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洛陽之變(六)

字數:4202   加入書籤

A+A-




    宮內紛亂,宮外也不安靜。但即使如此,卻出現一件很不可思議的事情,在王世充兵變的時候,竟然沒有一支軍隊進入皇城之中平亂,甚至連靠近也沒有。

    王世充的身後是誰,大家都狠清楚, 不管這件事跟衛公有沒有關係,隻要一出手,便相當於站隊,後果很嚴重。

    所以聽聞變起,大家都窩著不出聲。

    甚至還有人就等著王世充擊敗元文都,大家一起投衛公呢。

    整個洛陽小朝廷的心其實早就亂了, 也就是元文都、郭文懿幾個人不自知, 仍以為自己能夠挾洛陽城而自重呢。

    當然也不是沒有人願意支持元文都,楊安算是一個。

    或者是楊安支持的不是元文都,而是大隋。

    於是楊安在聽到亂起之後,立刻決定趕往皇城救駕。不管越王的選擇如何,他身為楊氏家臣,自是要為楊氏盡忠。

    楊安的部隊屯駐在東市。

    雖然當初楊安在裴仁基、孟讓偷襲洛陽一役中拚死力戰,力挽狂瀾。但他的身份使得元文都、郭文懿等人對其很是忌憚。一方麵他跟張方翼交好,同時跟黃明遠關係也很好;另一方麵他是唯一不買各留守帳的人,所以在眾人看來,提拔楊安,弊大於利。

    於是盡管楊安功勳卓著,洛陽小朝廷也隻是給了楊安一個右翊衛將軍的職位,並沒多給一分實權。

    而且郭文懿認為楊安屯駐於含嘉倉城,就在皇城一側,隨時可以控製越王。這讓他覺都沒法睡著,所以請求越王將楊安調防在東市。

    後來王世充兵敗才接手的含嘉倉城。

    楊侗不是沒有奮起的機會,他身邊也不是沒有忠臣,隻是這些他都沒有把持住。

    將一個忠臣貶斥, 然後又將權利交給一個奸猾之人,洛陽小朝廷若是不敗, 就沒有天理了。

    楊安手中兵力不過兩千餘人,平日裏也沒什麽事情。而且楊安知道眾人對他的忌憚,因此一直待在東市軍營之中,幾乎沒有什麽存在感。

    而這種情況一直到今日。

    對於調集兵馬,趕往皇城,其實楊安的部下是不讚成的。楊安部下也有聰明人,知道楊安這麽做的結果,於是勸阻於他,希望他不要趟這灘子渾水。

    楊安卻是義無反顧道“赫受國恩,今主君蒙難,唯有以死,報答君恩。”

    兩千多人,直逼皇城。

    可沒走多遠,便遇到攔路之兵,正是段達所部。

    此戰之前,皇甫惟和吳增就考慮過眾人的選擇。

    段達算是投了他們。劉長恭、劉長林兄弟,本事一般,卻奸猾的很。更兼劉長恭昔日跟衛公關係很好,必不會出兵。

    高毗跟段達關係很好, 由段達居中聯係, 他的選擇也差不多。

    其餘諸將,王隆屯兵伊闕;韋霽背地裏已經投向衛公;獨孤武都屯兵新安;柳續屯兵緱氏;龐玉、霍舉、楊威、費青奴等人,也是心思曖昧,恐不會急於做出選擇。

    那唯一一個可能出問題的就隻剩下楊安了。

    不得不說,一年多的洛陽之戰,大隋的忠臣都死光了。僅剩下的一些人,信心也都消磨幹淨,大家真的太需要一個主心骨了。

    這也是為什麽曆史上的王世充這麽容易便收服了洛陽數萬軍隊。是因為洛陽小朝廷的無能,已經無法再滿足眾人的需求,所以才會被他們棄如敝履。

    所以一開始,吳增就要求段達集中兵力,監視楊安。

    果然,楊安選擇了救援皇城,而他也被提前便做好防範的段達堵在了道上。

    段達或許不是一個名將,但絕對算得上一個久經沙場之人,七十分以上的指揮能力還是有的。

    此時以數倍於對方的兵力多打少,很快便占據上風。

    這個時候,楊安已經沒有支援皇城的想法。唯一能支持他死戰不退的,就是對老楊家的忠心。

    楊安三處帶傷,血流不止,卻毫不退縮。

    雙方打到上午,這一仗仍未結束。

    到了午時左右,內史舍人薛德音帶著越王楊侗的詔書趕赴現場,命令楊安率部向段達投降。

    見到詔書,楊安心如死灰。他很清楚,越王已經被王世充控製。

    大隋最後一個親王也落到權臣之手。

    大隋沒救了。

    楊安命令部下向對麵投降。他忠於大隋一輩子,為大隋君主效命了一輩子,不能到了這個時候,卻違逆上命。

    即使這是一個亂命。

    “高祖文皇帝啊,你看看這天下吧!”

    眾人看著有些癲狂的楊安,皆是沒有說話。

    楊安或許是不識時務,但卻是一個真正的忠臣。

    “臣赫受國恩,鹹居列職,本應為天子解憂。今亂賊擾君,臣不能平定禍亂,唯有一死,以報高祖文皇帝的恩德。”

    言罷,楊安便橫刀自盡於眾人之前。

    楊安部下,有數十人都是當初跟著他一起給楊堅做侍衛的,對大隋忠心耿耿。此時將楊安自刎,竟一同殉。

    滿朝文武,無不恩結一代,任重一時,及至最後,能為國而死的,竟隻有寥寥數人矣。

    楊安之事,算是在整場兵變之中,掀起了極大的浪花。但仍是不足以阻擋大勢的滾滾洪流。

    收降楊安部之後,王世充開始對整個洛陽城進行大清洗。

    到了中午,郭文懿、趙長文二人便被人抓到。王世充絲毫不顧念舊情,直接下令將二人斬首。

    至此整個洛陽小朝廷的首腦人物,除了張方翼和投誠的段達,以及逃走的皇甫無逸,其餘全部被誅殺殆盡了。

    王世充暫時獲得了最高的權利。

    不過此時的王世充也顧不上這些事,他出宮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趕緊趕到惠訓坊,這裏是衛公黃明遠的府邸,還住著未來的皇後。

    昨夜的波瀾,裴淑寧也沒有休息。

    洛陽城已經經曆了好幾次的風波,她總得小心一些。

    其實這個家裏,已經沒多少家眷了。黃明遠的子女妾室已經全部都送到了河北,隻有裴淑寧一人還守著這個家。

    隻要黃明遠一天不跟洛陽鬧翻,她就不能離開。

    從大業八年到現在,已經是整整五年了。

    今日王世充來拜見,裴淑寧心中明白的很。她讓人打開了衛公府的大門,從今天開始,他們要回家了,回有衛公的地方。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