知道多少年沒有與人生死搏殺之後。
他每日都在後山砍柴,當年的事情,即便是這麽多年過去了。圓行還是耿耿於懷,不能釋然。既有誤殺自己的家人的悔恨,也有對被自己濫殺的其他人的慚愧。仿佛是毒蛇一樣撕咬著圓行的心靈。讓圓行心中不能有一絲平靜,隻要在不斷的做事之中才能感覺到片刻的寧靜。
圓行不願意從小用血刀。雖然這一路血刀是他前半生武功的總結,曾經他最自豪的武藝。可是每當圓行用血刀的時候,種種往事都浮上心頭,讓圓行不能自已。
圓行自投入少林門下隻學了一路燃木刀法,而且圓行也沒有多將這一路刀法放在心上。畢竟投入空門的圓行,對青燈古佛比神功秘籍更感興趣。要不是今日一戰關乎西域少林的存亡。圓行決計不會出手的。圓行的血刀一出,頓時莫聲穀大吃一驚。
圓行的血刀詭異狠辣之極,招招卸人四肢,稍不留神一條臂膀就會被血刀帶走,正常刀法之中,夾雜了好多彎刀的路數,讓血刀的變化更加多端,讓人防不勝防。栽加上那狂風暴雨一般的刀速。著實讓莫聲穀吃了苦頭。
莫聲穀見圓行用血刀刀法,莫聲穀第一個念頭,就是這不是少林武功。
少林武功雖然說並非沒有狠毒的招數,但是這狠毒之中,始終有一份堂堂正正,而血刀裏麵隻有血腥決然狡詐,卻沒有一份堂皇。
不過這不是思考這個的時候,莫聲穀見圓行刀卷風雲而來,一時間隻能避其鋒芒,腳尖一點恍若蜻蜓點水,瞬間拉開了距離。
圓行大踏步追擊,每一腳下去,都將腳下的青石板踩得粉碎。但是莫聲穀的輕功卻是不錯,至少要勝過圓行一籌。
對莫聲穀來說,輕功其實是體內真氣變化的外在表現。再加上莫聲穀這半年之內跋涉萬裏的經驗。走的路多了自然有了感覺。
莫聲穀自然不會一直退,隻見莫聲穀身子一歪從圓行身旁竄出,如燕子斜飛一劍刺出,正向圓行的後背。
圓行頭也不回,揮刀向後,驚聽見一聲清脆的金戈之聲。圓行的刀與莫聲穀的劍交擊一下。
這僅僅是開始。莫聲穀身影一晃,一劍接著一劍,刺向圓行。圓行一時間目不暇接。
莫聲穀化名快劍莫名,這名號並不是隨便來的。
莫聲穀在劍法上雖然有些天賦,而且跟著殷梨亭一起,接受張三豐的教導。劍法隻能說是基礎紮實,稱不上快字。現在也是如此,外人隻不過是感覺莫聲穀出劍快而已,其實莫聲穀快的不是劍,而身法。
莫聲穀的身法來自易經,凡是看過金庸小說的人,誰不對淩波微步豔羨非常。莫聲穀也是如此。他參考八卦方位結合武當輕功的身法,其他的姑且不論,在移形換位上,迅捷非常。
莫聲穀就依靠這鬼神莫測的移形換位,每每從不可能能的角度出劍。讓對手防不勝防。
隻見莫聲穀劍即是劍,人即是人,人與劍幾乎分開。人在左,劍卻從右麵刺來,人在右劍卻從左刺來,如有風吹雲卷,飄忽不定。而莫聲穀的千劍萬劍從本質上來,就是莫聲穀從張三豐手書的“一”字裏麵化出來,莫聲穀存意忘形,將劍法的方位稍稍變動,就成了現在自己使用的快劍。
圓行刀光卷作一團,水潑不進。隻聽見叮叮當當的刀劍交擊之聲。莫聲穀連攻數十劍,不得寸進。
圓行陡然發力,一刀從下向上撩去。另一刀從右自左劃來。刀光連成一片,就要把莫聲穀卷進去。
莫聲穀打了個激靈,忽然一退。躲過這一刀。
不過戰鬥之中,畢竟氣機相連,莫聲穀這麽一退,後麵的刀光緊接著就跟了過來,就好像是從高山之山推下來一個石頭,越來越快,衝擊力越來越大。
莫聲穀手上換了柔雲劍法,劍走弧線,點在刀麵上。一將刀打偏,然後中宮直進。
圓行手腕一腕,圓行的刀,如同海底撈月一般,向莫聲穀的脖子上掠過。
莫聲穀沒有想和圓行拚命的想法,隻好再退一步。
圓行的刀如影隨形,窮追不舍,招要與莫聲穀同歸於盡。逼得莫聲穀不得不後退。
在沙漠裏麵做沙盜,要做的第一件時間,就不要將自己的性命放在心上。在關外,性命是不值錢的。
不敢在刀尖上跳舞的人,是做不成沙盜。圓行曾經為最成功的沙盜之人,號稱沙漠刀王。在如何與人拚命上麵再熟悉不過了。而莫聲穀卻不是如此。莫聲穀雖然在江湖上闖蕩了半年,但是動手經驗上還是有很大的缺憾。
一時間被圓行逼迫得,隻能用柔雲劍法專心防守。
一開始圓行是想以命博命,而圓行發現了莫聲穀太愛惜自己,卻不敢與自己搏命之後,立即改變作法,隻攻不守,不管自己的空門大漏,每一刀都向莫聲穀的要害之地斬來。隻要莫聲穀中了一刀,就立即去了大半條命。
莫聲穀的一套柔雲劍法,容納了莫聲穀對柔這一方麵的思考,一套好好的柔雲劍法,練得攻不能攻的動,守卻守堅韌無比。
圓行隻覺得莫聲穀的劍法纏纏綿綿,如同春蠶吐絲,縷縷絲絲,雖然看起來分明,但是放在一起,卻將圓行的刀法給纏住了。一時間如陷泥澤。進退連難。
莫聲穀這時候才有時間,去思索。自己自以為武功高強,卻不想骨子裏還是一個普通人而。
剛剛自己與圓行交手,為何會落於下風,不是武功不如人,不是劍法不如人,而是沒有直對死亡的勇氣。
沒有膽魄的人如何能成就大業。
莫聲穀一時間如醍醐灌頂,劍法忽然一變,柔雲劍法一收,就是一記直刺。直向咽喉。
圓行立即覺得頭皮發麻,圓行立即知道如果圓行不躲的話,必然會被一劍穿喉。這是一個武者長期在生死之間打滾的直覺。
圓行退了一步,莫聲穀進一步刺一劍。莫聲穀這個時候忘卻世間所有東西,隻記得眼前的一口劍。專心致誌,刺出。
圓行連退十三步,莫聲穀連刺十三劍。
圓行忽然靠住後麵一顆樹,原來圓行已經從剛剛的山道之中退出來。
一顆樹這麽一擋,圓行的動作立即變形。莫聲穀這一劍眼看就要躲不過去了。也許是自期必死,圓行的大腦之中,所有的經曆,全部閃回。這一次圓行沒有悔恨慚愧,好像是平平靜靜的看別人的故事。
萬事皆空。這四個字浮上了圓行的心頭,圓行的一刀斬出。
這一刀的並不快,而是很慢,恰當好處的擋住了莫聲穀一劍。
“當。”的一聲聲音婉轉而悠揚,仿佛是清脆的鈴聲。
圓行反手一到斬出,這時候的圓行無喜無悲,如同他的刀法,雖然還是剛剛的刀法,凶狠毒辣之處,一點也沒有消減。但卻平白多了一種禪意。
在這一刻起,圓行用的武功,不在是武功而是佛法。少林的每一種武功都含戾氣與佛學背道而行。修行一門武功,就要多學佛家化解戾氣。翻過來隻要佛學精通,學習武功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圓行先經曆人生快意,後有大悲大痛,又經曆日日夜夜的的自責慚愧,終於在生死之間大徹大悟。使他的武功有了質的變化。
讓莫聲穀胸中的戰意消失了大半。莫聲穀悚然而驚。現在的圓行竟然能影響到自己的心境。莫聲穀一牙舌尖,一劍毫不猶豫的刺出。
兩人刀劍相格,一聲巨響。莫聲穀與圓行的刀劍雙雙折斷了。
剛剛是莫聲穀與圓行的巔峰一擊,是兩個彼此將對方的潛力激發出來。特別是圓行,圓行的武功經過這一戰之後,就進入與一流高手之列。
不過這一戰還沒有完,莫聲穀的劍折斷了,就立即棄劍,雖然說莫聲穀最近這幾次與人相鬥都用劍,用的很多,但莫聲穀絕非沒有劍就沒有戰鬥力了。
而圓行恰恰相反,他的一身武功都在刀上,沒有了刀,一身武功就去了七七八八。
莫聲穀一掌拍出,就是綿掌。時快時慢,時輕時重。快如霹靂,慢如落絮,重如泰山,輕如羽毛。比起他的劍法了,莫聲穀的掌法不差分毫。但是圓行就沒有這個本事了。圓行隻好用一套用來活動拳腳的羅漢拳來迎敵。
圓行也感覺到這羅漢拳大有深意,有未盡之思。但是不是圓行一會就可以參悟的。圓行在拳腳上完全不是莫聲穀的對手。
莫聲穀飛來一掌印在圓行的胸口,莫聲穀隻要掌力輕輕一吐,就能將圓行給殺了。但沒想過並不能這樣做,自己比較是少林寺。即便是西域少林寺,莫聲穀也不敢隨即殺人。
莫聲穀向後一退道:“承讓。”
圓行雙手合十道:“阿彌陀佛,貧僧輸了,”認了輸,就瀟灑的離去了。如果圓行還沒大悟之前,也許還認為這一戰很重要的。大悟之後就把再場戰鬥放在心上。
輸贏又何妨?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