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城結束
字數:5937 加入書籤
初陽尚未升起,地平線上已經射出一絲紅色的光亮。
天蒙蒙亮時,陸瑤這些新晉貢士已經按三甲的順序排好了隊等候。這時終於得了旨意,皇上宣眾人進殿。
這時李秋水也是半夜發作,如今正在產房裏。
進了殿,貢士一時緊張,臉上冒汗同手同腳也是不少。陸瑤趁著進殿的時機卻看了宮殿大概,正中央高台上坐著皇帝和皇後,左右站有兩個太監。
皇帝據說已經五十有三歲了,看起來還是年輕,和皇後如同母子一般。天家威嚴,隻是坐著便有稟然不可欺的氣勢。
再次排列站好,這時沒有聖喻不許抬頭瞪眼左張右望。
太監的尖細嗓音響起:“新進貢士見禮,拜。”
眾人按照之前彩排行禮,三拜九磕後,才聽得上麵傳來洪亮的聲音:“眾卿平身入座。”
六十六名貢士起身謝恩,這才發覺大殿兩側有序地擺放著案幾,眾人按照名次依次入座。
皇帝見眾人都坐下,便道:“眾卿皆是經過層層科舉篩選出來的棟梁之才,日後入仕治國安邦皆是應有之意。自朕建國已經一十七年,如今仍是百廢待興。偏偏西南方邊境蠻子時常入境奪掠,而屆州洪水泛濫,百姓無家可歸。爾等可有濟世之策可以貢獻?每人可隨意挑選一道,時間為一個時辰。”
眾人聽了心底慌慌,往年不都是隨意從四書五經中抽取一句考試麽。再則西南蠻子之事前朝便有,至今未絕。幸好災洪之事,也有規矩處理。
時間有限,考生邊磨墨便苦思冥想,慢慢寫就。
陸瑤緩緩研磨硯墨,略是思考。這其實考的時政,和經義並無聯係。這時答題便可以看出考生心性、政治敏感度、實事處理,答得好便可以脫穎而出。
而他當年做皇帝時,大半生開闊疆土,處理草原蠻子的優秀政策不能說有上百條,也有六七十條。談笑間灰飛煙滅也是等閑,自己隻要寫出一條兩條便可表達自己的政治需求了。
這時帝後兩人高高在上,清晰可見考生的千姿百態。胸有成竹的有,摔破罐子自暴自棄的有,但像陸瑤這樣氣定神閑一臉輕鬆的卻少有。
隻見陸瑤不慌不忙,提筆就寫,毫無一絲停頓。
時間有限,題目又是時政,因此貢生每篇試卷不過三四百字。交卷後便有官員領著貢生到一側偏殿,偏殿裏已經備了酒席。一人一張案幾,飯菜糕點,葷素果茶皆有。
原以為陸瑤會是第一個交卷,卻不想他是最後一個。皇帝陸陸續續看完前麵貢生試卷,這才發現陸瑤試卷上千字。
仔細看了,皇上便拍案叫好。
“此子真是天縱奇才,名副其實。”
陸瑤試卷一一分析了蠻子入侵的原因,邊境情況,又結合朝廷實際,給出了最佳方案。
試卷是輪流看的,因此皇帝看的時候,諸位大臣都是看過了。原覺得陸瑤年輕定是年少輕狂之人,這時也是無話可說。
原本皇上心喜,正要脫口定狀元時,突想起神人有轉世投胎之能。陸瑤如此年輕卻滿腹經綸,聽聞也不過是小家族出身,卻有大氣運,還是要慎用才好。
想了想,就歎道:“此子狀元之才,但太過冷清,有離世入道之相,還須磨練。就取做探花吧。”
大臣原以為陸瑤是鐵定的狀元了,這時聽是探花,也隻道帝王心思難測。
皇上此時已覺得累了,因此一鼓作氣定下狀元、榜眼、二甲傳臚的人名後,便將餘下名次交給大臣定下。自己攜了皇後下去休息,等到頒旨時再入殿主持。
跟隨皇帝打天下的老臣見了卻是心酸,皇帝看著好像還是年輕,到底是老了。沒有了一往無前,不可抵擋的氣勢。
新科進士們在深宮中也不敢多言,更不要提出去遊蕩。就這樣幹坐著,偶爾和左右同年小聲說著話。
末時二刻(下午2點),才有官員領著新人們再次入殿。
皇帝這時已經精神許多,含笑看著新科進士們行禮。
這時便有禮部尚書宣讀,“陸甲方!由新傳臚上前奉旨唱名。”
陸甲方聽的心頭一跳,不過他本就是京城官宦出身,年紀也有三十,為人還算老成。這時便上前跪拜接旨,隨後轉身麵對眾新科進士,清聲朗讀道:
“景元十七年一十月,殿試一甲第一名進士王書城,賜進士及第!”
王書城聽了頓時一愣,大腦似乎停止了運行,身體下意識的出列跪拜謝恩。
……
“景元十七年一十月,殿試一甲第三名進士宋玉,賜進士及第!”沒有奪的第一,陸瑤也是一臉平靜,淡定地上前跪拜謝恩,等待著宣讀結束。
宣旨之後就是現在封官,其他人都是照常,隻陸瑤直接被外放為官,而且是曲州的官職。
陸瑤聽了便是明白大公主還是自顧地報複了,地方七品以上官職不能是本地人,隻是皇帝估計想補償一下,所以就把他放在了曲州。既是知道緣由,因此陸瑤臉色不變,仍舊平靜的接旨謝恩。
之後的騎馬遊街、晚上的桂花宴就沒有再出新狀況了。不過這時間也足夠同科的進士們知道探花惹了貴人,因此都是和陸瑤疏遠。
小郡主也看了新科進士騎馬遊街的風采,見得盛裝打扮的陸瑤時不由得美目漣漣,心中又是漾蕩。待她知道陸瑤第三天就要去赴職時,已經無力回天了。
臨安縣裏,李秋水難產,折騰了一天後,便狠心用了家裏帶來的秘藥,最後生下一個兒子。雖然身體壞了,所幸母子平安。
宋母不知道為什麽,見了孫子就十分喜愛,簡直半刻也離不開。——當然,陸瑤知道原因。
陸瑤趁著空閑,忙帶著宋橋買了禮物,然後才收拾東西,坐了海船回家。
李秋水正悶在房中坐月子,陸瑤見她臉色蒼白,心中不忍,便偷偷用靈泉水煮了粥,親自喂給她。
這時李秋水雖然心中甜蜜蜜的,可是卻察覺丈夫似乎並不怎麽喜愛她拚命生下的兒子,和宋母形成鮮明的對比。
“夫君,你想好翡兒的大名沒有?”
陸瑤聽了一怔,呢喃道:“翡兒?”
李秋水捂嘴笑了笑,“母親給兒子取的小名,原本還想叫寶玉。我說這名字帶玉和他父親的重了,這才作罷。”
“天地有英氣,鍾秀在人間。就叫鍾秀吧。”
“宋鍾秀,宋鍾秀。好!”
如此,原宋玉如今就成了宋鍾秀。
在家待了幾日,陸瑤便自己去了曲州越陽縣上任。
在李秋水出月子後,陸瑤便準備把母子接過來。可是宋母並不願意到陸瑤的任上,又舍不得孫子,最後李秋水便也留了下來。
越陽縣隔壁縣就是曲安縣,再隔壁就是曲州郡。徐良便是在曲州做生意,而徐秀心便是留在曲安縣。
這時燕北策便主動聯係,做起了媒人。陸瑤聽了並沒有立刻答應,反而壓了半年,見徐秀心初心未改,這才上門提親。
李秋水早就知道自己不可能獨享陸瑤一人,但是在她懷孕期間,不管是宋母要求陸瑤納妾還是她送去的通房丫頭,陸瑤都是拒絕了。她還以為夫君是愛他的,不想陸瑤才去任上半年,就要取平妻,這如同晴天霹靂般的消息瞬間讓她心痛難耐。
陸瑤看著眼前風塵仆仆趕來的李秋水淚水盈盈的模樣,不由大為頭疼。
“秋水,不管我有幾個女人,對你都是不變的。”
“幾個???”李秋水不可思議的看著陸瑤失聲叫道。
“額,秋水。你要相信我,直到現在我都隻有你一個女人!”
“那你要娶的徐秀心又是怎麽回事?我聽母親說她曾經就住在府裏,和你日夜相處。”
“日夜相處?”陸瑤也是哭笑不得,那時候他就是站著,也和徐秀心有三尺開外的距離。
陸瑤一邊哄鬧騰的李秋水,一邊掌控娶親的布置。
盛夏,陸瑤再次娶親。同年徐秀心懷孕次年生下一女兒,取名宋秀心。
有著徐良的商業幫助,短短一年半的時間,越陽縣便成為曲州郡首屈一指的富縣。
沒等陸瑤享受成果,他便被一旨調到西南處理南蠻問題。如此又是三年,見初有成效,皇上龍心大悅,便封了陸瑤男爵。
次年新皇登基,加封陸瑤男爵世襲三代。
陸瑤一路奮鬥,十年後便官至戶部尚書。
戶部掌控負責管理人口和稅收財政,相當於財政部(古代的稅收主要是人頭稅和地租)。其次,那些舊時代封存的廢舊神像也是由其保管,因為朝廷並不重視,所以陸瑤如同進了蟠桃園的猴子,短短三年便把數朝積累的無主信仰之力吸了個精幹。不僅恢複了神魂的傷勢,還略有精進。
既是恢複了傷痕,陸瑤便無心仕途。索性這時宋鍾秀(原宋玉)這時十七歲,其在投胎前便得了陸瑤的讀書真義,因此在十二歲時便中了秀才,十三歲中舉人。十六歲又中了進士,雖然隻是二甲。
按道理宋鍾秀中秀才後,陸瑤應該壓著他暫時不讓繼續考。可是陸瑤當時已經有心歸隱,那宋家就要“後繼有人”才好。
如今陸瑤手把手的教導了宋鍾秀為官之道,又把宋秀心嫁了出去後,便直接辭官“出家”,帶著兩位嬌妻歸隱山林了。
陪著兩位夫人度完一生後,陸瑤便離開了那個信仰世界。
至於燕北策,在她歸隱山林之前就如了他的心願,被她送到了其他的世界。
宋鍾秀一生有七個兒子,卻都是中人之姿。這時他便找到陸瑤,希望陸瑤為他其中一個兒子開慧。
陸瑤拒絕了,這時候宋家已是家大業大,需要的是守成之人而非開拓之才。
“係統,定位到主位麵世界,返回!”
“收到,定位已成功,預備降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