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一章 惺惺相惜
字數:4292 加入書籤
隻戰了幾個回合,玉衡、開陽技不如人,力不能支,雙雙挫敗。眨眼之功,要穴被點,撲倒在地。
“飛龍在天”駭電般衝上前來,右手一探,就將受傷不起的天樞提在手中,順手點了背心大穴。
卻在此時,一道灰影,從天而降,一聲斷喝,駭電來襲。但見此人,斜身滑步,手腕一頓,“天璿劍”橫裏一蕩,直擊“飛龍在天”後心。
危急之中,“飛龍在天”將天樞急擲於地,身形逆轉,順勢躍起,“飛龍劍”反手一迎,劍光一轉,反取來人前心。
灰衣將軍為救天樞,性命相搏,如猛虎下山,怒獅騁原,左掌右劍,連攻帶守,勢不可擋。
打到分際,“飛龍在天”一招虛幌,避其鋒芒,身子橫飛而出,“劈風神掌”駭電出擊,直取灰衣人雙腿。
來人眼見形勢危急,身形暴起,“天璿劍”鬥轉星移,向下猛削。
哪料到,尚未沾衣,“飛龍在天”長劍已經倏然出手,劍氣如虹,但聽“當”的一聲,兩劍相撞,餘音不絕。
灰衣將軍登時招架不住,以手撫膺,倒退數步。他心念天樞,生死不顧,欺身直進,衝鋒陷陣。一柄“天璿劍”,擊打砍刺,一劍緊似一劍,快疾如閃,虎虎生風。
兩人越打越烈,招數越鬥越奇,身法越飛越炫。
陡然間,“飛龍在天”一聲長嘯,一招“震驚百裏”,“天璿劍”受劍氣所迫,再也把持不住,倏地被擊飛。
天樞本已被俘,見勢不好,連聲驚呼:“天璿!快走!休要管我!”
想走,如何走得了?
天璿大驚,疾揮“魁星七絕掌”,負隅頑抗。隻是,哪裏抗的過?
危急關頭,突聞一聲輕嘯,疾風起處,一道藍影,飄逸輕靈,急撲而至。
天樞望向藍衣人,更是大急:“瑤光,你來做什麽?還不速走!”
瑤光雙目噴火,血灌瞳仁:“我不走!咱們是夫妻!死也在一起!”說話之間,“瑤光劍”暴衝急掃,逕刺“飛龍在天”。
“飛龍在天”更不回頭,右掌微揮,彈風破風,借力打力。他這一招“遊龍取水”,是以敵人自身之力卷掃兵刃,反製其人之身。
瑤光根本把持不住,雙臂劇震,“瑤光劍”劍鋒急轉,直刺向天璿。
天璿危急中乘勢躍起,身子在空中斜斜竄過,才避開她淩厲一劍,不由心下暗驚:“劈風神功,絕非浪得虛名。
為救天樞,瑤光死生不顧,挺劍向“飛龍在天”當胸剌去。她所使的都是魁星派指穴打穴的招法,所指之處,都是大穴要害。她雖是一女子,卻因豁出性命,這一剌之勢,淩厲至極。
不成想,“飛龍在天”心思聰穎,避重就輕,長劍急轉,更能四兩撥千斤。
危急關頭,瑤光根本避不開去。為救夫君,索性玉石俱焚。但見她踏上一步,似是不顧一切,進招突襲。哪知長劍遞到一半,鬥然間身體向後疾仰,劍光一閃,劍招又變。
她腰肢更是柔軟,陡然後旋,這一飛轉,劍鋒又變,又快又急,眨眼之間,與“飛龍在天”已不及一尺之距。
“飛龍在天”隻覺她招式淩厲而詭異,變幻而莫測,索性不變應萬變,右掌向她急拍而去。
瑤光腰肢輕擺,就如一朵蘭花,在風中微微一顫,看看避過,長劍又是急變,奪命之勢卻絲毫不減,直取“飛龍在天”。當真是寧可玉碎,不願瓦全
“飛龍在天”卻飄忽輕靈,急轉身形,已旋至瑤光身後,氣運丹田,舞動“飛龍劍”。
瑤光隻覺一股巨力,勢如排山倒海,根本不可抗拒,但見自己的長劍,已經直擊向天璿,更覺不可思議。
天璿正在全力進攻,耳聽身後金刃破空之聲,心知不好,翻轉重心,向前急縱。想要躲避,哪裏來得及?隻覺後背大穴又麻又痛,登時撲倒於地。
瑤光不料不到“飛龍在天”彈風破風之法,出神入化。正自驚慌失措,“飛龍劍”又至,耳聽劍勢來得迅疾,急忙低頭閃避,隻覺頭頂一涼,劍頭掠頂而過,心知若非對方手下留情,自己已然人頭落地。
便在一瞬間,“飛龍在天”輕揮右掌,“拍”的一聲響,擊中瑤光。
可憐瑤光,撲倒在地上,眼望被俘的天樞,無力再營救,涕淚相合流。
吳軍被蜀軍重重圍困,眼見統帥被擒、主將大敗,登時銳氣全失,陣腳一片大亂。頃刻之間,成了一盤散沙。
“飛龍在天”一聲號令,蜀軍山呼雷動,前阻後截,左突右撲,發動全麵猛攻。不消片刻,吳軍兵敗如山,全線崩潰。
天樞援救計劃,被徹底擊垮,統帥、主將全被生擒活拿。
青荷看向“飛龍在天”,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他已是遍體傷痕,血染征衣。這才陡然想起:“‘飛龍在天’固然武功蓋世,天樞亦是不可小覷。二人對箭,便是二虎相爭,兩敗俱傷。”
蕪窿穀中,尚有樊琪一萬殘兵敗將,若是死灰複燃,後果不堪設想。
“飛龍在天”對穀外四散奔逃的吳軍,並不追趕。而是緊抓戰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殺了個回馬槍。
卻說樊琪,耳聽穀外人喊馬嘶,殺得驚天動地,急遣探馬藍騎。可惜,穀口被蜀軍守得風雨不透,終於得知實情,已是錯失良機。
樊琪追悔莫及,痛定思痛,號令三軍,迅猛衝鋒,便與回撤的蜀軍,狹路相逢。
吳軍一見“飛龍在天”,更是心驚膽寒,隻一個交鋒,便又兵敗如山,終點又回到起點,再次逃回低山,苟延殘喘。
樊琪愚不可及,吳軍坐以待斃。青荷不忍再看,饑渴之下,自去摘食青莓。一口青莓尚未下肚,就聽數千名蜀軍齊聲呐喊:“吳軍速降,有水有糧,回見爹娘!吳軍不降,渴死沙場,曝屍荒涼!”
青荷聽的心驚:“‘飛龍在天’不光殺人無形,還攻心有方。吳軍數日鏖戰,疲憊不堪,饑渴難忍,聞聽此言,如何不會軍心渙散?”
看向吳軍陣營,接二連三都有軍士,丟下武器,舉起雙手,搶下山坡,投奔蜀營,棄戰而降:“我願歸順!休傷性命!”
樊琪惱怒至極,連斬數十,期望殺雞儆猴,卻是徒勞無功。
蜀軍果然守信,但凡吳軍投降,都是備受優待,給水給糧。這般一來,不出半個時辰,樊琪眾叛親離,唯有束手就擒。
西蜀大勝,“飛龍在天”雖是傷的不輕,卻能指揮若定。
蜀軍秩序井然,分頭行動:有的掩埋戰友,有的押解戰俘,有的清點戰場,有的繳獲戰利,有的護送軍械,有的召集馬匹,有的搬運鑼鼓,有的收拾道旗。
“飛龍在天”召集吳軍,約法三章:“有意留蜀者,無罪無罰,分田分地,減賦減役,保證樂業安居。”
此令一出,頗得軍心,上下一片歡騰。
西蜀沃野千裏,號稱天府治國,卻因戰亂,幾被滅族,雖經一代人努力,依然地廣人稀,最缺年輕力壯的勞力。
指揮停當,“飛龍在天”不急撤退,卻召來“魁星五子”,推心置腹。
他滿麵悲戚,看向山洪留下的淤泥,眼望漫山遍野的屍體:“今日之戰,西蜀雖勝,在下並不以為榮,更無絲毫喜悅之情。事實上,眼見萬眾蒼生,命喪黃泉,在下不盡傷痛。蜀吳本是兄弟,本是友邦。咱們共同的敵人,本是北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