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八。事故報告

字數:3310   加入書籤

A+A-




    李儒晉兩個兒子的滿月酒舉辦的極為成功、圓滿。確實的圓滿,李儒晉的兩個小公子還在繈褓之中,就有爵位和俸祿了,大兒子被封為大文帝國開國縣子,官職為正九品。次子為大文帝國開國縣男,官職從九品。

    當然職位是虛職,但俸祿卻是真的,大文帝國不差那點錢,隻不過這個俸祿卻落在他們媽媽的頭上,落到他們那的隻不過是可以飽餐一頓的奶水。

    二女也落得好處,生子有功,誥命各自上調半級。同時李氏的族譜也從貴族院升到了宗人府,其實,李氏的族譜在李儒晉被封為“與國同休”時就應該收入宗人府的。

    但那時候李儒晉尚無子嗣,族譜要入宗人府,要上追一代,下封一代,那時候,李儒晉尚未大婚,那來的子嗣,所以一直拖到了現在。

    李儒晉那過世的老爸也被追封為柱國大將軍,老媽由於本身就有“夫人”的誥命在身,所以這次誥命沒有升,賞了食邑200戶。

    弟弟李儒虎這次才獲得賞賜,被封為大文帝國開國縣伯,官職為正四品。同樣官職為虛職。俸祿為每月800元,算是大文帝國高級公務員了。

    官職落實,文降一,武降二,就是李儒虎要當官的話,實職比虛職降一級,進入部隊,實職比虛職降兩級。李儒虎為正四品,對應職位為縣團級幹部。如果他要進入官場,起步就是縣級幹部。同樣,如果要加入軍隊,起步則是連級幹部。

    而李儒晉卻是最悲催的一個,作為整件事情的始作俑者,爵位未升,官職未升,隻落了一大堆的賞賜。金銀珠寶,字畫古玩,倒是拖了好幾車回家,大大的充實了李府的藏寶庫。

    至於妹妹李汝珽,已經出嫁,自然不會在這次封賞之中了。

    李氏族譜升到宗人府,對於李府和皇族來說都就一件大事,所以升譜儀式並沒有在當日舉行,而是要另選吉日。

    李府眾人在接受了一大波的恭喜祝賀之後,離開了皇宮大殿,同樣也收獲的一大堆的羨慕、嫉妒、恨。一時間,李府的風頭在帝都無二。

    如果說以前隻是李府的崛起和站住跟腳,現在則是李府的風光與顯貴了,李府已經妥妥的屬於大文帝國最頂尖的豪門貴族了。同樣,也站在了風口浪尖之上。

    好在李儒晉早就已經利用層層利益關係將帝都的各大豪門貴族捆綁在了一起,倒也是一時無憂。再加上背後有帝國皇帝這尊大神,更是無人敢惹。

    李儒晉回府以後,和老媽商議了一下,為李府製定了嚴格的家法。槍打出頭鳥,低調才是王道。怒馬鮮衣,烹油烈火,隻是一時風光。

    低調做人,高調做事才是生存之道。自滿月酒之後,李府閉門謝客,一麵淡化滿月酒帶來的影響,一麵埋頭發展,深挖根基,

    以前沒有子嗣的時候,李儒晉沒有想過,現在,有了兒子,在這個世界開枝散葉了,李儒晉考慮的就要多了。哪怕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兒子著想吧。

    李儒晉經過仔細考慮,並不打算把李府打造成大文帝國最大、最強的家族,再大再強,能強大過帝國的皇族嗎?反而會因為自家的過於強大,引來皇族的猜忌,到時候就得不償失了。

    所以李儒晉決定把自家打造成一個地位超然的家族,不需要強大,但一定要地位超然,更要與帝國的皇族息息相聯,始終與皇族站在一條線上。

    另外在經濟領域上要擁有主動權,不能因為經濟問題而影響家族的地位。所以這個錢不能少。要有足夠的經濟來源。李儒晉需要為自己和家族尋找盟友和建立家底。

    盟友,說簡單也簡單,說複雜,也複雜,現在對於李儒晉來說,軍方有天然的盟友,如大帥那一脈,等孫大海從非洲回來,如果不出意外,肯定就是帝國軍方的第三位元帥。

    而自己將來也可能成為大帥一脈的後繼者,再加上自己在軍方的關係,而且自己和宇文元帥的關係也不差,帝國的軍方是沒有什麽問題的。

    而政治上的盟友,李儒晉就要好好思量了,雖然李儒晉和內閣的關係不錯,和大長老更是老交情了,但是要選擇盟友,李儒晉還是在第一時間就把大長老排除了。

    並不是李儒晉無情,而是大長老的家族確實不合適做盟友,一來,大長老年歲已高,在大長老這個位置上估計也幹不了多長時間了,頂多再有個兩三年就要告老還鄉了。

    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大長老的子孫不成氣候,可能因為大長老忙於國事,而忽略了對子女的教導,大長老的幾個子女都不成器,而孫子輩更是一塌糊塗,有幾個都快要成了紈絝子弟。

    現在大長老貴為文官集團之首,都還安然無恙,一旦他從這個位置上下來,秋後算賬的事多了,到時候說不定還要李儒晉出麵保下大長老一脈。

    想到這裏,李儒晉揉揉額頭,這件事,他擺脫不了,於情於理,這件事十有八九都要落在他頭上。他必須要在緊急關頭幫助大長老一把。

    李儒晉又把內閣的其他各個長老從腦海裏過了一遍,沒有發現合適的人選,這件事,就先暫時放下,實在不行,自己培養、投資一些合適的對象,然後將他們捧到帝國的內閣。

    李儒晉突然想到了海州的董為智,自己結婚的時候,他還來過帝都,自己還把他介紹給內閣的官員,不知道現在怎麽樣了。自己也好長時間沒有和他聯係了,什麽時候找個時間和他聯係一下。

    李儒晉對董為智的印象還是很好的,當初,李儒晉還在海州未發跡的時候,董為智已經的海州的市長了,自己開超市的時候還幫過不少的忙。

    而自己這段時間忙這忙那的,反而忽略了和董為智的聯係,正好,內閣正在籌建“大文帝國國有企業籌備發展中心”可不可以把董為智調到帝都來呢?

    李儒晉想了想,這個,真的可行。現在憑李儒晉的能力,想要調個人過來,已經不是什麽難事了,再加上李儒晉本身就是這個部門的主官,這,還真不算個事。

    李儒晉想完這些事的時候,天色已經比較晚了,洗洗撈撈,也就倒床上睡了。

    此刻正有一封公函正在寄往帝都的路上,它發自於滬海,內容卻是滬海鋼鐵廠那場事故的事故報告。正是這封報告,引起了大文帝國政壇的一番動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