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誓師出征
字數:6971 加入書籤
基本上這些年麵對匈奴人,長安朝廷一方都是有勝有敗,基本上維持住了局勢。司馬鄴和忠於晉朝的這群人越挫越勇,就算是被叛徒出賣、就算是長安失守窮途末路,他們都沒有起過一點投敵賣國的心思。
不過也不知道晉朝這些士大夫怎麽想的,他們跟幽州王浚、並州劉琨的愛好一樣,就是動不動喜歡引胡人入關征戰,晉懷帝因為洛陽失守被匈奴人抓走,當時鎮守長安的南陽王司馬模掌握了大權。可惜這家夥賞罰不公,沒有給予立了功的牙門將趙染相應的職位,況且趙染守衛重地蒲阪時候,被匈奴人攻擊,而馮翊太守卻不理會,因此大怒之下投降了匈奴人。這一幕跟劉琨手下令狐泥投靠匈奴人造成的結果差不多,後者讓並州被匈奴人徹底打殘,要不是鮮卑人相救,劉琨就玩完了。而前者則讓長安失守,趙染投降趙漢後,南陽王司馬模屢戰屢敗,被迫投降。
不過在南陽王失敗之後,忠心於晉朝的大臣安夷護軍、始平太守的麴允和安定太守賈疋,共謀複興晉室。眾人於是共推賈疋為平西將軍,領兵五萬攻向長安,並得到其他不肯投降漢趙的州郡響應。大軍多次擊敗漢趙軍,聲勢大振,關西胡人和漢人都紛紛響應,漢趙將領劉曜隻得退守長安城,晉朝大軍於是圍攻長安。同時,閻鼎帶著秦王司馬業入關中,賈疋派兵迎接,並於當年年收複長安。
這賈疋和麴允,可以說是複晉的大功臣,也是晉朝的擎天之柱,兩個人一前一後擔任過雍州刺史,比起劉琨的功績可以說是毫不遜色。這個賈疋也不是什麽安分守己的人,他跟上級雍州刺史丁綽起了衝突,被丁綽誣陷,為南陽王司馬模所不容,司馬模派人討伐賈疋,賈疋遂逃奔安定郡內的盧水河上遊,瀘水河上遊是少數民族聚居地,有盧水胡、氐族等少數民族。而盧水胡彭蕩仲就是安定盧水胡中的世襲酋豪,賈疋不顧及漢胡之別,和彭蕩仲等少數民族酋豪結為兄弟,利用他們的兵力反攻晉朝的大軍,丁綽見賈疋引胡兵入境,感覺大事不妙,於是逃往武都,而南陽王的征討大軍被胡人擊潰。
賈疋後來雖然忠心晉朝,但是前期做的這些事可以說是南陽王敗亡長安的罪魁禍首,他的反叛和引胡人入關,把長安的實力削減到了極致。這家夥更絕的是翻臉不認人,他在盧水胡的幫助下沒有被上級雍州刺史丁綽害死,反而成功崛起。這個時候長安因為兵力不足被破,他的結義兄弟和恩人盧水胡彭蕩仲,想要去投靠匈奴人,畢竟人家本來就是胡人,況且還是擊敗了長安守軍的人,如果他們投靠晉朝,肯定討不到好。但是賈疋知道之後,也不勸說彭蕩仲,也不考慮下,正是他自己的所作所為讓彭蕩仲和晉朝廷交惡,最後隻能投靠匈奴人,他直接設下了鴻門宴把彭蕩仲宰了。
這人心思之狠毒可以說讓人膽寒,而且在擊殺了彭蕩仲之後,他應該斬草除根,但是他卻沒這樣的魄力了,最後彭蕩仲的兒子彭天護為報父仇,糾結盧水一帶的胡兵追討賈疋,賈疋倉皇之下,阻止軍隊反抗,竟然掉進了水裏,被彭天護宰了。
賈疋的所作所為漏洞百出,智術短淺之極,但是不管它多麽可笑,他也算是複晉的大功臣。在賈疋死後,麴允成為了雍州刺史,這個麴允也不是個好東西,他雖然忠心朝廷,但是權力欲很強,為了權力不惜逼走了護衛皇太子司馬鄴返回長安,且有才能的閻鼎。在閻鼎出走之後,他掌握了大權,而閻鼎剛剛被逼走,匈奴人的大軍就到來了,麴允硬著頭皮率軍前去抵抗,他跟劉曜的大軍對峙,雙方交戰數次,均被擊敗,麴允頓時覺得烏雲籠罩。
正在這個時候,劉壁、郭栓子和第四旅團返回了上黨郡,他們帶來了大量的戰馬、人口和糧草,楚雲親自出城二十裏迎接。
劉壁和郭栓子帶來的九千餘匹戰馬,讓楚雲手下的騎兵數量突破了一萬,雖然戰馬還有富裕,但是會騎術的人卻不夠了,因此楚雲雖然還剩下不少的戰馬,不過騎馬暫時到了極限。
但是一萬騎兵已經是漢人難以想象的強軍了,別看匈奴人威風赫赫,但是他們的騎兵數量絕對超不過十萬,甚至更少,匈奴人內附晉朝,雖然也保留了養馬的習性,但是他們失去了草原,真正掌控草原的是鮮卑人,鮮卑的騎兵有數十萬人之多,要不是不團結,什麽匈奴人什麽朝廷都是渣。
而且就算是匈奴人有十萬騎兵,但是他們也布置在了廣大的區域上,因此就算是劉曜進攻長安也就是帶了區區兩萬騎兵罷了,像是楚雲這一萬騎兵,已經是很強的的一股軍隊了。
為了接下來的戰爭,楚雲把一萬騎兵分為了五部分,楚雲親自統帥四千人,依舊命名為近衛騎兵,由郭勇擔任副統帥,剩餘的六千騎兵,劉壁統帥二千人,成立騎一旅;郭栓子統帥兩千人成立騎二旅;方大山統帥一千人,為騎三旅。他們九千餘人就是進攻匈奴人的主力,方大山為前鋒,楚雲為中軍,劉壁為左軍、郭栓子為右軍。剩餘的一千人,楚雲命令趙虎為騎四旅統帥,他的主要作用,就是在楚雲離開後,萬一匈奴人進攻並州,他就是救火隊員。另外則擔負著培養騎兵的重任。
楚雲另外挑選出了三千餘人加入了步兵,讓上黨郡的步兵達到了二萬五千人,這樣步兵的五個旅團全部滿員,另外還挑選出了五千餘人組建了預備旅團,他們是預備役,現在的主要任務就是練兵,隨時準備為鐵血軍補充鮮血。
第一旅團的旅長是周斌擔任,他負責駐紮在上黨郡南邊的晉城,隨時準備接應楚雲外出的騎兵,也是為了防備匈奴人北上。他們是由鐵血軍的老兵構成,戰鬥力十分強大,因為他們的任務也很艱巨。
第二旅團的旅長為劉海,他是劉壁的叔叔,戰場經驗豐富,他負責駐紮在上黨郡西邊的陭氏縣,負責防備匈奴人東邊的攻勢,他們也是由老兵構成,戰鬥力十分強大,這裏早就在楚雲來上黨郡之初就開始建設陣地,因此哪怕匈奴人數萬大軍都很難從上黨郡西側攻入上黨郡。
第三旅團的旅長崔貞,也就是張彤當年從匈奴人的部落救出來的那個小子,這個家夥被張彤收為了徒弟,並且狠心送入了軍中,這大半年表現出了非凡的才能,而且忠心可靠,直接被楚雲任命為了代旅長,當然這也跟楚雲收了他的姐姐崔寧有關,畢竟是自己的小舅子,楚雲放心。第五旅團的旅長是王道,他是當年王家堡被剿滅之後留下的旁係子弟,這個人沉穩睿智,在鐵血軍中很快就脫穎而出,他曾經擔任過大晉的縣尉,也有過掌兵經驗,可惜他是旁係,因為不被重視,多年沒有升官,就灰心意冷的返回家中,在王家堡最危急的時刻,也沒有被王家眾人信任,誰想的王家堡被滅之後,他爆發出了勃勃生機。第五旅團現在也是五千人滿員雖然大部分是新兵,但是他們有第三旅團相助。第三旅團和第五旅團現在負責在平金穀防禦,他們得到的任務是不準任何匈奴人突破進並州腹地,因此他們這一路實力最為雄厚。崔貞和王道一個銳意進取,一個沉穩謹慎,兩個人是楚雲特意選出來的。
第四旅團的旅團長是房艾,他派出去了二千人幫助第一旅團駐守晉城,其餘的三千人跟騎五旅的趙虎一起駐紮在長子城,擔任救火隊員,另外方勇,也就是原來那個長子城的城門官,再次升官了,他擔任預備旅團的代旅長,負責練兵和為其他旅團補充血液。楚雲在上黨郡布置了三萬大軍,他覺得做到了萬無一失,就準備通知劉琨正式出征。
而長子城楚雲就交給了幾個心腹文臣,除了跟隨楚雲出征的主薄楚成林之外,其餘的人全部留在了長子城,畢竟長途跋涉不是一般文人能受得了的。而楚成林此人年輕一些,且寒門子弟出身,他身體也不錯,楚雲需要這麽一個人為自己統計一些數據和資料。
長子城就被交給了郡丞莫含、都督府左司馬王廉、右司馬房卿、都尉張彤、功曹樊高、主薄李晉,這六個人由張彤負責軍事,由王廉、房卿負責後勤,樊高、李晉負責秩序,再由莫含總攬一切。他們分屬於不同的陣營也做到了相互製衡,隨著楚雲的水漲船高,他們都升官了。另外楚雲還任命毛清擔任督郵,主管糾察屬縣、監管本郡官民,另外負責上黨馬場,他是外來人,交給他監察各官的職務,楚雲放心。
監察司的黃凱跟隨楚雲一起出征,而馮成家則駐守長子城,楚雲很相信馮成家,有他作為最後一道枷鎖,楚雲不相信自己離開後上黨郡會出現什麽意外。
大晉建興元年五月底,楚雲命令李晉前往並州州城晉陽稟告劉琨,他則沒有等待劉琨的正式命令,在長子城正式誓師出征。在上黨郡所有官員的送別下,楚雲親率九千鐵騎,攜帶千餘匹備用馬匹,領著上千頭奶羊從長子城正式出兵。在此之前,各步兵旅都已經布置到位,除了平金穀的工勢還未完成,其餘的幾個方向都已經準備妥當。
看著楚雲大軍浩浩蕩蕩的離開了長子城,楚雲的眾文官都心情不一。
“三年啊,隻有三年都督就已經發展到了這個地步,就跟做夢一般。”作為楚雲文官之首的王廉感慨道,他的職位雖然不如莫含,但是他年級最大,跟隨楚雲最老,所以即使才能有限,但是莫含也沒有跟他相爭的意思。
“是啊,都督真乃神人啊,當年我房家還不願意投靠都督,都督說我目光短淺看起來並沒有說錯啊。”房卿也笑著說道,他當時被楚雲嚇病,休養了幾個月才恢複,他的堂弟房艾為他掙了臉,所以他的地位倒是穩固。房卿脾氣溫和,有長者之風,他不光被楚雲信任也被同僚喜歡,因此他的小子日過得還是很不錯的。
“房公不要妄自菲薄,你能夠選中都督,就已經比他人眼光更高了。”樊高說完,眾人哈哈大笑了起來。這個樊高在功曹位置上呆了半年,開始並沒有立刻被楚雲接受成為心腹,但是他依舊辦事認真,在楚雲離開後,他能成為幾大托付重臣,相當於楚雲正式接納了他,因此心情好了很多。
“希望這一次都督馬到功成。”李晉不知道在想什麽,他目光有些愣愣的看著大軍消失的方向。
“都督一定成功,咱們隻要為都督守好基業,等待都督返回就是了,各位咱們回去吧。”莫含說完,眾人紛紛回神,莫含這些時間用他的智謀和才能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因此他一說完,王廉都不會反駁,眾人紛紛返回了長子城。
而另一邊馮成家看著幾個文臣,他的職責讓他懷疑一切,因此李晉的反應,他覺得有些奇怪,他準備好好地調查下李晉。不說長子城的眾人,楚雲的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上黨郡南部,一路上的民眾看到鐵血軍大旗紛紛歡呼,現在上黨郡已經恢複了一些繁華,土地也都被分了下去,楚雲在上黨郡的名聲非常的好,一半是因為監察司的宣傳,另一半則是楚雲的確做了不少好事。
不過楚雲的神情卻不算太好,上黨郡真的發生了旱災,今年春天沒下多少雨,田地明顯的幹涸了,楚雲也想盡了辦法,引河流之水灌溉、開挖水井但是收效隻算是一般。聽監察司的報告,不光上黨郡,就是並州、翼州、雍州都有旱災的跡象,要知道旱災往往伴隨著蝗災,一旦發生蝗災,上黨郡絕不可能獨存。
因此楚雲這一次不光是要出去攻擊匈奴人,最重要的是搶糧食,雖然從西河郡意外的得到了不少的糧草,但是並不能完全解決他的困境,現在上黨郡基本上恢複了漢代的人口,上黨郡的人口已經達到了二十幾萬,要知道三國時期,全國人口也就是才一千來萬,經過晉朝初年恢複了一些,也不到一千五百萬,現在經過八王之亂、永嘉之亂等等的消耗,雖然不至於到五代十國最慘烈時候的幾百萬,但是也絕超不過千萬,一個郡能夠有二十幾萬人,已經算是楚雲能力的最好表現了。
不過上黨郡不是西河郡那樣的富饒的地區,上黨郡多山,耕種的地方並不多,二十幾萬人口,給楚雲的壓力十分巨大,楚雲決心回來之後,肯定要徹底吞並西河郡,讓兩個郡連在一起,到時候自己麾下百萬人口都不會有問題。
就在楚雲胡思亂想的時候,晉城到了,晉城是周斌駐紮的駐地,縣令是跟隨楚雲的老人沈家的旁係子弟沈科,這個家夥剛開始是郡守府的文案,被王廉推薦給楚雲,楚雲覺得此人不錯,因此就多次提拔,現在成為了高都縣縣令,這可是很大的一個縣,可見楚雲對他的信任。
步一旅旅長、高都縣尉周斌和高都縣尉沈科等人前來迎接楚雲,楚雲帶著楚成林等人進入了晉城,其餘的手下全都在城外駐紮。晉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素有“河東屏翰、中原咽喉、三晉門戶”的美譽,楚雲上任之初,就著手在這裏修建城牆,現在晉城的城牆高達七八米,十分的雄偉,楚雲看到這,就對這邊的防禦有了十足的信心。
不說周斌本來就是跟隨自己最早的幾個人之一,跟著自己南征北戰,就是他的手下,也全是楚雲最早的老班底,雖然他們隻有本部五千人外加步四旅的兩千人,但是有雄城作為依靠,就算是五萬人來攻,都不一定攻下來。
步一旅的一些軍官沒有資格前去迎接楚雲,他們還被命令不準出營地,因此隻能擠在營地的門口和箭樓上試圖看一眼他們的都督,楚雲發現之後,立刻繞路來到了晉城之內鐵血軍的營地。楚大到來讓所有人一片歡呼,楚雲也很享受跟自己士兵待在一起的時光。
“把接風宴放在這裏,我要跟這些小猴子們一起吃喝。”楚雲指著那些趴在箭樓上,還沒來得及下來的士兵說道,所有人都大笑了起來,都督萬歲的喊聲不絕於耳。
楚雲來者不拒的喝著自己手下士兵的敬酒,他雖然不怎麽喜歡喝酒,但是這個年代這種低純度的糧食酒,楚雲還真喝不醉。而且他現在修為到了化勁階段,雖然做不到段譽六脈神劍那樣直接把酒排出體外,但是控製一下自己身體不吸收酒精還是做得到的。接風宴持續了兩個時辰,楚雲喝了不下於一百杯的酒,楚雲的此舉讓他跟步一旅的關係更近了,他們本來就是嫡係心腹,楚雲就算讓他們去死,他們也不會退縮。
接風宴結束,時間已經到了深夜,楚雲一點醉意也沒有,他立刻接見了周斌,並且兩個人足足商談了半個時辰,楚雲才返回了城外的營地,他既然是在出征的路上,就要跟手下同甘共苦。
第二天天不亮,楚雲就統帥大軍出發了,他們身後跟著一千步兵,由楚雲的老朋友烏桓人魯弟帶領,這個魯弟性格太軟,因此雖然跟著楚雲很早,但是現在也隻是個幢主而已,這一次跟著楚雲就是準備去接收天井關。
天井關,亦曰雄定關。為晉豫邊境雄關,雄踞於高都境內,太行山的最南部,是通往焦作的關隘,史稱“太行八徑之一”,這裏本來應該是並州的門戶,也是上黨郡的門戶,但是可惜被匈奴人占據了,匈奴人顯然對自己十分自信,他們隻派出了五百人駐守天井關。但是即便是這樣,楚雲憑借騎兵也很難正麵攻破天井關,即使他有一萬大軍也不行。不過事情都有例外,楚雲早就準備進攻洛陽,怎麽會沒有計劃。
“黃凱,看你監察司的了。”楚雲率軍來到了天井關十裏之外,駐紮在了一片凹地上,然後酒把馮成家喊了過來。
“都督,您放心,南征的第一功肯定是我監察司的。”黃凱自信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