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3章 開年之始
字數:5470 加入書籤
,最快更新重返1977 !
與全國農民兄弟和蘇南地區的感受大不相同。
對生活在京城裏的老百姓而言,在1986年一開年。
其實大家夥兒對於物資生活方麵的改善,還真沒有多少感受。
因為主要的糧油禽蛋肉菜都已經放開供應量了。
其他更多的消費變化,對多數老百姓,就顯得不那麽重要了。
這一年,京城大多數家庭的經濟發展目標。
仍然是靠勤儉持家,攢錢買足四大件為主。
至於京城餐飲業裏“三刀一斧”已經開始逐一的出現。
還有兩家美國牛肉麵大王先後進入共和國開始爭搶“正宗”。
再比如京城開始出現照辦外國模式的自選商場,開始出現私人開辦的酒吧和咖啡廳。
普通人,又有誰會去關心這些事兒啊?
當然,也正因為在物質追求方麵,人們的能力和目標相對單一有限。
那麽把精力放在大眾性質的文化娛樂上就成了必然的選擇。
何況電視這個最強大的新時代傳媒載體,已經在我國基本普及。
六億的觀眾讓我國一躍成為世界上電視觀眾最多的國家。
所以對於電視屏幕上播出的節目和信息。
恐怕再沒有一個年代,比這個時期更容易讓人產生共鳴的了。
這方麵首先得到充分體現的,就是1986年春節聯歡晚會。
由於經曆了1985年春晚風波,這一年,黃導把春晚又搬回了演播室。
於是“撥亂反正”的第四屆春晚,精彩節目紛呈湧現。
就成為了真正徹底被全國人民認可的一屆。
可以說獲得了充分好評,因此基本奠定了後來春晚的主流框架。
其次,能提前看到尚未拍攝完成的電視劇,也是這一年電視觀眾的一大樂事。
1986年是我國著手將四大古典文學名著逐一改編為電視連續劇的重要階段。
當時的電視劇主創人員為了精益求精,往往會拿未成形的作品拿出來試播,供全國觀眾討論。
這也是當年的一個創舉。
於是就在這一年的春節期間,在試播了《西遊記》拍攝完的前十一集之後。
六集《紅樓夢》也進行了試播。
這不但讓全國觀眾先睹為快,大呼過癮。
也在社會文化關切上進行了提前預熱,由此掀起了一場全民性質的《紅樓夢》熱。
其三,是久已消失在大家記憶裏的春節廟會開始正式複蘇。
繼1985年,應人民群眾的需要,地壇公園頭一個恢複春節廟會,成為了改革後現代廟會的新起始。
1986年,龍潭湖公園的“春節民間花會聯歡表演”也得以恢複舉辦。
這一下子,無論北邊還是南邊就都有了廟會了。
於是春節的三天假期裏,在電視、廣播、報紙賣力的宣傳下。
老百姓除了留在家裏看電視、嗑瓜子兒、打牌、聊天之外。
也有了新的戶外項目可以選擇,那就是舉家去逛廟會。
而且必須得說,這個年代,京城的春節廟會和當今的春節廟會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因為第一,它還不是全國人民的廟會,而是完全屬於京城人的廟會。
老藝人還尚有承襲,地域性文化色彩特別濃重,廟會的味道非常正宗。
絕對不會出現在春節廟會上賣兔爺這麽二百五的事兒。
因為京城人誰都知道那是中秋的玩意,給賣主兒的隻能是鄙夷。
另外,自然也不會出現什麽老京城炸蠍子、老京城天府豆花、老京城脆皮香蕉、老京城蝦扯蛋之類的假京味兒小吃。
第二呢,當年政府辦廟會、商家參與廟會,出發點還是以便民和惠民為主的。
經濟利益方麵還沒多做考慮,更不會把廟會當成純粹撈錢的地方。
何況有物價局管著,私人攤販也不能太過分。
所以不但物價合理,隨處是幾毛錢就能大快朵頤的玩意。
而且內容安排上也很實在。
京劇、歌舞、氣功、雜技、武術、舞龍、舞獅、秧歌等文體活動,和老天橋的曲藝表演、古彩戲法、耍中幡、撂跤和口技占了多數。
反倒服裝、百貨、玩具、小吃等商攤相對較少。
絕不會出現,逛了半天人頭洶湧,走也走不動道兒。
卻隻看見雷同的商家,除了掏錢挨宰再沒有其他可幹之事的情況。
當然,也不會隻有好的沒有壞的。
要說唯一有所欠缺的,其實就是當年的服務設施較差,服務意識不強罷了。
讓老百姓尷尬和頭疼的,主要就是上廁所太難了。
公園內的廁所根本不夠用的。
主辦方隻能是在草坪地裏挖坑埋上席子,再拉上圍擋,湊合了事。
但即使如此,瑕不掩瑜。
此時的廟會無論樂趣還是內容,確實值得一逛。
那不用說,洪家的孩子可不老少啊。
洪衍武是不會不帶他們去玩一趟,看看新鮮的。
更何況鑒於去年地壇廟會的社會影響較為轟動。
今年洪衍武也對此早有舉措安排。
他不但把春節廟會當成了一個較為重要的對外宣傳和樹立品牌的機會。
也想看看有沒有什麽有價值傳統手藝,可以攬至麾下,進行後續商業開發的。
所以哪怕為了服務公司的公事,和自己的買賣,他也必得跑上一趟。
1986年2月10日,正月初二,天氣是真好。
萬裏晴空,沒有一絲雲彩,陽光照耀著大地,驅走了冬天的寒意。
就是這一天,洪家的第二代和第三代們,那是全員出動,來到了地壇廟會。
果不其然,這裏人山人海,熱鬧非常。
那可玩兒的、可看的、可聽的、可吃的真是太多了。
從食品到玩具,從木偶戲、拉洋片到摔跤、耍幡兒的,應有盡有。
特別是京味小吃街啊,是最引人的地方。
到底有多麽的美好,多麽的熱鬧,你聽他那說數來寶的唱詞兒就知道了。
“打竹板兒,快來瞧,今兒個地壇真熱鬧。各路師傅手藝妙,種種小吃真不少。叫賣吆喝聲不斷,一聲兒更比一聲兒高。”
“小米兒粥,小豆兒粥,驢打滾兒,油炸糕。艾窩窩,炸麻球,焦圈兒油條豆沙糕。”
“醬牛肉,羊雜碎,燒雞熏鴨豬耳朵。炒灌腸兒,八寶兒粥,油炒麵(來)耷拉火燒。”
“糖三角兒,拌涼粉兒,芝麻燒餅棗兒年糕。鍋盔煎餅牛舌餅,豆汁兒拉麵糖火燒。”
“涼拌麵,刀削麵,麵茶燒賣槽子糕。肉炒餅,炒疙瘩,鍋貼陷兒餅小籠包。”
“滿蒙烤肉是噴兒噴兒香,手工搖出的白元宵。薄脆薄的像張紙兒,糖葫蘆長的比人高。”“爆米花兒,桂花兒糖,醉棗兒蜜貢棉花糖。開花兒豆兒,小人酥,江米小碗花生糖。”
“八寶鹹菜蘿卜幹兒,鬆子兒瓜子兒橘子糖。涼透心兒的凍柿子,一輩子忘不了的關東糖。”
“更有那,熊師傅牌的方便麵,香得你,沒處兒躲來沒處兒藏。哎,它聞著香,吃著香,看見不吃你心癢癢,心——癢——癢!”
好聽不好聽?
有人可能覺得吵,但在洪衍武的耳朵裏,卻是堪稱妙音。
不為別的,因為就從這幾句數來寶便知道。
他的滿蒙烤肉和熊師傅,牌子算是有一號了,而且便宜占大了。
他可沒給這位花錢,偏偏眾多小吃裏,就他的東西連牌子都帶出來了。
這還能不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