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平定淮北(上)

字數:3977   加入書籤

A+A-




    李密兵敗之後,整個河南的局勢開始發生巨大的變化。

    黃明遠六路軍隊齊出,愈二十萬人馬,分擊各處。

    黃明遠對於地方的控製欲遠比李密甚至是李淵高的很。黃明遠寧肯實際控製一縣,也不願名義上控製一郡。當初李密也是席卷河南,大河以南,淮水以北, 無不爭先恐後的投降,但這並沒有什麽毛用。

    李密隻不過是名義上控製各地,等到兵敗之後,各地立刻就盡反了。

    所以在黃明遠看來,要想真正控製各地,就得把之前的那些牛鬼蛇神清理的幹幹淨淨。

    當然, 現在的黃明遠在河南擁有絕對的實力, 有這個底氣。

    隋軍最先動手的是淮北三郡。

    淮北的戰鬥,其實在黃明遠與李密決戰之前就爆發了。

    淮北勢力最大的便是左才相和薛萬淑兄弟了。

    天下大亂之時,淮北也是重災區。畢竟整個通濟渠就是多由淮北役夫修建,水殿龍舟禍害的也多是淮北百姓。

    於是淮北頻繁的亂起,先是彭城賊帥張大虎起於昌慮,接著東海賊帥彭孝才轉掠沂水,二人並為當時的彭城留守董純擊敗,彭孝才被生俘處死。

    董純雖然屢戰屢勝,但是盜賊卻日益增多。這時有人誣陷董純怯懦,楊廣發怒,不分青紅皂白,便命人將董純上了枷鎖押到東都,還要將其處死。若不是黃明遠求情,董純早死了。

    之後楊義臣和薛世雄二人先後擔任彭城留守,但亦沒法平亂。

    二人皆是宿將,但楊義臣不得天子信任被召回;薛世雄純粹就是運氣不好,陰溝裏翻了船。

    淮北盜匪,左才相最強, 占據夏丘、盱眙一帶, 阻斷運河, 為害極大。

    而且左才相也是當初造反界的黃埔軍校山東長白山出來的,資格老,威望高,當初的李子通、杜伏威等人都依靠過他。他先自稱“博山公”,後又稱“齊王”,整個淮北的盜匪郭方預、左孝友、陶彭孝、盧公暹、左君行、張大虎、魏騏麟、杜揚州、沈覓敵、蔣弘度等人,皆以其為首,相當於一個綠林盟主。

    薛世雄率三萬人馬北上剿匪,便想先對左才相開刀。

    薛世雄打算不錯,隻要擊敗左才相,整個淮北必然震動。往後再四麵出擊,殲滅群扣,也便容易了。

    於是薛世雄從江都北上,隻逼左才相的巢穴盱眙城。

    薛世雄是宿將,手中又是精銳,自不是左才相可比的。左才相也是自家人知曉自家事,於是趕緊率軍放棄盱眙城。

    薛世雄旗開得勝,自是對左才相部窮追不舍。

    曆史上, 官軍對付最初的農民軍, 占據的優勢是極大的。而那些最初為農民軍所擊敗的軍隊, 十有是輕敵中伏導致的。

    薛世雄是個名將,也是個常人。

    所以薛世雄心中有些驕橫。

    隋軍追著左才相部渡過淮河,連戰連捷,又收複夏丘等地,將左才相逼到了北麵的符離(今安徽省宿州市埇橋區符離鎮)一帶。

    從符離再往北,就到彭城了,左才相是退無可退。

    薛世雄打定主意,從北往南,又命彭城軍隊從南往北,在符離一帶徹底擊敗左才相。

    此時左才相被逼到絕路之上,沒法再退,隻得反擊。

    這時左才相的謀士長孫雲建議,這段時間隋軍連勝連捷,必然驕縱不備,可趁夜突襲,直取其中軍破之。

    左才相能有這麽大家業,也不缺膽識,於是從之。

    左才相打聽到薛世雄在夏丘以北駐營,離著他們有五六十裏地。於是左才相親自挑選軍中三百老卒為先鋒先行,命令其餘的人隨即陸續出發,並與士兵約好,“若是夜裏到達薛營就發起進攻,若到達時天已經放明,就直接撤回。”

    白日攻擊薛世雄部主力,那相當於找死。

    左才相率軍走到距隋軍大營不到一裏的地方,天就要放亮,左才相大為惶惑,便準備撤退回去。

    恰好天降大霧,人相隔咫尺都無法辨認。

    左才相大喜,暗道“天助我也!”於是率軍突入隋軍大營之中。

    薛世雄因為連戰連捷,放鬆了警惕。整個隋軍也是一片輕鬆的樣子,根本沒有想過會被突襲。

    於是左才相部的突然殺出,立刻引起軍中的大亂。三軍四散崩潰,各自逃竄。

    若僅是如此,雖是重創,但並不會對薛世雄部傷筋動骨。

    薛世雄麾下大將公孫上哲,野心勃勃,對於薛世雄將其部交給兒子薛萬述統帥大為不滿。於是趁著三軍崩潰之際,竟然帶著親信突入薛世雄的中軍,行刺薛世雄。

    整個中軍也亂了套,等薛世雄發現之時,已經讓公孫上哲趁亂包圍。

    薛世雄拚命才斬殺公孫上哲,自身也受了不輕的傷。

    此戰,隋軍大敗,直到霧散之後,方才穩住局勢,而整個軍隊,折損近三分之一,物資更是喪失殆盡。

    薛世雄一輩子名將,最後卻是這樣的結果,慚愧憂憤,發病而死,時年六十一歲。

    夏丘之戰後,左才相勢大不能製,其勢力範圍迅速蔓延至整個淮北三郡。而楊廣之所以派遣樊文超、張童兒屯兵高郵,也是為了防止左才相南犯。

    而與此同時,薛世雄的次子薛萬淑代父接掌帥位,暫時屯兵於夏丘。

    薛萬淑自無其父的威望,無法統禦各郡縣,隻得和左才相部相持。

    而宇文化及北上之時,他更無法抵擋,隻得眼睜睜地看著宇文化及占領彭城,然後揚長而去。

    黃維揚在淮南,黃明遠一直沒要求他北上。

    所以即使彭城郡的裴虔通向黃維揚投降,也隻是名義上的。

    此時南平淮北三郡的是蔡知運的右武侯軍,這是一支在白山黑水之中久經考驗的精銳部隊。

    蔡知運一直屯兵琅琊郡治臨沂城,雖未動兵,卻也沒閑著,一直派人跟薛萬淑聯絡。

    裴虔通願意投降,薛萬淑三兄弟也是過得不怎麽樣,麵對蔡知運伸過來的橄欖枝,立刻接受。

    薛家本就跟黃家有姻親,又是黃家的舊部,歸附黃氏,自是應該之事。

    收降了薛氏兄弟,再加上裴虔通,蔡知運對左才相形成了三麵的包圍。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