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萬奴王疑塚 第二十六章 萬奴守墓將臣孫家

字數:4293   加入書籤

A+A-


    老漢打了個酒嗝,取出老煙槍,捏了些煙葉放了進去,邊揉搓,邊回道:“哎!都是明人,咱也就不用說暗話了。你們白天已經在奉仙坡上走過了一遭,想必也知曉了裏麵的行情。那老漢就實話告訴了你吧,這奉仙坡墓裏埋的正是我家先祖,今兒個老漢略備薄酒,也是希望各位行個方便,勿要再去討擾先祖安歇!”
    霍天啟自然不會輕信那老漢之言,漫不經心的斟滿了一碗酒回道:“哦?老丈並非元良,怎懂得諸多道裏的行語,這可是件奇事!”
    老漢抽著煙槍,搭眼看了看霍天啟,站起身說道:“這話說來就長了,請隨我來,你自然會明白!”
    霍天啟倒是也不推辭,起身跟著老漢就走!二人抹黑趕路,走了大概有五裏路,便進了一個破廟之內。
    老漢搬開廟裏正中的佛像,露出了一條密道。順著密道下去,又走了大概十五六米,便入了一間地下大殿。這裏麵供奉的全是老漢的曆代先人。
    那老漢走到排位前,恭恭敬敬的跪在地上磕了三個頭,隨後起身對霍天啟說道:“老漢我本姓孫,名守牧,字流芳,是這村落的族長。同時,也是第十七代萬奴守墓匠臣。老朽之所以能夠一眼看出諸位的來路,還淺懂你們倒鬥行當的暗語,其實,都是和這些年的守墓分不開的。想想老朽八歲掌印,幾十年來曾接待過無數倒鬥之人,其中就不乏摸金、搬山、發丘,卸嶺、淘沙、奇門等在內的名門大派,對於這裏麵的行規略懂一二也不足為奇。”
    霍天啟點點頭,皺著眉疑惑的問道:“那老丈帶我來此,又是何意?”
    孫守牧淺淺一笑,拍了拍霍天啟的肩頭,又帶領著他輾轉來到另一間大殿,裏麵橫七豎八的堆滿了幹枯扭曲的屍體。從那些屍體的穿著打扮上來看,他們均來自不同的朝代。從他們慘死的表情能夠看得出,他們死的時候都經受了極為痛苦的折磨。
    孫守牧看了看那些橫死,長歎了一口氣,對霍天啟解釋著說道:“這些人曾經在江湖上,都是赫赫有名,響當當的倒鬥泰鬥!可惜自視甚高,都未聽先人勸阻,打擾了祖上的清靜。還在墓裏拿了他們不該拿的東西,才遭此橫禍。等他們病發意識到這一點的時候,又跑到這裏懺悔賠罪,可這個時候什麽都晚了。我們雖是萬奴守墓將臣,但也束手無策,實難搭救,隻能眼睜睜的看著他們經受痛苦的折磨而死。我是真的不希望悲劇再一次上演,發生在諸位身上,所以才帶小兄弟來此一覽。”
    霍天啟瞧了一眼孫守牧,便想要進一步的,上前去查驗一番這些陳年幹屍。可他剛走進去沒兩步,便感覺到頭暈目眩,耳中更是似有百鬼哭嚎,吵得他頭疼欲裂。
    這情況可不是妙,霍天啟隱隱感覺可能中了計,剛想回頭去問問孫守牧,這究竟是怎麽回事兒的時候,卻發現身後早已空空如也。
    “媽的......老狗賊,讓我逮到你,必定讓你不得好死!”
    此時霍天啟算是徹底反映了過來,這回是真著了孫守牧那老東西的道了,眼前的這些幹屍,八成都是這老東西以相同的手段,騙到這裏處死的。他心裏越想越窩火,可如今木已成舟,被困已成事實,再恨也無濟於事了。
    其實這事也怨不得別人,都怪他霍天啟自己一時粗心大意。細想想那孫守牧作為萬奴守墓匠臣,怎麽可能這麽好心的擺宴勸離他們。
    凡是跟這行沾點邊的人都知道,倒鬥之人之認財不認命。對於發現了自己祖墓的倒鬥之人,若自己是守墓人,當然也會對其立即除之以後快,免得留著日後給自己找麻煩。
    格力吉老人這一覺睡的可踏實,等他第二天醒來,卻發現自己赤裸裸的躺在荒郊野外。
    他四下裏尋了尋,看到張天賜也一絲不掛的躺在不遠的旁邊,唯獨不見了霍天啟和一行的其他人。
    格力吉老人趕緊推醒了張天賜,二人折了些樹枝遮體,四下裏仔細的找了找,在不遠處的石坡上發現大灘大灘的血跡,以及大型猛獸出沒的痕跡。
    再沿著血跡一路找過去,又在一處壕溝裏,找到了那些痞子兵的殘肢。
    這下張天賜算是徹底的被激怒了,拉著格力吉老人,在奉仙坡裏尋了三天,不但沒有找到之前的那個孫家村落,就連霍天啟也是蹤跡全無。
    氣的張天賜直罵格力吉老人請了個白眼狼,一定是那霍天啟聯合那些山民,倦了他的錢財和裝備,自己去升棺發財。
    起初格力吉老人還不願意相信,可是張天賜一直這麽說,加上也尋不到霍天啟的任何蹤跡。慢慢的格力吉老人也就信了張天賜的話,覺得倒像是這麽回事。
    後來,格力吉老人和張天賜幾乎是一路要著飯,回到了禪山寺,張天賜在禪山寺落了幾天腳,等得到補給之後,便離開了禪山寺,這一消失就是三年的時間。
    等張天賜再次回到禪山寺,找格力吉老人的時候,已經是一名擁有上千人馬的革命軍將領,而他此次之行是奉了上峰之命,前來此地布防的。
    張天賜坐在禪房裏,對於當年之事,一直耿耿於懷。現在的他,上有正規軍的頭銜照著,外有上峰撐腰,行情大漲。他這一遭來找格力吉老人,除了布防以外,最主要的還是想一雪當年之辱。
    所以,他以為從戎報國為由,強行讓格力吉老人還了俗,提拔他當了自己的副官。
    一切妥當之後,張天賜調集兩個營,又把奉仙坡徹徹底底的翻了個底朝上。別說當年的人沒找到,就連那村子的鬼影子都沒看著。隻不過蹊蹺的是,在奉仙坡三十多裏外,多出個山嘴子七分地村,那裏倒是有姓孫的家族。
    當時張天賜得知消息以後,急急忙忙的跑到七分地一看,都是生麵孔,一個也不認識。對於他而言,當年的恥辱就是烙印,一輩子都抹不掉的烙印,他怎麽可能不甘心!
    既然找不到原來的孫家,那在這村裏碰到了姓孫的,隻能怪他們自己倒黴!於是下令把七分地村裏姓孫的都拉去當了壯丁。
    返過頭來,這張天賜又調來一個炮營,對著奉仙坡一頓猛轟。嘴裏還嚷嚷著:“奶奶的,和尚跑了他娘的廟還在,今個兒爺就好好破一破他家風水,看看他娘的還敢不敢招惹老子!”
    就這麽著,此事又過去了大半年的光景。張天賜為了能夠再往上爬一爬,希望這衣領口上,能再多添幾顆星豆子,是整天為送禮發愁。
    你說送大洋吧,少了上峰看不上眼,多了自己又吃不消。送金銀玉器吧,這東西市麵上的太俗,根本拿不出手。於是,他便又想到了奉仙坡的那座大墓。
    經過格力吉老人的分金定穴,他們很快就找到了孫家祖墳的所在位置。
    可到了跟前一看,這墳圈子看上去,普通的不能在普通了。張天賜就有些泄氣,但轉念又一想,之前浪費了那麽多炮彈,都能讓這孫家祖墳幸免於難,這地界也是夠邪乎的!既然找到了,那這回絕不能放過它。就是沒魚,那我也得進去豁了豁了水!拋了這祖墳,才算真正解了當年之氣。
    不過他打定主意後,又仔細斟酌了一下,要是把這墳包子炸平了,也有些不妥。在軍界裏混,勾心鬥角的太甚!這事要是一旦傳出去,讓小人給抓了把柄,自己的仕途也就算完了。思來想去,還得是采用倒鬥的老法子比較穩妥,那便是打盜洞。
    一番的體力勞動過後,他和格力吉老人進了主墓室。到了裏麵才發現,這墓除了壁畫以外,竟空空如也。
    這使得張天賜氣氛至極,費了這麽大的勁,挖的確是一座空墳!哪能咽的下這口氣,於是便打算新仇舊恨一起算,出去就一把火燒了這奉仙坡。
    格力吉老人非常謹慎,感覺事有蹊蹺。隨後他通過壁畫可知,這孫家老祖早年也是一位馳騁疆場的將軍,雖戰敗被金人所俘虜,但也頗受金朝將軍賞識。
    盡管這孫家老祖從政治上再無用武之地,但畢竟也算是富甲一方,怎麽可能會屈尊與普通墳塚!
    另外,古人在殷代以前,就有了希望靈魂不死的觀念,認為死亡從來與生命意識分不開,魂來自於天,魄來自於地,二者離散之後,魂入天轉化為神,魄入地腐化為水歸入土壤,魂會庇護後人。依據古人的思想開放程度,以及靈魂轉化觀念,絕對不會如此草率隨意葬之。
    格力吉老人又仔細的把整座墓塚看了個遍,通過風水易理,墓穴走位,物品擺置等諸多信息進行揣摩與猜測,希望能夠找出破綻,能夠合理的解釋這一切。
    張天賜沒有那個耐心煩,這些年他終日混跡於軍閥的勾心鬥角之中,痞氣十足,他隻對看的見寶貝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