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章 耀彼星辰
字數:4220 加入書籤
“飛龍在天”當真狡猾,留下三千人馬,護住前洞洞口,故意擂鼓鳴金,搖旗呐喊,做出進攻假象。
樊琪被困穀內一處山丘,上天無路,入地無門。沒吃沒喝,視野更不開闊,既無法觀察敵軍陣營,又望不見天樞救兵。
說句良心話,身為主帥,如此癡傻,不如自殺。本來,倘若他與天樞裏應外合,攻守定將易型,戰局更要改觀。
天樞雖是神勇,卻不知穀內兵力如何設伏,自然不敢貿進。方欲派人進穀探查,忽聞後營炸開了鍋。
飛彈、羽箭、火炮、滾木,狂風暴雨般,猛射而至。
蜀軍漫山遍野,飛箭鋪天蓋地,大火如日中天,奔騰著,激射著,翻湧著,衝向吳軍。
吳軍後隊被砍、被射、被燒,哭爹喊娘,衝衝大亂。前隊不知所以,回轉相救。前後相撞,自相踐踏,死傷無數。
天樞畢竟一代名將,更能臨危不懼。令旗一舉,一聲斷喝,將士猶如吃了定心丸,後隊變前隊,重整旗鼓,片刻之間,又恢複秩序井然、訓練有素的威武之師。為了活命,不顧火烤箭射,同仇敵愾,絕命衝鋒。
突然,天樞令旗急搖,騎兵攻擊手急速搶到前方,列成無數方陣,大大小小,陣中容陣,陣陣相連,陣陣相套,薄中厚方,攻勢淩厲,三麵包抄。他們身負長弓羽箭,手持利刃長矛,披掛鐵鎧甲胄,武裝到牙齒,攻擊力、防禦力陡增。
天樞一聲號令,刹那之間,漫天羽箭,鋪天蓋地,飛向敵陣。
“飛龍在天”應變神速,率大軍側閃兩翼,命盾牌手搶到前方,雖是如此,蜀軍依然有所傷亡。
危急之下,他將飛龍劍舉了三舉。刹那之間,裝備精良的強騎兵,排成錐形陣法,前鋒尖銳迅疾,兩翼堅強有力,旋風一般衝向吳軍。
蜀軍將士所著武器和鎧甲,乃是用純鋼精製打造,攻擊力和防禦力驚人,更是遠勝吳軍,片刻之間,便突破割裂敵陣。
青荷暗暗敬佩:“‘飛龍在天’卻是英名,蜀軍武器精良,好鋼用在刀刃上。”
非但如此,蜀軍分工協作,默契配合。刀馬隊佩有極其鋒利的馬刀、利劍,砍殺步兵如斬瓜切菜;長槍隊佩有威猛的長矛、長戟,挑刺騎兵如狂風暴雨;步兵隊佩有靈巧的鉤鐮槍、拐子棍,斬削馬隊馬腿如風卷殘雲。
“飛龍在天”指揮若定,蜀軍攻守兼備,進退有方,更是強悍無敵。潮水一般掩
殺,包圍圈逐漸縮小,錐形陣兩翼戰果不斷擴大。
青荷看得清楚:“蜀軍兵峰甚健,勢不可擋,吳軍危矣。”
天樞不愧一代名將,身處危難,沉著應變,令旗一揮,吳軍頃刻間分散成無數圓陣,各以盾牌護在周邊,就象被群狼圍困的雄獅,舍生忘死,自衛反擊。
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飛龍在天”一聲令下,蜀軍變換“長蛇陣”,猶如條條巨龍,纏住頭頭雄獅的軀體,並將包圍圈不住壓緊夯實。
蜀軍武器先進,裝備精良,優勢不可比擬。刀槍飛舞,劍戟斬斫,矛戈猛刺,斧鉞狂劈,吳國抵擋不住,潮水一般潰退,死傷者不計其數。
天樞眼見形勢不好,急速揮動令旗,吳軍瞬間又變成雁形陣,便如巨人伸出了兩隻巨臂,包抄迂回,實施反撲。
“飛龍在天”避其鋒芒,指揮大軍,演成玄襄陣。刹那之間,蜀軍陣營鑼聲大振,鼓聲不絕,人流飛旋,車馬盤桓,殺聲震天。
吳軍分不清東西,辨不出南北,找不到主力,分不清側翼。正自迷茫渙散,蜀軍攻其不備,出其不意,絕命衝鋒。吳軍暈頭轉向,被殺了個措手不及。
雙方你死我活,爭戰進入白熾化。比之昨日,還要慘烈。
眼見刀光劍影,耳聽風聲鶴唳,青荷不住狂抖:“這般爭鬥下去,吳軍雖有傷亡,蜀軍卻也腹背受敵,未必能占到便宜。可別忘了,蕪窿穀內,還有樊琪一萬人馬,雖說又渴又餓,又困又累,雖這疲憊之師,更是困獸之師,倘若死灰複燃,定是無窮後患。”
幸虧樊琪不是青荷,而是被嚇破了膽的縮頭烏龜。他對“飛龍在天”留在穀中的三千疑兵,摸不清路數;又對穀外戰役,猜不透實情。
物極必反,樊琪本是膽大妄為,如今百戰百敗,便成了膽小如鼠。他又是畏懼,又是疑慮,居然拿不定主意:是否孤注一擲,發動拚死一戰,實施絕地反擊。
相較之下,在這決勝之戰,“飛龍在天”,卻能當機立斷。
伴隨包圍圈縮小,蜀軍陣地忽然飛出一人,如振翅大鳥,騰空而起,霹靂駭電一般殺進敵營,人如飛龍,長劍旋舞,劍氣如虹。
眼見“飛人”從天而降,勇不可擋,吳軍連連潰敗。
眨眼之間,“飛人”所向披靡,殺開一條血路,繼續前衝。
青荷大吃驚嚇:“‘飛龍在天’因何不再坐鎮指揮?而是故技重施,單槍
匹馬,殺入敵陣?他這風頭,還未出夠?一心想要被敵軍射成刺球?還好還好,我居高臨下,再不會當那冤大頭。”
吳軍前方一將,手提長槍,引數十騎,躍馬迎戰。
“飛龍在天”更不打話,飛龍劍一旋,直取長槍。隻一回合,就將那長槍將刺於馬下。
吳軍驚駭無極,紛紛退卻。
“飛龍在天”手持長劍,接連幾個縱躍,殺入二層重圍。
早有一將,引一隊鐵騎如飛而至,更不怠慢,持長刀來戰。一個回合之下,被一劍刺倒。
“飛龍在天”殺散吳軍,於萬將叢中,衝開一條血路,殺入第三道重圍。
他縱身飛躍,又一枝軍馬,攔住去路。當中一員大將,旗號分明,大書一個“樞”字,不是天樞卻是誰?
天樞何等英雄?那可是一代名將,威名遠揚。眼見“飛龍在天”在千軍萬馬之中,單人單騎,如入無人之境,早已揣出他的真實意圖擒賊先擒王;更是猜出他的最終目的速戰速決。
更見己方無數上將,人頭落地,殞命當場,天樞又痛又急,早就摘弓箭,多次瞄準。隻是敵人迅如疾風,飄忽不定,實難射中。
“飛龍在天”愈奔愈近,天樞便在十丈開外,正是飛射的大好時機。更不猶疑,略一揚手,“飛龍劍”入鞘。右手向身後一探,駭電般摘下寶雕弓,左手拔出雕翎箭,氣運丹田,淩空而起,人在空中,搭箭上弦,雙臂角力。
會挽雕弓如滿月,疾飛神箭射天樞!
羽箭“嗖”的一聲,霹靂閃電般破空而出。
敵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主動出擊,天樞在馬上看得清清楚楚,趁敵身在半空,無暇抵禦,天樞奮力拉滿弓弦,奪命回射。
哪料到,箭方射出,兩道駭電已經飛至眼前。一箭射中馬之眼,一箭正中右肋章門穴。天樞大叫一聲,人撲馬翻。
眼見主帥落馬,吳陣飛出兩人,挺劍飛身,將主帥急搶入手,欲全身而退。此二人不是別人,正是天樞兩位師弟,號稱“魁星雙鐧”的玉衡、開陽。
再看二人手中,兩對金鐧,形似硬鞭,邊有四棱,鐧身持重,長而有刃,鐧端尖利。舞將起來,滿天星鬥,風雲變幻。
“飛龍在天”何許人也?哪容敵將死灰複燃?急如風火,搶上前來,“飛龍劍”極舞,劍氣如虹,怒掃千軍;“追風菱針”,流星趕月,駭電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