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汨羅香氣
字數:3441 加入書籤
“既然你這麽說了,那就帶我們去確認一下吧!”姚遠冷眼看著他說道。
祁辰既然敢把江遠留下來,自然不是全無道理可言的,此刻麵對姚遠的強勢刁難,江遠打起太極來竟是絲毫不輸朝中那些老臣,姚遠幾乎氣得被跳腳,卻又奈何他不得。
而反觀莊嚴卻像個看客一般,氣定神閑地坐在一旁的椅子上,甚至還從懷裏掏出了幾塊點心,就著清茶一邊吃一邊看著兩個人扯皮。
“莊大人,咱們可是一塊來的,你難道不該站出來說句話嗎?”姚遠終於把注意力轉移到了莊嚴身上。
“姚大人辛苦了,隻是本官一向不善言辭,實在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啊!”莊嚴一臉真誠地看著姚遠,然後又好死不死地來了一句“所以,還是要仰仗姚大人能者多勞了!”
姚遠被他噎了一下,不善言辭?他也真好意思說,當初也不知是誰初入廟堂就舌戰群儒,僅憑一己之力就將一眾禦史台的老頑固給辯得啞口無言的!
與此同時,祁辰拉著紀簡從大理寺出來後就直奔京城裏最大的那家香料鋪子紅袖坊而去。
這個時辰,紅袖坊才剛剛開門,客人們都還沒來,因而門前倒是罕見的清淨。
聞著那股子濃鬱的香料味道,紀簡眉心都快皺成一個川字了,他道“不是要查案嗎?怎麽到這裏來了?”
祁辰臉上露出一抹高深莫測的笑意“自然是來這裏查案了。”
說著便抬腳朝紅袖坊走去。
紀簡猶豫了一瞬,最後還是選擇跟了上去。
一進門,便有一個三十多歲婦人打扮的利落女子迎了上來,笑道“二位公子來得可真早啊,咱們紅袖坊這才剛剛開門,不知您二位打算挑點什麽?”
“您就是這裏的老板紅姨吧?”祁辰笑望著她問道。
紅姨神情微微一怔,旋即不動聲色地笑道“看來二位不是來買東西的了,青檸,給客人上茶!”
祁辰眉梢輕挑,這個紅姨倒是個爽快人,當下也不藏著掖著了,直接將人皮燈籠擺到了桌子上,道“今日冒昧前來打擾,是有一事想請紅姨幫忙。”
紅姨的目光隻在那燈籠上停留了一瞬,當即便肅了肅神情“二位是衙門的人?”
祁辰和紀簡對視一眼,然後坦然答道“紅姨好眼光!在下祁辰,是大理寺的提刑官,這位是大理寺卿紀簡紀大人。”
紅姨了然地點了點頭,然後對旁邊一年輕女子說道“青檸,去把門關了,在外麵掛個牌子,今日停業休整一天。”
“是,紅姨。”青檸眸中劃過一抹詫異,但卻並未多問。
見她已經看出了些門道,祁辰也沒繞彎子,直接開口道“紅姨是個明白人,多餘的話我就不說了,咱們直入正題——實不相瞞,這盞燈籠就是被人掛在大理寺門口的那盞,我們來是想請紅姨幫忙看看,這燈籠上帶著的那股香氣可是出自紅袖坊。”
紅姨從袖中取出一方白色絹帕,用手對著燈籠輕輕扇了扇,然後湊到鼻尖輕嗅了嗅,眸光一動,道“是我紅袖坊的汨羅香。”
然後不待祁辰開口,便命青檸將賬本拿了過來,道“汨羅香是我紅袖坊的招牌香料之一,但因為其香調偏苦,所以買它的人並不很多。這是從年初到現在的賬本,紅袖坊所有香料的出售記錄都在上麵了,二位可以慢慢看。”
“多謝紅姨。”祁辰接過了賬本,然後低頭快速翻閱起來。
翻著翻著,突然一個意想不到的名字出現在眼底,祁辰不禁眉心一跳,斂了斂眸,接著往下翻,然而越往後翻她的臉色就越難看,直至翻到了最後一頁,她“嘩!”的一下合上了賬本,把目光看向了紅姨“紅姨所說的買主不多,其實就隻有這一個人嗎?”
“是。”紅姨目光不躲不閃地答道。
祁辰緊抿著唇,再次確定道“紅姨確定所有的出售記錄都在這上麵了嗎?”
紅姨淡然一笑“紅袖坊從不作假。”
“那,除了紅袖坊,京城還有其他香料鋪子出售這汨羅香嗎?”祁辰仍是有些不甘心地問道。
“我在京城經營這紅袖坊也有二十多年了,所有的香料方子都是我親自調製出來的,凡是紅袖坊出售的香料,莫說是京城了,就是放眼整個天下也絕無其二。”
紅姨如此篤定的語氣不禁讓祁辰的心再次沉了幾分,一瞬間,腦海中閃過了無數種推測,卻又都一一被她否定了。
“紅姨,不知可否給我一些汨羅香?”祁辰突然開口道。
紅姨點了點頭,示意青檸去去了一小盒香料給她。
“多謝紅姨!”祁辰將香料收進袖中,然後起身歉然道“今日打擾紅姨做生意了,實在是十分抱歉!”
“無妨。”紅姨平和地笑了笑,然後又讓青檸去了一塊深色襯布遞給她“一會兒街上人就要多起來了,你們就這麽明晃晃地提著這個燈籠在外麵走不合適。”
祁辰接過襯布蓋在了燈籠上,笑道“一時隻顧著查案了,倒是忽略了這一點,多謝紅姨提醒!”
從紅袖坊出來後,紀簡見她一直心神不寧地思索著什麽,於是不禁問道“你怎麽看這件事?”
祁辰卻隻是搖頭“你我都知道,他沒有理由做這件事。”
“正因為知道這一點,這件事才更值得深思。”紀簡聲音不由沉了幾分。忽而想到什麽,又道“這個紅姨是什麽來曆?她的話可信嗎?”
祁辰揉了揉眉心,說道“紅姨本名紅拂,是平肅平大將軍的故友,兩個人是二十多年的老交情了。關於汨羅香一事,她沒有必要騙我們。”更何況,紅姨是夙千離信任的人,自當再可靠不過。
紀簡聽罷心中不由一沉,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紅姨的話應該是真的,隻是如此一來,這件案子怕是要棘手了。
“燈籠上可還有其他線索?”紀簡又問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