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四章:漁陽鼙鼓動地來(九)

字數:4967   加入書籤

A+A-




    初雪滿長安,四海聚驚瀾。

    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一月十一日,離冬至還有十餘日光景,疲憊不堪的王正見策馬穿過長安城安遠門門洞時,邊令誠剛離開幽州不久。

    向時長安紛紛擾擾,市井中流言蜚語不斷,街頭巷尾皆傳王元寶用霨郎君的身世中傷王正見乃太子授意;還有人講,王東主死後如意居的財產遭虢國夫人大肆侵吞。而王正見則從流言中嗅到熟悉的味道:“抓捕王元寶,意在東宮;而今王元寶橫死,聖人也不忘借題發揮……”

    朝堂上,高仙芝上表揭發楊國忠掩蓋劍南大敗的罪行,言之鑿鑿;楊國忠百般狡辯,死不認罪,反誣安西進奏院心懷叵測,策劃劫獄。急於去華清宮避寒遊樂的聖人不勝其煩,命雙方各自準備證據,待冬至大朝會時廷議而決。

    而更令長安民眾在意的是,聖人此次去華清宮,一反常態並未讓太子留守長安監國,反命其與盛王一道隨侍左右。朝野上下紛紛揣測,聖人何時會正式下詔更易儲君……

    王正見雖急著見王霨,但按製他必須先到華清宮陛見過聖人才能歸家。而令他哭笑不得的是,裴夫人早就派王珪守候在安遠門外,名為迎接,實有“監視”之嫌……

    “霨兒今日在華清宮當值,倒可以一舉兩得。”王正見滿腦子都在琢磨該如何麵對王霨。

    王正見候在華清宮大殿外焦急等待聖人傳召時,忽見高力士手持一卷奏章,失魂落魄,踉蹌而來。

    “高翁,何事驚慌?”

    “安祿山……獻戰馬……三千騎兵……洛陽……”上氣不接下氣的高力士把奏章遞給王正見。

    王正見打開一看,河南尹達奚珣急報,說昨日有數千騎兵渡過黃河,進入洛陽城郊。放心不下的達奚珣派人追問,方知是範陽節度使安祿山進獻駿馬的隊伍。達奚珣帶兵出城打探,並未見到東平郡王安祿山,卻發現負責送馬的馭手精悍無比,各式兵刃也一應俱全。

    “安祿山之前可上過奏折?能否確認他在獻馬隊伍中?”

    “邊令誠奉旨宣慰幽州,前幾天上過折子,說安祿山有意進獻戰馬,某已呈給陛下,但聖人和貴妃娘子忙著在梨園編奏新曲,估摸著還沒來得及看。內侍省在範陽無監軍,故不清楚安祿山是否起程進京。”

    “潼關!”王正見略一思索,沉聲道:“關中承平日久,潼關守軍不過千餘人,若遭數千範陽精兵偷襲,旦夕之間潼關必破。煩請高翁盡快稟明聖人,速派禁軍馳援潼關,同時正式下詔,謝絕安祿山獻馬!”

    “多謝王都護!”

    “若陛下恩準,某願領兵趕赴潼關!”王正見主動請纓,此刻他也顧不上見王霨了。

    “某定會轉告陛下。”高力士匆匆離去。

    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華清宮梨園之中,梅花綻放,一片幽香,李隆基橫吹玉笛、楊玉環輕彈琵琶,梨園弟子輕歌曼舞,其樂融融。楊國忠則小心翼翼服侍在側,生怕再惹貴妃娘子不快。

    待高力士將達奚珣的奏報送來時,李隆基將信將疑,楊國忠欣喜不已。高力士轉述王正見的判斷後,李隆基急召高仙芝、王正見和張守瑜一並來梨園商議。

    兩位磧西名將一致認定安祿山獻馬之舉極為可疑,其心可誅。張守瑜雖不認為安祿山會起兵反叛,但也讚同不能放任數千如狼似虎的邊鎮騎兵進入京畿。楊國忠則咬定安祿山狼子野心,一再懇求李隆基下詔,免去安祿山一切官爵,並將之押送到京。

    李隆基沉思半晌,才命高仙芝為主將、王正見為副,統領五千飛龍禁軍疾馳潼關,同時下詔婉拒安祿山獻馬之舉。

    王正見與高仙芝飛抵潼關時,三千曳落河已行至陝州(今河南三門峽市),得知飛龍禁軍增援潼關,田乾真意識到戰機已失,遂撕下偽裝,順勢攻打陝州。不過一個時辰,陝州就落入曳落河之手。占領陝州後,曳落河偵騎四出,截殺過往行旅,大唐的東西二都遂被隔絕。

    田乾真攻打陝州之時,河北幽州城中,安祿山詐為敕書,召部下諸將示之道:“內侍少監邊令誠送來聖人密旨,曆數楊國忠欺君罔上、掩蓋敗績等罪狀,令某率兵入朝討伐楊國忠。敢不從命者,定斬不饒!”

    此時範陽軍將佐多為番將,皆以安祿山馬首是瞻,無人敢有異言。安祿山大喜,糾集帳下兵馬及奚、契丹、室韋等部散騎共十二萬,親乘鐵輿,率軍南下。

    叛軍步騎精銳,煙塵滾滾,鼓噪震地。當時內地承平日久,百姓幾代不聞兵戈,聽說範陽兵起,遠近震驚。叛軍所過州縣,望風瓦解,守令或開門迎敵,或棄城逃竄,或被叛軍擒殺,無敢抗拒者。

    與此同時,安慶宗以進獻契丹武士、少女為名,派兵潛入太原,斬殺北都副留守楊光翔,兵不血刃輕取太原。

    攻占太原後,安慶宗當即從監牢中放出高秀岩,然後派兵屠殺太原王氏數百人,一時間城中血氣衝天、冤魂無數。河東一道迅疾落入叛軍手中。

    赴京參加冬至大朝會的平盧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史思明行至恒州(今河北石家莊)得知安祿山起兵,他當機立斷率百餘名牙兵急馳東南,避開叛軍兵鋒,從青州登船,走海路返回營州(今遼寧朝陽市),整頓兵馬後作壁上觀。

    河西節度使安思順聽聞範陽、河東兩鎮起兵反叛時,他正苦口婆心勸與自己一同進京的朔方節度使李光弼娶自己的女兒。得知安祿山背叛大唐,麵如死灰的安思順自縛雙手入京請罪,卻勸李光弼盡快折返靈州,防範安慶宗偷襲河套、監控回紇。

    隴右節度使哥舒翰因腿疾之故,早在一個月前就來長安休養。聽說安祿山叛唐,哥舒翰急令陪自己進京的王思禮返回鄯州,然後他在隴右牙兵校尉劉破虜護翼下乘車直奔華清宮,半路恰遇催馬急行的封常清。

    龜茲距離長安六千餘裏,來往耗費時日頗多,故六月獻俘禮後,聖人命李嗣業和席元慶返回安西,卻讓封常清留在京中,除了便於其出席冬至大朝會,亦有示恩寵之意。

    兩人一同行至華清宮望京門,哥舒翰下車時忽遭冷風一吹,腿疾突發,癱倒在地。被劉破虜和封常清扶起後,哥舒翰長歎一聲,絕了分潤軍功之心,恨恨回返。封常清則進宮麵聖,參讚軍機。

    拓枝城距離長安最為遙遠,河中節度使阿史那暘驚聞巨變時才堪堪趕到慶州(今甘肅慶陽)。他駐馬稍加思索,派兵馬使李定邦繼續東行,自己卻調轉馬頭,一路向西、絕塵而去……

    消息傳到劍南道大渡水時,親自領兵與劍南軍對峙的南詔王閣羅鳳歡呼不已;與興高采烈的南詔軍相反,劍南軍營中死氣沉沉,劍南節度副使、知留後事崔圓清楚,退兵的時候到了……

    高原邏些城,剛從內鬥中恢複過來的吐蕃君臣鋪開地圖,將手指向安西四鎮和九曲之地;漠北黑虎城,葉斛太子和弟弟移地健在父王牙帳中爭執許久,最終葛勒可汗決定,調動一萬騎兵逼近朔方,窺探大唐內戰走向;極北之地,劍水(今葉尼塞河)河畔,黠戛斯阿熱李昆偵知大唐內亂、回紇異動後,憂心忡忡。

    朔方黨項、同羅、仆固,北庭沙陀,河中葛羅祿、昭武九姓等大唐藩屬或早或遲聽到安祿山叛唐的消息後,各懷心事、各有打算;而磧西諸部最早得知安祿山起兵反叛的,則是在怛羅斯城繁衍生息六年的突騎施,特勤忽都魯解讀出妹妹從長安發來的加密信件後,旋即召集兵馬、籌備糧秣,但他並未急於出兵素葉河穀,而是四下打探、潛心觀望。他堅信,源自範陽、河東的內亂終將波及磧西,那時才是收複碎葉城、重建突騎施汗國的千載良機……

    一個多月後,遠在木鹿城的呼羅珊總督艾布?穆斯裏姆才收到大唐內戰的消息,欣喜若狂的他奮筆疾書,建議定都巴格達的哈裏發阿拔斯加緊對倭馬亞家族的攻勢,而他則會盡快征集兵馬,前去助陣。

    黑衣大食磨刀霍霍之際,已出落得亭亭玉立的艾妮塞公主正在賽伊夫丁的護衛下,前往大馬士革城郊探視她一手打造的阿薩辛。縱馬如風奔馳時,她忽而無端想起如夢如幻的大唐……

    風雲突變、石破天驚。

    天寶十三載(754年)十一月十四日,北庭水磨溝,正怡然自得泡溫泉的李泌收到北庭牙兵送來的紙條後,胡亂披好裘袍就匆忙返回庭州。

    “霨郎君,到底怎麽回事?你不是信誓旦旦能夠削弱安祿山嗎?”對朝堂積弊了若指掌的李泌清楚,繁花似錦的太平日子已被安祿山的鐵蹄擊碎,潛伏許久的地火行將衝天而出,誰也不知道大唐需要流多少血才能將之撲滅。而在剿滅叛亂之前,他再也不能逍遙自在地尋山問水、清心修道。畢竟,煉氣結丹不過個人修行之小道,拯救百萬蒼生才是天地大道。

    李泌催馬飛奔之時,華清宮外別院,苦悶不已的王霨將自己關入內書房、閉門謝客。他苦思冥想許久,卻依然不明白,為何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盡遠超時代的眼界和知識,卻仍未阻止大唐陷入內亂。

    書房外,心急火燎阿史那雯霞恨不得破門而入,但她對如何勸解王霨茫然無措;明豔無雙的阿史那霄雲愁雲慘淡,幾次曲指欲輕叩門扉,又生生停住,因為她實在拿捏不準進去後怎麽安撫情郎;緩步走來的阿伊騰格娜見阿史那姐妹束手無策,她咬唇思忖片刻,推門而入……

    (第三卷終)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 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