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袁烜“悟道”

字數:6000   加入書籤

A+A-




    第104章袁烜“悟道”

    臉上火辣辣的,袁烜也被自己臊的不行,不過他也沒辦法,吹拉彈唱這些古樂器他哪裏會呀!但是人家指名道姓的呼喚自己,袁烜又不得不應,所以隻能玩下文字遊戲。

    趙川是知道袁烜不懂樂器的,所以這時候果斷站出來幫袁烜解圍。

    “各位有禮了,在下廬陽書院趙川,袁烜是我師叔,同時也是我的算學夫子,因為他的技藝太多,一時半會沒想好選什麽。

    這樣吧,我也送上一曲請諸位指證。”

    趙川同樣是彈琴,從小就學彈琴的他技藝已然很高了,但是可能是在這方麵的天賦有限,一曲終了,他也獲得了眾人震天的歡呼叫好之聲,隻是明耳人都聽的出來他和盧庚之間還是有些差距的。

    “趙川是吧,你這就不需要我兄長來評論了,我來指教你吧,說實話,一般般,當然我也不會給你回應一曲的!”

    盧慶的聲音再次響起,他用的是剛剛袁烜的招數,這明顯就是借打擊趙川來羞辱袁烜。

    “小子,怎麽樣,我就說你這樣的無恥是沒有用的!

    記住我教你的一句話,如果你要無恥,那麽你就要有別人不敢反駁的實力,那時候你的無恥就是王道!”

    袁烜仔細的回味著老不死的這句話,他發現任何一個霸權主義的國家在麵對弱小者的時候都很無恥。最明顯的就是前世的米國,他們有時候出兵或者政治幹涉都是事後找個他們米國國民都不信的借口,這夠無恥的了吧,但是人家就能有那種堂堂之師的底氣,那是因為他們有足夠的實力!

    袁烜起身衝著老不死的做了個揖,他的這句教誨當得起這一禮。

    “我的師父曾和朋友泛舟海上,然後他的朋友有感而發譜下一曲,袁烜自認為比外邊那些雜音要動聽千百倍。

    一會兒我把詞和曲譜出來,不過要勞煩老不死的你幫我譯成五律的,然後同我的老師合奏如何,至於我就勉為其難的高歌一曲把他們打發了吧!”

    聽袁烜說有山門中的無上妙曲,而且還是以他正在研究的七律為基礎譜的,老不死的哪裏還不樂意。

    袁烜取來紙筆,然後在老不死的注視下把記憶中的詞和曲還原到這個時空。

    這首曲本身就是那位大師根據中國傳統的“宮、商、角、徵、羽”巧妙排序而來,所以旋律並不難記。

    袁烜寫完擱下筆,紙上墨跡未幹就被老不死的一把搶了去,然後如獲至寶般的反複揣摩,最後他又將這七律的曲子翻譯成五音的古曲。

    老不死的在艙內翻譯的時候,袁烜找到了趙琦,然後把情況和他一說並請他為自己彈琴,趙琦的反應和老不死的一樣欣然同意了。

    一切準備就緒,袁烜來到船尾的位置,既然對方咄咄逼人,而且還想踩著自己上位,那就不要怪自己無恥了。

    “各位師侄,我是你們的袁烜師叔。我這裏有一曲仙人渡海時的無上仙曲,我不說讓你們指點,因為你們的實力真的隻配聆聽。

    這樣吧,今天我已經很吵了,如果你們沒有相等水平的歌曲,那就不要再吵我睡覺了!”

    既然要裝逼,那就看誰更能裝。老不死的不是說了嗎,絕對的實力加無恥,那就是王道!

    如今自己有好曲,有精通音律的文武兩個宗師來伴奏,這算是最頂級的配置了,可以說實力方麵已經算是碾壓對方了,而剛剛袁烜的一番話也足夠無恥,剩下的就是見證王道誕生的過程了。

    老不死出現在甲板上的時候把廬陽書院的學子下了一跳,不過看他拿出長笛就知道他是來給袁烜配樂的,可怎麽看都覺得極不協調。另外一邊趙琦也盤膝而坐在一張古琴前,竟然是琴簫合奏!

    這麽大的陣仗不光是廬陽書院這邊好奇,後邊漢江書院的船也突然快了幾分,然後保持著並駕齊驅的樣子,雖然隔了十來米,但是比之剛剛的距離更近了。

    兩個音律高手相互看了一眼,然後對著眼前的樂譜就開始演奏起手中的樂器。

    琴聲寬廣,笛聲悠揚,這首曲子一開始就牢牢的抓住了眾人的心神,接著旋律步步低落,先抑後揚,峰回路轉,眾人也隨著音樂的意象一步步陷入蒼涼和寂寥中。

    “滄海笑滔滔兩岸潮

    浮沉隨浪記今朝

    蒼天笑紛紛世上潮

    誰負誰勝出天知曉

    江山笑煙雨遙

    濤浪淘盡紅塵俗世知多少

    清風笑竟若寂寥

    豪情還剩了一襟晚照

    蒼生笑不再寂寥

    豪情仍在癡癡笑笑

    啦……”

    《滄海一聲笑》的曲調簡潔悠揚,而歌詞也有一股宋詞的味道,透露著一股濃濃的中國俠士逍遙風。

    袁烜前世這首歌已經不隻是一首簡單的電影歌曲,《滄海一聲笑》甚至已經成了小說和電影的本身縮影,以至於之後多版的電影或者電視劇都必須有這首歌才能有那種俠客江湖的味道,要不然總覺得像是沒放鹽的菜。

    袁烜雖然沒有許冠傑和黃沾的滄桑,但他來到這個時空中的驕傲豪情卻毫不遜色令狐衝那樣的江湖浪子。

    在氣勢磅礴的歌詞中,在大氣恢弘的演奏裏,一切的恩恩怨怨,一切的愛恨情仇都在那一聲笑中消散。

    沒有劉正風、曲洋和令狐衝,有的隻是一個少年,一個太監和一個老書生,然而這三個宗師的第一次配合竟然在情懷上不輸前三人。當然,袁烜知道是因為兩個老家夥的演奏幫自己掩蓋了演唱上的瑕疵。

    一曲高歌完畢,人生滄桑猶如過眼雲煙般一一浮現,然後盡數散去明朗起來,眾人還沉醉在其中久久無法自拔!

    “好詞好曲好歌!人生匆匆六十載,這首歌最是讓我感觸。請問袁夫子,這首歌謂之何名。”

    率先打破沉寂的是對麵船上的中年人,從聲音可以聽出那是崔煥,此時他稱呼袁烜為袁夫子,等於是承認了袁烜的身份,同時他也更加確定了袁烜破知識障入文宗的傳言。

    袁烜也從那種情緒中出來了,向著對麵的船遙遙一禮。

    “這首歌中的詞和曲都是我師父的好友黃霑大師的傑作!”

    “果真是前輩高人,能寫出此等神仙妙曲,吾輩心向往之,若是能親麵拜會大師,此生足矣!”

    “崔夫子說笑了,黃霑大師居住在遠離中原的香港島,而且幾年前已經仙遊了!”

    崔煥聽袁烜這麽一說,心中無限感慨,沒有機會向偶像致敬,他有些落寞的回到自己的船艙內。

    很快廬陽書院船上眾人發現剛剛還並駕齊驅的那條船竟然變慢了,他們在被拋下大約兩百米後就開始跟上,然後始終保持差不多的距離,而且再也沒有發出任何樂器的聲響。

    他們投降了,因為他們沒有任何可以和剛才這首詞這首曲這首歌相匹配的,所以他們遵從之前袁烜的話,不吵袁烜,然後讓他能好好睡覺。

    對方遵守約定,這邊自然也不好演奏樂器用以挑釁,所以整個江麵上除了偶爾遇到的船隻上發出聲響,竟然出奇的安靜。

    看著袁烜隨隨便便拿出一首歌曲就能有這般效果,船上的眾人隻有一個服字。當然人格扭曲的範謙心裏隻有濃濃的嫉妒為什麽自己沒有一個神仙師父。

    回到船艙的袁烜覺得裝逼的感覺真爽,尤其是他體會了一回“王道”的意思。

    以前袁烜覺得所謂“王道”就是人們在一定的曆史時期處理一切問題時,按照當時通行的人情、社會和道德標準,在不違背當時的政治和法律製度的前提下,所采取的某種態度和行為準則。

    但是通過今天的事情和老不死的給的教誨,袁烜有了新的感悟,他覺得其實所謂“王道”根本就沒有那麽複雜。

    “王道”就應該從字麵意義來理解,也就是王的道理。

    王的道理關鍵不在道理,而在於這個道理是王定義的,因而它才能成為道理,甚至是真理。

    “王道”是孟子提出的國家政治的最高理想。孟子認為民本與仁政能否實現,關係到能否實現“王道”這一目標。孟子所謂“王道”,即“以德行政者王”,在孟子看來,實行王道之治就是“保民而王”,也就是“樂以天下,憂以天下”。

    所以曆代君王都以孟子的“王道”為自己的執政目標,其中或許有幾個人更偏向於袁烜理解的“王道”,比如漢武帝和魏武帝等少數幾個人,但他們並沒有能係統的理解這一治國之道。

    念及於此,袁烜想的更多,他覺得自己理解的“王道”還可以更加細致的分為兩塊。

    “王道”對國內應該是春風化雨的內政,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學堂,應該是糧食、牲畜和桑麻,應該是以物質的豐富和精神的富有擺脫愚昧自信起來的普通民眾,應該是讓絕大多數老百姓自覺認同君王治國之道的“王道”。

    而“王道”對外卻又是另一種理解。我之所以為王,那是因為我比你強大,且一直比你強大。但凡目之所至,力之所及一切外邦都稱我為王,順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不是靠和親或者懦弱的邦交。這樣的對外“王道”更應該稱之為“霸道”!

    內王外霸,這才是袁烜心目中真正強大的帝國所需要的遵循的治國方略!

    多日不動筆,袁烜今天突然心有所感,也是忍不住就動起筆來,他想把自己這一不成熟的思想紀錄下來,或許將來什麽時候就能想到更多。

    看見袁烜動筆,老不死的自然忍不住探過頭來觀望,隻是看了寥寥數十字後,老不死的就小心翼翼的走出了船艙,而且他竟然下意識的躬身而出,然後他如同一條看門的老狗一般守在門口,那長滿老人斑的麵孔上仿佛寫著“生人勿近,否則格殺勿論”。趙川本來想叫師叔去吃晚飯,但還沒走近就被嚇得落荒而逃。

    知識障後,破障的人會有一個人格和世界觀重塑的過程,可能某個點觸發後他們就能有全新的認知和詮釋,而這次新生般的過程也就是弗洛伊德提出的精神三大部分中從“本我”向“自我”進化的過程。

    而古代華夏把這個過程稱之為“悟道”,也就是正式確立自己的學說中心概念,之後他們還要經曆“論道”和“證道”,最後成就的才是所謂的“得道”!

    在老不死的看來,袁烜此時做的事就是“悟道”!