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三章 貓耳朵
字數:2546 加入書籤
貓耳朵是一種在山西、陝西等地盛行的特征傳統麵食。其並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製成,隻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域,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域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據傳,清乾隆皇帝下江南,一次微服乘一葉小舟賞玩西湖。遊得興高采烈時,天突然下起了小雨,眾人趕緊避雨於小舟船艙內。大家等啊等,可是雨越下越大,下了許久都不見停。幾個時辰過去了,乾隆皇帝又饑又餓,忍不住問老漁翁有否吃食。老漁翁通知乾隆有麵但沒有擀麵杖,做不成麵條。
正憂愁之際,老漁翁的小孫女抱著一隻小花貓走來說:“沒有擀麵杖,我來用手撚。”於是小姑娘入手將麵撚成塊,狀似小花貓的耳朵,小巧心愛。她把這外形怪怪的麵條下鍋煮熟後再澆上魚蝦鹵汁端給乾隆吃。乾隆見麵條不同尋常的容貌,小巧別致,吃後更覺得耐人尋味,趕忙問小姑娘這叫什麽麵,小姑娘答複說是貓耳朵。乾隆十分喜歡這道點心,回京後即召小姑娘為其做“貓耳朵”。自此“貓耳朵”成了一道名點。
另一則是說小姑娘長大嫁人後,為了維持生計,擺攤賣麵度日。一日想起昔日奇遇,立刻掛上了“禦駕親嚐貓耳朵”的幌子,吸收顧客慕名而來,成為杭州名食,不斷流行至今。貓耳朵極像意大利的一種做成貝殼形的通心粉。聽說意大利的這種出品,就是馬可波羅從中國學會了捏貓耳朵,回去以後仿製的,後來便由機器消費了。
有種做法是將小麥粉放在盆裏。和麵的水裏加少許的食鹽,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成片狀。用手揉捏,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麵光,用濕紗布蓋住麵團,“醒”30分鍾。切成條狀後再切成指節大小的顆粒狀。用大拇指的指肚壓住一顆向前推撚,一個貓耳朵就做好了。
山西貓耳朵用精粉一斤,水五兩。先將麵粉倒進盆裏,冬季用溫水,春夏秋用冷水和起麵,紮光揉好。放在麵案上,撒上麵粉,用麵杖擀成兩三公分厚的薄片,切成多半公分大小的劑頭,再撒一次麵粉,滾平均。然後,兩手拇指相對按住麵塊,一下一下往前推,推成形如貓耳朵狀即妥。鍋開時抖去麵粉下到鍋裏煮熟撈起,澆上各種葷索打鹵等澆頭,調以山西老陳醋,味香形美,可飽享口福。
蕎麵一斤,水五兩左右,除夏季外,普通都用溫水和麵,紮勻紮光,稍醒後搓成指頭粗的圓條,撒上麵粉,用左手食指與中指夾住圓條,用右手切成指甲蓋大的小劑子,然後用右手拇指在左手掌上,推成一個一個小卷,外形同貓耳朵普通。鍋開後,抖去麵粉煮熟。撈出後澆上澆頭、調和,越吃越香。
蓧麵,蓧麵一斤,熱水七兩,潑起和好,用濕布把麵團蓋好,要趁熱製造。辦法同蕎麵。因蓧麵潤滑柔軟,還可用右手食指、拇指推碾成花紋外形,其外形更美。推好後上籠蒸熟,下籠後調以澆頭,調和即可食。各種麵製造的貓耳朵除煮食外,還可燜食,即先把菜炒好,將貓耳朵倒在菜上,上火燜十五分鍾左右即熟。吃時攪拌平均,調以調和,也很可口。
將麵切成很小的塊,大約小指甲蓋大小,切法是先杆成厚皮,切成條,再切成塊,之後在摩擦力大的中央用大拇指按住麵塊向前撮,要又薄又卷,陝西的習俗是在草帽邊上撮,這樣的麻實上麵全是花紋十分美觀。把撮好的麻實最好撒上幹麵,否則會粘到一同,做麻什用的麵普通比擬硬。
麻什做好後,開端調湯,將肉糜參加蔥,薑和料酒,生抽等下鍋炒,再參加木耳,黃花,豆腐幹粒,土豆粒,豆角粒,香菇,西紅柿等等不是一煮就爛的菜,炒後參加雞湯和水,調味。參加麻什煮,經常攪拌,留意:時間比擬長。待煮熟後,打入蛋花,參加味精。依據個人口味參加醋和油潑辣子。一碗香噴噴的麻什就上桌拉。留意,雞湯和香菇是關鍵。
貓耳朵配料有麵粉、蝦仁、火腿、雞脯肉、香菇、幹貝、筍片、綠菜葉、紹酒、蔥段、薑片、雞湯、雞油。麵粉加水揉成麵,搓成指粗的長條,切成小劑,在麵粉中略拌,再將劑直立,用大拇指按於劑上向前推搓成貓耳狀。取一碗,放入用豬油劃過的蝦仁,加幹貝、紹酒、蔥段、薑片和水,上籠蒸熟。將雞脯肉、火腿切成丁,香菇切成片。將雞湯放入炒鍋,加蝦仁、幹貝、雞丁、火腿丁、香菇片、筍片,沸時,下“貓耳朵”,待“貓耳朵”浮起,撇去浮沫,加鹽、綠菜葉,淋上雞油,盛入碗內即成。
許多人初見這個小吃名時以為這就是常在電視上看到的貓耳朵揪片,其實不然,這裏的貓耳朵運用番薯粉參加糖等調料製成的食物,首先將番薯粉及調味料貓耳朵拌勻,之後加水,揉麵,待麵揉完,再將以芝麻白糖等做成的餡兒包入其中,捏成三角形,高度大約一厘米,下鍋煮熟之後為綠色透明狀,以至能夠看到麵中的氣泡與餡料,甚是誘人。
小麥麵粉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和鈣、鐵、磷、鉀、鎂等礦物質,有養心益腎、健睥厚腸、除熱止渴的成效,主治髒躁、煩熱、消渴、泄痢、癰腫、外傷出血及燙傷等。
雞胸肉蛋白質含量較高,且易被人體吸收入應用,有加強膂力,強壯身體的作用,所含對人體生長發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類,是中國人膳食構造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來源之一。祖國醫學以為,雞胸肉有溫中益氣、補虛填精、健脾胃、活血脈、強筋骨的成效。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頭暈心悸、乏力疲倦、月經不調、產後乳少、貧血、中虛食少、消渴、水腫、小便數頻、遺精、耳聾耳鳴等虛弱等有很好的食療作用。普通人群均可食用,老人,病人,體弱者更宜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