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5章 燕京國際電影節(九)

字數:4052   加入書籤

A+A-




    其實是不是經常來電影節的觀眾, 從他們的選片口味就能看出來。如果選的是媒體或廣告上所推薦的電影,那麽他們基本是初次來電影節或者隻是所謂的“路人飯”;但如果是根據場刊推薦來選片的話, 那基本上就是電影節的常客和“鐵粉”。每個電影節都有自己的場刊,而所謂的場刊基本就是集合前一天影評人和普通觀眾對所有參展影片的打分及評價集合而成的宣傳冊子。當然, 不是所有參展電影都有機會上場刊, 畢竟場刊是組委會負責印刷, 因而隻有受到影評人和觀眾好評, 或者是組委會特別推薦的電影才有機會上去。而那些能天天在場刊露臉的電影,不用說就是本屆電影節的最受歡迎影片。燕京國際電影節往年都是由《電影評論》雜誌社負責場刊的編輯和印刷, 但是今年卻是自己獨立刊行,這倒是引起了不少記者的關注。但是奈何組委會和《電影評論》雜誌社都閉口不言, 大家也隻好暫時按下好奇心。

    作為開幕電影的《媽媽》在場刊上拿到了封麵的位置, 而在點評環節,影評人給予的評分在4.6分左右,這算得上是非常高的得分了。按照往年的標準, 隻要上3分就有機會拿到電影節的獎項提名,而4分以上基本就是得獎區了。至於4.5分,那都是競選大獎——“金鼎獎”的影片才能拿到的分數,而《媽媽》是本屆影展上第一個拿到如此高分的影片。當然,隨著未來幾天的展映,《媽媽》這部電影的分數還是會有可能上下浮動,但是不會差別太大。

    李瑋拿到這本場刊之後,心中的石頭是落下了大半。隻有分數達到一定級別,公關公司去努力才有可能拿獎。就好像學生要拿“優秀學生”表彰一樣, 大家都是95分以上的成績,那麽你找人托關係才有可能拿獎;如果你隻有65分的成績,那再如何努力也不能拿獎,畢竟評獎機構也是要臉的。如果真的是爛片得獎,那麽不消幾年,你這個電影節就徹底爛了。

    李瑋帶著主演也在電影節裏到處蹭電影看,以李瑋的導演身份,自然能拿到不少電影的招待票。這種招待票一般隻給影評人和圈內電影人的,雖然大家也是為獎項而來的,但是都是同行,都講究個低頭不見抬頭見什麽的。而且大家也希望能得到同行的背書,這可比一般影評人的評價要高許多。再說了,李瑋可不算什麽普通的新晉導演,人家是有大獎在手的導演。盡管李瑋還不算一線名導,但圈內都認定李瑋可是“電影大師預備役”,因此絕大部分電影發行公司都想交好下李瑋。雖然知道挖李瑋是不可能的,但是如果李瑋願意提攜下自己旗下的導演或演員,那還是有可能的。再說了,萬一未來李瑋打算拍超級大片的話,大家還是可以分攤投資的嘛。

    隨著電影製片成本越來越高,很多大製作電影至少是三家到四家公司聯合投資;如果碰到那種超級大片的話,那麽近十家電影公司聯合製作也是有的。要知道現在電影的製作成本和宣發成本之高,如果有電影沒有達到預計票房,那麽電影公司立刻倒閉都是有可能的。但是大製作公司或大發行公司為什麽還能保持利潤?因為人家還是有辦法的。

    第一招就是所謂的“綠燈係統”,綠燈係統從劇本到演員到導演都要經過嚴格的評分和審核,從各個環節降低製作成本所帶來的風險。而第二招就是所謂的“瀑布製片”計劃,大型製片公司每年都會製作若幹部電影。嚴格來說,這些電影中大約有至少六成到七成在票房上是賺不回成本的,剩下的三成左右的影片大概是勉強保本。但是,隻要這裏麵有一部到兩部電影砸中票房的話,那麽整個公司就是營利的。而且大製片公司每年拍攝的影片是各個類型、各個題材都有,終會有砸中票房的。

    剩下的第三招就是“聯合製片”,小製片公司會找大製片公司,大製片公司會找遊資,總要多拉幾個合夥人,橫豎一起虧一起賺嘛。而這種聯合製片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定投,意思就是大家都看好某部電影,那麽就一起投這部電影,這種方法的合夥人比較有限,而且需要的資金也很多;還有一種就是盲投,製片公司拉個表,然後算個總數,有興趣就付錢,然後這個表上的所有影片都算有投資了。對於不懂電影行情的投資公司來說,盲投顯然是種比較安全的投資方式,有賺有虧,基本會有一些利潤。

    李瑋跑來蹭電影看倒也不是閑得無聊,主要是為旗下的凱撒先鋒院線找合適的藝術片。藝術片不一定會虧票房,如果遇到特別優秀的藝術片,而且又有大型電影節或電影獎的獎項加持的話,這種文藝片不僅能賣出高價,還能賣得特別長遠。同時這種藝術片也是專業電影頻道優先購買的片源,別看票房成績不好,但是這個市場是鐵粉市場啊。你隻要有專業的藝術片頻道,那訂閱率絕對不差,而且很少有退訂的。

    同時除了專業電影頻道熱衷文藝片之外,文藝片也是dvd市場的寵兒。畢竟大片看過就看過了,沒有人會熱衷收藏一張dvd在閑暇的時候重新回味。但是經典文藝片不同啊,那可是適合反複觀看的,因此中電影再賣出一次dvd之後,時不時推出個導演剪輯版啊,然後加點花絮又賣一次豪華版,再加點評論音軌又能賣一次典藏版。隔了個五年、十年的,再出啥高清數碼修複版啊、限量複刻版啊什麽的,保證還是有一堆死忠飯過來掏錢。有些半死不活的電影公司就是靠著一部電影的dvd愣是在市場的洪流中屹立不倒,還時不時有錢投點b級片,獲得比大公司還滋潤呢。

    燕京國際電影節和一般的電影節一樣,展映的時間通常會在一周左右。李瑋除了關注本國的文藝片之外,海外的文藝片也是李瑋的關心範圍。與此同時,李瑋也在觀察一些新晉導演。電影節是很受新人導演歡迎的,因為這裏大家關注的更多是電影本身,所以新人導演都願意來電影節試試運氣。絕大部分電影節都有專門的新人時刻,或者在頒獎上安排針對新人的獎項。可惜今年讓李瑋覺得有靈氣的導演是幾乎沒有,這些新導演不是可以追求所謂的拍攝技巧而忽略了故事,或者是太過注重情節而沒有考慮電影本身的特點,導致電影劇情顯得冗長拖遝。李瑋歎息了一口氣,也沒說啥。

    這個位麵的導演九成九是科班出身,剩下的就是像李瑋這種演而優則導,也算是圈子裏自己培養出來的。但是那種自學成才,或者從廣告、音樂錄影帶這種導演晉升為電影導演的導演卻幾乎沒有。這就導致了電影導演圈格外的封閉,所有人都知道,一個圈子一旦封閉了,那麽整個圈子的氛圍就完蛋了。因為沒有圈子外的導演帶來不同的空氣,整個圈子裏的味道就不是特別好聞了。科班導演當然有科班導演的好處,他們熟悉劇組的運作,了解類型片的拍攝方法。但是這樣也造成了電影圈千人一麵的問題,幾乎一部電影看十分鍾你就能將導演的師門淵源給猜出來,然後接下來的劇情閉著眼也能蒙個大概。可偏偏圈子裏的人還覺得自我良好,李瑋真心覺得再玩個十年,這圈子就毀了!

    電影節當然不會考慮李瑋的心情,李瑋是手握目前全球最大的娛樂公司之一不假,同時他也是新生代導演中最耀眼的那個也不假,但是問題是,就像李瑋自己所知道的那樣,這個封閉的圈子格外講究“論資排輩”。李瑋這種小字輩導演在圈子裏算個什麽東西啊?隨便來個前輩都能教訓一二,因此李瑋也隻能憋著不出氣。反正自己有自己的製片公司和發行公司,大不了自己玩就是了。

    而就在李瑋糾結的時候,電影節最後的頒獎禮也到了。不過在頒獎禮之前是閉幕電影,這可是組委會和評委會都看好的電影,也被認為是《媽媽》的最大對手。基於禮貌,李瑋當然也出席了閉幕電影的紅毯秀,也在媒體采訪區睜眼說瞎話地對這部電影恭維了一番。不過看了之後,李瑋真心覺得文藝片活該被觀眾唾棄是有理由的。

    電影節的閉幕電影是在電影節最後一天的上午舉行,而頒獎禮的紅毯秀則在下午開始。最初的幾個小時其實沒有什麽大媒體在,因此成了各路毯星自帶媒體的狂歡。當然,毯星們出來要自帶媒體之外,粉絲也要帶一下。否則拍出來的背景沒有粉絲組成的人肉牆豈不是太難看?好在粉絲市場也是規範了,參加就能拿50元,舉牌舉燈的拿70元,負責尖叫呐喊的拿100元,能哭出來的就是150元,如果能哭得跟死了爹媽一樣的話,那還能再重獎100元,湊個250元的整數。

    等這些毯星拍完合適的照片之後,組委會就開始清場了。隨著大媒體們的進駐,剩下的時間那可是拿著邀請函的嘉賓才能走的時間。那些個毯星隻能在外圍望毯興歎,暗暗咬牙之後再和幹爹撒嬌一下,看明年能不能帶資進組混個女二號之類的。

    紅毯的嘉賓順序一般是越重要的劇組放在越前,而越大牌的嘉賓則放在越後。《媽媽》是開幕電影,於是李瑋等人又一次充當開場嘉賓。李瑋在迎賓車笑道,時尚秀上,隻要最大牌才走開場,這是個好兆頭。於是劇組笑著走下迎賓車,頓時鎂光燈閃成一片。李瑋此時才覺得難怪地球位麵墨鏡王常年戴墨鏡,這種場合真心需要一副墨鏡才行啊。好在身為導演的李瑋不是媒體關注的重點對象,所以李瑋倒是可以閑庭信步在紅毯上慢慢踱步。然後等其他成員忙完采訪之後,再一切到官方采訪區接受官媒們的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