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武平特混營
字數:8561 加入書籤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
從“動員大會”結束的第二天起,跑步時的號子聲開始響徹整個“武平堡”。
謝岩親自帶隊,從跑步起,開始了正式操練。
在馮寶眼中,他是在按照後世的軍事訓練在操練士兵們,從站姿到坐姿,從隊列整齊到跑步的喊號聲,從俯臥撐到仰臥起坐,幾乎完全照搬!
馮寶非常慶幸自己的年紀隻有十七歲,可以不用參加這種在他眼中無聊的訓練,隻是他也沒法閑著,謝岩布置給他的任務是製作和安排下一階段的訓練器械,還包括每天清理校軍場和堡中道路的積雪,以及給操練提供各種保障。
堡中不需要參加操練的總共九十五個人,都是年紀小於十八歲和大於四十五歲的。除了馮寶,這些人每個都要求參加操練,若不是謝岩告訴他們,此次出戰,所得功勳和財帛所有人都有份的話,他們是絕對不會答應跟在馮寶後麵,天天掃雪的。
跑步、隊列等這些基礎訓練進行了十五天後,馮寶帶著他的手下們,已經按期在校軍場中安置好諸如平鋪木、翻越障礙、攀登障礙等各種器械。
從第十六天起,每日上午進行基礎訓練,下午增加了各種器械方麵的訓練。
馮寶的任務也變了,他被謝岩要求帶人去製作雪地行軍用的爬犁還有滑雪板。
馮寶是唯一知道謝岩準備如何作戰的人,當時他曾問過“你是怎麽知道我會滑雪?”
“在東北,又是富二代,你不會滑雪,說出去誰信啊?”謝岩的回答,讓馮寶無言以對。
在馮寶眼中,製造爬犁不難,但是製作滑雪板就不容易了,那東西對材質還有工藝的要求都比較高,然而他沒想到地是,老兵中有幾個木匠出身的,他們從伐樹到剖開木材,再根據馮寶弄出來的樣品,把木材加工成一片片木板,然後經過打磨、拋光、最後上桐油,然後用炭火烘幹,一整套工序下來,在他眼裏,這些滑雪板完全不比後世工業化生產出來的差到哪裏去。於是馮寶毫無心理負擔地把製作的重任,交給了他們。
謝岩很快發現馮寶又成了甩手掌櫃,隻好又給他找點事幹,讓他去堡外營地督促保暖用品製作。
那些婦人們,早些日子剛完成“帽子和圍脖”的任務,就又接到製作“睡袋、口罩、和手套”的任務。
接到任務的當天,謝岩親自來了一趟,告訴她們,如果這次戰鬥勝利,她們也將作為有功之人得到賞賜,並且,將得到大唐戶籍。
這個消息,令婦人們欣喜若狂!
不管她們是不是高句麗人,她們此刻都是奴籍,是被人花錢買來賣去的一個物件,如果得到大唐戶籍,她們就將得到大唐官府的承認和保護,再也不必遭受別人的岐視和欺侮了。
所以,用不著馮寶去督促,她們自覺自願的,沒日沒夜的幹活,以至於馮寶認為自己過來,純粹是沒事找事。
時間總是很快,轉眼又過去一月,經過十五天的基礎操練,又經過三十天的加強訓練,謝岩決定對所有人進行一次考查,以檢驗訓練效果。
老規矩,還是打分製。
按照不同的項目,製定細則,有的按時間計算,有的按數量計算……
花了兩天時間,完成對所有人的考查。
考查結果謝岩非常滿意!包括文官在內的所有人,分數都達到七十以上。
其中,前一百名中,包含了十名軍官,雷火,謝岩,羅漢易,劉愣子四名軍官包攬前四名。
謝岩將軍官剔除,然後按名次順序點了一百人,最後把這一百人單獨分列到一旁,對到他們道“你們將跟隨馮校尉進行特別訓練。”然後,又讓分數最好的四名軍官(他本人除外)站到他們中間,最後對這一百零四人道“特別訓練合格以後,你們中最好的四十人將做為敢死隊,由最好的兩名軍官帶隊,其他的人將組成突擊隊,共同成為此戰主力軍。鑒於特別訓練極其辛苦,所以,從明天起,提高夥食,保證每天有一頓有肉食。”
在大唐,天天有肉吃,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士兵們無法理解謝岩為什麽要這麽作,但是他們這一次卻是無人提出異議,畢竟那一百人都是平時訓練最刻苦的人。
真實的原因隻有馮寶知道,那是因為謝岩發現,軍中許多士兵都有“夜盲症”,就是一到晚上看不見東西,這不是真正的“病”,是由於人長期不食用肉類以及動物內髒,導致體內蛋白質和維生素a的缺乏繼而引起的一種現象,隻要加強相關物質的補充,就會改善。可是牲畜數量有限,無法提供全軍,這才不得已用在一百人身上。
接著,謝岩又按照考查名單,將分數最低的五十人叫出隊列,告訴他們將和馮寶管轄的那九十多人共同組建“後勤保障隊”。
這些人不幹了,哭的、喊的、叫的……什麽樣的人都有,反正就是一句話,死活不肯和那些老弱為伍。
謝岩再三保證,此戰功勳和財帛人人有份,而且還費勁口舌的解釋了“後勤保障”對一支軍隊作戰的實際意義,這才勉強讓他們同意“先試試看”。
對於剩下的四百多人,謝岩將他們分編成三個“戰鬥隊”,第一隊人數一百五十,由弓兵、槍兵和刀盾兵混合組成,主要作戰任務是戰事後期對敵散兵遊勇進行追擊;第二隊人數一百,全數裝備“陌刀”,主要作戰任務是打散敵密集陣型或者應付敵軍密集陣型衝鋒;第三隊人數最多,超過兩百,以每十一個人為一小隊分列,按謝岩的意思,他們將照搬戚繼光的“鴛鴦陣法”,成為最主要的作戰部隊。
上警校的時候,謝岩曾和同學聊天時討論過,大家都一致認為,在“冷兵器”時代,戚繼光創立的“鴛鴦陣法”最為接近後世的“諸兵種合成”理念。
謝岩不是專門研究軍事的,更不是軍事天才,他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曆史上現成的,並且證明行之有效的戰法。
第一隊和第二隊的訓練,謝岩不用操心,大唐有現成的方法操練,士兵們也大多熟悉,隻需要經過強化即可。
唯有“鴛鴦陣法”,謝岩向三名軍官和四名文官足足講述了一整天,他們才明白陣法的精髓在於根據實際情況,臨戰決定陣法的使用。
雖然把這些個官員們聽得是頭暈眼花的,但是他們都明白,這是一種全新的作戰方法,機動、靈活且變化多端,就是複雜了一點,得需要時間慢慢消化。
謝岩顧不上那麽多了,教會軍官們“鴛鴦陣法”各種變化之後,訓練之事,他就不管了。
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去辦,一個是製作“鴛鴦陣法”需要使用的兵器,另一件事,在他眼中,更是重中之重,那就是找到“石炭”,即後世說的“煤炭”。
根據軍中文書記載,曾有軍士在“武平堡”西北方向發現過“石炭”,隻是發現者後來在作戰中身亡。謝岩根據這一記錄,找到那軍士的同鄉和好友詢問,證實了此事為真,隻是事情過去很久,加上“石炭”在大唐用處極為有限,從不受重視,所以他們也不記得究竟是在什麽地方了。
無論在哪個年代,能源都是極為珍貴的戰略物資,謝岩深深明白這一道理,因此,當他把手上的事情忙的差不多之後,即帶著五十個人,就駕乘十具馬拉爬犁出發找尋“石炭”去了。
馮寶聽說謝岩親自帶人外出後,不禁長歎一聲搖搖頭,他就搞不明白,這麽“拚”幹什麽,再想想自己這些日子教那些人練習“滑雪”時遭的罪,他頭一次心裏萌生了“要離謝岩這家夥遠點”的想法。
各項訓練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各種各樣的困難和麻煩也總是層出不窮,好在所有人目標一致,動力十足,總算是解決了一個又一個的麻煩事,一切都在按照謝岩的設想中前進。
謝岩總算回來了,還帶回來裝滿十個爬犁的“石炭”,他需要這些“石炭”替換掉柴,用來作飯、燒水,在軍營各處安置“炭爐”取暖。
林運見謝岩在屋中安置“炭爐”,大驚失色,連忙阻止,說“‘石炭’燃燒會產生‘炭毒’,會毒死人的。”
謝岩知道這是古人對“一氧化碳”不認識、不理解造成的誤區,他沒多解釋,而是用實際行動告訴林運,隻要用密封的管道,將“石炭”燃燒產生的廢氣引入室外,人在屋內就是安全的。
林運親眼見到,謝岩讓人用鐵皮卷成一個空桶,再連接成長長的一根,從屋內一直延伸到屋外,而後又做了一個爐子,把鐵皮桶插在爐子邊事先預留的地方,“石炭”在爐子裏燃燒,廢氣通過鐵皮桶滾滾湧到室外,最後在火爐子上放一水壺,取暖燒水一舉兩得。
經過三天的驗證,林運終於確信,這樣是安全的。
於是,“石炭爐”就成了堡中最受歡迎的東西了,訓練的軍士們,也多了一項任務,輪流去挖“石炭”,把體能訓練和實際勞動結合起來,也是一種“創新”。
經過兩個月的訓練,各項訓練如期達到事先預想的指標。
按照事先計劃,謝岩選拔出最優秀的四十人,由雷火和羅漢易帶隊,組成“敢死隊”,另外六十人由劉愣子和韓成帶隊,組成“突擊隊”。
謝岩告訴他們,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他們這些人,必須要學會“雪地生存”、“雪地攀越”,還有一項特殊技能“手語”和“旗語”。
所謂“手語”就是用手勢代替說話、“旗語”就是用旗幟代替,謝岩自己也是半調子,他把自己會的告訴了四名帶隊軍官,其他部分,由他們自己和士兵研究,怎麽樣才能用最簡單的明了的手勢或者搖旗動作來實現交流。
至於“雪地攀越”那就是更簡單了,就是背著物資,穿著謝岩為他們特別製作的鞋子(其實就是在鞋底加一塊嵌著鐵釘,且釘尖向下的厚牛皮,來防止打滑用的),攀爬堡後的小山,重點是,要撿地形險要的來練。
“雪地生存”就難了點,主要是謝岩要求他們在冰天雪地裏,在“睡袋”中渡過兩個時辰。
“睡袋”是用麻布加上著各種輕巧的保暖物,諸如動物毛發,禽類羽毛、還有從“營平寨”買回來的冬衣裏拆出的各種絮狀物等等,外麵再包以防水的毛氈,各個接縫處,都用蠟塗好,以防風侵水浸的。即使如此,它的防寒保暖性能也隻是一般,不足以支持士兵們待上兩個時辰。
最後,還是一名士兵想出辦法,弄些鐵皮盒,再把燒熱的炭放到裏麵,外麵裹上多層麻布袋,由睡袋裏的士兵根據溫度變化來決定是不是取下一些麻布袋,以保持溫度。
根據實驗,一個睡袋配三個鐵盒,基本上可以達到讓士兵在睡袋裏堅持兩個時辰的要求。
於是,製作鐵盒就成了謝岩要解決的事情。
好在,“石炭”不缺少,原材料也有,就是當時在“營平寨”收購回來的“高句麗”軍用盔甲和破爛刀劍,找人弄個爐子,就開始了冶鐵。
煉鋼也好,治鐵也罷,謝岩和馮寶都是一竅不通,軍中有兩鐵匠出身的,也是個半調子貨,隻是鐵盒對質量沒什麽要求,隻需要把鐵熔化後,重新弄成鐵皮,再敲敲打打弄成盒子形狀就行了,至於是方的還是圓的,是否平整光滑等,完全沒有要求,這才能夠弄出來。
各項軍事訓練如火如荼地開展……
謝岩則加緊督辦各種物資的生產和調配,他時常會對馮寶感歎一句“在大唐,什麽都買不到,要什麽就得自己想法子去生產,搞得頭都大了。”
馮寶通常就回一句“你啊,自找的,受著吧!”
感歎歸感歎,事情總得辦!
“鴛鴦陣法”需要的各種軍械、士兵們需要的各種保暖裝備、“敢死隊”和“突擊隊”需要的各種各樣的裝備,雖然數量不是太多,但是種類繁多,很費時間。
等到謝岩把全部裝備物資都準備齊整之後,距離他心目中的作戰時間,隻有一個月了。
將所有裝備下發給士兵後,給他們五天時間適應,畢竟訓練中,有許多人用的是替代品,和真正的裝備是有很大差別的,需要適應。
五天後,“武平堡”全體官兵進行了一場合練,也是唯一的一場。
林運站在高台上,看著士兵們分成幾部,各自執行本部命令,有的在快速前進,形似衝鋒;有的在後,以跑射方式給最前方隊伍提供密集箭矢覆蓋;部分在兩翼提供掩護和輔助;“陌刀隊”在後方押陣;完美的展現了一隻不同兵種形成“合力”作戰的模式。
尤其讓林運意外地是,跑射的“弓兵”射出的箭矢,永遠比最前方衝鋒的士兵多出十來步距離,在實戰中,如此箭矢既可避免誤傷自己人,又可以給對方最有效的打擊,隻是這種邊跑邊射箭的方法,對士兵要求非常高,不僅是箭術,更重要是體力。
其實還有一樣是林運不了解的,那就是衝鋒士兵和“弓兵”之間的默契!前者不能跑太快,後者也不能跟不上,這需要兩支部隊密切配合,多次共同訓練才可以。謝岩隻是提出了戰術思想,真正把思想變成現實的,其實是那些軍官們。
林運無意關心那些細節,他隻見到這支“武平堡”的軍隊,和他眼中的大唐其它軍隊,區別非常大,可以說是完全不同的兩支軍隊,區區數百人而已,展現出來對戰場的衝擊力簡直無與倫。如果是一支五萬人的軍隊呢?他不敢想下去……
在林運看來,如果接下來的一戰,謝岩可以率軍奪下“安勝關”,其功之大,當可直升“郎將”一級,而眼前的這支軍隊極有可能和大唐其他軍隊一樣,得到封賞後解散回家。
“那就太可惜了!”林運心中第一次覺得,自己是不是應該作點什麽了。
心念電轉之下,林運轉過身,對謝岩道“校尉,依下官之見,‘武平堡’軍如今和其他大唐軍隊,有著太多不同地方,不如重新起個名字,也好讓世人記住,日後拿下‘武勝關’,以一個獨立的名字向上奏報,豈非更容易些?總比說‘左武衛’麾下府兵來得強些吧。”
謝岩可搞不清楚林運心裏到底想的是什麽,不過他聽了這個建議後,也是頗為心動,他想得是,若是弄個現代點的名字,那將來的後世之人,是不是會想到,我是一個“穿越者”呢?
謝岩派人去請馮寶過來,然後把林運的提議說了一下,馮寶極為讚同,更是直接說“就叫‘武平合成軍’好了。”
謝岩看看馮寶,心說“你可真敢取啊,總共不過幾百人,叫什麽‘軍’,那不是找事嗎?”轉頭看下林運,見他也是不置可否的模樣,知道也不認可。
短暫沉默之後,謝岩道“這是由府兵和輔兵混合組成的隊伍,不如叫‘混成營’吧。”
“武平混成營?”馮寶輕輕念了一聲,然後搖頭說“不好聽,搞不明白的人,還以為是拚湊起來的。”
林運也微微搖首,似乎也不是很滿意。
片刻後,馮寶突然道“不如叫‘武平特別混成旅’吧。”
林運眼睛一亮,脫口道“這個名字好,‘特別混成’,非常好,就是‘旅’太小了吧,一‘旅’不過兩百之數,不是太好。”
謝岩看著馮寶,心想“你倒是省事啊,直接把後世的軍隊名都照搬了啊。”不過他也承認,這個名字確實不錯。
不過考慮到林運的說法,再想想這裏不過幾百人而已,放在後世也就是個營級單位,謝岩最後說道“我看,名字就叫‘武平特別混成營’好了,可以弄個簡稱,叫‘武平特混營’,好說一些,你們以為呢?”
“可以,這名字也不錯。”馮寶直截了當地說。
林運在心中仔細過了幾遍,覺得念起來還真順口,而且也不犯什麽忌諱,也就表示同意了。
當天,“武平特混營”的名字即傳遍了整個“武平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