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三十九。真相

字數:3086   加入書籤

A+A-




    在事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陳近民就趕到了現場,並推卸了責任,返回辦公室後,隨即就打電話給了自己的靠山,內閣的二長老,商議這件事如何處理。

    作為內閣的二長老,也是修煉千年的老狐狸,深蘊大文帝國官場的為官之道,先在電話裏狠狠的罵了陳近民一頓,但還是為陳近民出謀劃策,爭取以最小的代價將這件事情給抹平。

    第一,“化”字決,很簡單,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先讓陳近民和寶山鋼鐵廠內的相關人員串通一起,建立統一口供,威脅也罷,利誘也罷,將死亡人數降低到三人以下,至於受傷人數,這就不是那麽重要的了。

    第二,“拖”字決,先從寶山鋼鐵廠那邊開始拖,如事故原因的調查,這個要花費時間吧,一天、兩天、肯定是不夠的,至少要三、五天吧,如果再在裏麵搞點小動作,十天、八天都不一定能把結果調查出來。

    二長老這邊也拖一下,例如先把報告壓一下,遲那麽三、兩天的,這個沒什麽難度吧,寶山鋼鐵廠發生事故,內閣肯定要組織調查小組前去調查的,在成立調查小組的時候,暗中使的絆子,讓調查小組成立的時間推遲幾天,這個也不應該太難吧。

    這樣一來,足足可以騰出十天半月的時間來做文章了,有這麽多的時間足夠陳近民做手腳了,將事情的真相給掩埋下去,但他不知道,寶山鋼鐵廠的保衛工作是由內政處的人負責的,注定他的一番手腳將是白費功夫。

    內政處的人雖然知道事情的真相,但他們並不參與工廠的管理工作,所以事故報告還是以陳近民的報告為主,而陳近民的報告又故意隱瞞事故真相,內政處的人也不知道,所以這份虛假的報告堂而皇之的擺在了內閣會議室的辦公桌上。

    大長老在得到報告之後,在第一時間就通知了李儒晉,李儒晉作為寶山鋼鐵廠的設計者、建設總指揮,他應該、也有權利知道這件事。

    李儒晉在得到消息後也是大吃一驚,他對寶山鋼鐵廠的生產是了若指掌,為了保障安全,他製定了可以算的上是苛刻的安全生產規章製度。現在,怎麽就出了安全生產事故?

    李儒晉接過報告看了起來,看完以後,李儒晉的心裏頓時生出了若幹個疑惑,第一,整個事故發生過程寫的過於簡單,簡直就是春秋筆法,一筆帶過。

    報告中寫到:由於現場操作工人嚴重違反操作規程和生產工序,導致行車鋼纜崩斷,造成鋼水傾瀉。就這麽簡單的一句話,就把事故發生過程給帶過了。

    第二,死亡人數和受傷人數差距太大,不符合常規。死亡的人數隻有二人,而受傷的人數卻有十六人,這個差距也太大了吧,這並不是李儒晉心懷惡意。

    鋼水傾瀉,覆蓋的麵積肯定是一大片,寶山鋼鐵廠的鋼爐是十個立方的,一爐鋼水接近80噸,一條生產線都基本報廢了,那個覆蓋麵積可想而知。

    熾熱的鋼水更不會因為你長得帥,而從你邊上流過去,不傷害你,它的覆蓋基本上就是屬於無死角的覆蓋。從鋼纜崩斷,到鋼水傾瀉,不過是數秒鍾的事情,又是突發事件,給人逃生的機會並不多。

    鋼鐵產業在沒有實現機械化生產的時候,依然是屬於一種勞動密集型產業,而李儒晉為了後續生產線,培養、儲備人才,每個崗位安排的生產人數是正常生產人數的1.5--2倍,所以這個傷亡人數極為不符合常理。

    第三,這份報告過度的誇大了陳近民在事故發生後的救援行動的表現,歌功頌德,讚美不斷,不像是事故報告,到更像是一份為陳近民表功的請功報告。

    這份報告的其他方麵寫的到是極為詳細,如事故後的救援行動,事故的調查經過,死亡工人的善後安排,救助受傷員工等,可謂是避重就輕。

    李儒晉看完以後,基本上可以斷定,這是一份虛假的事故報告,掩瞞了事故的真相。而內閣的其他人員,由於不了解內情,更不懂得技術上的事情,說不定還能真的讓這份報告給哄騙過去。甚至可能因為官官相護,明知裏麵有問題,而故意忽略。

    李儒晉把問題和大長老一說,大長老的表情就嚴肅了起來,如果真的如李儒晉所說的那樣,那麽這份報告掩瞞的問題還真不小。而陳近民的這種行為更是讓人不恥。

    當下,大長老就和李儒晉商議起來,決定和皇族、軍部成立一個調查小組,繞過內閣,這個陳近民是內閣出去的,又是二長老的人,指望內閣的調查小組去調查問題,天知道能查出個什麽結果出來。

    第二天下午,一個秘密調查小組就離開帝都,趕往滬海,調查寶山鋼鐵廠的事故真相,而內閣的調查小組則是在第四天才從帝都出發。

    內閣的調查小組從成立到出發足足用了五天的時間,花費了這麽長的時間,二長老是“功不可沒”。而且這個調查小組全部由內閣成員組成,基本上是二長老的人或是和二長老一係走的比較近的人組成。其用意,不言而喻。

    在內閣調查小組出發後的第三天,第一支調查小組已經從滬海返回,不但帶來了詳細的事故發生經過,更帶來了陳近民在擔任寶山鋼鐵廠負責人後的所作所為。

    事故的真相,已經浮出水麵。

    大長老看完調查小組帶回來的資料後,氣的渾身哆嗦,這個陳近民肆意妄為,膽大包天,將大文帝國辛辛苦苦才建立起來的鋼鐵廠當做自家的後花園。

    為了追求產量,他讓操作人員無視各項安全生產的規章製度,無視負責安全生產工作人員的告誡,一意孤行,甚至用無恥的手段打擊反對他錯誤行為的工作人員。

    出了事故後又百般抵賴,栽贓嫁禍,推卸自己的責任,甚至用虛假的報告哄騙內閣,簡直就是目無法紀,罪該萬死。大長老立刻就想把陳近民召回帝都,抓起來進行審問。

    但大長老被李儒晉勸阻了下來,攻其不備,才能達到最大的效果,這起安全事故,陳近民作為第一責任人,肯定要回到帝都向內閣做詳細的匯報,現在,還不是動手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