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無心插柳

字數:4811   加入書籤

A+A-




    剛進台滬公司時,王一元向業務部丁經理提了一個請求,主動提出下到生產車間實習半個月。

    按照公司慣例,每個新進的業務員都會有先到生產車間實習這樣的經曆,不過時間基本不會很長,一般都是在一個星期左右。

    丁經理一開始不理解王一元要求下車間的時間會這麽長,覺得他的這個想法有些特別,但聯想到王一元曾經的工廠工作履曆,他最後還是同意了。

    車間的工作王一元當然比較熟悉。他覺得每個工廠盡管行業不同,產品相異,所謂千人千麵,但其基本的生產運作,作業流程和管理方法方式,都具有一定的規律和普遍性,還是有其相通之處。

    王一元甚至早就自擬好了實習計劃,他準備將整個實習期分為兩段。

    先用十天左右的時間,分別熟悉印刷的生產設施設備,及其大致的用途用法,如果允許,最好是能直接上機操作;然後接下來的五天將是整個印刷生產流程的熟悉和融匯貫通,以及打樣,設計製作,包裝發貨等輔助程序的了解熟悉。

    十五天的時間雖然說有些緊湊,很多東西都不大可能很深入,甚至搞不好就隻會是浮光掠影般的,或許僅僅接觸到一些皮毛。但王一元還有另外的準備,就是盡量和車間的管理者和工人多接觸,多向他們學習。

    以王一元以往的經驗,生產車間是一個能人層出的地方,作為一個新人,其實真正要學的那些東西基本都掌握在這些所謂的師傅們的手裏,不深入和他們打好交道,就肯定不會掌握真正第一手的,詳細的資料和收獲,至少一些生產上的技術竅門以及經驗和教訓等方麵,都會大打折扣。

    生管肖雲華領著王一元,先經過工廠倉庫前台和發貨區,然後穿過一個厚重的大門,換上工作服,戴上工作帽,經過吹風吸塵和紫外線消毒處理,再經過一扇厚重的大門,最後才到達台滬公司真正的生產車間。

    和大多數的台資企業一樣,台滬公司生產車間實行嚴格的企業精益化管理和6s管理。6s管理起源日本,現在已經成為日本所有企業的基礎管理手段。台灣企業對這種管理方式非常推崇,並且很快依葫蘆畫瓢,引為己用。

    本來在王一元的想象中,作為製造行業的印刷廠,一些諸如紙屑的飛揚,機器的喧囂以及混合著的膠水味油墨味的空氣等等問題,想來應該都是在所難免存在的。

    但他一踏進車間,眼前的所見所識卻馬上顛覆了他以前的這種固有的印象,他最直觀的第一感受就是,台滬公司這樣的企業能夠做強做大,其實都並非不是沒有理由的。

    首先是工廠的整體環境。企業嚴謹的6s管理,精益化管理在這個車間的每個角落裏都能體現到,也都能看得到。

    進了車間,隻見潔淨整齊的環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看過那些先進的機器和流水線,那些工人熟練的操作水平,作業現場井井有條的管理,完全能真切感覺到台滬公司現代化的實力。

    其次是工廠的現場管理和效率。車間物品的擺放整潔有序,都是按照拿取時間最短的原則,所有的操作都有嚴格的標準流程,不像印象中的印刷企業,印刷環境充滿了隨意性,典型的髒亂差。

    在中午休息間隙,每個工人都會自覺把自己的區域整理得井然有序,保持潔淨。車間操作者對質量控製很嚴格,所有的印品都要做專門的檢查。肖雲華說道,有一些活計,客戶要求很高,不允許有瑕疵,特別是藥品和食品的說明書。

    第三是作業流程和節點的規劃布置,特別是體現在核心的印刷機操作間的設計。印刷廠不同於其他行業企業,想要印刷出高質量的成品,印刷機所處的環境就非常重要。

    為了保證車間良好的環境,整個車間都做到了恒溫和恒濕,車間裏還安裝了排風裝置和加濕器,照明燈也是按照印刷機擺放的位置而做專門的設計。

    肖雲華告訴王一元,說道,這裏車間的印刷工隨時隨地進行整理、整頓和清掃,這是印刷操作工的基本工作之一,所以廠裏的印刷機都保養非常好。

    他還說,公司裏有兩台濱田的印機都已經超過十年了,由於保養得好,機器看上去還像新的一樣,這樣印品質量也能夠得到很好保障。

    王一元對精益化管理和6s管理都不陌生,整理、整頓、清掃,清潔,安全和素養,自己原來在寧波的工廠都曾有親身實踐和推行。

    但他覺得要和現在的台滬公司比較,明顯差距還是相當的大。所以王一元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了這次難得的實踐和學習中。

    半個月下來,王一元對印刷廠的各種各樣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對從設計,製版,印刷,裝訂,包裝到物流的整個生產流程,都有了直接的印象和體驗,基本掌握了與印刷相關的專業術語和行業語言。

    經過這一段時間的觀察學習和比較,王一元認為和以前的工作單位比較,兩個公司的差距主要還是體現在生產的管理者身上,特別是生產管理者的職業化素養很重要,企業老板的管理素養更重要。

    最後的幾天,他利用空餘時間,結合自己在工廠的所見所聞,和自己以前在寧波工廠的6s模式生產管理上的經驗,就台滬公司車間生產管理的製度建設,生產組織和協調安排的合理性進行以及生產流程的銜接,車間目前存在的問題和解決辦法等幾個方麵,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形成了一個洋洋灑灑五千多字的書麵建議,私下裏報告給了公司主管生產的孫玉泉經理和自己部門業務部的丁經理。

    在當時,台灣企業進入大陸投資建廠,出於謹慎考慮,一般都對大陸的國家政策,社會關係,公司治理,甚至是風土人情等等,都會有專業的評估。

    但即使這樣,他們也還是覺得不夠保險,同時也都會聘請一個投資所在地有一定社會關係的大陸人士來擔任公司經理,以幫助處理台資公司在大陸方方麵麵的關係。這位經理,其職責和地位相對超然,但在公司內部卻一般都不會賦有什麽實質性的權利。

    但這位孫玉泉經理卻是個例外。

    這個六十多歲的,永遠都衣冠整潔,頭勢清爽,花白相間的頭發梳理得一絲不亂,什麽時候都挺胸抬頭,隻是偶爾喜歡喝點小酒的老頭,一來他土生土長就在本地的光華村顧更浪小組,二來他退休前是上海印刷二廠的生產副廠長,有豐富的印刷生產管理經驗,加上他本人也覺得自己身體還不錯,完全可以再幹一段時間,於是公司就另外讓他擔綱了台滬公司生產管理的實職,職責權力相當於廠長。

    孫經理對王一元在生產車間的實習一開始並沒有多少關注,覺得不過是又一個例行實習的而已。

    等他再三看過王一元的這份建議報告,他覺得不僅寫得很實際,也很有深度和相當的誠意,對王一元這個人也就另眼相看起來。他雖然主管的就是生產,可他卻並沒有避短護短,而是把該報告直接呈給了公司總經理肖景東。

    肖總從頭到尾仔仔細細看過,也覺得報告非常不錯,他龍飛鳳舞的在報告第一頁上批示了一句英文,very good。

    孫經理是一個懂得發掘,欣賞和惜才的老人,他覺得王一元在生產管理上很有可能是一個可造之才,甚至一度有了把王一元弄到生產管理崗位的想法,但卻被肖總阻止了。

    當時肖總是這麽說的,這個小王,看來還有兩把刷子,他不是應聘業務嗎?那就先讓他先去做做業務,要是實在不行了就回工廠,到時再做生管也不遲。當然,這些王一元都不可能知道。

    孫經理對這個老板批示了的建議報告相當重視,他邀請了王一元,還召集了工廠的所有人員開了一個現場會議,針對報告中所提的建議和存在的問題一一進行了細致分析,逐條對應進行檢討,在實際工作中進一步加以改進和完善。

    他還牽頭生產部門特事特辦,經報請總經理同意,特別授予了王一元當月的公司生產之星,獎勵了五百元。

    可這樣,公司業務部丁經理就被弄得下不了台來,業務部的員工竟然被生產部門授予了最高獎勵,這在公司是沒有先例的。

    他暗暗的想道,特別是這個王一元,才剛剛到公司就弄出這麽大的風頭,這究竟算是怎麽回事?可他也沒有其他的辦法,隻好就坡下驢,把王一元評選為當月的業務之星,不過獎金打了折扣,從五百元降為三百元。

    俗話說,大企業做人,小企業做事。王一元沒想到結果會變成這樣。

    原本寫這份建議報告,他除了有一時手癢的因素,主要還是想對自己在工廠實習期間的工作做一個階段總結,並且報告是私底下送上去的,壓根就沒想到過會公開。他同時為了部門避嫌,也送給過丁經理一份。

    業務之星這樣的結果,在月底星期六下午的業務調度會上宣布的時候,讓王一元這個還沒有做成一分錢生意的業務員,還是被其他業務員逗弄得啼笑皆非。好在因為王一元是初來乍到,大家對他也就都沒有什麽惡意。

    當然,因為這份報告,王一元不僅得了實質性好處,獲得了獎金捌佰元,同時也和公司生產部門的各色人等搞好了關係,更以這種陰差陽錯近乎笑話的方式,不經意中拉近了和其他業務員的距離,讓原本就互為競爭者的這個團體,無形中輕鬆的接納了他,使王一元更快的融入了公司業務部這個大家庭。

    這些是王一元始料不及的,算是無心插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