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千二百七十章 外戚

字數:4812   加入書籤

A+A-




    睦州知州,看樣子也是個狗官。

    讓趙禎好奇的是,大宋朝就沒有清官了麽。

    為什麽每到一地,都是一些魚肉百姓的狗官。

    海鹽生產地區,如京東、河北、兩浙、淮南、福建、廣南等地,產鹽戶叫亭戶。

    各戶有鹽丁,每年將所製的鹽交給官府後,或得現錢,或折作租賦,而還有一些地區,官府允許灶戶與商人自由貿易,國家征收鹽稅。

    而睦州,則是允許商戶自由交易,隻是官府收取商人的鹽稅而已。

    這也使得,睦州知州路三通,開始大撈特撈。

    巧立名目,大肆盤剝百姓。

    以至於,睦州鹽價翻了五倍之多。

    百姓們吃不起鹽,隻能去購買一些私鹽。

    私鹽價格便宜,風險卻大。

    魯會深一行人的鹽幫,就因為被官府盤剝的厲害,生意做不下去了。

    可是鹽幫兄弟一大家子都得吃飯,沒辦法,老二範文行就大著膽子販私鹽。

    結果,被官府抓住。

    抓了這私鹽販子,路三通開口就要五千兩。

    魯會深等人哪有那麽多錢,隻好苦苦哀求。

    最後,路三通的最後底線是三千兩,少一兩都不行。

    湊不出三千兩銀子,老二範文行的腦袋,就得被掛在城牆上示眾。

    鹽幫雖然都是三教九流的底層小民,可是這幫人卻極為重義氣。

    眾人湊不出這麽多錢,無奈之下,隻好鋌而走險決定攔路打劫。

    誰知,他們都是守法的鹽販子,並不是私鹽販子。

    那裏懂得什麽打劫了,結果一出手第一次就露餡了。

    趙禎越聽越怒,這個睦州知州路三通,當真是大膽包天。

    此時,陳琳也跟著走了過來。

    他低聲在趙禎耳邊低聲說道:“陛下,這睦州知州,乃是宮裏的路貴人的親兄長。”

    趙禎一驚,這才猛然記起。

    趙禎的嬪妃路貴人,她的哥哥之前在京城為官。

    因為侵占百姓良田被禦史彈劾,後來被貶黜京城。

    趙禎又是個耳根子軟的家夥,路貴人在枕邊哭哭啼啼,趙禎無奈,將路貴人的哥哥,貶黜到了睦州。

    沒想到這廝到了睦州,依舊是不思悔改,竟然變本加厲的魚肉盤剝百姓。

    趙禎越聽越怒,他攥緊了拳頭,對鹽販魯會深說道:“你們跟我去睦州,我替你們做主。”

    魯會深等人麵麵相覷,他們都不知道這人是什麽意思。

    你一不為官,二不是路知州的上司,你怎麽做主。

    不過,既然事已至此,他們也隻能認栽。

    魯會深歎道:“多謝先生好意,若先生當真心善,便饒了我們兄弟,我們兄弟去把馬給賣了。”

    一聽說賣馬,手下鹽幫兄弟立刻躁動起來,有人帶著哭腔:“大哥,不能賣馬啊!”

    “大哥,馬是咱們鹽幫的命根子,不能賣啊。”

    沒錯,沒了馬匹,以後如何販鹽。

    不能販鹽,這幫鹽幫的兄弟,一家人都得喝西北風了。

    魯會深歎道:“不賣馬,老二就得死。”

    他這麽一說,眾人等人安靜了下來。

    是啊,不賣馬給路知州送贖金,老二就得死。

    可是賣了馬,大家夥兒沒了吃飯的家夥,往後的日子更是不知道該咋過。

    那個老者勸道:“老大,兄弟們知道你想就老二的心情。

    可是,就算是咱們賣了馬,也湊不齊三千兩銀子啊。

    咱們的馬都不是上等馬,賣不上幾個錢的。”

    魯會深無奈的道:“賣多少是多少吧,到時候我們在路知州前麵求求情。

    不管怎麽說,先保住老二的一條命再說。”

    宋朝縱容外戚經營禁榷行業,茶酒、販鹽一樣不少,最終自食其果。

    兩宋統治的三百多年間,社會經濟與文化都得到快速的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發達的國家。

    經濟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古代一直以來的“重農抑商”的社會風尚發生動搖。

    商人社會地位提升的同時,大批官僚也開始從事商業以牟利。

    宋朝處在社會大變革時期,隨著經濟和文化的繁榮,社會思想也發生變化。

    人們不再重義不重利,出現利義結合,甚至唯利是圖。

    外戚作為一群特殊的群體,可以利用其特殊的皇親身份淩駕於普通官員之上,擁有經濟領域中的特權。

    隨著社會經商思潮的興起,外戚也被卷入其中。

    宋朝的禁榷利潤對於仕宦具有極大的吸引力,紛紛踏足,利用特權興起販賣茶、酒、鹽、香料等國家禁榷的產品。

    宋朝外戚自然不會放過此等機會,積極投身於商業。

    本文就以茶、酒和不能缺少的鹽來詳述。

    天禧四年,寇準奏請治劉氏外戚侵占鹽井之罪。

    對於國家統治上層來說,其背後參雜著寇準與劉皇後、丁謂之間權力鬥爭。

    南宋私鹽肆虐,達官貴戚不顧國家禁令,憑借特權中飽私囊或與國爭利,給社會經濟帶來巨大危害。

    社會經濟越發展,官員貪腐的現象越是嚴重。

    此時的趙禎,已經深深地意識到了這個問題。

    看來這次南下,也不是一無所獲。

    既然這個路三通如此倒黴撞上來,那趙禎就決定先拿他開刀。

    辦掉路三通,讓百官們看看皇帝的決心。

    再敢有憑借外戚特權與民爭利,貪汙克扣魚肉百姓者,決不輕饒。

    趙禎沒有再說什麽,轉身回了馬車。

    這些事用不得自己操心,自有手下來處理。

    葉青走過去,將魯會深拉起來:“你們隻管跟我們走便是,到了睦州,我們的主子自然會替你們做主。”

    此時的魯會深等人,已經知道趙禎一行人絕非常人了。

    反正也沒有別的辦法了,眾人幹脆豁出去了,跟著這幫人進城便是。

    皇城司的邏卒們也沒有再為難這些人,趙禎一行人繼續趕路。

    而魯會深這幫人也沒有逃走,而是跟著趙禎一行人,也跟著往睦州方向去。

    路上,他們果然遇到了層層哨卡。

    這些哨卡,都是睦州知州路三通設立的。

    每一道哨卡的設立,不是為了盤查百姓,也不是為了設防,就是兩個字,撈錢。

    這些哨卡,都是設置在去睦州的必經之路上,隻要是過路就得給錢。

    明目張膽的過路費,不給錢休想走。

    路三通,在此地竟然如此明目張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