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 搞事情不嫌事兒大

字數:3476   加入書籤

A+A-




    

    

    為了保證此番大典萬無一失,提前就製定好了《大駕鹵簿圖》,這玩意兒,相當於整個活動十分具體到細節的活動策劃案,所有與會人員,政界軍界,官員百姓,皆有參與。

    漫天雪花之中,千辛萬苦,莊嚴肅穆,大典如期舉行,輝煌宏大,是一場團結的大典,成功的大典,有曆史意義的大典。

    在該次大典上,仁宗趙禎還現場頒布了一個激動人心的決定——他又要改年號了。改元“景祐五年”為“寶元元年”。

    為啥說這次改元激動人心呢?看過去“寶元”,也並不是個什麽牛逼到飛起的年號啊?

    這玩意兒就得從祖宗的故事說起了,當然大家也許並沒有那麽多的耐心去了解祖宗的故事,那麽就簡而言之吧:

    宋太祖在景德六年的郊祀大典時,改元為“開寶”,並從此好事不斷,開創了一代輝煌盛世。

    “寶元”,“開寶”,看出點兒啥沒?元,也就是最初,開創的意思。這個年號,是大臣們為了趙禎的歡喜和大宋的好兆頭前景,特意精心準備的好年號。

    意思是如今的仁宗陛下,也要追慕太祖,大展宏圖,讓大宋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空前和諧、空前美好的時代了。

    然並卵,

    總有刁民想害朕,是一條萬世不易的法則。

    刁民李元昊此時,已經全然不承認自己的臣子和官員身份,開啟了自立為王的時代。

    並且,就在大宋苦心經營多時,無比圓滿的郊祀大典上,獻上一封由仆街科舉落魄投降秀才張道裏,精心代李元昊寫成的“賀表”。

    披著“賀表”外衣的炸彈,經過千山萬水,裝作一種四海賓服,萬國來朝的姿態,堂而皇之在郊祀大典上出現,並且被宣讀,直接打臉大宋打到了姥姥家。

    負責宣讀此“賀表”的禮儀官,那真是倒了八輩子黴的選手。

    宣讀這封李元昊的“賀表”,必定是禮儀官同誌人生步入冰點的莫測時刻。

    “臣祖宗本出帝胄,當東晉之末運,創後魏之初基。”讀到這個開篇,禮儀官就感到後背心嗖嗖的寒意,這什麽鬼,李元昊強調自己有皇帝血統,是後魏皇帝之後一剛。

    悲催禮儀官的唇略略遲疑,看著台下黑壓壓一片,卻沒有任何人給個眼神要不要繼續讀下去的樣子,隻能咬著牙,在寒風和雪花中,氣沉丹田的繼續保持著端莊的儀式逼格,硬著頭皮讀下去。

    “臣偶擬狂斐,製小藩文字,改大漢衣冠,衣冠既就,文字即行,禮樂即張,器用即備,吐蕃、塔塔、張掖,莫不從伏。”這又是什麽鬼?

    這句意思分明是:我李元昊創造了西夏的文字,衣冠,文明禮樂,儀仗排場,和你們的禮教平起平坐,且我李元昊收拾了吐蕃、塔塔、張掖,這些國家現在都是我小弟了,服我的很呢。

    禮儀官的內心簡直長滿了草,而他自己,就是那臥在草叢中無法動彈的可憐人兒啊。

    此刻除了方仲永,底下的臣子一張張臉都是鐵青。而方仲永所以臉色稍微沒到鐵青的程度,隻是因為前世了解這段曆史,也知道正是這封“賀表”,徹底惹怒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仁和的大宋,引發了宋夏的戰爭。

    想到這裏,方仲永不由對韓琦和夏竦的流氓能力表示失望,這玩意兒怎麽能從他們的把關下通過了,和前世一樣的出現在郊祀大典上呢?

    當初方仲永想盡千方百計把夏竦和韓琦早早拱到西北知軍,避免這件事兒也是重要目的之一啊。

    看樣子還是低估了李元昊的流氓係數啊……

    禮儀官的聲音仍然在漫天大雪裏飄揚,台下已經是群情沸騰,隻有方仲永耐下性子,細細聽過了所有的陳詞:

    “遂以十月十一日,郊壇備禮,為世祖文本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年號天授禮法延祚。”

    意思很明確,李元昊已經稱帝了,用的禮儀和你們漢人皇帝的稱帝禮儀一般無二,甚至也自稱天授,以及不要臉的給自己貼了一堆的美好詞匯。

    作為“賀表”,這還沒完,接下來,還有一大段的

    “望皇帝陛下,睿哲成人,寬慈及物,許以西郊之地,冊為南麵之君。敢竭愚庸,常敦歡好,魚來雁往,任傳鄰國之音;地久天長,永鎮邊防之患。”雲雲。

    這段啥意思呢?意思是,我李元昊稱帝了,希望仁宗你理智點兒,承認我西夏政權的平起平坐和政權的合法性。當然了,作為大宋落魄仆街文人的手筆,後麵采取了標準的科舉“四六體”。

    “四六體”是啥呢,就是四個字,搭配六個字,工整對仗,絮叨一句廢話。

    從文采上說,這封號稱國書的“賀表”,真心連大宋仆街的三流地方官小吏上書的文辭水準都不如。隻能說是個套路文而已,也就李元昊這種蠻夷,才能看得上這種東西當做國書了。

    當然,由於搞得事情太大,這封不入流文筆的賀表,掀起的風浪卻是驚天的。

    這是大宋開創盛世的郊祀大典啊,趙禎一半是也在雪裏呆的怪冷的,更多是氣的,方仲永都能清晰看到趙禎額上的青筋和抖動的手指、雙唇了。

    當然,讓大宋君臣因為此一國書陷入集體的不理智狀態,也原本就是李元昊此番搞事的目的。

    事實證明,盡管這一世,方仲永提前想盡千方百計將韓琦、夏竦、種世衡搞到西北邊地去知軍,然而,也隻是擋住了李元昊稱帝前的一些次斥候間諜活動,而並未絲毫因著大宋的戒備提前,而緩下他稱帝的步伐。

    甚至連這等刻意激怒大宋君臣的國書,都依舊是這般出現在郊祀大典的重大時候,簡直是將大宋君臣,抽嘴巴抽到明處,鮮血淋漓。

    怎麽理智,這下子還能怎麽理智?

    你若保持理智,鋪天蓋地的言論狂潮都會向你噴過來,罵你是懦夫,嘲諷你的無能。(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